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314章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314章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到了九月,金秋时节,大地一片金黄色。尤其是冀州富庶,广阔的耕地里皆是等待丰收的粮食。

    这一日,秦峰登上城头,遥望城外远处金黄色的田地,却是眉头紧锁,艰难的模样。

    一个月的时间,吕布没有攻城,而在中山郡的安国战场,清河郡的界桥战场,双方僵持着。

    只要能秋收,秦峰的粮食会十分充裕,然而无法完成秋收,城中五十万人就要集体断粮。

    田地里开始出现秋收的身影,那是吕布军正在挟持城外的百姓收粮。

    “主公,我军的粮草,今天就会耗尽,除非……。”徐庶艰难道:“除非不给百姓粮食……。”

    秦峰的军粮储备很多,但是,城中五十万普遍百姓可没有这么多余粮。秦峰用军粮去救济五十万百姓,军粮很快就没有了。

    “若没有百姓帮助我们守城,我们也坚持不到今天……。”秦峰黯然道。

    晚上的时候,邺城百姓断粮了。百姓的情绪开始不稳定起来,这根本无法瞒住城外的敌人,秦峰的形势变的巍巍可及。

    敌人是狡猾的,他们用正确的策略,围困秦峰在邺城之中。

    邺城是战略要地,不能放弃,秦峰因此毫无办法,明知敌人会围困,他也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敌人算准了秦峰不能放弃邺城,一步一步将他逼入到了绝境。

    191年9月的第三天晚上,邺城就断粮了。当百姓领不到粮食,得知没有粮食后,难免乱套。

    城外。

    宁静的黑暗之中,陈宫倾听到了邺城传来的骚乱声,他已经在这里等了太多天了,终于让他听到了这样的声音。陈宫大喜过望,“快去请主公来。”

    少顷,赤兔马带着吕布来到。

    陈宫遥指邺城,“主公静听,邺城忽然大规模骚乱声,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秦峰断粮了。”

    吕布耳目轻灵,听到后面露狂喜。他等了太久,已经迫不及待看到秦峰跪在他脚下的模样,手中画戟一舞,“攻城吧!”

    “现在还不到时候。”陈宫胜券在握的模样,对副将道:“不分昼夜,严密监视城中。”又对吕布道:“等待城中大乱的时候,就是我军攻城之时。”

    城内,各处百姓领不到粮食,的确有些乱,嗡嗡全城议论着,但并没有骚乱。

    秦峰府邸。灯火通明的议事厅,压抑的气氛,渐渐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仿佛划一根火柴,被浓缩挤压的空气就会轰轰燃烧起来。

    “主公,恐怕需要您亲自出面,解释一番,才能安定军心和民心。”荀彧心绪低迷,徐庶摇头叹气。他们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秦峰苦笑,他没有粮草,又能对百姓说些什么?

    然而身为主公,只有他出面,才能安抚下来。秦峰只能抱着挨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情,走出了府邸。

    路上,荀彧和徐庶还在讨论。

    “看来,是到了放弃邺城的时候了。”荀彧心怀对未来的忐忑,焦虑道。

    但是放弃邺城,又退去那里?如今,秦峰已经退无可退,放弃邺城,敌人完全可以追着他去下一个城。而再没有邺城这样的雄城供他坚守,他定然支持不了太久。或是流亡,或是成为阶下囚。

    “背水一战!”徐庶望着乱糟糟的城区,“这么大的动静,吕布一定能够猜测到,他大胜在即,一定疏于防范。”

    荀彧左思右想,道:“民兵欠缺训练,我军能够动用的兵力不过五千,此策没有必胜的把握,若是败了,却是万劫不复。”

    徐庶知道荀彧指出的是真的,犹豫不决。

    秦府后宅。

    蔡琰找来了甄宓、甄姜二位甄夫人,还有伏寿夫人。虽然秦峰一直尽可能淡化外敌入侵的事情,但数月的围城,又怎能真的瞒过夫人们。府外的吵闹声全府可闻,蔡琰就从下人的口中得知,城中已经断粮了。

    没有粮草,形势巍巍可及。

    (感谢,“席卷天下灬丿龙涩”的飘红打赏。感谢“席卷天下灬丿啊新,席卷天下灬。丿z梅果,席卷天下灬。丿东邪,席卷天下灬丿醒,北方女妖,逝去独舞,言语之中,大白菜狐狸等兄弟的打赏支持。改版后看不到十名以后的了,然而虽然无法一一感谢,但小毅感恩在心。

    哈~,席卷天下灬丿的家族,更加壮大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六十八章 娘家人出力

    蔡琰神情凝重,道:“我们虽然是女人,但也要尽可能的帮助夫君。我打算请见我的父亲,设法说服城中富户,帮助主公。”

