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鬼谷子 >

第4章

鬼谷子-第4章

小说: 鬼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五者类则用之,利则行之。

[此五者既失于平常,故用之在精,而行之在利。其不精利,则废而止之也。]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此量宜发言之术也。不达者反之,则逆理而不免成于害也。]

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

[与智者语,将以其明斯术;与不智者语,以此术教之。然人迷日因久,教之不易,故难为也。]

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

[言者条流舛难,故多类也。事则随时而化,故多变也。若言不失类,事亦不乱。]

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不乱故不变,故其主有常,能令有常而不变者,智之用也。故其智可贵而不妄。]

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听聪则真伪不乱,知明则可否自分,辞奇则是非有证。三者能行,则功成事立,故须贵之。]

谋篇第十

谋篇第十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得其所因,则其情可求;见情而谋,则事无不济。]

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

[言审情之术,必立上智、中才、下愚三者,参以验之,然后奇计可得而生。奇计既生,莫不通达,故不知其所拥蔽,然此奇计非自今也。乃始于古之顺道而动者,盖从于顺也。]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诸同情欲,共谋立事,事若成,后必相亲,若乃一成一害,后必相疏,理之常也。]

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

[同恶谓同为彼所恶,后若俱害,情必相亲,若乃□□□理必相疏,亦理之常也。]

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类一也。

[同异之分,用此而察。]

故墙坏于隙,木毁于其节,旋盖其分也。

[墙木毁由于隙节,况于人事之变,生于同异,故曰:斯盖其分。]

故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进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言事有本根,各有从来,譬之卉木,因根而有枝条花叶,故曰:变隙然后生于事业,生事业者,必须计谋;成计谋者,必须议说;议说必有当否,故须进退之。既有黜陟,须事以为法,而百事百度,何莫由斯而至,其道数一也。]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使轻货者出费,则费可全;使轻难者据危,则危可安;使达数者立功,则功可成。总三材而用之,可以光耀千里,岂徒十二乘而已。]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以此三术,取彼三短,可以立事立功也。谋者因事兴虑,宜知之而裁之,故曰: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柔弱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大直若曲,故积曲可以为直;少则得众,故积不足可以为有余。然则以弱为强,以曲为直,以不足为有余,斯道术之所行,故曰:道术行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外阳相亲,而内实疏者,说内,以除其内疏;内实相亲,而外阳疏者,说外,以除其外疏也。]

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

[若内外无亲而怀疑者,则因其疑而变化之,彼或因见而有所见,则因其所见而然之。]

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

[既然见彼或有可否之说,则因其说要结之;可否既形,便有去就之势,则因其势以成就之。]

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去就既成,或有恶患,则因其恶也。以权量之,因其患也,为斥除之。]

摩而恐之,高而动之。

[患恶既除,惑恃胜而骄者,便切摩以恐惧之,高危以感动之。]

微而正之,符而应之。

[虽恐动之,尚不知变者,则微有所引据以证之,为设符验以应之。]

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虽有为设引据符验,尚不知变者,此则或深不可救也。使拥而塞之,乱而惑之,因抵而得之。如此者,可以计谋之用也。]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公者扬于王庭,名为聚讼,莫执其咎,其事难成,私者不出门庭,慎密无失,其功可立,故公不如私,虽复潜谋,不如与彼要结,二人同心,物莫之间,欲求其隙,其可得乎。]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正者循理守常,难以速进;奇者反经合义,事同机发。故正不如奇。奇计一行,则流通而莫知止也。故曰:奇流而不止者也。]

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与人主言奇,则非常之功可立;与人臣言私,则保身之道可全。]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身在内而言外泄者,必见疏也;身居外而言深切者,必见危也。]

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谓其事虽近,彼所不欲,莫强与之,将生恨怒也。教人当以所知,今反以人所不知教之,犹以暗除暗,岂为益哉。]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学顺人之所好,避讳人之所恶,但阴自为之,非彼所逆,彼必感悦,明言以报之,故曰:阴道而阳取之也。]

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将欲去之,必先听纵。令极其过恶,过恶既极,便可以法乘之,故曰:纵之者,乘之也。]

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貌者,谓察人之貌,以知其情也。谓其人中和平淡,见善不美,见恶不非。如此者,可以至情托之,故曰: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谓彼情宽密,可令知者,可为用谋,故曰:可知者,可用也。其不宽密,不可令知者,谋者不为用谋也。故曰: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制命者,言命为人所制也。]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圣人之道,内阳而外阴;愚人之道,内阴而外阳。]

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智者宽恕故易事,愚者猜忌故难事。然而不智必有危亡之祸,以其难事,故贤者莫得申其计划,则亡者遂亡,危者遂危,欲求安存,不亦难乎!今欲存其亡,安其危,则他莫能为,惟智者可矣。故曰:无为而贵智矣。]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众人所不能知,众人所不能见,智独能用之,所以贵于智矣。]

