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260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260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部这边尽早安排粮饷调拨。仅五千人马,府库当没太大压力吧?”

    杨廷麟忙道:“回殿下,足以应付。”

    余新却拱手道:“殿下,正今晨江西万都堂请调回陈邦彦部赣州兵。下官以为,芜湖克复之后,陈邦彦部人马于南直隶已无军务,可分拨入桂,则广西新募三千兵员即可。”

    “好,就按你说得办,还可以调些粤兵给翟式耜。”

    余新倒是又给朝廷省了些军费。朱琳渼心中暗叹,至此,翟式耜和万元吉都已各自率兵到位,与杨展部蜀军以及忠贞营对湖广形成合围之势。湖广这个“老大难”问题总算有了彻底解决的曙光。

    按照既定的湖广方略,忠贞营将利用何腾蛟麾下的身份,迅速插入岳州与通城一线,切断武昌与长沙之间的联系。而后翟式耜率部汇合忠贞营,二者一共有两万三四千兵力,足以阻止驻扎在长沙的超过六万湖广兵无法北上增援何腾蛟。

    同时杨展部堵死武昌西侧,万元吉部坚守武昌东侧,再用水师封住北侧长江,武昌立成孤城。

    以何腾蛟所部在历史上的战绩看,武昌纵还有四万人马,其战斗力也基本没有突围的可能。到那时,朱琳渼再施展后续策略,湖广便有极大可能和平重回朝廷治下。就算最坏的情况,何腾蛟负隅顽抗,也可将其影响缩至最小范围。再调龙卫军强攻时,对大明整体的破坏也将降到最低程度。

    朱琳渼想到这里却不禁又有些犯愁,江西、广西、四川几路兵马调动,不知又要耗费多少军饷才能拿下湖广,希望何腾蛟能够识时务,莫要变成历史的罪人。

    吩咐完了湖广相关的事情,他又对新晋礼部侍郎徐尔路道:“和以西巴你亚互建大使馆的事情要抓紧,大使人选也要尽早议定……”

    他话音未落,便见路振飞捧伆出班,高声道:“启奏殿下,近来南直各部皆积极请战,奋勇争先。沿岸地方奏请加筑城垣、囤积军粮的也甚多,朝中文武无不纷纷上表,请朝廷尽早渡江北上。”

    他望了朱琳渼一眼,恳切道:“而这些奏章殿下尽皆留中不发……

    “臣作为先帝托孤之臣,无刻不心忧社稷。眼下我军新胜,士气凌云,朝野众志成城,一心灭贼。臣以为,正当趁此时,挥军北进,以靖光复河山大业!”

    一旁立刻有朝臣站出来附和,“路阁部所言极是,科虏复国正在此时啊!”

    “殿下,人心可用,军心可用……”

    “殿下,先前我军连战连捷,江北虏贼胆战心惊,一战可毙之!”

    “臣附议……”

    朱琳渼暗自叹一口气,心说这些文官一个个对军事一窍不通,却最爱对打仗指手画脚,以往大明多少次被文臣乱指挥耽误——反正打输了死的不是自己,赢了那可是劝谏有功。如今又要搞这一套?

    别人不知道大明家底,他这个当家人却最为清楚。北伐南京之前杨廷麟就说过军费不足,当时各种东拼西凑,又追缴盐贩所欠税银,才勉支付了大军作战耗用。

    而眼下为对付郑芝龙舰队,投入船厂的钱就超过六七十万两,国库里的银子根本不够支撑全线渡江北进所需的。

 第574章 重中之重

    (全本小说网,HTTPS://。)

    除了银子的问题之外,大明还有很多不宜立刻渡江北伐的因素。//全本小说网,HTTPS://。)//

    例如新兵的补充,明军武器装备的换发、升级都还没有彻底完成,此次在江北大平原上作战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讨巧之处,又是百分之百的敌占区,必须要做比以往更充分的准备才行。

    而海上的较量更是重点。在没有彻底消灭郑芝龙舰队之前,长江的控制权很容易落入建虏之手,轻率北上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

    按朱琳渼的规划,至少要在水师取得全面优势之后,才会考虑北伐。在那之前,最好是能完成迁都事宜,以一个极具凝聚力的朝廷来面对那场旷世决战。

    朱琳渼遂虚按双手示意众臣安静,“大家一心收复失土、驱灭虏贼,这我甚感欣慰。

    “不过凡事都有自己的既定规律,打仗更是如此。具体军务上的事情我且不说,光是府库空虚一项,便不宜贸然渡江。”

    他指向杨廷麟,“大家可以向杨阁部了解一下情况。”

    路振飞却是早有准备,立刻揖道:“殿下,眼下户部账上确实没多少银子,不过,据臣所知,海关司那里却有五十多万两,还有工部也有三十万两上下。”

    他“志得意满”地扫了眼黄宗羲和方以智,接道:“据闻这些钱是要用来组建‘远洋商队’,或是修建铁厂、马车厂。臣以为,这些事宜皆可暂缓,将银子用到伐虏大业之上!”

