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88章

大明之崛起1646-第88章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粮’不仅随处可得,且如牧羊一般,可驱赶着随军而行,即时可食。如此,粮草之事立解。”

    两脚羊,人肉?阿济格虽对屠城杀掠之类习以为常,但提到吃人肉却仍令他一阵反胃,不由冷冷望向正一脸谄媚等他夸赞的韩固山。

    他有些无法理解,这个自幼学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类圣贤书的南人,竟能想出如此“绝妙”的主意来。

    他本想呵斥韩固山一番便作罢,却猛然想到这也的确是个解决粮草问题的办法,只是却不能让建州勇士们吃这东西。

    他对韩固山微微一笑,“韩参将这办法不错。”

    “谢贝勒爷夸奖!雕虫小技而已。”韩固山喜道。

    阿济格接道:“那么从即日起,你所部三千绿营以及原李成栋部那四千人的口粮减少八成,所缺粮草以两脚羊补齐。”

    “贝勒爷,我……”

    韩固山闻言脸色一僵,又听阿济格道:“以后你便随图赖的人一起外出劫粮,顺道取你的‘羊’回来。记住,绝不可泄露了行踪!”

    ……

    建安乃是福建第二大城镇,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经营,这里人口众多,繁华富足。“福建”这个名称的由来,便是从闽地最繁盛的福州和建安两地各取首字拼合而成。

    朱琳渼凝望着建安城那巍峨的城墙,心思却完全没在如何攻城之上——实则有施琅作为内应,想要拿下这座仅有千余建虏把守的城池根本毫无难度。

    倒是大明内部的事情,才最让他烦闷。

    近十日前,他已得知大明皇位顺利传承,隆武的幼子登基,大赦天下,国号泰征。

    虽然和他一开始的隐瞒隆武死讯的计划有所出入,但国家权力的交接似乎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这让他略为松了口气。只要大明内部稳定,他自有信心带大明走出建虏入侵的阴霾,重归富强盛世。

    但很快,曾太后便派了太监来,竟添油加醋地夸大他所取得的战功,并以皇帝名义将他盛赞一番,还传抄各地昭示天下。

    朱琳渼本以为曾太后是为了借大捷提振大明百姓的信心,略为夸大倒是无妨,倒便也没做他想。

    不料随后新任吏部尚书王应华也来了,却是代表辅政王殿下前来嘉奖他在仙霞关及衢州取得大捷。

    他细问之下才知,原来是“辅政王”便是先前任监国的唐王朱聿奧。

    那王应华表现得甚为恭敬,又送了不少礼物,言语间尽是拉拢之意。

    特别是临走时,王应华竟暗示,只要他力挺朱聿奧,若唐王得以更进一步,便将赣州封给他做藩地,并加封“上亲王”的爵位。

    更进一步?朱琳渼大为吃惊,那朱聿奧已是辅政王,再进一步岂非要造反称帝?!

    待王应华离开,他立刻让人打听朝中的情况,这才得知朱聿奧早在太子返回天兴府之前,便已遍插亲信担任朝廷要职,并调苏观生的新威军充做御营驻守宫禁,几将天兴府握于掌中。

    但随后曾皇后携太子急返回都,由黄鸣俊所部人马护卫左右,以迅雷之势突然于朝堂上公布了隆武死讯。随即又宣读隆武遗诏,令太子继位,并封黄道周、路振飞、杨廷麟为三师,任顾命大臣。

    最后她却突兀地加封了朱聿奧做辅政王,继续统管朝政。

    朱琳渼联想那日曾太后和朱聿奧先后派人来讨好自己,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显然是朱聿奧事先从什么地方获悉隆武已崩,便产生了非分之念。而曾皇后抢在他没有动手之前,仗着遗诏和大义名分迅速让太子登基,却忌惮朱聿奧在朝中的势力,便封他为辅政王以安其心。

    只是从王应华那一番话来看,这朱聿奧仍是野心不减。

    “内斗,又是内斗!”朱琳渼只觉得一阵烦闷,坚固的堡垒无不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尤其是大明,历史上各种内斗几乎从未断过。先是“争国本”泰昌帝与福王斗,而后是东林党和浙、齐、楚三党斗,东林党和魏忠贤斗,又有整个文臣集团与崇祯斗。直到了南明朝,鲁王监国和隆武仍在内耗。

    这一系列的内斗最终耗尽了偌大国家的最后一丝气力,可以说,历史上大明的各种时弊,这根子全都在内斗之上。

    他想到自己费尽力气,想方设法救大明于危难之中,这些人却在朝中不断拆台,便觉气不打一处来,不由怒而自语:“国家危如累卵,竟还有心思争权!非要把大明折腾散了才甘心吗?!”

