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254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254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本小说网,HTTPS://。)

    其他诸王闻言顿时回过味来,敢情辅政王把我们叫这儿是筹饷银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甚至有几个较抠门的如蕙王、长阳王等当即便后悔不已,先前是自己上赶要来孝陵的,这不是朝刀口上送吗?

    但话都说到这儿了,在场四十多位有封号的藩王也只得跟着表态,“臣弟愿捐四千两劳军。”

    “侄儿也捐四千两,助朝廷灭虏。”

    “我最近手头紧,便投三千两吧……”

    朱琳渼瞥了眼这群抠门的藩王,不禁微微一笑,“大家误会了,朝廷是紧了点儿,不过也不好拿诸位的银子。只是……”

    他笑得更灿烂了,不紧不慢地道出自己“蓄谋已久”之事,“朝廷如今拮据,而大伙儿的俸禄银,这个,你们也知道,数目实在太大,朝廷根本拿不出来啊……”

    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一直心忧自己的后代子孙,就想着怎么才能让他们过得舒服点儿。他老人家泥腿子出身,只觉得待在家里吃香喝辣睡大觉最安逸,于是便规定,凡老朱家子孙不许经商,不许从政,不许做工,不许务农,就只能坐在家中拿俸禄、赋税,混吃等死。

    这些藩王们无事可做,便窝在家里生孩子,子生孙孙生子,等到明末时分,宗室人口已达到数十万之多!

    这几十万人不能工作,朝廷还要发银子给他们。远的不说,就嘉靖年间,国家税赋收入便已经不够发宗室的俸禄了!

    于是朝廷开始削俸,开始是发七成,后来六成半、六成,一路降低……然而朱家子弟的增长速度更快,朝廷需要拨付的银子仍越来越多。

    宗亲便如附在大明身上的一只蚂蟥,不断吸血,留着他们大明怎能强盛?!后世甚至有人说,八旗子弟拖垮了满清,而几十万宗亲吃倒了大明。

    朱琳渼早就想对宗亲藩王的俸禄动手了,苦于先前一直没有机会,正巧这次他们集中奏请祭拜孝陵,而自己借收复旧都人望正盛之际,正合适将此事解决了。

    韩王随即十分大度地揖道:“朝廷有困难,我们这些藩亲怎能不体谅。”他心说反正从崇祯末年以来也没怎么好好发过俸禄,又接道,“尽灭虏贼之前,这俸银不拨也罢。”

    其他藩王也附和着,“对对,这几年不发也无妨。”

    “不敢有怨言……”

    “朝廷也不容易啊……”

    朱琳渼微微点头,却接道:“待建虏已灭,我大明必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朝廷肯定得拨银抚恤将士、赈济灾民、兴建损毁道路屋舍,恐怕很长时间都仍会拮据……”

    诸王闻言愣了愣,对视一眼,又由韩王问道:“辅政王的意思是?”

    朱琳渼和蔼一笑,“朝廷近些年没怎么拨发俸禄,这大家过得也还可以。我和朝中重臣商议了一下,要不,以后这俸银就停了吧。”

    实则他根本没和朝臣议过,那些顽固守旧的家伙保不齐就会抛个“祖制不可违”什么的来掣肘,这种对大明有百利无一弊的事情,压根不用征求他们的意见。不过拉上他们装声势还是有必要的。

    朱琳渼没等藩王们反对,又高声道:“我已上表自请停领俸禄,为国分忧。”

    长阳王当时就急了,“辅政王,你,你这也太过了些吧!”

    “什么过了些?简直是过分!”蕙王立刻接道,“这俸禄是太祖定下的,你怎能擅改?!”

    朱琳渼扫了他一眼,“太祖之时可有建虏肆虐?太祖之时又有多少宗亲?我可以告诉诸位,大明眼下一年的税赋,还不够宗亲一半的俸禄!长此下去,就算击败了建虏,早晚还会另有其他虏、寇,到时候大明拿什么御敌?!”

    “哼!反正这事儿我不同意!”蕙王梗着脖子道,“这天下还是我们老朱家的,天下子民供养我们藩王理所应当!”

    “你还知道这天下是朱家的?”朱琳渼冷声道,“闯寇肆虐之时你在干什么?建虏南犯的时候你又为天下出了什么力?!”

    “我……祖制所限,我能怎么办?”

    “你好意思问我怎么办?崇祯朝时天子筹集军饷,你可拿出一文钱?先帝被郑芝龙掣肘,欲北伐却苦于无银,也没见你出头进献。此时却喊着朝廷该供养你!”

    “这,我穷!我是想为朝廷出力,但我没钱啊!”