    朝廷上立刻一片赞同之声。

    朱琳渼却被路振飞一席话差点儿气得笑出来,这还真是毫无商业诚信的概念!远洋商队、铁厂之类都是私人入股,怎可能随便动用筹来的股银?

    “路阁部,这些钱皆是股银,必须专用,怎能任由朝廷调拨?”

    他见路振飞还要辩驳,立刻摆手制止他,语气严肃道:“人无信不立,国家更是如此。说句让人脸红的话,当初若非朝廷滥发宝钞却又不向持钞之人兑现实银,从而失了信义,此时我们印二百万两的宝钞,什么问题便都解决了。

    “这募股之事正是朝廷立信的开始,你这次擅动了股银,往后谁还敢投钱进来?届时朝廷想要造船、修路、建铁厂、建玻璃厂等等,就全得自个儿掏钱。大家可知朝廷多少年的税赋才能将这些事儿搞好?三十年?四十年?还是百年?

    “况且这远洋商队还是今后朝廷重要进项,为了眼下能抠点儿银子出来就拖延此事,实乃杀鸡取卵。我可以告诉诸位,这远洋商队建好之后,仅出海一次赚的银子,就够我们此时渡江北伐只用!”

    他最后极为坚定道:“此事不用再议了,我对北伐事宜早有成策。还有谁有其他事情要奏?”

    待散了朝,张家玉忙自后快步追上了朱琳渼,似对朝堂所说之事还不放心,揖道:“大人,朝中文臣所言多欠周详。属下以为,时下绝非北伐良机。

    “此番新兵初抵南直,与所部尚需磨合,殿下吩咐增制的新型猎兵铳还未造出三成,水师战船更是所缺良多。此外,先前连胜之后士气虽旺,却已渐有轻敌之意蔓延,而虏却多聚哀兵,此时北上,绝难一击破敌。

    “鉴古知今,历来由北征南皆无往不利,由南讨北却千难万难。若我军未有万全胜算,数击不中之下,极易形成隔江对峙的旷日历久之局,反令中兴大业遥遥无期。”

    还是我们龙卫军总参谋明白事儿。朱琳渼欣然点头,“元子所言极是。其实就算国库充盈,大军已妥为备战,我也要等谋划的几处要害都有了结果,才会放手北伐。”

    他看张家玉满脸不解之色,索性对他和盘托出,“这首重要害乃是塞外。数日前腾继思已基本聚拢了察哈尔各部,随后我便会让他东进科尔沁,甚至兵抵辽东,搅乱建虏后方,令其首尾不能兼顾。

    “其次便是湖广。长江沿线只有此处为何腾蛟弱兵所镇,一旦建虏腾出手来猛攻湖广,很可能深入大明腹地,并由此侵江西、广西等地。而朝廷收复湖广,不论人口、赋税皆可大增,并可由此调兵北出河南、陕西,使虏防不胜防。

    “最后一处在于四川。虏豪格部近五万人马在此,若被其得脱,我江北压力立增……”

    张家玉闻言恭敬一揖,“原来大人早有深谋远虑,远比属下所思周全。既如此,属下便放心了。”

    待张家玉离去,朱琳渼不禁望向西面,心中暗道,漠南和湖广的布局都已见成效,就连朝鲜都有意外之喜,现在唯独不见四川有动静,难道是计划不够周密?还是另有波折……

    翁茂揉了揉酸疼的腰背,吩咐车夫稍停一会儿,便欲下车舒活一下筋骨——从北京一路赶到陕西,每日车马六七个时辰,简直要将他颠散了架。

    “些许都忍耐不下吗?”对面的老者眼望窗外,沉声道,“还想成什么大事儿?”

    翁茂刚离开座位三寸的屁股立刻又落了回去,无奈招呼车夫,“老李,继续赶路。”

    他又瞥了那老者一眼,抱怨道:“大伯,其实要我说,也不差这一两日。您看,在京里,陈部堂、钱大人光是召集一应大人们商议,便耗去了半个月,这会子却要我们在路上挤时间……”

    “凡事成败皆在庙算,没有诸位大人谋定,哪儿有今日之事?”老者仍望着窗外,“你跑跑腿就能得一份大功,竟还不知足。”

    “哪里是跑腿这般容易,”翁茂哼了一声,“要说服肃亲王,还不得靠我三寸不烂之舌?”

    “你还真瞧得起自己,”老者笑道,“没有诸位大人联署密信,你当肃亲王会听你聒噪?没有赵御史亲笔书信,怕是你连正主的面都见不到。”

    翁茂撇了撇嘴,不在此事上继续争辩,却道:“”

    股票交易所挂牌,徙木立信,藩王们的银子当面运进交易所,刑部就在一旁设立办事处,随时惩治违法。股价信息随时用大牌子明示。

 第575章 豪格的“血海深仇”

    (全本小说网,HTTPS://。)

    “你太高看南明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翁茂这位伯父乃是原弘光朝通政司左通政翁亦堂,闻言立刻不屑道,“崇祯朝,松山十三万明军被先皇三万人马杀得丢盔弃甲。弘光朝,史可法统江北四镇二十万兵马,几乎一触即溃。南京八丈坚城,未发一炮便降。

    “如今南明小朝廷至多不过五六万兵,置于长江一线的更是仅有六成上下。只要朝廷谨慎以对,莫如博洛、勒克德浑那般轻敌冒进,以建州兵之善战,明军败绩乃早晚之事。”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转望向翁茂,声音低了几分,“况且,如今朝局,多铎大军若是败了,对我们却不一定是坏事儿。反倒是他在江南大捷的话,你想想谁人得利?”

