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308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308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松古却连连摇头,“不急,先给我拿些吃喝来!”

    待侍卫端来高粱、粳米干饭,他几口扒拉干净,对穆济伦道:“再来几碗。啊,对了。大将军可是要挥师南下了?”

    他说的大将军便是指“扬威大将军”多铎。

    穆济伦点头道:“末将奉命率前锋一万肃清江边,扎下大营。殿下随后便亲率主力而来。”

    艾松古神色焦急地拉住他道:“快派人通禀大将军,蛮子有诈!”

    “什么?”穆济伦皱眉道,“快细细说来。”

    “我前番被蛮子偷袭兵败,流落至江宁一带,亲见蛮子大军屯于城外,输送粮草的车子、民壮络绎不绝。我估摸着,他们定是要趁我大军不备,设伏攻袭!”

    穆济伦大惊失色,“蛮子哪里来的这么多兵马?竟能伏击我十五万大军?!”

    “等等,”艾松古一愣,“你说十五万大军?”

    “对啊,十五万人马已出扬州,号称四十万,即日便要渡江。”

    “扬州不是只有六万多人吗?”

    “嗨,你是不知道,摄政王殿下从山西、陕西等地调来数万绿营,甚至两黄旗京营都拨给了大将军听用。各路大军共计十五万。诶,你还没说蛮子有多少兵马,我好去告警!”

    艾松古眼中光芒跳动,一把将空碗摔在地上,“他娘的,有十五万大军在此,还告个屁的警?!”

    “你不是说有南明伏兵吗?”

    艾松古冷笑道:“不过两三万人而已。我大军雷霆而下,他们便是想伏击,却又能如何?”

    他又狠狠咬牙握拳,“老子这阵子吃的苦,定要对这些蛮子百倍千倍奉还!”

 第681章 四十万大军

    (全本小说网,HTTPS://。)

    紧邻长江南岸的丹徒县正午时分遭清军攻占,虽说这里几乎已是座空城,但在轻松拿下城池的敖克多礼来看,南蛮子望大军而逃乃是再正常不过的。(全本小说网,HTTPS://。)

    丹徒城头上,他拱手应付着道贺的军官,对身旁的督粮官额尔德笑道:“真是天佑我大清!恰逢蛮子内乱,又正是长江枯水时,十多万大军无需舟船,两天工夫便抵南岸。”

    “哈哈,正是如此。”额尔德点头北望长江,只见仅剩二十三四丈宽的江面上横贯着数条粗壮的绳索,绳索两侧都固定了四五尺宽的木板,组成能容纳六七个人并行的浮桥,直通对岸。

    这种渡江的方式也仅在严重的枯水期才能使用,一则水流缓慢,不会冲垮浮桥,二则水浅,纵然落入水中,旁人也能将其迅速救起。

    敖克多礼接道:“前番豫亲王殿下正犹豫该从镇江与江阴哪处渡江,艾松古便正好带了消息回来。”

    他指向西面隐约可见的数十里连营,“只是不知殿下为何让大军在岸边摆开阵势,结营设防,还非得将三十万石粮草都运至南岸才肯进兵。

    “要我说,先夺下近在眼前的镇江,而后大军挥师南京,定能一战擒了蛮子皇帝!”

    额尔德拱手道:“据说此次摄政王殿下反复叮嘱,不可轻敌,不可分兵、冒进。故而大将军对此战极为谨慎。”他朝多铎大营方向示意,“若无艾松古所言,大将军或许便要从江阴南下,以期稳妥。”

    数日前艾松古突然出现在多铎营中,说明军有两三万弱旅囤于江宁,尚在准备粮草,且他亲见蛮子皇帝正忙着准备大婚,南京城中一片喜庆祥和,定未发觉大军将要渡江。而后他便力荐多铎就近从镇江一带南下,直取南京。

    敖克多礼摆手大笑道:“不过两三万蛮子而已,想当年我只带三千兵马,便杀得四万南兵溃不成军。

    “啊,你还不知道吧,大将军从数月前便令人准备楯车,眼下至少已有大小两千多部!蛮子皆使火器,最惧楯车,到时候堆也堆死他们了。”

    说到这儿,他忽然点头道:“我知道了,大将军定是在等大炮全部送过江来。到底一百七十多尊重炮,运起来颇为麻烦。”

    清军的浮桥虽宽,但绝对承不住几千斤的重量,是以这些重炮只能用临时搜刮来的平底沙船摆渡过江,到现在才刚运了一半多点儿。

    他身旁一名副将凑过来道:“将军,末将觉得,豫亲王殿下将粮草尽数运至南岸,应是在准备一鼓作气攻下江南全境,而后直取浙江。如此,就近屯粮方不影响大军速进。”

    “对啊,”敖克抚掌道,“定是如此!”又在额尔德肩上拍了一把,“老弟,让你的人再加把劲。待我斩获了蛮子首级,定分些给你换战功!”