    蔡琰冰雪聪明,深知普通百姓虽然没有了余粮,但大户人家里,却有很多余粮,拿出来就能够度过危急。

    “夫君为我们受苦,我们心痛,却不知如何帮助夫君,我们都听姐姐的。”

    “这就请见父亲,拿出家中粮食,帮助夫君。”

    “姐姐您说吧。”伏寿、甄家姐妹三人接连说道。

    这时候的外面,秦峰正在安抚百姓,他一定会想尽办法,渡过这次的危急。

    百姓信任秦峰,几顿不吃饭,他们也能挺住。不过有百姓走了出来,道:“主公,城中大户人家,不愿拿出粮食同舟共济。现在主公没有了粮食,但他们家里却还有许多粮食。”

    “这件事情本侯会考虑的,乡亲们坚持一下,总会找到办法。”

    百姓信任秦峰,忍着饥饿,渐渐散去。

    秦峰的心,却是更加艰难起来。一顿饭能够忍住,十顿饭不吃,百姓岂能忍住?饥荒中,吃人的事情都能发生,还有什么事情无法发生?

    “城中富户……。”秦峰考虑起来。

    城中富户,就是指士族大户了。历史有记载,鲁肃家就是大户,家里有两囤粮食,指了一囤粮食,就解决了孙策军的吃饭问题。邺城繁华,大户极多,可比鲁肃的大户不少。

    荀彧心里一惊,忙道:“主公,粮食是城中士族的底线,他们不会轻易拿出粮食的,若是逼的急了。各家皆有数百不等的武装家丁,若生动乱,吕布必定趁机攻城……。”

    士族豪强,都是土皇帝,他们有武装家丁,也就是私兵,来控制土地。光武帝能够建立东汉,就是得到了豪强的支持,各家数百数千的兵马汇聚起来,为光武帝得到了天下,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特权,势力更加庞大。

    而秦峰新得冀州,没有获得改革地方士族豪强的时间。他有十足的把握收缴士族豪强的粮食,杀个鸡犬不留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不能不考虑城外的吕布军,秦峰对内镇压士族豪强,就无法对外了,反而是被内外夹攻。

    秦峰因此犹豫不定,黯然回家。

    他刚回到家门口,就听敞开的大门里,传来声音。

    “捐钱捐粮,马上回去将那些老家伙们召集起来。别整天就跟我说好听话,该拿出实际行动了。”老丈人甄逸豪气万丈道。

    “有道理,我回去就写一篇檄文,痛骂袁本初这个兔崽子。四世三公的颜面,都被他一个人丢尽了。”蔡邕老气横生。

    说完二人就看伏完,伏完白眉一阵乱跳,“我又写檄文,又捐钱粮。”

    于是乎,老丈人们行动了起来。出门一眼,就看到了秦峰。

    老丈人们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顿时围了过去,甄逸道:“女婿勿忧,你不好出面,我去对他们说。面子他们是要给我的。”

    蔡邕跟着说道:“老夫也豁出去了,谁若是不出力,老夫就将其写在檄文里,传檄天下儒士手中,好好给他们露露脸。”蔡邕天下鸿儒,这话说出来十分硬气。

    “女婿,我们都支持你,我回去就把家里的粮食全给你运过来。”伏完拍着胸脯说道。

    秦峰一时间心里暖洋洋的。

    一直愁眉不展的荀彧和徐庶对视一眼,他们没想到主公的老丈人们这么开明。有他们出面,就要比秦峰亲自出面好的太多。其实呢,老丈人们一点都不开明,反而“私心很重”。他们把孝顺的女婿当儿子一般,儿子有难,他们豁出命也要帮。若是别人,打死他们,他们也不帮。

    三位老丈人分工明确,蔡邕、伏完二人是士家的老前辈,就负责士族大户这边。甄逸大商贾,他就负责城中商贾这边。

    邺城富庶,富户之多,不在当年的洛阳之下。

    第二天一大早,全城的商贾都来到了甄逸的府邸上。

    甄逸大早起就开了“慈善酒会”,商贾们一听是要捐献,顿时没了动静。商人重利,甄逸知道没有好处,实难打动他们,便说道:“我女婿,最是重视商道发展商业,当初他执政洛阳,商贾兴盛,就可见一斑。今日你们若是出力,来日我手里的华夏商会的一级代理权,少不了你们的二级代理。”

    商人们顿时来了精神,对于他们来说,甄家的崛起就跟一个传说一样。甄家一开始只不过是中游的商贾,为何很快就富甲天下,就是因为拿到了华夏商会的代理权。而当年的华夏商会,几乎垄断了天下商道,但凡能够靠近华夏商会的全发财了。

    甄逸许下了好处,又吓唬道:“吕布你们都知道吧,可是董卓那里出身的,比董卓还狠,当年可是将长安洛阳的富户一网打尽的。他若是进了城,我们不会有好下场的。”

    名声在这一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到会的商贾们都有精明的头脑。吕布若是进来,供奉索要一定不会少,还没有代理权。