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事,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

[亦既用智,先己而后人。所见可否,择事为之,将此自为;所不可见,择事而为之,将此为人,亦犹伯乐教所亲相驽骀,教所憎相千里也。]

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言先王之道,贵于阴密。寻古遗言,证有此理,曰:天地之化,唯在高深;圣人之制道,唯在隐匿。所隐者中正,自然合道,非专在仁义忠信也。故曰:非独忠信仁义。]

道理达于此义之,则可与言。

[言谋者晓达道理,能于此义达畅,则可与语至而言极矣。]

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谷,养也。若能得此道之义,则可与居大宝之位,养远近之人,诱于仁寿之域也。]

决篇第十一

决篇第十一

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害至于诱也。

[有疑然后决,故曰:必托于疑者。凡人之情,用福则善,有患则恶。福患之理未明,疑之所由生,故曰:善其用福,恶其有患。然善于决疑者,必诱得其情,乃能断其可否也。]

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

[怀疑曰惑,不正曰偏。决者能无惑,偏行者乃有通济,然后福利生焉。若乃去其福利,则疑者不受其决;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谓疑者本其利善而决者隐其利善之情,反托之于恶,则不受其决,更致疏远矣。]

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言上之二者,或去利托于恶,疑者既不受其决,则所行罔能通济,故有失利罹害之败,凡此皆决事之失也。]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圣人善变通,穷物理,凡所决事,期于必成。事成理著者,以阳德决之;情隐言伪者,以阴贼决之。道成志直者,以信诚决之;奸小祸微者,以蔽匿决之。循常守故者,以平素决之。]

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励,勉也。阳为君道,故所言必励于一,一无为也。阴为臣道,故所言必励于二,二有为也。君道无为,故以平素为主;臣道有为,故以枢机为用,言一也,二也。平素也,枢机也。四者其所施为,必精微而契妙,然后事行而理不难。]

于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君臣既有定分,然后度往验来,参以平素,计其是非,于理既可,则为之决也。]

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

[危由高也。事高而名美者,则为决之。]

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

[所谓惠而不费,故为决之。]

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为之者,则可决之。

[所谓知之所无奈何,安之若命,故为之决。]

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

[去患从福之人,理之大顺,故为决之也。]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

[治乱以之正,成败之决,失之亮厘,差之千里。枢机之发,荣辱之主,故曰:难为。]

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夫以先王之圣智无所不通,犹用蓍龟以自决,况自斯已下,而可以专己自信,不博谋于通识者哉!]

符言第十二

符言第十二

[发言必验,有若符契。故曰:符言。]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

[被,及也。肉,肥也。谓饶裕也。言人若居位能安徐正静,则所及人节度,无不饶裕。]

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言人君善与事结,而不安静者,但虚心平意以待之,倾损之期必至矣。]

有主位。

[主于位者,安徐正静而已。]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目明则视无不见,耳聪则听无不闻,心智则思无不通。是三者无拥,则何措而非当也。]

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盖用此道也。]

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

[夫圣人不自用其聪明思虑,而任之天下,故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智者为之谋。若云从龙,风从虎,霈然而莫之御,辐凑并进,不亦宜乎!若日月照临,其可塞哉!故曰:明不可塞也。]

有主明。

[主于明者,以天下之目视也。]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

[崇德之术,在于恢弘博纳。山不让尘,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流,故能成其深;圣人不拒众,故能成其大。故曰:勿坚而拒之也。]

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言许而容之,众必归而防守;拒而逆之,众必违而闭塞。归而防守,则危可安;违而闭塞,则通更壅。夫崇德者,安可以不弘纳哉!]

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

[高莫过山犹可极,深莫过渊犹可测,若乃神明之位,德术正静,迎之不见其前,随之不见其后,其可测量乎哉。]

有主德。

[主于德者,在于含弘而勿距也。]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赏信则立功之士,致命捐生;刑正则受戮之人,没齿无怨也。]

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闇化矣。

[言施恩行赏,耳目所见闻,则能验察不谬,动必当功,如此则信在言前,虽不见闻者,莫不闇化也。]

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言每赏从信,则至诚畅于天下。神明保之,如赤子天禄,不倾如泰山,又况不逞之徒,欲奋其奸谋,干于君位者哉!此犹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

有主赏。

[主于赏者,贵于信也。]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

[天有逆顺之纪,地有孤虚之理,人有通塞之分。有天下者,宜皆知之。]

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火惑'之处安在!

[夫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有阴阳向背之宜,有国从事者,不可不知,又萤'火惑',天之法星,所居灾眚,吉凶尤著。故曰:虽有明天子,必察荧'火惑'之所在,故亦须知也。]

有主问。

[主于问者,须辨三才之道。]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

[九窍运为,心之所使;五官动作,君之所命。]

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赏善罪非,为政之大经也。]

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

[与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