    “一派胡言。”朱琳渼取出一本小册子,翻了几页,念道,“隆武元年六月,你购入三进豪院一座,值十三万两。元年八月,你给儿子过生日,设宴花了二万四千两。元年九月,你买了水田五十八顷……”

    朱琳渼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可能出现的“刺头”,他早就让锦衣卫南镇摸了底。

    蕙王顿时脸色煞白,虽然辅政王念的是他的花销情况,但这说明朝廷对自己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他立刻想起自己干过的一些烂事儿,不禁咽了口吐沫,缩头不敢再言语。

    朱琳渼又望向众人,语重心长道:“其实朝廷拨发对于我们都只是小钱而已,诸位都有祖上积累数百年年的家业,没有这点儿俸禄,纵再过百年也吃用不完。

    “但这点儿小钱累计起来,对朝廷却是极重的负担,足以将大明拖垮!

    “大明垮了最倒霉的人是谁?就是我们这些藩王。大家想想老福王吧,若当年他拿出点儿家财壮军饷、赈灾民,闯寇很可能就攻不进洛阳,他也就不至……”

    他说到这里,众藩王纷纷垂目。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炖汤的事情他们自然知道,后来闯寇还从福王府抄出大量财物,光是现银就有数百万两!

    这些钱后来支撑了李自成好几年的军费花用。而与此同时,崇祯却正为六十万两辽东军饷跟朝臣们求爷爷告奶奶。

    众王沉默了一会儿,长阳王终于鼓起勇气小声道:“辅政王,诚如你所言,眼下大家倒是不愁用度,但祖制之下,早晚坐吃山空啊……”

    “对,对。”四下立刻一阵赞同之声。

 第561章 大家先出点儿血,往后钱景大好!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琳渼见四下里群情激奋地望着自己,遂抬手示意道:“朝廷自也考虑了大家生计,这便是我刚才所说的好消息。//全本小说网,HTTPS://。)//”

    众藩王闻言这才安静下来,纷纷竖起了耳朵。

    “这首先,太祖不许宗亲务农、经商之类,却没说不许家中外戚、下人做这些事情。便如经商,若这铺子是王妃内弟名下,并不违祖制。或是王府里的几百名下人自去侍弄庄稼,也与诸位无关啊。”

    藩王们皆是眼前一亮,相互对视点头。其实类似的事情他们早就在做了,只是不敢明目张胆敞开了干而已,毕竟若有言官为这类事情“上纲上线”参自己一本,可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听辅政王这意思,是准备开这个口子了。只要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店铺、田产由谁经营有何区别,只要最终受益落入王府就成。

    朱琳渼见大家平静下来,继续道:“当然,对社稷有功的宗亲,朝廷会发一份俸银,以示恩赏。”他说着不着痕迹地看了永宁王一眼,“不过此种作为臣子的荣耀仅延一代,不可世袭。”

    他说罢,一直没有吱声的长沙王朱常淠小心翼翼地上前了半步,结结巴巴地揖道:“辅、辅政王,老哥我对经商、务农之类皆一窍不通……若、若是去做这些,恐怕,会赔个干净……这,我府里还有上下好几百口,您看这……”

    后世人大多以为做地主不过就是欺负欺负佃农,收收租子,轻松加愉快。其实明代时地主远没有那么安逸,田间大小事情都需过问,若对农事不熟,甚至会被奸猾的佃户忽悠,没什么收成不说,还得赔种子钱。

    朱常淠的话也得到不少同病相怜的藩王附和。大明宗亲被当作猪一样养了数百年,早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骤然放开要他们“自谋生路”,恐怕还真有人会赔光了家产。

    朱琳渼对此自是早有准备,其实这才是他今天要说的重点。

    他一副“很能理解”的表情望向长沙王,点头道:“关于这种情况,朝廷更是费了很多心思,已为大家做了最妥善的谋划。

    “你们担心操持不善赚不到钱,没关系,朝廷选了不少赚钱的事项供大家遴选,又有天下大才尽心打理,保证日进斗金,我们坐收红利便可。”

    朱常淠又小声询问:“殿下所说赚钱事项是指……”

    “有不少的选择,”朱琳渼微笑道,“按照风险大小,收益也不尽相同。

    “这收入最高的,乃是即将筹建的‘大明远洋商队’。商队初期欲组千料以上海船二十条,其他各类小船四十条,专事出海与夷人做买卖。大家可能也听说过,江浙的丝绸一旦出了海,价比黄金贵数倍,便是极寻常瓷器,到了欧罗巴也能换来等重的银锭,可谓一本万利!

    “另外商队还兼做海外探险之举,若是能寻到无主之地,那更是如寻到聚宝盆一般。新的疆土能源源不断地将各类矿产、木料、特产运至大明,简直就是一船一船拉回钱财!”

    他见藩王们的眼睛里已满是金山银山,立刻补了一句,“当然,海上风浪无情,这远洋商队的风险也是最大的。不过我可以保证,大家若投了钱在商队里,每年至少一成半的纯利!