    甄逸又开始忽悠,道:“士家那边,蔡老先生出面了,士家会支持冠军侯。”

    蔡邕天下鸿儒,累世经学的士家那里,他就是祖师爷辈分的,谁见到他都得跪。商人们立刻作出了“风险投资”的决断,“投资”秦峰这边是不二选择。

    另一头,蔡邕发下了“鸿儒令”,召集邺城士家儒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名士崔琰了。

    崔琰是清河崔氏,就和与秦峰作对失败的博陵崔烈不同。崔琰原本是在北海郑玄那里求学,黄巾围攻北海的时候回到了邺城,没想到邺城也被围了。

    “上师,晚辈家里也没有余粮呀。”

    士家累世经学,到了蔡邕这里,无论到来的是家主还是嫡子嫡孙,都是儒家之士,都是蔡邕的晚辈。

    这些人家里累世为官,言传身教处世之法,就比商人难对付多了。对于士族来说,无论谁掌权,他们的地位都不会动摇。所以到了一定情况下,他们就不会帮助弱势的一方了。

    蔡邕这里遇到了困难。

    其实,秦峰依靠人民的力量,拿下士族易如反掌。但此刻吕布大军在城外,这个时间段是个特例,让他暂时无法行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六十九章 儒家除名

    蔡邕和伏完二人,坐在堂上。堂下坐满了各家士族来人,一个个也是愁眉苦脸,一副有心无力的模样。

    邺城士族大多不愿意出力,少数愿意出力的,也就不动声色了。

    老蔡邕怒了,但他早有手段,就在堂上,唤出冀州名士崔琰,道:“季珪,你的《理学》,学习的怎么样了?”

    说起理学,崔琰精神一振,行礼道:“上师,《理学》博大精深,亏得有郑玄上师见解,晚辈学之,如醍醐灌顶,对我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蔡邕点了点头,十分欣慰的模样,道:“季珪好学,义理双全,乃是我儒家不可多得的后起之秀。”

    崔琰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真是高兴坏了。

    蔡邕就问所有人,道:“汝等《理学》新说,可有所得?”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说后,士族就把持儒家经学,从而以累世经学,累世为官。而平民百姓认个字,都不可能。士族皆以儒家思想为思想,以成为儒家鸿儒为荣耀,还在当官荣耀之上。毕竟当官不一定成为名士、鸿儒,而名士、鸿儒想要做官,太简单了。不想当官,皇帝还求你来当官。

    在座的儒士听上师问经学是否有成,谁愿意说没有成就?因此齐刷刷道:“《理学》博大精深,亏得有郑老上师、蔡老上师注解成书,晚辈学之,如醍醐灌顶,对我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好好好。”蔡邕十分欣慰的模样,“你们都是虚心学习,有我儒家浩然正气的好弟子,孔圣人若得知,也会十分欣慰的。”

    一时间,满堂和气,人们遗忘了刚才的不快,儒家的浩然正气勃发,正气就在堂中震荡飞扬,儒士们也得到了一次洗涤。

    谁知,蔡邕忽然变了颜色,拍案而起,遍指所有人,咆哮道:“不孝子弟,诺诺腐儒,混账东西。”

    “啊!”所有人全懵了,受惊中齐刷刷小学生一般的起立,看到蔡邕须发皆张,愤怒的雄狮一般,全傻眼了。

    蔡邕大怒,喝道:“你们这群兔崽子,你们学习《理学》个个醍醐灌顶,如今《理学》思想的开创者,新圣秦子先生面临绝境。你们这些小兔崽子不出力,你们真是儒家的耻辱。你们还学什么浩然正气,还学什么理学新说。你们就是人面兽心,就是败坏我儒家道德的伪君子!”

    伏完早有准备,拿出纸笔,配合中狠狠道:“除名,伪君子全部除名!”

    “除名!全部开出儒籍,这就全部记下来,送到曲阜城内衍圣公府,再到孔庙祭告圣人公今日之事,全部通通除名!”蔡邕当时就提笔写字。

    扑腾腾,与会的儒士全部惊倒在地,吓的肝胆俱裂,心惊肉跳。

    除名,对于儒家学子来说是最严重的,身败名裂,成为庶民,一辈子完了。除名也不是随便除的,需要有大恶。而就在刚才,在场的儒士们大谈理学正宗,醍醐灌顶。而理学的开创者身受大难,弟子却是不管不顾,这般忤逆,不尊师重道,已经是大恶,除名板上钉钉。

    除名后,这些人全完了,紧跟着还会被家族除名,身败名裂,要饭的都不如。

    崔琰连吞三大口惊液,发疯一般冲上堂,抱住蔡邕的手腕,噗通就跪了,惊呼道:“上师,弟子知罪了。弟子这就回家,全力支持秦子上师,要人有人,要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