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292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292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不说这个,”甄真是个急性子,上前望着朱琳渼道,“殿下是何打算?也让木姐姐和我心里有个底!”

    朱琳渼微微一笑,“自然是当仁不让。”

    二女闻言兴奋地相视而笑,正欲再说什么,便闻马文晟来禀,“王爷爷,杨阁部领大批朝臣求见。”

    朱琳渼知道这是应有的过场,于是点头吩咐道:“带他们去正厅吧。”心中却有些疑惑,为何是杨廷麟为首?

    应天府衙正厅中,杨廷麟、宋应星、徐尔路、洪思、曾剑等四十余名朝臣挤得满满当当。

    待见到辅政王进来,杨廷麟带头,众臣皆撩衣跪倒,“拜见辅政王殿下!”

    朱琳渼微笑抬手,“啊,大家都起来吧。”

    然而屋中所有人仍旧跪着不动,杨廷麟轻咳一声,捧出一方狭长的锦布,朗声道:“臣启殿下。

    “前楚贼阴诈,持我天子而逆,天下震动。幸太后秉大义,恤万民,凭贼无所仗,以国器不可黩,圣君不可为挟,祗承天命者,而使泰征以归……

    “然,老子曰‘国不可一日无君’,今神器虚悬,人神失御,举世惶惶。今四海翘首,望圣公承位,授天所运,以安寰宇,兴宗庙,固社稷……

    “自崇祯而今,唯殿下秣入远疆,复我疆土三千,追奔逐虏,扬旌江濆,偏旅浮海,指日遄至。领天威之军,俘级万数,由抚州远莱州连捷,东贼鱼溃鸟散,望而披靡……

    “复殿下出陈王之胄,先帝本支,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惜才礼士,是以四方归心……

    “今世感殿下明德,朝无阙政,诸民以绥,国士巍巍,内外协同,日益盛矣……

    “故今朝臣千余,并亿万大明子民,叩请殿下祗承天命,立继大位,早定尊号,以兴社稷!”

    待他将洋洋洒洒的劝进表念完,高举过头,片刻未见动静,便欲收起那官员联署的锦缎起身告退——依照惯例,劝进需要三劝三辞,而后上位者才会“不得已”而应允。

    不料他双臂刚向后撤去,却觉有人将劝进表一把拿走,不由抬头看去,就见马文晟捧着那锦缎,恭恭敬敬地递给了辅政王。

    而后者接过劝进表,看了一眼那数百个官员署名,点头道:“时局紧迫,不容浪费时间。既然大家都有此意,那我就不推辞了。”

    杨廷麟并一干朝臣皆是愣在当场,心说,这、这是闹的哪出?不是应该三请三拒的吗?后面两次的劝进书都已写好,那还用不用了?这头一次就允了,接下来倒是该怎么办才好?

    若他们听过后世的说法,此刻定会念一句,“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要说还是一直搞宣传工作的洪思反应最快,率先叩拜道:“天命不可稽,济天命当此速也,故无虚让之仪,乃信於神灵,符於天地也!”

    杨廷麟也回过神来,“对,对,不制于虚式。”又正了正衣衫,郑重拜伏道:“臣请陛下择吉日,以定大典!”

    朱琳渼点了点头,将手中锦缎递给马公公,望向徐尔路,“着礼部即刻准备,一切从简,明日便行登基大典。”

    感谢:白首留仙,133******99给我的慷慨打赏,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谢!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艰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在下不胜感激。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第646章 君临天下

    (全本小说网,HTTPS://。)

    实则朱琳渼这般不按套路来也是经过深思的。(全本小说网,HTTPS://。)

    古时哪怕太子继位都要反复推辞,为的是向世人显示自己“谦恭、敬畏”。但实际上所有人心里都和明镜似的,从来也没有哪位君王因登基前表现得不情不愿而名垂青史,反倒会令读史之人觉得其虚伪造作。

    朱琳渼作为一个后世之人,自然没有诸多拿捏作势的坏毛病。相反,他首先考虑的,乃是必须要尽快解决皇位空悬之事。

    如此,一来可以断绝诸如闽党之流的念想,让所有朝臣的心落在实处。要知道,如先前丁魁楚那般搞个桂王自立的情况,在南明时期出现过五六次之多。只是其中大多因势力太弱而被很快扑灭了,但他们却也消耗了大明不少的国力。

    二来他需要尽快完成皇权交替,稳定大明内政,而后腾出精力来做其他事情。湖广那边,若不能阻止内战爆发,立刻便会出现几十上百万难民。建虏也瞅着大明内部出现问题的空档,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效率!

