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小山传奇 >

第112章

抗日小山传奇-第112章

小说: 抗日小山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不信你不心疼!”沈冲一撇嘴。

    “心疼有啥用,要是能带回来自然我也不想给他们,咱们又不是富得流油,可鬼子追得很快,他们就在我们后面。”霍小山解释道。

    仿佛是为了印证霍小山的这句话,他们忽然听到左前方不远处传来枪声!

    枪声就是命令!

    他们所有人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怎么办?”沈冲看了眼霍小山。

    “去看看。”霍小山未加思索地说。

    刘福满他们拿到霍小山送给他们的枪后可是又回去阻击日军了,若是前面有迂回过来的日军,那刘福满的桂兵连可就被堵住了。

    翻过一个小山坡,他们发现一个村庄已近在眼前了,下坡的终点就是村口,只不过几十米的距离,已能听到村子里传来的厮杀声。

    霍小山现在手下的兵现在可都算老兵了,没用霍小山吭声,就刷地散开成了散兵队型,跟着霍小山就往坡下跑去。

    村口是个牌楼,里面是堵墙,看不到村里的情况,就听得喊杀连天,竟也有日本人的叫喊。

    眼看就到村口了,霍小山就见牌楼的大门里闪出两个日本兵来,这有什么犹豫的,那日本兵看到迎面杀上来一群中国士兵的时候,就已经被霍小山手中的盒子炮点了卯。

    冲进牌楼,可就到了那堵墙了。

    霍小山冲沈冲打了个手势,自己就向右跑,沈冲向左,余下的人自动分成两部分跟了下去。

    霍小山刚绕过那堵墙,还未曾看到预想中的白刃血战场面,迎接他的竟然是一一支红缨枪!

    枪头放寒光,因为正向霍小山的面门高速刺来,感觉那枪头正迅速放大,寒气竟已扑面,枪头后的红缨让人目眩!

    好个霍小山,危急之中一侧脸,那红缨枪擦脸而过的瞬间,霍小山竟然闻到了鲜血的气味,有几丝红缨扫到了他脸上,竟有湿漉漉的感觉,显然这枪是刚见了血的!

    “噫?”使枪之人不由一愣,此时却已发现自己全力刺出势在必得的一枪竟被对方躲开了,而同时发现,自己用枪扎的人是中国军队服饰!

    他楞霍小山可不会楞。

    就在那枪险之又险地滑过霍小山脸旁之际,霍小山已是以先迈出的右腿为轴,一个转身跨步,左手已是擎住了那枪杆,同时右手的盒子炮已是指上前去,喝道:“自己人!”

    是啊!肯定是自己人,谁见过日本鬼子使红缨枪的呢?

    这时那使枪者也反应过来了,他也没见过穿国服说国语的日本兵!

    于是那使枪者手中枪往下一松一拖,这自然是发现自己扎错人的自然反应。

    霍小山也松了手,枪口挪位,眼神一扫已看到刚才刺向自己的人是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年轻人。

    但他的眼神却并未在那换作别人肯定会被一枪刺死的始作俑者身上停留,而是看向了场上形势。

    墙后是块打谷场,赫然已是红缨枪围杀三八大盖的局面!

    就见场上已是被几十名青壮年百姓手持红缨枪或黄缨枪围了一个圈,圈里是以背相抵端着三八大盖仍在负隅顽抗的十多名日军,场地上血迹刺眼,竟然还有十多名日军已是横尸在众人的脚下。

    就听有人大喝一声杀,于是日军就迎来了排子枪!

    排子枪在时下是对步枪为了增加杀伤力成排的人一起开枪的通用称谓,但这里的排子枪却是成排的红缨枪!

    红缨枪是百姓自制武器,特点就是长,没有两米却也有一米八九,这在和日军的白刃战中可就占了优势。

    日军的三八大盖上了刺刀的总长,多了同样上了刺刀的中正式十公分,而红缨枪比三八大盖长的可不是十公分,一寸长一寸强在这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对刺,三八枪短,尚未刺到对手,红缨枪却已是先扎到了。

    格挡,中国百姓人多,是扎过来的排子枪,总有漏的!

    开枪,没机会,那一声声的杀就是急促的催命符!

    显见这伙日军是中了这村里的百姓的埋伏,直接被逼入了白刃战的境地。

    在那一声杀里,又有四名日军被红缨枪刺倒。

    “杀杀杀”这催命的喊声不断,圈中的日军已是再无反击之力,以背抵背,退无可退,无论是格挡防守还是临死反扑,总是不及中方人多枪长。

    圈子已被压缩到了极致,眨眼间,十多名日军就又被扎倒了几个,场上只剩四名日军了。

    那四名日军眼神中已是充满了绝望,持着步枪的手都已被吓得颤抖起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伙一个又一个被那带着红缨的奇怪武器穿透而亡,这就象被慢刀子割肉放血却却又无计可施,而现在这样的命运又已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又怎能不胆魄俱丧?!

