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小山传奇 >

第70章

抗日小山传奇-第70章

小说: 抗日小山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顾不得看自己投出的手榴弹是炸在哪里了,前方爆出一片烟雾,但那烟雾中仍然有日军的刺刀与钢盔在闪亮!

    鬼子兵竟然也不怕死,竟然仍在接近!

    就在吴鸿羽投出自己的第三颗手榴弹时,鬼子已经冲到了战壕前。

    “兄弟们,把鬼子拼下去!”军训团的一个军官举着一把大刀率先跳出了战壕,接着是当那些当教官的老兵,端上刚安好刺刀的步枪也紧随其后吼叫着冲了出去。

    吴宏羽现在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了,他已经没有功夫去想那些平时学生们演讲时所说的那些慷慨激昂的话,现在支配他的是求生的本能,这本能告诉他要战斗,必须战斗!

    他一把抓起身边的大刀,随着学生兵们连蹬几步,也跳出了战壕。硝烟中,刺刀浴血大刀闪亮,白刃战开始了。

    一个中国士兵被日军刺倒了,这日军正在抽出刺刀时听到了向前方自己发出的杀声,那声音毫无疑问是中国人的。

    他是一个老兵,抬头之际便已将刚拔出的枪刺递了出去,于是,他看到自己的刺刀正穿进一个拿大刀向自己扑来的中国兵的胸膛。

    这日军有些鄙夷这个愚蠢的中国兵(他并不知道那只是一个学生),你就不知道你的大刀没有我的枪长吗?

    他再次抽出刺刀时,又名一名中国士兵挥刀向他砍来,这回给他拔刺刀的时间有些仓猝,他已经无法再次重新摆好刺杀的姿势了,于是他拔枪之际一侧身,躲开了那一刀,顺势一枪托将这个中国士兵砸倒。

    但这时,又有一把大刀到了,这日军已经无暇躲闪了。

    那刀正斜劈在他的脖颈上,刀只砍进了一半,脑袋并没有掉下来,但血却一下子喷出了足有近一米高,显然是大动脉被砍断了。

    这把刀是属于吴鸿羽的,这刀砍下来时是颤的,因为吴鸿羽握刀的手是颤抖的。

    这是他第一回杀一个与他一样的同类生物,尽管那个人还有另外一外名字叫“侵略者”。

    吴鸿羽看到了这句日军在临死前眼中所露出的绝望与恐惧,这让吴鸿羽内心有了一丝明悟:原来,鬼子也是怕死的。

    于是,他拔刀重新投入了战斗中,他的手再也没有颤抖过。

    吴鸿羽和那些冲在前面的学生兵比起来,无疑是幸运的。

    幸运在于他是第三个持刀砍向同一名日军的学生兵,所以那日军已经来不及拔枪刺了,于是吴鸿羽战胜了恐惧,他想起了平时训练中的内容,他再也不会象前两名学长那样用手中的大刀去直接和那安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比哪个长。

    毫无疑问,二十九军学生团在此时是有人数上的优势的,虽然刀法肯定比不上老兵,但年轻人的热血让他们同样悍不畏死,一个学生兵倒下了,就再冲上去一个,最终总会有一个学生兵会用手中的大刀片砍倒端着步枪的鬼子,终于鬼子的第一波攻击被打退了。

    时间过得很快,等到下午二点钟左右的时候,学生军训团已经打退了鬼子三波进攻,但自己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绝大部分士兵的手榴弹都已经扔完了,每个人都参予了与敌人的白刃格斗,1700多人剩下的竟不足三分之一。

    而鬼子仍在源源不断地涌上来,军训团最后得到上峰的命令,只能无奈的撤退了。

    吴鸿羽随着大部队向北平方向撤离。

    吴鸿羽中午也没有吃上饭,与敌人殊死搏斗后,一停下来才觉得自己浑身软绵绵的,使不出一点气力。

    他手中仍然拿着那把大刀,大刀的刀刃上沾满了敌人的鲜血后又沾上了泥土,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今天是他第一次打鬼子,却没想到如此惨烈,而也有三名rb鬼子死在了自己的大刀下,当然,这三名鬼子的死亡是以七八名战士的牺牲为代价的。

    它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侥幸偷生的幸运儿,昨天这个时候,刚刚进入仓猝挖好的战壕,而今天,大多数人已经埋骨在战场上。

    当部队爬上一处高岗时,他看到远处一个村庄,一个燃烧的村庄,房屋在燃烧,树木在燃烧,青纱帐在燃烧,只有太阳不再燃烧,因为已被浓烟遮蔽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二三章 兵败

    败兵如潮,二十九军终于是败了。

    去往北平的路,也只有四五米宽,路两边是一人多高望不到边际的青纱帐。

    而路上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穿着灰色军服的士兵们、拉着军需的汽车马车互相挤撞着,更有许多沿途的后方的乡亲百姓。

