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踏天无痕 >

第263章

踏天无痕-第263章

小说: 踏天无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九十一章 来信

    潼口城一战,各部也都有不小伤亡,将卒疲累不堪,兼之重弩弹耗尽,将卒也难以继续北进作战,看到北面的妖蛮大军没有动静,陈海便令诸部将卒回到潼口城休整。

    陈海与诸将在潼口城渡过年节,时间悠然便到益天帝八十年,与河西、雍郡联络,妖蛮主力在断龙岭、斩马岭等地都受不小的挫折,来想距离大地回暖就剩不到一个月时间,妖蛮战兵在此之前,也没有宽裕的时间再来侵袭潼口,陈立便令吴蒙、周钧、鹤婆婆等人率第四、第五大营及战禽营驻守潼口城,一方面防备北面妖蛮小股战力的动静,一方面促进两万多辅兵、民勇继续修筑潼口城,他则率扈卫营,护送天水郡兵以及万余伤卒,返回横山城。

    苍羽灵鹰飞入万丈高空,监视雁荡原方圆百余里的动静,能看到在积雪如素的大地上,龙骧军、天水郡兵蜿蜒如龙。

    乘赤狻战兽而行的陈海,望着银装素裹的大地,心里也是一片豪情。

    昔日他也曾执掌过精锐战兵,但是那时他只有指挥权,绝不会像眼前的这部精兵,在未来罗刹血魔入侵之时,将是他能直接调用的精锐战力。

    北方战事已休,兼之南返有大量的伤病相随,就没有刻意的急行军。

    兵马到第四天的黄昏之时,才到了横山城下。

    横山城内的民众虽然不多,但也早早出城来迎,看到身装战甲的将卒来归,万余深受蛮妖袭扰侵夺之苦的边民,皆伏地跪拜。

    陈海坐在赤狻骑兽宽厚的绒鞍上,看着道侧跪地的边民,心里则想,他们要是知道,未来将有更恐怖、更灭绝的灾难等着他们,他们还会如此的欣喜吗?

    看边民夹道相迎都热血沸腾的吴蕴乔、吴景林、刘纯等人,看陈海一脸淡漠的样子,心里皆想,莫非此人天生铁石心肠?

    陈海刚从驻营回到简单修葺的都尉府,凑巧赵山携带舅父陈烈的信函,从鹤川望曦赶到横山城来。

    陈海经年四处奔波,心机用尽,饶是他心志坚毅,也难免会有一些疲乏。

    没想到回到横山城,能见到故人,也是喜出望外,连忙传膳,准备宴请赵山及天水郡诸将。

    陈海回后宅,卸去甲胄,换上青袍便装,收拾了一下心情,便与苏绫往宴请诸将的偏厅走去。

    苏绫是妾非妻,照理来说没有资格登堂入室,但陈海没有那么多的计究。只是苏绫守着本分,仅仅是答应坐在陈海身侧侍酒,也不会专坐一席,毕竟都尉府的部将属吏,乃至旧故赵山都不会说什么,但宴席上有廖云奎、吴景印、吴景林、刘纯、吴蕴乔等天水郡将领及华阳宗的弟子,她也不能太随便了。

    赵山看着潇洒肆意的陈海,心中想起昔年那个被从溅云崖驱赶下山的瘦弱少年,顿时感慨万千。

    宴席中,赵山又将这次屠缺、赵忠、姚文瑾到鹤川郡调停之事的细节,给陈海娓娓道来。

    “……调停之事原本陷入僵局,却不想姚公站出来朝黄、董二族一番痛斥,世子、黄培义以及当时在郡牧府的诸多人物,一时间都脸色大变,却又被姚公训斥得哑口无言。双方纠缠几天,又经太尉与少府监丞的撮合,最终谈妥的条件,竟然都是姚公当时所言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黄氏怕河西出尔反尔,请求武藏军及天水郡各出五千精锐护送,这事大体就如此定了下来。我过来时,听得屠太尉、赵监丞以及姚公,都去贺兰山主峰,监管贺兰剑宗拆除护山大阵了……”

    赵山这些年来对河西已经不剩多少好感,只是对老主人陈烈忠心耿耿,才留在河西,他话语间对这事多少有些幸灾乐祸,但姚文瑾怎么说都是陈海的族中长辈,赵山还以“姚公”相称。

    廖云奎、吴景印等人,先前只是收到消息得知了调停的结果,没想到内中还有这样的曲折,心想姚文瑾年过五旬就修成道丹,在姚氏都可以说是如日中天,没想到竟然还如此的愤世疾俗。

    然而贺兰剑宗东迁秦潼山北麓的野孤岭,将对天机学宫构成极大的压力,兼之陈海毕竟要算是姚氏子弟,他们即便想笑姚文瑾这人有趣,也不会当着陈海的面笑出来。

    房奚俨听到赵山说姚文瑾曾在鹤川郡牧府,暗笑赵忠乃不通男女之情的阉人,物伤其类,心里也隐隐的不痛快。

    陈海暂时将诸多烦心事抛之脑头,举杯朝廖云奎祝酒道:“龙骧大营将卒已赴横山数月,亏得廖都尉、景林、景印诸兄的鼎立攘助,又有房大人鼎力相助,才勉强斩获今日之战果。能和诸君共事,实乃我陈海之幸,有诸君在,实乃我龙骧大营之幸。诸君,请满饮此杯,以酬壮志!”