    在中方最后一声齐喊的杀中那四名日军也是大喊出来,但反应各不相同命运却是一致的!

    一名日军选择了反扑,只是直接地更快地把自己穿到了红缨枪上。

    一名日军选择了躲过,正对着他的那枪是躲开了,却又被旁边的红缨枪刺上。

    而同时由于他的躲闪却把与他背靠背的日军的后背卖了出来,那名日军就被前后齐至的两杆红缨枪刺了个对穿。

    第四名日军竟已是放弃了,扔下枪的同时,五六支红缨枪同时刺到他身体前后左右,变成了一只大号的刺猬!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0三章 纳鞋底的老太太

    坦克重机枪的扫射,呼啸的掷弹的,牌楼被打得石屑飞扬,虽未倒下但已是千疮百孔了。在一片烟尘埃中,日军的坦克又冲了上去,撞开了正对牌楼门洞的那堵墙。带领着步兵冲过晒谷场,一头就撞进了民房林立的巷弄中。

    这回日军来了一个中队,他们是来报复的。

    原因是前天他们过了池河的一支先遣小队在这个村子损失惨重,只逃回去四个人。

    而袭击他们的并不是中国的正规军,竟然是当地的土民,甚至这些土民连步枪这样的火器都没有,只有一种长长的带着枪头还扎着红缨的奇怪的日本人从未见过的武器。

    侥幸逃生的日军不知道管这种比三八大盖还长的犀利武器叫什么,自己取名长剑。

    堂堂大日本皇军连支那的正规部队都未曾放在眼里,如何能让支那的土民打了脸,于是派出一个中队来报复,额外还有两辆坦克。

    两淮地区人烟稠密,这个村子也是当地少有的大村落,房屋密集,街巷纵横。

    坦克车在能容下自己的街巷里横冲直撞着,后面跟前的步兵逐屋闯入,他们接到的命令是血洗这个村落,鸡犬不留。

    杀人目前没有,因为村子里已经没人,放火却已开始。

    日军就象做烧饼撒芝麻盐般地撒落在村子中,渐渐跟在坦克后的日军稀少了起来。

    一伙日军闯入了一家高门大院,这个院落落在街道上道上如此显眼,门楼高大,门口还有两个石狮。

    当日军破门而入见到的情景却让他们不由一呆。

    院里房门口的台阶上竟然有人!

    一个白发银丝的老太太正低着头右手拿针,左手拿了个千层布的鞋底,显见是在纳鞋底。

    她身后的房顶正燃烧着,冒着滚滚的黑烟,显见是被刚才进村时哪枚掷弹击中引起的。

    老太太仿佛不知道自己身后的房子已经被点着了,对日军用枪托砸门而入的动静也恍若未闻,她左手轻轻地一扯鞋底。

    她这个动作随意而又自然,因为那鞋底上连着一根线,那是纳千层底的线,别看线细,可能够纳千层底的线可是结实的很哩。

    她这才抬起头来,冲着凶神恶煞般闯入自家门庭的侵略者反而微微一笑。

    闯进院门的日军都被弄楞了,这是什么桥段?

    他们自打端着枪踏上中国的土地,杀过士兵,壮汉,凌辱过妇女,甚至枪挑过婴孩,但见到的要么是愤怒的反抗,要么是害怕的颤栗,却没碰到过这出戏!

    直到他们看到脚前倒扣着簸箕里冒出来“扑扑”的白汽才惊叫出来,有炸弹!

    那老太太扯的是纳千层底的细线不假,可细线这头却连着某种爆炸物:手雷或者手榴弹!

    日军士兵转身扑倒之际,就听轰地一声巨响,爆炸如此之烈,竟然将那院落的大门都崩飞了出去,是特么的集束手榴弹,纵使你卧倒也必会死无全尸!

    这个庭院里的爆炸仿佛吹响了向侵略者进攻的号角,已冲进村落深处的日军遇到了攻击。

    率先受到攻击的是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待那坦克一过,临街的窗口突然伸出几挺机关枪,“哒哒哒”的机枪声里,坦克后面的士兵已无处可躲,接连被近距离的无差别射击掀翻在地。

    坦克炮塔里操纵那挺重机枪的射手一见形势不妙,忙缩回头伸手去拉那铁盖子,却不料侧面已有人跃上了坦克,一杆红樱枪正刺在那射手尚露在外面的手上。

    那日军哇的一声惨叫,铁盖子没了支撑又在那日军的手腕上狠狠砸了一下。

    眨眼间,那人已是冲到了炮塔前,伸手揭开铁盖子,双手持红缨枪便向下不停地猛捅!