    后者闻言大喜,当即招来心腹,指着江面上密如蚁群的民壮道:“传令,让那些懒骨头都利索点儿!每日搬不到四十袋者鞭五十,超过六十袋才有饭吃!”

    他话音刚落,便有一名军官快步登上城头,远远便拱手招呼,“将军,可找到你了。”

    额尔德忙道:“可是贝勒爷有吩咐?”他和来人皆属镶黄旗,故而所说的贝勒便是指拜音图。

    那军官取出拜音图军令递过来,“因着民壮大多在将军这里听用,贝勒爷吩咐等粮草运完后,让您顺便集民壮在长江两岸各增筑炮台一座。”

    额尔德望向江边的土垒,疑惑道:“这前几日不是刚建了两座炮台吗?”

    “贝勒爷说这浮桥乃是大军进退的要道,南人战船甚多,必多备炮台,以防南人毁桥。”

    拜音图离京之前得孝庄反复叮嘱,说两黄旗乃是大清更是天子最后的依仗,要他务必慎之又慎,万不可令两黄旗没在江南。

    实则镇江附近的江水已经很浅了,大型战船根本开不过来,岸两边现有的四座炮台足以封锁二十多丈宽的江面。毕竟再厉害的战船也是木质的,又是仰攻,很难敌得过土石筑成的炮台。

    但拜音图严格执行圣母皇太后的懿旨,当真极为小心,不但让额尔德又增建两座炮台,后面还筹划着要在沿岸兴建围墙、壕沟并加固浮桥之类。

    额尔德忙躬身领命,却想起还有上千车的战马草料要运,心中暗道,这下怕是要累死不少民壮了。但他旋即便又释然,这些蛮子就是死光了倒还省粮食,只是再抓这么多有些麻烦罢了……

    朱琳渼车驾出了南京之后,便一直沿着木轨道而行。

    不过眼下木轨车数量还太少,御营仅能用木轨运送重武器和辎重。然而即便如此,卸下这两样最影响速度的东西,全军配马的御营行军速度快了五成不止。

    这段从南京通往广德的木轨道是用筹股所得的银子建造而成,不过与朱琳渼预先设想有些不同,大明的木轨道至今都只能勉强保本,股东们至今也没什么分红。

    一切皆因这个时代技术所限,木制的轨道天天承载重物,极易损坏,利润几乎全都用于修缮和维护了。

    朱琳渼这一路下来也是深有体会,每走个两三里,便能看到有工匠在维修轨道。好在大多只是加固、保养,倒不太影响通行。

    而朱琳渼也不着急,毕竟十五万人马调动起来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加上与清军随行的挑夫、苦力,更是有几十万之多,这也是多铎号称四十万大军的由来——士卒加上后勤人员。

    以建虏旧式军队的调动速度,这么多人想要全部渡过长江,至快也得三四天时间。

    而如果多铎先期派小队人马先行南下骚扰,却是朱琳渼求之不得之事。依据前几日江宁参谋司会议确立的预案,一旦获悉建虏从何处渡江,明军立刻便会在相应地点张开口袋,严阵以待。

    要知道,多铎渡江的军情是先送去江宁,而后才由兵部转入南京的。此时此刻,明军各部人马应当已经开赴伏击地点大半天了,最慢的明日天亮之前也能抵达目的地。

 第682章 尘埃落定

    (全本小说网,HTTPS://。)

    待朱琳渼一行临近溧水县——此地位于南京东南,也是预案中龙卫军中军大营所在地——他却发现沿途修缮木轨的工匠少了很多,一直走了十多里地才见到第一个工匠。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难道是负责此段木轨的官员贪污或渎职?眼下正在打仗,若木轨坏了必延误军情!他令石霖将那路旁的工匠叫来,一问才知,这段三十里长的木轨乃是工部司务天瑞负责建造。此人曾在云南修过木轨,深知木轨易损坏的问题。于是他经过反复琢磨、试验,在修筑溧水段木轨道时,令人打制长铁条嵌在木头顶端,使轨道耐用性大为提高。这三十里木轨所需的维修工匠比其他各处少了四倍有余。

    朱琳渼不由感叹,华夏民族果然人才辈出啊,没有铸造铁轨的工艺,便设法加固木轨,连他这个后世之人都没想到如此妙计。

    他怎么也不申请专利?朱琳渼吩咐石霖道:“回头召这个天瑞来见我。”

    “是!”