    “大家随便拿些钱入股远洋商队,便断不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一成半利?!也就是说一万两银每年光利钱就有一千五百两!这简直就是放高利贷啊!立刻就有藩王想起自己王府地窖里大堆正在发霉的银子,简直痛心不已,早怎么没有这般好事儿?这可少赚了多少钱!

    然而朱常淠又低着头支吾道:“辅政王,驾船出海命就全交给老天了,我、我就怕这万一……您方才说有不少选项,那其他的……”

    “啊,大家要觉得海商风险高,这儿还有其他事项。

    “比如朝廷近来要与虏贼决战长江口,这水师乃是重中之重!加上方才说的商队,往后需要的战船、商船不计其数。所以这龙江、永北里几处船厂都要扩建,也同样接受大家参股。利钱稍少些,不过每年也有八分利可领。”

    大明禁海经年,这些藩王们对涉及此方面的事情多少还是有些犯嘀咕。

    朱琳渼见状接道:“再其次乃是朝廷要在佛山、福京等地大量修筑铁场,从大炮、火铳到车轴、农具都造。入股铁场每年领六分利……”

    他又一连说了几个可以“投资”的项目,都是眼下对大明比较重要之事,最后道:“若以上你们仍觉不稳,我这儿还有个稳赚不赔之事——入股修建从广信鹰潭到浙江严州的木轨道。虽然年利只有一分二厘,不过由朝廷作保,利钱户部直接发放。”随后他又简单解释了木轨道是怎么回事。

    这条木轨交通要道与后世的浙赣线铁路暗合,可极大提高江西腹地与江浙一带的运输能力,主要用于大明中南部、南部省份兵力、辎重向江浙输送。到了严州之后可沿钱塘江北上杭州,再经过京杭大运河直达南京。

    等这条木轨道建成之后,从江西、湖广,甚至广东、福京调兵至南京,速度将比现在快一倍以上!待以后两头延伸到南昌和杭州之后,这速度还能再快一倍!

    同时江浙一带的丰富的物资也可通过这条路运往内地销售,极大增强大明的经济流动。

    韩王随即疑惑道:“辅政王,听你方才所言,这木轨道就是修路嘛。我只知修路从来都是无底洞,进去多少银子都不够,为何到了这儿却能生出钱来?”

    朱琳渼还没来及解释,来自云南附近的荣元王便先道:“韩王有所不知,这木轨极为便利,一匹马便能驮运千斤货物,速度也比寻常马车快了数倍。

    “昆明附近已修成了二十多里,每日往来车辆不绝,每车虽仅收七文路钱,但经年累月下来这可不是小数目。”

    朱琳渼点头道:“没错。而且除了收取路钱外,木轨沿途往后必然极为繁荣,路两旁的地面租、售也是一大笔进项。”

    感谢:十一月的smile,潘学忠,哈霍给我的慷慨打赏!十分感谢你们长久以来的大力支持,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谢!

 第562章 软硬兼施

    (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些藩王们哪儿玩过后世铁路加商圈的概念,听朱琳渼一番美好前景的描述,皆是纷纷挑指啧啧称是。(全本小说网,https://。)

    当即就有人跃跃欲试想要选项目投钱,却被另一些藩王用眼神制止了。

    好一会儿,又是韩王出头,揖手道:“辅政王,您今日所说之事关系重大,可否容我们回去考虑考虑再作答复?”

    朱琳渼闻言当即便沉下脸来。该说的刚才都说了,出路也都帮这些宗亲想好了,这会儿却要玩缓兵之计?把你们这些人凑一起不容易,怎可能再放你们回去拖个五年八年的?

    “入股之事不急,大家可回去慢慢思量。”他朝孝陵拱了拱手,沉声道,“但这停俸之事,关系国家税赋平稳,事涉大明百年基业,今日当着太祖的面,必须得有个结果才行!”

    他话音刚落,正逢远处有负责警戒的龙卫军换岗,两边各三十多名士兵队列整肃,将带火铳齐齐磕在地上,发出震人心脾的咔一声响,刺刀反射的阳光晃得人眼睛都难以睁开。随后两边相互敬礼,又同时转身换队,动作始终齐如一人。整个过程威严肃穆,尽显百战铁军的气势。

    在场藩王心中皆随着火铳砸地声猛地一抽,这才想起来,眼前年轻的辅政王看似和气,却绝不是位好相与的角色!

    去年的时候东虏从北京一路打到江西,势如破竹,期间至少有六七万宗亲被贼兵俘杀……直到这位当时还是世子的小爷力挽狂澜,带着自己编练的新军数番杀得鞑子大败,这才有了今日大伙相聚孝陵之畔的机会。

    若真惹怒了他,天知道会有何等雷霆落在自己头上。诸王扫了一圈四周昂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