    如同乌龟壳子般的坦克里传出几声闷叫后便再无声息,唯有坦克的发动机在轰然作响。

    同时,另外一辆坦克也遭受到了同样噩运。

    跟随着的步兵被机关枪盒子炮的子弹打倒,连那个操纵坦克重机枪的射手也被击毙在了枪塔上。

    一个中国士兵跃上坦克,伸手将那个死在了炮塔上的射手掀入炮塔后,将一颗拉了弦的手榴弹塞了进去,自己又转身跳了下来。

    闷声爆炸声中,坦克停了下来。

    正在四处放火的日军也几乎同时遭到了攻击。

    众多手持红缨枪的中国百姓如同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一般一下子就出现在日军士兵的面前。

    日军士兵想开枪,没机会了,所有敌我双方的人纠缠厮杀在了一起,只能白刃战了。

    于是,与前一天在打谷场上极其相似的一幕重演了。

    由于刚才放火,三五成群的日军士兵被堵在了街巷的中央,两头手执长达近两米长的红缨枪的中国百姓尽情攒刺。

    有的日军仗着自己拼刺技术高强,用步枪架住了那致命的红缨枪。

    却不料舞枪者攥枪一转枪杆,那饱饥侵略者鲜血的红缨便象风车样旋转了起来,从红缨上甩出的鲜血便模糊了他的双眼。还未等做出反应,另一支红缨枪已是穿腹而过!

    枪头闪闪放寒光,红缨滴血敌胆丧!

    何苦万里犯中华,一抷白骨葬他乡。

    战斗很激烈,却并未超出中方的预测,终于厮杀声渐息,街头巷尾躺着一具具形态各异的日军尸体。

    中方百姓汇聚在了一起,竟有数百人之众,枪枝林立,宛若一片红缨的海洋。

    而这队伍的中央,还站着十来个穿着军装的人,他们正是受这个村庄红会邀请共同打击前来报复的日军的霍小山他们。

    霍小山本以为他们在前天杀了两名日军给这个村子的人帮了个小忙后就去追大部队,谁料这个村子的红会的首领竟然挽留他们一起打击一定会来报复的日军。

    对于这种邀请,霍小山他们能有什么犹豫,那就留下来吧。

    同时,这个村子红会的会长竟然广发英雄帖,一天里在十里八乡又邀请到了不同红会的人达到数百人之巨,达成了对前来进犯日军的人数上的绝对优势。

    而这个村子红会的会长竟然就是那个纳鞋底的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此时她正站在人群的最中央听着各参战的红会来汇报打扫清缴战场的结果,意气风发,颇有佘太君挂帅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她边听边问自己一方的伤亡情况,忽然想起了什么,张嘴问道:“小石头呢,我怎么没看到?”

    听她这样一问,这个摇摇头那个晃晃脑袋都说没看到。

    旁边一直静观的霍小山心中一动,因为那老太太所说的小石头,正是前一天误刺了他一枪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身手还是不错的。

    要知道这个不错可是霍小山给出的评价,这个不错在别人眼中可就是等同于相当了不起的意思了。

    “我看到他刚才追鬼子去了,有几个鬼子跑掉他自己去追了。”一个年轻人忽然答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0四章 小石头肩上的那串人头

    “他怎么一个人去追?你们怎么不跟着去?”老太太既不满又担心,对刚才回答的村里青年责怪地说道。

    那答话的青年鼓鼓嘴没吭声,心想我倒是想追哪来得及啊,可终究没敢在德高望众的奶奶面前说出话来。

    “一家子就剩这一根独苗了,也怪可怜的。”老太太又叹道。

    但纵使担心,但现在已是追无可追了,也只能接着处理眼前的事情。

    清点结果已经出来了,来犯日军大部被歼,老太太对缴获日军的武器按各村出的人数进行了分配。

    霍小山在一旁暗叫可惜,他叫可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想要这些武器,而是觉得这种分配方式反而降低了武器的使用效果。

    如果能把这些枪枝统一起来成立一个各村都出人的农民自卫队,统一行动,就象将分开的手指攥成一个拳头,那打击日寇的力量就会有用的多。

    这时,外围的人群一阵骚动,就听有人喊:“小石头回来了!”

    众人纷纷让路,就见那少石头确实回来了,令人震撼的是,他肩上扛着自己的红缨枪上,竟挂着一串人头,日军的人头!

    那人头显然是被他刚砍下来的,兀自流着血,所过之处,留下一趟触目惊心的血痕。

    “一,二,三,四,五,六!”旁边的人被他那惊人的气势所摄,连数人头的声音都小了起来。

    这个世界上应当没有人秤过人头会有多重,但六颗被穿成串的人头加在一起也绝不会轻,小石头肩头的红缨枪的蜡木枪杆都被压得一颤一颤的,那最下面的人头已经快挨到地了!

    他这副扮相已是惊呆了在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