    一旁石霖闻言便是一愣,旋即示意周围亲兵退开,而后走到朱琳渼近前,拱手道:“爷,我有一言,在心里憋了许久。”

    朱琳渼听他换了称呼,心中颇为奇怪,不由转过头来。

    石霖继续沉声道:“爷,当今天子不过是个吃奶娃儿,能成的什么事?那唐王监国近半年,未见丝毫政绩,却只会争权夺势。”

    他用力吸了口气,神色有些激动,“要我说,这大明江山还得您来执掌才有希望!只要您提大军返回天兴府,登临大位,我看谁敢说个不……”

    “休要乱说!”朱琳渼瞪了他一眼,厉声打断道。

    “我乃肺腑之言……”

    “收声!以后不许再提此事!”

    “这,是……”

    朱琳渼作为一个现代人,倒没有什么忠君不二的思想。他要的,是大明的强盛,是百姓不被外族屠戮,是整个华夏民族光明的未来!

    他也不是没想过自己来做皇帝,如果对大明有益,他会毫不犹豫地登上帝位,以他手中军队的战斗力,整个福京绝对无人能够阻止他。

    但以现在的局势来看,他若真做了皇帝,却反而会对大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这绝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情况。

 第193章 受降使者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琳渼手里虽然有兵,但还远不够击败已占据江北的满清。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他在朝中并无根基,若只靠强权统治,恐怕很难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时候保证政令畅通。

    此外,不论是何腾蛟还是丁魁楚,早有割据一方之心。在这个时代,封建王朝正统地位的分量极重,若自己强使小皇帝退位,正好给了这些军阀分裂国家的借口,而且很可能还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如此一来,大明必将陷入四分五裂的混乱之中,最终却会便宜了建虏。

    而在朝廷这两方势力之中,朱琳渼经过这几日的反复考虑,还是更倾向于支持小皇帝。

    一来皇帝虽然年幼,但却是正朔,有着极为重要的大义名分在。明代已经产生了非常完善的内阁制度,万历年间,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国家却依旧能够平稳运转。

    是以纵然小皇帝自己无法亲政,但只要天下都认这个天子,自有内阁来处理国家大事。

    二来皇帝年幼也有其优点,比如自己可以从小对他施加影响,给他灌输自然科学知识,打破大明大小官员都是“文科生”的尴尬局面。

    这能让大明从统治阶层开始重视科学。冷兵器的时代很快就要彻底走入坟墓,未来战争中,人数带来的优势会越来越小,先进武器主宰着胜负。

    自己寿命总有限度,不可能一直支撑着大明的科技发展,但只要给大明留下了重视科学的风气,华夏民族便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一点却是因为他很清楚朱聿奧这人着实不行。

    历史上朱聿奧先是丢下监国之责,逃离天兴府,以至福京群龙无首,迅速崩溃。

    后来其在广东建立了邵武政权,却不管建虏大军,而是先掉头和永历内斗,结果被李成栋率数百人灭了国。整个邵武政权的存活时间不过月余。

    这样一个干啥啥不行的家伙,断不能将大明交到他手中。

    必须想办法尽快结束这场太后与唐王之间的内斗才行!朱琳渼正思索着稳定朝局的策略,便见张家玉策马而来。

    他眉头微皱,张家玉此时应在建安以南率军设伏才对,怎么突然赶回来了?

    “元子,可是建虏有甚异动?”

    张家玉下了马,对朱琳渼敬礼道:“回大人,前天派出的斥候刚返回,虏军那时仍在延平未动。”他又接道,“倒是辰时有一队人马误入了伏击圈内。”

    “哦?何人?”

    “礼部侍郎林欲楫林大人,同行的还有左都御史林嵋林大人,一行共十一人。”

    建宁府此时还属战场,礼部侍郎来这儿干什么?未等朱琳渼发问,张家玉便压低声音道:“只是其队中竟藏有一名建虏。”

    “建虏?人现在何处?”

    张家玉有些无奈道:“林侍郎乃是奉旨出关受降,属下不敢阻拦,只得任其离去。然属下颇感异样,便派人跟着他们,又自来禀于大人知。”

    朱琳渼低头细思,出关受降?受谁的降?福京以北仅有衢州打了胜仗,但朝廷也不可能越过自己派人去接收俘虏啊。而且竟还带了个建虏……

    左右建安这边也没什么事情,他让亲兵牵了他的波斯战马来,对张家玉和石霖道:“走,既然到了建宁府,我们去送林侍郎一程。”

    又两个时辰后,朱琳渼一行人总算在建安东侧追上了林欲楫等人。

    “林侍郎留步,”石霖距离老远便高声喊道,“陈王殿下来为大人送行。”

    林欲楫回头便见近百人马尾随而来,不禁暗暗皱眉,早上他自张家玉那里脱身之后,为防再生枝节,还特意向东绕了一大圈,没想到还有人惦记着他。

    他只得让车马停住,吩咐景顾勒在车上莫要露面。等朱琳渼来到近前,他忙带随行之人上前跪拜,“拜见陈王殿下。”

    朱琳渼让林欲楫等人起身,却未见那建虏,便对林欲楫道:“林大人,你车队中可是带了建虏一名?”