    徐尔路立刻伏身应道:“臣遵旨。”

    随后却有一个弱弱的声音在众人身后响起,“臣启陛下,明日不宜举大礼。三天后正轮金匮当值,乃是黄道吉日,或可……”

    朱琳渼循声望去,说话的是钦天监监正。他不禁微微一笑,“谁说明天不是吉日?真龙临位,四海升平,气象一新,往后每年的这一天就是吉日!”

    诸臣闻言心中皆是一震,这是何等气势,咱们这位新君果然不是凡类!屋中数十人立刻又一起拜伏,“臣,遵旨!”

    待杨廷麟带人退了出去,向候在应天府衙外的数百官员宣布了辅政王答应御极的消息,当即一阵欢声雷动,直过了一个多时辰,人群才逐渐散去。

    朱琳渼这边则立刻令人备车赶赴紫禁城,去见一个对稳定大明朝局至关重要之人。

    待他进了永寿宫,却见黄道周和路振飞刚刚离去,联想之前是杨廷麟领衔劝进,心中也就明白了七八分。

    不过他也没太在意,毕竟杨廷麟能率满朝文武劝进,说明他必已得到太后首肯,否则如此大的事情,就算他有这心思,定也不敢搞出这么大阵仗。

    果然,等朱琳渼进屋行了礼,曾太后立刻将他扶了起来,“先帝便时常夸赞琳渼才智过人,眼下你临危受命,擎起大明江山,我也就放心了。”显然她已听到了应天府衙那边的消息,而后又焦急道,“只是,源儿如今还在蛟贼手中,你还得尽快想想办法……”

    朱琳渼肃然揖道:“太后放心,我已有了些谋划,定会令源弟平安归来!”

    曾太后点了点头,“我已想得很明白了,对源儿来说,能过上简单安宁的日子便是他最大的福分了。

    “只等他回来,我便自请卸去太后尊名,与他找一僻静之处,看他娶妻生子,安度一生。”

    她这番话便算是向朱琳渼表态了,只要儿子平安无事,自己便绝不干涉朝政,做个普通人安稳度日。

    “还有句话我想问在当面。”她又望向朱琳渼,似乎想从他的眼中看出些什么,“新君属意,之后要如何安置我们母子?”

    朱琳渼忙恭敬揖手,“太后还是叫我琳渼吧。

    “太后此番所为避免了大明陷入内乱,我心中极为感佩。

    “我思忖着,待源弟平安归来,仍使他承唐王爵,封去崇阳,太后意下如何?”

    曾太后心中松了口气,新君能放源儿离京,说明他对这个堂弟并无忌惮。而且崇阳就在武昌以南,此番自己令儿子退位,使湖广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大战,尤其武昌一带的百姓定然极为感激源儿,封去崇阳极为合适。

    她遂点头道:“一切都凭琳渼做主。”

    其实朱琳渼在路上已想得很清楚了,如果自己能带领大明中兴,成就一个繁荣盛世,朱琳源也没有生乱的可能。就算退一万步讲,朱琳源或其后代有其他念头,崇阳这个地方也根本无法施展——北有重镇武昌,南有长沙,距离自己的基本盘江西又极近,且无险可守。所以选在此地也是有讲究的。

    次日。

    一千盔明甲亮的龙卫军精锐在亲兵营率领下,自金水桥进入紫禁城,雄赳赳气昂昂地分列两侧。

    随后,整个宫中钟鼓礼乐奏响,朱琳渼身着金色龙袍,在洪胪寺官员带领下登上承天门,焚香祭天。

    待繁琐的祭祀程序走完已是半个多时辰之后了,四下里礼炮齐鸣。上千朝臣依东文西武,在午门外跪行大礼。

    朱琳渼自承天门下来,洪胪寺卿向奉天殿躬身示意,“陛下,请移驾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

    朱琳渼望了眼一里开外的奉天殿,向石霖一招手,“牵马来。”

    “是!”

