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30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30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骑兵身着铮亮的半身板甲,胸口处绘了一只露出利齿的青色狼头。头顶则是青色椭圆形钢盔,将耳鼻都护在其中,只露出目光凌厉的双眼。胯下清一色高壮的河套健马,个个器宇轩昂,威武不凡。

    这正是龙卫军骑兵二营下辖的两个重骑兵连在进行横队冲锋训练。

    队伍掠过木桩之后,两名连总让传令兵用旗语迅速协调了一下,各自指挥士兵回转,再次集结列队。

    不到半分钟,两个连便重新排成了整齐的横列。一连连总扬起手中骑兵剑高喊一声:“冲锋!”

    所有士兵立刻随着他一同发出怒吼:“冲锋!”

    这种全军重复军官指令的方法,一方面能很好地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喊的时代,也能保证所有人都准确听到指令。

    顿时地面一阵颤动,两个连一百四十余名骑兵以击垮一切阻碍的气势,向靶标猛冲而去。

    自从最初两个月的基础队列训练结束后,所有骑兵每天都要进行数百次这样的冲锋、突刺练习。

    训练场的另一头。在夏孚先命令“全营结成空心方阵”之后,传令兵立刻将指令传了下去。

    随着鼓号手敲响特定的鼓点,步兵一营的士兵们立刻快跑起来,仅用了一分钟多点,一个由五百名士兵组成的方阵便出现在空地上。

    百步之外,协助步兵训练的骑兵们随即发起冲锋。伴随遮天蔽日的灰尘,数百名骑兵从四面八方朝步兵营急速合围而来。

    方阵中的步兵将燧发铳握得稳稳的,表情波澜不惊。现在类似的训练每三天就要来上几十次,他们对迎面疾驰而来的骑兵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甚至有几名士兵还低声交流了一下训练心得。

    等骑兵冲到相距七十步的位置,夏孚先高喊:“瞄准!射击!”

    虽然并没有装铅弹,但一阵火铳的巨响仍是声势惊人。随后步兵们端举燧发铳,明亮的刺刀一致斜指向外,所有士兵的神态都异常的坚定。方阵立刻变成了一只长满了刺刀的大刺猬。

    最终骑兵们在方阵前十米左右的地方向两侧转去,等待再次集结、冲锋。

    炮兵的训练场地却是最为安静的。

    陈雄飞用望远镜确定了远处训练人员设置的靶标位置,然后观察自己四周的地形,迅速确定一处土丘可作为射击阵地。

    随着传令兵将他的命令传达给炮兵三十一连的官兵们,几名炮兵立刻将撞弹杖、炮刷、铳规等工具固定在炮架侧面,然后其中个四人用力抬起炮架支脚,另两人将旁边拖着一副车轮的马拉了过来。

    那三匹马身后的车轮轴上有一个凹槽,炮架的支脚正好可以卡入其中,然后士兵再用两根铁销将炮架固定住。

    火炮上原带有一对轮子加上刚装上的一对车轮,使那炮架立刻变成了一辆四轮马车的样子。

    士兵们立刻牵马赶往陈雄飞指定的位置。等到达之后,他们又将炮架从马匹上脱开,几乎瞬间便做好了发射准备。

    只用了不到一刻钟,五门火炮便从发射状态转移到了两里之外的另一处阵地,并可以随时发射。

    这说来似乎并没什么,但在明代,想要将一门近千斤重的大炮移动到两里开外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光是支起木架将火炮从炮座上取下来装车,就得半个多小时。

    炮座装车又得十多分钟。等运到了地方,这样的操作还得再反着来一次。

    他们转移一次阵地的时间够龙卫军围着他们转好几圈的。

    感谢:飞&;amp;amp;影同学,书友333***同学,天气有机磷同学,人生百味同学,无形的泪的迹同学,国?宝?~~同学,书友318同学,放荡世界同学,熬同学,人生如梦同学,旭日阳光同学,国雄同学,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同学,空同学,林志姗幻想同学,爱在那一天同学,小宅同学,书友323***同学,书友539***同学,为我投的推荐票,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合十拜谢!