    “哦,那是乞降使者,景顾勒。”林欲楫忙道,“卑贱之人,不当现于殿下面前。”

    “乞降?”朱琳渼紧盯着林欲楫道,“是何人投降?”

    一旁林嵋拱手接道:“殿下可能还未听说,姜正希姜总兵于延平南大破博洛主力,斩敌过万。

    “那博洛被我天军杀得吓破了胆,加之粮草不济,只得遣使乞降求活。下官正要与林大人往徽州去,与虏首多尔衮商谈受降之事。”

    朱琳渼闻言不由双眼微眯,姜正希的战斗力他还是清楚的,曾经率两千人马护驾,硬是被李成栋五六百骑兵击溃。此番他竟大发神威,一举击败了博洛数万大军?这太不合常理了。

    他又问林嵋道:“不知姜总兵率多少大军破敌?”

    “据邸报所说,乃是精兵六千。”

 第194章 死建虏才是好建虏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琳渼清楚记得自长汀出发之时姜正希所部不过千余兵马,如今竟有了能击败博洛的六千精兵。(全本小说网,https://。)

    他继续问道:“姜总兵麾下何时添了如此多的人马,他又是如何击败近十倍虏军的?”

    “启禀殿下,”林欲楫忙接道,“自新皇登基以来,地方豪绅富户竞相捐赠饷银。太后以天子之名颁诏募兵,众志成城之下,数日即得精壮四千多人。”他不好提曾太后售爵筹银,只得说是地方捐赠。

    “至于姜总兵延平大捷,要说这其中还有陈王您的功劳。”

    “哦?”

    林欲楫这番说辞先前在朝堂上讲过数遍,此时张口就来,“殿下克复仙霞关,兵围建安,使建虏粮草断绝。博洛便如官渡之战的袁绍,虽兵马甚多,然乌巢既失,立时军心涣散。

    “姜总兵趁虚率军掩袭,一举破之,斩首一万三千余!”

    朱琳渼不禁眉头紧皱,心中愈发觉得蹊跷。如此说来姜正希手下基本都是些刚招募的新兵,怕是连刀矛怎么使都不知道。即便建虏再怎么军心涣散,以此等“精兵”他也断不可能一战毙敌过万。

    难不成是姜正希谎报军功?这对明末的武将来说倒是常有之事。

    但这些都只是猜测,他暂且按下此事,又对林欲楫道:“既然博洛已降,将其解往天兴府便是,林大人怎要出关去与多尔衮谈受降之事?”

    “回殿下,”林欲楫自是早已编好了理由,“那博洛虽觉不敌天军神威,有意乞降,然其自知罪孽深重,恐入天兴府即难活命,便求留在延平,并愿以一些条件换得生离福京。”

    他又故作神秘道:“只是有些价码须得虏首多尔衮应承方才作数。这博洛及一众建虏伪官或可换回数座城池,故而太后使下官往徽州商谈此事。”

    侧旁的张家玉闻言略做思忖,出言提醒道:“大人,这或是虏贼缓兵之计?”

    朱琳渼却微微摇头,“博洛手中没有粮草,当求速战速决才是。这般拖下去,要不了几日他数万兵马便得尽皆饿死,他又缓兵何为?”

    对面林嵋揖道:“启禀殿下,朝廷已派姜总兵前去收缴博洛所部的兵刃,并于延平驻扎以监视降军。只是虏军倒也不至饿死,朝廷自古田一带每四天调九百石粮米至延平,以维持降卒性命。”

    “荒唐!”朱琳渼闻言顿时怒道,“难怪博洛这么能沉得住气,一直不来救建安。原来竟是我们给了他粮草。这是谁让拨粮给博洛的?”

    林嵋下意识地看了眼脸色有些发白的林欲楫。后者干咳了一声,拱手道:“下官也是为了稳住贼军,以防其因缺粮而劫掠百姓……且使其不乱朝廷的受降大事。”

    朱琳渼愈发觉得这事情不对劲。

    先是姜正希率六千新兵奇迹般地击败博洛大军。

    又有博洛突兀地乞降。纵然博洛真被击毙了一万多人,他手中应还有四万以上的兵马,至少也该孤注一掷地搏一把,输了之后再投降才对。

    而方才林嵋又说朝廷竟然同意拨粮给“降军”,简直是咄咄怪事!

    他预感博洛一定是在酝酿什么阴谋,而同时朝廷的反应也非常奇怪,似乎在隐瞒什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殿下,下官身负使命,若无他事,下官这便告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