    又走了半个时辰,朱琳渼携御营便已至溧水城附近。

    龙卫军大营就设在距县城西北六七里的山林旁,张家玉、余新得报圣驾将至,早已带了数百侍卫候在木轨旁,见御营人马前来,立刻迎了上去。

    “前方敌情如何?”朱琳渼下了车来,随手回了个军礼,对张家玉和余新挥手道,“回营,边走边说。”

    张家玉待他上了马,落后一个马头跟在旁侧,道:“回陛下,此番多铎率兵从镇江南下,兵马裹挟民夫甚众,声势之大乃前所未见。

    “现贼军倚丹徒县,连营二十余里,大筑土垒,沟壑密布,广结营寨布防,又屯兵五洲山与双岭山两处,互为犄角之势。”

    朱琳渼皱了皱眉,“看来多铎这是要稳扎稳打,蚕食推进了。”

    张家玉点头道:“圣上明见,末将等也是同样想法。建虏既陈兵镇江一带,其目的多为直袭南京。”

    赵士超一旁道:“但也可能继续南下,攻宁国、广德等地,进而犯杭州。切断我军增援南京的所有线路,最终令南京成为孤城。”

    对敌军可能的动向,江宁参谋司会议上已经有了充分的考虑,朱琳渼倒是未感意外,又问道:“我军部署得如何了?”

    “回陛下,各营前日便已离江宁赶赴伏击地点……”

    朱琳渼抬眼间见以至溧水驻地,便朝大营示意道,“我们进大帐细说。”

    待进了中军将营,张家玉令人铺开地图,指向南京以南的淳化,接道:“陛下,破虏营余振、孙奇、石秦所部五千人马当日已抵淳化。末将与玄卿率中军六千镇溧水。”

    他手指继续向东移动,“破虏营靳武、铁大可等部六千人马往方山,邓山、马文虎、甘辉等部六千人马往金坛,这两军昨晚已依照预案选定地点落营。

    “余指挥则亲率焦琏、黄奇寿等龙卫军精锐赶赴独山。按时间估算,他们应该也到了,只是尚未传信回来。”

    张家玉又指向更靠南的溧阳一线,“此外,浙军、赣军及南直驻军两万五千余人已往溧阳、石臼湖等地进发,至多两日后便能抵达,在龙卫军和破虏营外侧构成防线。”

    朱琳渼望着地图微微点头,算上南京城,淳化、溧水直到独山这几处要地,从西至东对镇江隐隐形成了合围势态,不论多铎是向西攻南京还是南下袭杭州,明军都能根据敌人动向逐渐收拢。

    届时由位置最靠东北侧的余新所率精锐穿插敌后,配合李定国迅捷营切断建虏退路,而后四下同时出击,清军立即便会陷入重围之中。

    同时还有浙军、赣军等部在外围堵截可能逃脱的敌军。他们的战斗力虽然较弱,但对付惊慌逃命的溃军应当不成问题。

    依眼下的部署情况,只要明军不暴露战略意图,耐心等待完成合围,多铎这十五万大军基本就得全部葬在这里!

    朱琳渼又指向长江,问道:“水师那边情况何如,能否在敌军溃退之际予以阻截?”

    张家玉有些遗憾道:“回陛下,据迅捷营回报,眼下长江水位极低,镇江附近至多能行驶二百余吨的战船,再大些便极易搁浅。

    “而虏贼与两岸筑起炮台,江面不过五六十步宽,战船又难于展开,故而绝难靠近袭敌……”

    对此,朱琳渼倒也没有抱怨运气不好。长江枯水虽然不利于大明水师发挥,却也会让多铎更为放心大胆地南侵,算是有利有弊吧。

    随后张家玉又说了些百姓迁移、迷惑建虏的布置等事,基本都依照预案执行,也做得甚是妥当。

    朱琳渼遂放下心来。经过他长久以来的努力,龙卫军和破虏营已经有了自己的“灵魂”,张家玉、余新等一大批具备近代作战理念的军官也都成熟起来,此次没有自己亲赴前线指挥,他们也都做得井井有条。

    照此趋势,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了。大明的未来必将远涉五大洲、四大洋,自己不可能一直跟着到处远征,这支初步具备了维护国家利益能力的强军,着实令人欣慰。

    他见天色已晚,最后吩咐张家玉道:“明日便开始按事先议好的方略,逐步诱敌深入吧。”便准备令众将都回去休息,毕竟马上就要开始一场大战了。

    “是!”

    张家玉话音刚落,便有一名骠骑兵纵马驰到左近,高声道:“湖广邸报!”而后进帐将一只信筒交给门口的军官。

    张家玉拆开了信筒,顿时展露笑容,“陛下,好消息,长沙大捷!”

    朱琳渼接过邸报细看。原来翟式耜与杨展围长沙多日不克,便设计故意在防线上留了个缺口,叛军刘体仁部急欲突围与王进才人马汇合,见状立刻率军出城,遭翟、杨所部伏击,斩杀大半。刘体仁仅带了一千六七百人逃回城中。

    兵部先前令翟式耜与杨展收复长沙后便即刻赶赴南京助战。此时长沙虽未拿下,不过基本已是囊中之物,于是杨展部五千川军与三千桂军已经动身前往武昌,准备在那乘船沿长江入南直隶,仅留五千桂军继续攻城。

    朱琳渼收起军报,也是微笑道:“湖广的战事已算是尘埃落定,此后便要集中精力收拾多铎了!”

 第683章 “撒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