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80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80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后黄鸣俊另派人将上千俘虏解送至大田,王选则按黄道周之意就地处斩以慑宵小,及通令各地缉拿丁成礼等逃脱的贼首。

    再说苏观生,直到此时才带了二百自大田城中求来的“援兵”小心翼翼地返回,未闻厮杀声,又派人仔细探查,确认虏军已败,这才慌忙赶去与大队汇合。

    相距皇后车驾还远,就见刘若鳞迎了上来,苏观生忙向他询问了战斗经过,当得知是自己的新威军自后袭敌,救皇后及太子于累卵之际,意外立下奇功,不禁心花怒放。

    苏观生立刻驰马赶至曾皇后车驾前,先照例问了皇后和太子是否安好,而后便添油加醋地将刚才刘若鳞告诉他的战况对皇后讲了一遍。

    只不过在他描述之下,整场战斗变成了他运筹帷幄,先是临敌观阵,看出敌军薄弱之处,又如何仔细吩咐刘若鳞,令其率军攻敌破绽,并得以破阵。

    他自己则带人在四处策应,挫败了敌军数次反扑的企图,最终等敌军溃败,他又担心兵力不够,亲自去大田调来援军八百。如今贼军既灭,又有增援,皇后殿下大可安心云云。

    “苏阁部此次居功至伟,实乃社稷栋梁。”曾皇后自是将其大为夸赞一番,直比管仲、乐毅方止。

    而一旁黄鸣俊等人其时正与敌血战,也不知苏观生那边究竟如何,虽听他所说感觉不太对,却也无以相驳。

    至于刘若鳞,秉承大明一贯的陋习,军人取得战功大头归于顶头上司,故而非但没拆穿苏观生,反倒还帮他说了不少话。

    待得皇后车驾重新上路,苏观生亦然成了曾皇后面前的红人,一天里总得招他七八次前去议事,几与黄道周并列。

    数日后,大队抵达永福县,入城修整。此地距离都城已只有不到三百里之遥。

    苏观生见不日太子即将回宫,便迫不及待地将前去拜见皇后,说了他这些天酝酿已久的“大事”。

    “哦?事关社稷兴衰之事?”曾皇后有些吃惊道,“还请苏阁部直言。”

    苏观生清了清嗓子,揖道:“天位不可以暂虚,太子殿下此番回到天兴府,即当承大统,就皇帝位。”

    曾皇后闻言身体微微前倾,太子继位之事正是她眼下最为关心的,当即道:“苏阁部所言极是。”

    苏观生继续道:“然太子殿下尚幼,继大位之后,自当由皇后殿下暂代主政。”

    曾皇后心中点头,却知他定有下文,“苏阁部请接着说。”

    “皇后殿下居于深宫,外务或有不便,当选人为您打点台面之事。”苏观生略顿了顿,未见曾皇后有何反应,又道,“臣请皇后殿下即设顾命大臣,先期昭告天下,待太子登基,方可于各处助皇后殿下处理朝政,社稷当稳若泰山。”

    曾皇后微微皱眉,却不即刻答复他,只道:“苏阁部思虑周详,确实该提前安排顾命大臣才是。”

    苏观生此次携“救驾”大功,对顾命大臣之职是志在必得。

    他手心已渗出汗来,当下向前半步,拱手道:“不知,皇后殿下可有合适人选?”

    他话音刚落,便听曾皇后道:“顾命大臣,自当要由苏阁部这般国之栋梁担任方才适宜。”

 第175章 转折

    (全本小说网,HTTPS://。)

    一名外表干练的军士快步走到永福知县家中,皇后和太子正于此暂歇,正遇苏观生从里面出来,忙侧身低头示礼。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待其进了驿馆,却是找庞天寿而去,只在后者耳旁低语一番,便自离开。

    庞天寿又入内室,将方才那军士所言报予曾皇后,“奴婢按皇后殿下吩咐派去大田的人回来了,确无贼兵是被苏阁部所俘。此外奴婢亦在军中查问过,大田遇伏那天根本没人在战场上见过苏阁部。”

    “你的意思是说?”

    庞天寿低声道:“苏大人那日或是怯敌脱逃……”

    曾皇后闻言皱眉紧蹙,又想起近几日苏观生一直以救危功臣自居,方才竟还跑来自荐顾命大臣,不禁微微摇头,“好一个苏大学士。”

    庞天寿继续道:“奴婢还听黄阁部说,陈王曾提到苏大人在抚州就曾因怯战,导致大队人马溃败。”

    曾皇后轻叹了口气,“还是先帝英明圣哲,一早便未选此人。我倒险些……”

    “有些话奴婢本不该说,”庞天寿低头犹豫了一下,又道,“这苏大人虽……虽不甚磊落,但他毕竟是东阁大学士,又是礼部侍郎,皇后殿下仍需拉住此人才是。”

    “这我自然省得。”

    ……

    “什么?!怯敌脱逃?先帝一早便未选我?仍需拉拢?”苏观生额头冷汗直冒,一把抓住梁朝钟的衣衫,急道,“你从何处听来的消息?是否可靠?”