    翁茂倒是一点即透,“豫亲王乃摄政王最大依仗,他若得胜,首先摄政王权势必将更稳。

    “而摄政王宠信冯铨、刘正宗等北党奸佞,任其对我们这些原江南籍朝臣肆意打压……”

    他皱眉说出结论,“故而此时江南告捷,却是最助北党气焰。”

    一年前,南党御史吴达、李森先,太常寺少卿龚鼎孳等弹劾冯铨贪污、放纵子弟为非作歹。结果多尔衮却枉顾证据,公开支持冯铨,将李森先革职并申饬了龚鼎孳等人。从此之后,北党便与南党结下死仇,开始疯狂反扑,并一直稳稳处在上风。

    翁亦堂欣然颔首,心说三弟这个儿子不愧是翁家最有资质的后辈,此番自己用尽了人情并花费近半家财为他讨来这个差事果然没错!只盼这次能助肃亲王得势,翁茂便得进谏大功。自己现已卸任,往后翁家门厅就要靠翁茂来撑了。

    “我们南方朝臣之所以斗不过北党那些奸宦余孽,皆因仰仗的靠山谭拜太弱。”翁亦堂继续道,“只要多尔衮还在高位一天,我们就很难扳倒北党奸贼。而眼下的良机正可扶多尔衮最大的政敌肃亲王上位。

    “我们在肃亲王尚未得势之际投效,又为他出谋划策击败多尔衮这个死对头,日后他定能助我们扫灭北党。”

    他说着微微一笑,那意思是,北党即灭,朝廷那还不是我们南党的天下?

    又两日后,翁氏叔侄已至西安府境。翁亦堂未到西安城便叫停了车马,吩咐翁茂继续南下,而自己却换了车子欲转往凤翔府而去。

    凤翔府在西安西偏北方向,后世更名为宝鸡。

    “大伯难道不与我同去汉中?”翁茂诧异道,“有您坐镇,我这心里才更踏实啊。”

    翁亦堂默然摇头,“该嘱咐的都已嘱咐多次,后面就看你自己的了。”

    “这,却是为何?”

    “万一大事未成,多尔衮必凶猛反扑。老夫乃是翁家族长,若牵涉此事,翁家举族都难逃干系。而你此去汉中,乃是“肆意擅为”,与翁家无半点关联……”翁亦堂叹口气,拍了拍翁茂的肩膀,“肃亲王为人优柔寡断,此次事关重大,你须多做打算,切不可心急。”

    “大伯放心,侄儿绝不会令您和在京的诸位大人失望!”

    ……

    汉中清军大营。

    豪格听说是北京来“议大事”之人,立刻便屏退左右,请他进账,而此刻却望着这名三十多岁的微胖男子,半天也没想起是谁。

    “下官通政司经历翁茂,拜见肃亲王殿下。”

    “起来吧。”豪格皱了皱眉,“陈名夏、钱谦益呢?怎遣了个七品小吏而来?”

    翁茂却面不改色道:“无名小卒方才不至打草惊蛇。”

    豪格愣了愣,点头道:“陈名夏令赵诚来信说有要事,究竟何事?”

    翁茂忙将一只木匣呈给豪格。后者从里面取出一方锦缎展开,刚扫了一眼,登时便露出喜色——锦布上话语不多,大概就是一个意思,众臣皆认为如今只有肃亲王主持朝政,才有止住颓势的可能,大家都盼着肃亲王回京。而后面的签名足有近四十个,其中包括吏部尚书陈名夏、礼部侍郎钱谦益、刑部侍郎龚鼎孳等朝廷大员以及数名带兵武将。

    而陈名夏等人带头签署,这就意味着庞大的南党对自己的支持!豪格按下激动之情,故作淡然道:“摄政王主政多时,朝局稳定,颇有建树,你们这是何意?”

    “肃亲王此言差矣。”翁茂立刻表情沉痛道,“多尔衮连番大举用兵,却落得四处皆败!

    “南边,博洛、勒克德浑先后被南明击败,损失近二十万大军!浙江、江南等要地尽失,就连南京都重陷南明手中。朝廷因此锐减四成以上赋税,并丢了江南粮仓!

    “漠北,多尔衮诈称击败苏尼特部及喀尔喀联军,实则多铎在草原上死伤近三万人马。他不得不承认喀尔喀部乃是蒙古之主,并割土默特北上百里,这才稳住了喀尔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