    洪胪寺卿见新君飞身上马,便要扬鞭而驰,忙上前道:“陛下,这不合适吧……”

    “效率,凡事都要讲效率。”

    朱琳渼说着一踢马腹,绝尘而去,直到了奉天殿前方才下马,改乘抬撵从丹陛石上进了殿内。

    随即,紫禁城中悠扬的钟磬齐鸣,鞭声大作。满朝文武自午门鱼贯而入,在殿前依品阶跪下,上千人随着礼部的指挥,整齐地俯下身去,向朱琳渼行三拜九叩大礼,山呼万岁。

    待众朝臣起身,立于朱琳渼旁侧的庞天寿忙捧了黄色锦缎来到御阶当中,高声念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皇天眷命,以命于道成,深思社稷之重,实切兢业之怀……

    “所以阐极则天,必当革故鼎新,自惟凉德,尚才亲贤,共图新治,万方怡得……

    “躬理庶务,保固邦国,改隆武三年为汉兴元年,是日恭诣太庙,以之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殿前黑压压的人群立时又一齐拜倒,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琳渼端坐龙椅之上,只觉胸中豪情万丈,从这一刻开始,属于他的大明汉兴朝便已正式开启!

    如今有了皇权在握,加上他从后世带来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必能还大明一个无双盛世,万年常兴之基业!让华夏民族永远傲立于世界之巅!

    感谢:乐诚交通,十一月的smile给我的慷慨打赏!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谢!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艰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在下不胜感激。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第64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全本小说网,HTTPS://。)

    待登基诏书宣读已毕,奉天殿上的诸臣却皆有些疑惑,通常新帝即位都会大赦天下,但刚才好像没听到有此内容。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果然,庞天寿又换了一道圣旨,继续念道:“诏曰。朕初临大位,当普天同庆……”

    朝臣们刚以为是要大赦了,不料庞公公却道:“施恩泽于民,特免所有田税五分银以下之户税银两月。并,自朕往后,朝中一应祭奠、喜庆之事,不得擅赦天下,当以此诏为例。钦此。”

    朝臣们忙又拜伏,“皇上英明!”赦不赦天下,免不免小民的税与这些大员们何干,只要你天子高兴,大家倒也乐得捧场。

    朱琳渼便借登基大典的机会将“大赦天下”这个古代的陋习不动声色地抹去了。

    古代帝王登基,大丧,更换年号,甚至生个皇子,立个皇后,过个寿之类都会大赦。其实他们这么做也就是为了讨个吉利,显示自己是个仁君,笼络人心而已。

    但如此一来,大量为非作歹之徒逃脱惩处,又流回民间作恶。犯罪得利者逍遥法外,苦主有冤难伸,最后害的都是普通百姓。

    朱琳渼此番定向减免小户人家的田税,笼络民心的效果强过大赦千百倍,却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另外,他的诏书中还留了一手。他禁止大赦的情况中并没有包括饥荒和天灾。这也为今后的施政留下余地,否则闹一次大灾,光是偷粮食的人就要抓十几万,遇到此等情况还是需要大赦的。

    随即庞天寿退回,杨廷麟迈步出班,立于大殿正中,从一旁的太监手中恭敬接过一道圣旨,转身高声念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礼部尚书朱继祚,守职不怠,为政清廉,着授从一品授荣禄大夫。”

    众臣听到这一句,立刻都打起了精神——这才是重头戏!

    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换了汉兴朝,谁人风光谁人黯然就看这圣旨中如何安排了。便如刚才这朱继祚,看似升了荣禄大夫,但实际上却是个闲职,比起先前手握实权的礼部尚书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说,新朝已经没他位置了。

    再看那宣读旨意的人,正是首倡辅政王继位的杨阁部。他能在奉天殿当众升贬满朝文武,又是何等威风!可见其日后必然位高权重。

    在其后的圣旨当中,又将严起恒、宋高谊、刘湘客等十一名在近来在“土改”及天子被劫事件中上蹿下跳之人“升”了闲职。至于被抓到切实证据的黄景昉等人已被刑部下了狱,却不在此列。

    念完了要“处理”的官员,杨廷麟又继续道:“原工部侍郎宋应星,履职兢兢业业,多有功举,遂擢升工部尚书。

    “原工部郎中方以智,宣劳勤勉……擢升工部左侍郎。

    “原礼部右侍郎徐尔路……擢升礼部尚书。

    “原宣部郎中洪思……擢升宣部左侍郎。

    “原宣部主事田壮飞……擢升宣部郎中。

    “原吏部郎中曾剑……擢升刑部右侍郎。

    “原户部员外郎张沧海……擢升户部右侍郎。

    “原工部主事姚启圣……”

    随着杨廷麟念完“钦此”二字,汉兴朝前期的朝堂班底便算是基本定了下来。当然,为了保持朝局稳定,朱琳渼只动了三十多个人,更大的人员调整还得以后慢慢来。

    不过他此次将朝中核心位置几乎都放上了自己用着放心的人,另外还大量任用格致学的人才。尤其是工部,六品以上已经没有一个不懂格致学的官员了。

    除了外廷朝臣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