    这梁朝钟乃是苏观生在广东的故旧,此次作为他的心腹幕僚随他入闽。

    “属下照大人吩咐,将那千年山参送予皇后,至知县家中,”梁朝钟道,“途中引路太监忘了拿碳,让我原地候他。正巧充作御药房的厢房便在旁侧,屋中像是皇后身边那个白大戚的声音,我便留意听了。

    “那白大戚正与一侍女煎药,便提到早间庞天寿与皇后对话,言语间对大人颇多戏笑。”

    只因彼处是皇后临时下榻之处,院落窄小,守御禁军又没经验,这才让梁朝钟有了听墙角的机会。

    苏观生闻言缓缓松开了他的衣服,一屁股跌坐在椅中,原本早上还志得意满,以为顾命大臣定跑不了有自己一席,不料仅半日工夫,便已城镜花水月了。

    他忽然明白过来,为何早间皇后只是褒奖不断,甚至说要由这般国之栋梁任顾命大臣,却始终未说定会用他,原来她对他始终都未完全信任过。

    “罢了,”苏观生叹了一声,摆手示意梁朝钟离开,“顾命大臣?呵,算是与某无缘了……”

    “大人,”梁朝钟却还立在原地,“恐怕这顾命大臣先帝早有定论,便是大人如何争取也难争到。”

    苏观生想到他刚才说皇后曾言“先帝一早便未选他”,随即点了点头,“未央所言有理。早知如此,我当省了这份力气才是。”

    “不,大人这些精力并未白费。”

    “哦?”

    “毕竟大人搞清楚了在皇后这难有机会。”

    苏观生苦笑道:“这又能如何,太子将继大统,这里若没机会,还能再往何处?”他突然跳了起来,指着梁朝钟怒道,“汝欲劝我投虏?!我苏某世为明臣,忠心不二,纵然仕途断绝,也绝不做侍贼求荣之举!”

    “大人误会了。”梁朝钟忙道,“属下的意思并非投虏。实则大人还有另一条路可选。”

    “另一条路?”

    “大人难道忘了,天兴府此时还有唐王监国?”

    “唐王?”

    苏观生似乎抓到了什么,重又坐回了椅子上,心念飞转。太子虽有大义名分,但毕竟年幼,且在朝中毫无根基。眼下大明为强敌窥伺,唐王乃先帝亲弟,正值壮年又监国多时,未必就不能更进一步。

    他犹豫道:“这,太过冒险吧?”

    “大人,若能保唐王上位,您便是从龙之功。届时,便是什么顾命大臣,亦有何贵?”他见苏观生还有顾虑,接道,“大人如今已为皇后不喜,若就这么返回天兴府,待太子继位之后地位稳固了,恐怕大人连眼下的位置都……”

    苏观生默默点头,即使新帝登基之后自己还是内阁大学士,但那时的权力中心却已转到了顾命大臣那边。

    而自己若力挺唐王,那不但是从龙之功,更是首倡大功。退一步说,即使唐王没有争位的打算,自己的境况也不会比现在更差。

    他沉声道:“是当一试!”

    次日,苏观生便以天兴府无军镇守,怕地方不宁,自请先行赶回天兴府布置城防。曾皇后见距离天兴府已近,思其所言确也有理,便准其所请,让他率新威军先行。

    她却不知,自己这一念之差,引出了大明朝廷的惊涛骇浪。

    ……

    礼部左侍郎王应华手持新发的邸报,一路小跑,还没等进书房便高声道:“殿下,博洛主力已出建宁,前锋抵近南平。”

    朱聿奧闻言呼地站起身来,先说了声“免礼”,又一把拿过邸报仔细看了一遍,声音微颤,“四万,四万虏贼汹汹而来……”

    他负手在屋里焦躁地踱了两圈,将那邸报重重丢在案上,“御驾已至赣州,此时当举朝西去才是!然,至今为止圣上未有任何旨意发来,这是要我等困死……困守孤城吗?”

    那邸报被扔得猛了些,撞倒了一摞堆积如山的奏疏,朱聿奧知道,那些都是天兴府官员上表请辞的。虏军迫近,整个天兴府风声鹤唳,人心浮动,各级官员均一门心思要离开这大明的都城。

    王应华一旁小心翼翼地拱手道:“殿下,如今城中无军防守,为殿下安危计,是否应暂离天兴府为妥。”

    朱聿奧皱眉道:“本王奉旨监国,眼下未得圣上应允便就这么走了,这朝廷群龙无首,恐怕……”

    王应华道:“便是为了朝堂安定,殿下才更应离开险地。”

    他想了想,又凑近了几步,垂首道:“自圣上出南平之后便一直没有消息传回,若然……有什么旁的情况,殿下当保万金之躯,以擎社稷啊。”

 第176章 崩溃的监国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聿奧闻言一愣,皇兄音信全无已有多日,王应华所说的情况并非全无可能,不,应是大有可能。全本小说网;HTTPS://。.COm;若皇兄当真崩于半途……自己还困守这天兴府,岂不是与等死无异?