    “有都尉、有龙骧大营,实乃大燕之幸。”

    场中诸人纷纷起身,一饮而尽,宴席的气氛渐渐热烈了起来。

    众人酒酣耳热之时,廖云奎起身道:

    “陈侯,榆城岭战事已入尾声。此战我天水郡子弟伤亡近半,郡牧及都尉都传读要我及时率部回灌河城驻防,我们也不在横山叨扰陈侯了。陈侯高义,救数十万百姓免于生灵涂炭,云奎铭于心,倘若日后妖蛮有胆再来侵犯,我廖云奎和同袍军定然再与龙骧大营将卒同进退!”

    廖云奎当时执意从灌河城出兵增援,与吴澄、周同就闹得不欢,此时他回灌河城估计也有一摊子烂事等着他收拾,陈海也不便挽留。

    月上中天,酒尽人散,陈海回到房内,静下心来,才打开陈烈让赵山送来的家书。

    信中陈烈对陈海在横山诸战多加赞扬,但又责怨他用兵过于冒险,理应先在横山稳住阵脚,来年再图灌河口。

    陈海也是有苦无法说出口,金燕诸州的天地精元,已经大肆泄入血云荒地之中,说明血云荒地通过黑山,与金燕诸州相接,已经是迫在眉睫之事,留给他布局的时间已然不多。

    更稳妥的作法,是先在横山稳住阵脚,来年再图灌河口,但来年在灌河口必然还要与妖蛮战兵恶战一番,才能令妖蛮战兵不敢侵入雁荡原。

    这对他来说,就要多浪费一年的时间;他未必就能浪费得起这一年的时间。

    然而陈烈信中虽然是责怨,但责怨背后的是关切,令陈海读来眼热……

    “……虽然你我修炼真元,寿元要比寻常人强上许多,原本能快活于世,但奈何俗世纠缠,难免身心俱疲。好在你羽翼已丰,手掌重兵,虽然诸多算计,我也无需太过忧虑,只是不知何时才能在望曦峰相聚,有共叙天伦之机?”

    这时候房间一暗,却是灯油燃尽,熄灭了。

    这时候苏绫走进来,要换上新的灯盏,看到皎洁的月光照入房间内,陈海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脸上有着悲戚之色,走过来,从后面将他搂住,说道:“舅舅怎么都不会到横山来的吧?”

    “我成立天机学宫之际,和董氏划清界限,舅舅那时就不愿辜负河西对他的养育,最终决定留在宗门修行,今时自然更不会到横山来,”陈海说道,“而我日后将助天水郡兵、武藏军压制河西的野心,与河西的关系将更紧张,到时候会害得舅舅在河西的处境将更艰难……”

    陈海心想他一腔筹谋,却对舅父陈烈的处境无以为计,除了叹息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第二天一早,天水郡兵就集结要归灌河,谢绝了陈海要用风焰飞艇相送的好意,只是将冰得结实的袍泽尸首,都装上马车,要一起运回灌河安葬。

    吴景印、吴景林率部先行,最后是廖云奎嫡系。

    六千同袍军,最后就剩两千多战卒而归。

    相比较吴景林、吴景印所部,伤亡相当有限。

    吴景林倒是想战、能战、敢战的,但在吴景印赶到潼口城之后,吴景林对此前所率的三千将卒的指挥权,就归吴景印节制。在潼口城防御战前期,吴景印统领六千天水郡兵只当充当后阵,没有参加最残酷的血战,只是在蛮兵战阵崩溃后,才率部参与追击。

    为此,吴景林有一段时间都没有勇气出来见廖云奎。

    陈海乘赤狻骑兽,亲自送廖云奎、刘纯出城。

    看到将卒都纷纷上马,廖云奎、刘纯也都各自跨上座骑,跟陈海告别。

    “廖帅暂且再等一下。”陈海说道。

    廖云奎不知陈海何意,就与刘纯在十数扈卫的簇拥下,等在路侧。

    不一会儿,齐寒江亲自驾着一辆四匹黑狡马拖拽的马车过来,喘着气说道:“爷,东西给你凑齐了……”

    “廖帅,这辆马车加四匹黑狡马,就送给你们,算是我的一点小心意。”陈海跟廖云奎说道。

    看着精铁所铸的车轮吱呀的碾压着城门前的碎石路,廖云奎、刘纯走过来,揭开车帘子一看,里面满满当当是十架天机连弩以及十大捆淬金重弩箭。

    “告辞了!”廖云奎也不言谢,拱拱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三百九十二章 民勇

    “你知道吗?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哪儿会过现在这样的苦日子。随便找一处水洼,拿大网一兜,都是一尺长的大鱼。那味道,真鲜啊!”