 第64章 从军龙卫

    (全本小说网,HTTPS://。)

    龙卫军所有的火炮已全部装备了新型炮架。全本小说网;HTTPS://。.COm;集移动、发射、弹药运输为一体,炮架本身就是火炮运输车的一部分。

    这种炮架不仅拆装速度极快,更比眼下清军使用的厚木板炮座要轻便很多,运输同样的火炮,所需要的马匹比清军少一倍。

    火炮能方便而高速地移动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最重要的当然是能够短时间内到达最佳阵位,以最佳角度轰击敌军。

    在炮弹都是实心铁球的时代,大炮最好的杀伤模式就是“贯穿敌军队列”。例如敌军排成横列,那么火炮移动到横队的侧面无疑能够造成最大杀伤,而正面轰击横队效果最差。

    但那种两小时才能机动两里的炮兵,等你绕到侧面,别人很可能已经离开一个多小时了。

    此外能灵活移动的炮兵生存能力也更强。

    旧式炮兵的阵地一旦被敌人骑兵锁定,基本上就只能硬拼或是放弃,因为根本来不及转移。

    但装备了新式炮架的炮兵便可以选择移动到自己主力步兵的身后,等战况改变,再伺机出击。

    所以炮兵机动性从十七世纪开始,越来越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

    等到了拿破仑这个炮兵狂热者掌权的时候,法国更是将近半的炮兵改成了骑炮兵。就是给所有的火炮、弹药载具及炮兵都配上马,机动能力极强。打起仗来简直可以用神出鬼没来形容,敌人哪里薄弱轰哪里。

    骑炮兵也是苏承羽未来的发展目标,但眼下他手里的军马实在有限,暂时只够给大炮配马。

    不过他的炮兵是要训练骑马的,等以后马匹多了,再配上运输车就能很快转换为骑炮兵。

    而炮兵装备的新型炮架也是苏承羽模仿拿破仑六磅炮的炮架设计的。

    除了可拆卸车轮的特殊结构之外,还在炮尾处安装了一根粗螺杆,转动螺杆就能调节炮口仰角。比起传统的垫高炮架修正射击角度的做法,精确度高出几个数量级。

    此外,得益于苏记铁场的高质量钢材,整个炮架的承重部分使用精钢制造,加上中高碳钢的轮轴,整个炮架不但结构紧凑,而且坚固耐用的程度也远高于木制炮架。

    当然,新式火炮炮架只是最近几个月里苏承羽设计的新军备之一。

    有了宋应星这个得力助手,使得他可以抽出大量精力进行军队装备的技术升级。

    例如簧轮手枪,在他画出设计图纸之后,已经交由钟表匠塞里奥批量制造。他的钟表工坊里现有苏承羽送去的学徒三十多名,大多是铁场工匠的亲属子侄。

    现在这些学徒已经能帮着钟表匠制作簧轮手枪的部件了。不过限于簧轮手枪结构复杂,他们一个月也仅能制作出四十多套枪机。再配合鲁宁那边出产的枪管,便是龙卫军现在装备的短铳的主要来源。

    另外,火炮的铸造工作也已经在苏记铁场展开。赣州军器局来的那二十多名炮匠在宋应星的指点下,很快便完成了从铜熔炉、泥范干燥炉到起重架等一系列设备的制造。

    火**纸更不是问题,苏承羽随时就能画出来各种口径的火炮,结构甚至比这个时代的欧洲炮更为优异。

    只是铸炮是个很耗费人力的工作,光是熔炉就得五六十人操作,加上炮兵需求有限,所以在铸造了五门六磅加农炮和两门二十四磅臼炮之后,就没有继续制造更多。

    不过铸炮的铁范已经制好,以后如果有需要,可以用很短的时间造出大量火炮来。

    如今的龙卫军,各式先进武器装备之多,简直堪比后世的美军!

    现在只有军官数量是龙卫军最大的软肋。后备营的人数已达到两千多,只要有合适的军官,他们只需要简单地强化训练一下,便能转换成正规军投入战斗。

    龙卫军的将营里,苏承羽正和几名主要军官讨论军用地图上几处有争议的地方。

    地图是用极细的竹钢笔绘出来的,图上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将地形表现得非常清楚,另外水文、地质情况也都做了详尽的标注。

    在用过这种地图之后,龙卫军的军官们已经完全不能接受明军的老式地图了。

    不过为了绘制出这幅细致的地图,苏承羽已投入了超过千两白银,而且还只有赣州及周边一些区域。

    但可以肯定,这些投入是绝对值得的,使用老式地图的对手在龙卫军面前,简直犹如高度近视的人一般。

    “这条河的水深要派人实际测量一下。”

    苏承羽正说着,应天祥拿着一份名册走进将营,敬礼后对苏承羽道:“指挥大人,这是上次全军实战演练中,获得优异表现奖的士卒。请您过目。”

    苏承羽接过名册浏览了一遍,大部分都是他有些印象的士兵,演练时表现确实非常抢眼。

    他提笔签上朱琳渼三个字,又盖了私章,交还给应天祥让他拿去公布。

    校场中间三纪律六注意的石碑旁,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厚木板,正是龙卫军的揭帖公示栏。

    一天的训练结束之后,士兵们将这里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在指导使的扫盲运动之下,现在识字的士兵越来越多,有人大声念着刚张贴出来的揭帖,“第三次全军实战演练优异表现奖名单。步兵一营四连一排二队,徐三六,一等奖……”

    人群里立刻发出羡慕的呼声。

    “老徐,你得请客啊!”