    这些百姓本来是前来慰问南苑的二十九军将士的,有用肩挑着馒头窝头的,也有用小车推着酸梅汤的,还有用驴车拉着西瓜的。

    可是没曾想,这些慰问者还没到达慰问前线,二十九军已经败了,现在也只能和士兵们挤在这条土路上,向着北平方向溃退。

    吴鸿羽随着人流,仿佛木偶般机械而艰难地挪着腿,情绪低落,身心疲惫,不过他那把大刀并没有丢失,已经被他擦干净血渍背在身后,而手里却持着一支不知道在哪里捡来的步枪,腰间还缠着子弹袋。

    就在这时,他突然觉得就走在自己前面的那人有些眼熟,不由得眼睛一亮,那个肩宽背阔的军官怎么看都象是那个他曾经讨要过枪枝的霍旅长。

    这时侧过脸来和霍旅长说话的那个军官脸上还有一道刺目的刀疤,这也是让吴鸿羽记忆深刻的人物,肯定没有搞错,自己前面的这个人肯定是霍旅长!

    霍远看看前面用力向前挤着的士兵们的背影,回头又看看一张张仓皇无主的脸庞,不由得皱皱眉,心中充满了无能为力的挫败感,他并没有注意到紧跟在他身后的那个年轻的士兵是一名曾经向他讨要过枪支的学生。

    霍远是接到师里的命令后带领手下的残兵撤退的,本来,作为旅长他还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黑色轿车,但眼见敌人追击凶猛,自己的部队十分溃乱,他就没有坐车,而是试图整束军队有序撤退,但却没有成功。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士兵们的,有一次霍远已经止住了士兵的溃退,正要整束成军的时候,鬼子的飞机却来了,几轮机枪扫射几轮投弹下来,狭窄的道路上再一次血肉横飞。

    士兵们还算镇定,能听从长官的招呼,就地卧倒,但那些本是前来****的老百姓却哪见过这般阵势,东跑西蹿,于是刚刚成形的队伍就又被冲乱了。

    二十九军怎么就这样败了?

    霍远反省着,正如自己原来送小山子去中央军校时所说的那样,仅凭白刃战是打不跑小鬼子的。

    可是自己却同样在这个问题上栽了个大跟斗,总是以为长城抗战时依靠白刃战打败过小鬼子,还是对小鬼子产生了轻视之心哪。

    首先就是战前准备不足,尤其在11号,在得知与日军达成了新的停战协定后,自己还是遵照师部的命令,降低了备战等级,以至在尚未建成坚固的防御工事时,被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其次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之强,战术之高超火力之凶猛都让他始料未及。可以说,除了在白刃战上,他们旅乃至整个二十九军的士兵们都可圈可点外,其他方面竟然都输给了日军!

    先说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

    日军士兵的枪法竟然如此准确,还在六七百米外时,日军步兵的冷枪就打得阵地上的二十九军士兵们胆战心惊。

    日本兵的三八大盖射程远超过二十九军手中的步枪,弹道稳定,精确度很高。

    而日军士兵的普遍射击水平竟然与自己旅每个连队里的出色射手相当,很多当年随着自己打过长城抗战的老兵,在敌人没有进入到己方有效射程时就被鬼子的冷枪打倒了。

    自己无疑犯了经验上的错误,平津地带的地形绝不是古峰口的山区,在视野开阔的情况下,日本士兵的射击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再说日军火力的凶猛。

    飞机轰炸就不用提了,二十九军自己可是没有一架飞机,鬼子的飞机来了,也只能任其轰炸,备战仓猝在没有坚固掩体的情况下,部队的伤亡可想而知。

    而二十九军也缺乏对付鬼子装甲车的有效武器,迫击炮弹打坦克绝不是它的强项,而无论是轻机枪还是重机枪,打在装甲车的装甲上,除了打出点点班痕外,更是不能奈何那个铁家伙,自己的士兵包括自己都缺乏对付装甲车的有效办法。

    而鬼子的战术意识也远超出了霍远在国内形成的阵地冲锋一窝蜂的认识。

    他们旅主力团的阵地正面先是受到了鬼子的佯攻,进攻的鬼子分成两部分在交叉掩护中行进到达了便于隐蔽易于发起冲锋的位置。

    正当霍远命令迫击炮连进行反击时,从两侧迂回过来的日军的袭击却先发而至了。

    这两股日军的火力竟然如此猛烈,射程达到800多米的迫击炮先是掀翻了自己的迫击炮阵地,接着,重机枪阵地又遭到近乎毁灭的打击。

    主力团长指挥部分士兵在战壕里分兵来防守两侧迂回的敌人时,又被日军的冷枪手一枪命中。

    而后,从正面进攻的日军则是用大口径炮将二十九军所有暴露的重火力点用炮火又犁了一遍。

    这时正面方向的鬼子才在坦克的掩护下在一百米处发起冲锋,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虽然自己的士兵们凭借大刀,白刃战挡住了鬼子的几波进攻,但大部分士兵已经死伤殆尽。

    从霍远的观察来看,对面进攻的日军的人数也只是一个大队

    ,那也就相当于自己一个营的人数。

    可自己所在的主力团阵地,竟然连一天都没坚持下来,就被日军打残了。

    这可是二十九军的主力团啊,不是学生军训团!