    年节过后,虽然横山城外还是寒风凛冽、冰雪遍地,但陈海在城内四角各部署一座小型的风焰天机禁制,不断的吸纳天地间的玄阳罡煞,加上城内人口密集,使得的地气要比城外温暖一些。

    冰土融化后,除主道外的大街小巷,就变得泥泞不堪,负责担运碎石子、炉渣过来铺路的民夫,趁着歇力正听一名白发苍苍、满面风霜的老者坐着青石板上,讲述当年雁荡原的肥沃。

    日正当头,老头花白须发,衣衫褴褛,穿着一双几乎要踩烂的草鞋,周围还有几个同样干瘦的老头和数十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年轻人听着,直吞口水。

    “老赵头,你还记不记得,当年我爹带着我们去打猎,那傻狍子见了人跑都不跑,只要轻轻的过去,拿棒子就这么用力一挥,”

    另一个干瘦老头还没等他说完,就迫不及待的接茬,回想到那久远的记忆,激动的用手比划着说道:

    “那傻狍子就直接被打翻在地,皮毛要么做皮衣,要么贩卖了。狍子皮又保暖又没有异味,那些宗阀的大老爷可欢喜的很。至于狍子肉,香啊。油还能收集下来做火蜡,那时候多好啊!”老者说着说着眼泪直流。

    “可是自从郡牧大老爷放弃了榆城岭,我们被迫迁入这横山,赵老哥,我们这几十年都过得什么日子啊……”

    赵姓老者也是老泪横流,说道:“老弟,好日子这不是眼看就来了么。天机神侯已经把妖蛮打跑啦,还在潼口筑城啦,开春就要迁人丁过去垦荒,现在都将告示贴出来了。只要愿意北迁,按男丁,满十五岁就给地十五亩。或者有力气,愿意到潼口、雁荡参与筑城,吃食管饱不说,还一天给十钱的工钱;要是有幸加入龙骧军,在横山城外就赐五十亩地、宅院一座以及耕牛或骡马一头……只可惜我们这一把老骨头,已经没有力气再折腾了!”

    几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者哭得涕泪交加。

    周围那些年轻人,虽然面黄肌瘦、穷困不堪,眼神里却透漏出饱含希望的光芒。

    此时北境仍然千里冰封,虽然冬季防御战连获大捷,但龙骧军未来要守住榆城岭千里防线,令妖蛮不再侵犯雁荡原一寸土地,仍然是一项艰巨的重任。

    以现有的人力、物力,在继续修筑潼口城的同时,龙骧大营还将依托雁荡残城等残寨,在潼河东岸再同时修建两座城池,先依托秦潼山西北麓的万仞大山,构造品字线防线。

    当然,陈海同时还计划在横山与潼口之间,选择一些适宜的土地开垦,种植粮食——后期潼河、灌河、天源河等河道治理,种种事情,都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

    横山城长期以来,都是抵御妖蛮的第一线,大量的村寨被废,残存的人口也大量往南迁徒。为了修筑潼口、雁荡三城,征调有数万民勇后,横山城内劳动力就开始出来紧缺,更不要说在雁荡原大规模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了。

    不过冬季防御战的影响力极大,横山往南,天水郡境内的大量的失地贫民,听到龙骧大营连获大捷,要在榆城岭修筑防线的消息,也聚集起来想往北迁徒到雁荡原,寻找生计……

    ********************

    “吴师兄,这段时间聚集到蒲县北境、想前往横山的流民已经有四五万人,我们现在还能拦着,但在开春之后,流民会越聚越多,麻烦就大了,现在就得想出办法来啊!”

    灌河城,周同在吴澄的都尉府议事厅内,焦急的走来走去。

    灌河城虽然不是郡都,但历来都是天水郡防御妖蛮南侵的军事重镇。

    郡都尉府就设在灌河城,与在华阳府的郡牧府,可以说天水郡世俗权力的两极。

    在大地回暖,妖蛮主力北撤之前,周同、吴澄等人,还是轻易不敢稍离灌河,只是没有想到,今年妖蛮战兵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麻烦,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陈海率龙骧大营守横山也好,守潼口也好,只要没有大量的附民,终究是没有办法在雁荡原扎下根基的,天水郡始终还是属于吴氏、周氏、屈氏三族,但现在情形有些不一样了。

    天水郡境内的失地贫民太多了,要是就这么让数十万、上百万的失地贫民,北迁到雁荡原投附龙骧军,那从横山往北,就要彻底从吴、周、屈三族脱离出去了。

    想到往后这种种情形,周同也慌忙赶过来找吴澄来商量对策。

    吴澄稳稳的坐在太师椅上,手中一对青狮灵印转的忽急忽徐,面上也是愁眉不展。

    若说彻底禁止郡内民壮往北而去,也并不难做到,派兵守住横山以南的通道即可,但廖云奎从榆城岭返回后,声望之高一时无两,他力主徒民实边,天水郡才能百年不惧边患,这使得天水郡内部,甚至华阳宗内部有许多弟子,都反对再对横那边山制肘。

    更关键的一点,眼下河西跟鹤川郡的战事已了。

    所有愿意随黄氏诸族东迁野狐岭的贺兰剑宗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