    “你小子可以呀,一等奖!每天晚上举木杆没白练。”

    “老徐刺刀确实用得好,我服气!”

    揭帖前的人继续念着,“……三排四队,胡坚,二等奖……”

    周围又是一片呼声。

    两天后,龙南县西南的良溪村里,一队身着笔挺龙卫军军服的人将一朵布扎的大红花挂在了徐三六家的门楣上,旁边还有军鼓军号奏响欢快的乐曲。

    村里的人都跑来看热闹,有好事的高声问道:“三六家这是中状元了吗?”

    带队的指导使立刻为大家解释道:“龙卫军一等兵徐三六,在全军实战演练中获得优异表现一等奖!特奖银十两!”

    “十两银!”

    村民们眼睛都直了,这当兵还有这等荣耀,大红花送上门,还奖这么多银子!

    立刻就有几个还拦着自家后辈不许去投军的老顽固跑回家去,让家里子侄去投龙卫军。当得知龙卫军如今连后备营都招满了的时候,一个个都悔得直拍大腿。

    午后,宣教府的人来良溪村了。

    村民们谈着徐三六得一等奖的事,一起朝村口涌去,宣教府的惠民大戏那是肯定不能错过的!现在连赶集的时间都和宣教府演出的时间保持一致了。

    宣教说完政策、时事,大声宣布戏名:《从军龙卫》。

    戏开锣不久,村民们便发出阵阵惊呼——台上那名武生演的正是他们村的徐三六!那英武的身姿,在校场上帅气的表现简直如同关二爷临世!

    徐三六的娘差点儿兴奋得晕了过去。

    村里凡是家里有闺女的,都悄悄地朝三六娘身边挪动。

    因为新人不易,跪求推荐、收藏、评论,各种求,打滚求!

 第65章 奉旨北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苏承羽展开刚送来的战事邸报。全本小说网;HTTPS://。.COm;

    第一行便是:正月,郑彩未尝一战便弃广信府、杉关,撤至福京建宁府。监军张家玉切言之,下诏严责,迄不惧。唯广信知府解立敬、典史周寅生托城固守。

    这郑彩便是郑芝龙二弟郑洪奎的儿子。朝廷言官一直以来俱斥郑芝龙畏战,于是他便派自己这个侄子带了两千老弱之兵,去紧邻福京的江西广信府充充样子。

    如今清军刚到广信,他便逃之夭夭。即使隆武下诏严厉斥责,这厮也毫不在意,一路跑回福京。

    邸报紧接着便是:福建土寇阎、罗、朱三姓纵掠抚州,别贼掠南康,重以金声桓淫掳屠杀,江西大乱。

    苏承羽越向下看,眉头越是紧拧在一起——江西战局堪忧。

    由于郑彩逃跑,清军趁胜南下,整个建昌府除了最南边的一点地方之外已全部沦陷。

    清军江西总兵金声桓遣高进库统兵一万五千攻抚州。金声桓则亲率主力攻打吉安府,吉安已危如累卵。

    赣州以北共三个州府,从西至东依次是:吉安、抚州、建昌。

    现在建昌已失,吉安朝不保夕,抚州也面临重兵压境。若这三个州都被清军攻陷,那么赣州将屏障尽失三面临敌,陷落便是早晚之事。

    赣州东连福建,西接湖广,又是广东的屏障,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赣州若失,清军南下广东将是一马平川,隆武朝的首都福建更要面临清军南北两个方向的夹击。

    苏承羽放下邸报,心中极为惊讶——按照他的记忆,隆武二年年初这会儿江西应该是相持的局面,金声桓手里只有江西北部几个州府才对。

    但眼下清军满八旗主力还未出动,战局便崩坏到如此程度。照这形势下去,历史上原本能坚守到十月份的赣州府,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清军攻占。

    难道是因为自己穿越所带来的蝴蝶效应?苏承羽沉吟片刻,命令龙卫军所有高级军官立刻集合,召开全军作战会议。

    他有预感,战争的洪水很快便会涌至龙南,留给自己练兵的时间恐怕不多了。

    所有军官就坐之后,苏承羽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目前的局势,众人俱是深感忧虑。

    随后,他下达命令,龙卫军全军立刻整理装备辎重,保持最高战备状态,准备随时拔营开赴前线。

    后勤司派人通知承包龙卫军后勤供应的两家商户,准备好首批半个月的粮草物资,近日即同龙卫军一起出发。后续粮草也要有所预备。

    另外大明皇家军官学堂的第一批学员即日结业,分派龙卫军各部担任底层军官。

    事实证明苏承羽的预感非常正确,作战会议还未结束,便有军情急报送来——金声桓兵攻吉安,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