    他越想越是惊惧,良久,终于对王应华茫然点头道:“崇闇所虑确当慎之,天兴府已是危地,眼下当思退路。”

    他正要令人唤来王府护军统领,筹备离开天兴府之事,便有太监来禀,说大学士何吾驺求见。

    “殿下,好消息!”何吾驺进了书房,匆匆施礼,道,“圣驾已出汀州,不日既可返回天兴府!”

    朱聿奧又是一愣,惊道:“何阁部所言当真?!”

    “自无虚言!”何吾驺向门外示意,“传旨官员现已入城,正朝这儿来。哦,下官还闻,圣上派了五百精锐骑兵先行返回,助守天兴府。”

    皇兄要回来了?朱聿奧表情似乎一松,但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这一刻,自他内心深处竟隐隐浮起了一丝的遗憾之意。

    “快,随我出府,准备接旨。”

    圣旨自然是由曾皇后口述,庞天寿执笔的。内容非常简单,只嘱咐唐王监国要稳定朝局,安抚民心,圣驾即日便抵达天兴府,只是龙体染恙,一众官员当各司其职无需隆重出迎云云。

    朱聿奧跪接了圣旨,又忙询问传旨的官员皇上此番带了多少大军回驻天兴府。

    “回殿下,以黄鸣俊黄阁部麾下,并苏阁部、姜总兵所部,共有精兵三千余。”

    三千人?!朱聿奧闻言顿觉天塌地陷,方才得知皇兄回宫,他以为伴驾大军没有十万亦当有八万,却没料到竟只有区区三千人!

    这点人谈何坚守天兴府?朱聿奧心中忽然猛地一缩,难道皇兄是想要效仿崇祯,身死社稷不成?!

    他让人安顿了天使,惶惶然返回自己府中,脑中却尽是建虏四万大军即将兵至,思虑良久,仍觉还是率王府护军弃城而去为妥,又不敢违了圣意。

    他正踌躇难安间,就听到王府外有嘈杂之声,忙派了下人去查看,片刻后那人返回,报闻有人在天兴府四处宣扬,说唐王监国立誓与天兴府共存亡,将与阖城百姓同守都城,纵身死亦自不惜!教城中百姓安待家中,虏军必退。

    天兴府百姓闻之皆感佩至极,自发泣伏于唐王府前拜谢不住,久不肯离去。

    如此一闹,便是想走也走不了了,朱聿奧心中长叹一声,正猜测是何人为他“歌功颂德”,何吾驺又匆忙赶来,急禀道:“殿下,圣上派回来的五百精骑堵了城门,禁止任何官员出城。方才兴定伯率众强要离城,那队人竟直接斩了其十余名家丁!”

    朱聿奧眼皮猛地一跳,心中大惊道,皇兄这难道是想要拉着阖城官员同死社稷不成?!

    看来眼下无论如何都无法离开天兴府了。他慌忙吩咐何吾驺,要他于城中招募民壮,征集民间农具锅盆熔铁,打造兵器,并派人向士绅筹募军饷,准备守城御虏。

    待何吾驺领命而去,朱聿奧又觉面对四万建虏主力,纵然再怎么准备也定是死路一条,只尽一尽人事而已。

    走亦不可,守亦守不住,他一时间焦虑不已,坐卧不宁,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却又不知该做什么才好。他一连数日就在王府院中来回踱步,朝中大小事宜均丢给了何吾驺和王应华等人处置。

    又一日,王应华再携邸报至唐王府。

    朱聿奧展开邸报粗看一遍,顿时面如死灰,只见上面写着,博洛前锋已至谷口,沿途几未遇抵抗,地方官望风而降。

    他立时便要再提弃城之事,还未开口,便有太监来报,说苏观生苏大学士率军千余人赶至天兴府,现已入城。

    “苏观生?”朱聿奧忙问道,“圣驾可曾同到?”

    “回殿下,未曾听人提起圣驾之事,当仅有苏大人来了天兴府。”

    王应华疑惑道:“殿下,这苏阁部率部伴驾,怎会独自先回来了?”

    “圣意难测啊。”朱聿奧摇了摇头,又道,“不过苏阁部乃本王在南阳时便结识的故人,待他安顿了人马,寻他来一问便知。”

    两人正说着,太监再来通禀,“殿下,苏观生苏大学士求见。”

    “哦?”朱聿奧先和王应华对视了一眼,吩咐他道,“园长先回避一下吧。”

    “是。”

    朱聿奧这才转对太监抬手示意,“快请他进来。”

    片刻,苏观生入得唐王书房,先附身行了大礼,“下官拜见唐王殿下。”

    “宇霖快请起来。”朱聿奧忙虚扶他起来,却见他一副风尘仆仆之态,竟似还未回府更衣便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