    想到学生军训团,霍远觉得自己的心又是一阵刺痛,那些士兵本来只是孩子啊,象他家小山一样大小的孩子,手中没枪,只有手榴弹和大刀片,用血肉之躯抵抗着着如狼似虎的鬼子,伤亡比例几近十比一。

    战场上当时的情景,撤退已是唯一的选择,只是没想到,撤退的不只是自己的旅,整个二十九军的南苑防线在日军犀利的进攻下已经全线崩溃了。

    南苑,在北平正南,可是北平的南大门啊。

    如果说宛平城是北平南方大门的锁,芦沟桥是开锁的钥匙,那么,南苑,就是这扇大门的门枢,南苑失守,只怕北平也保不住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二四章 霍远牺牲

    溃兵如流,凭着人群产生的强大惯性向北平方向涌去。

    大红门已经遥遥在望了,北平已近。

    但就在在离大红门不远的时候,沉思的霍远却听到自己身后传来一声高喊:“城楼上有鬼子!”

    所有听见的人抬头向大红门望去,却见两侧的城楼上突然出现了不少日本鬼子的身影!

    “散开!卧倒!还击!”霍远高声呼喊之时,城楼上鬼子歪把子机枪就已经响了起来,雨点般的子弹倾泻而下,顿时人群被扫倒了一大片。

    “不要乱,还击还击!”霍远喊道,一边与伤疤营长趴下来拔出手枪向日军射击。

    霍远身边不多的警卫连的士兵忙抢上前去,将霍远护到身后也都纷纷举枪还击,将旅长挡在自己的身后那是他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他们的带领下,二十九军毕竟是一支有着抗战传统敢打硬仗的队伍,溃兵们在摆脱了最初的慌乱后也纷纷卧倒举枪与鬼子对射起来。

    这时,霍远身后的吴鸿羽也正端起自己手中捡来的捷克造步枪,向鬼子射击。

    吴鸿羽枪还是会打的,只是没有老兵们打得那么准。

    由于他在走路时一直在注意着前方的霍远,视线的上方便让他最早发现了城楼上出现鬼子的,刚才那一声示警就是他喊出来的。

    这里怎么会有鬼子,他们怎么到的这么快?这是所有人的疑问。

    中国军人们并不知道,抽调小股部队,对溃退之敌进行埋伏袭击,这是日本军队的常用战术之一。

    而还有一个他们所不知道的就是,日军在此埋伏,正是为了霍远。

    七月十七日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在庐山发表演说,表示和平根本绝望,便只有抗战到底,同时下令中央军北上,这让日军感到如不加以阻止,就会进一步引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决心,一定要予以扼杀。

    日军已经和中国军队多次交手,如二十九军这样强硬的对手十分罕见,日军认为必须对二十九军猛烈打击,以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所以日军指挥员是铁了心要拿二十九军开刀的。

    而提二十九军必提大刀队,提大刀队必提霍远。

    霍远并不知道,喜峰口罗家峪自己已经成了日寇重点“照顾”的对象,前些天酒宴上的表现,更是成为了日本华北驻屯军的眼中钉!

    在日军指挥官看来,霍远就是支那人反抗自己侵略的一面旗帜,只要这面旗帜不倒,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支那人汇聚到这面旗帜下,所以杀掉霍远的意义便被上升到了战略高度,他们要通过杀掉这样一个人来杀掉支那人敢于反抗侵略的精神。

    二十九军官兵是积极抗战的,但少数叛徒总是有的,日军指挥官正是通过叛徒提前得知了霍远旅的撤退路线,于是派出一支队伍轻兵简骑插到了霍远他们回北平的必经之路上。

    “旅长,这里太危险了,我们掩护,你赶紧退到后面去吧。”伤疤营长冲霍远喊道。

    他知道他们身后不远几十米的路边有片树林,可以隐蔽用。

    “退?往哪退?少废话,把这伙鬼子干掉,大家才能回北平!”霍远根本就没有考虑伤疤营长的建议。

    尽管他知道伤疤营长是关心自己的安全。可是,不打掉这伙鬼子,自己的这些弟兄,还有那些无辜的乡亲怎么能从这里冲出去,如果全被堵在这里,那只有被屠杀的份儿!

    救不出大家,自己一个人逃出去有什么意义?!

    霍远在二十九军里是最坚决的抗日分子之一,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