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五岁宝宝是恶魔 >

第340章

五岁宝宝是恶魔-第340章

小说: 五岁宝宝是恶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子封王
    封诸子为王的这件事也就定下来了。对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朱元璋当然要发一个正式诏谕:
    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固内外之势者。联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为皇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为秦王、第三子为晋王、第四子为燕王、第五子为吴王、第六子为楚王、第七子为齐王、第八子为潭王、第九子为赵王、第十子为鲁王、使孙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建藩辅,所以广盘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古今通谊,朕何敢私!
    也就在这一天,朱棣便有了燕王的身份。
    汉唐旧制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口口声声说是“遵古先哲王之制”,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古代帝王是怎样搞分封的,看看朱元璋又作了哪些损益。
    汉朝建立后,刘邦也实行分封,起初是同姓王和异姓王并存,后将异姓王渐次削夺,只保留同姓王。这些同姓王在封国内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后来终于造成“吴楚七国之乱”,旗号是“清君侧”,实际上是要夺皇位。晋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且握有军政实权,后酿成“八王之乱”。唐代虽也封皇室子弟为王,但“有名号而无国邑”,都要住在京城的宅院里,由宦官进行管理。宋代大体沿用了唐代的做法,只是稍作改动。宋代封王只及自身,不得世袭,可以像庶民子弟一样,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元代封皇子为王,派往各行中书省,专制一方,俨然是地方上的军政首领,明显带有民族压迫的色彩。
    分封太侈
    在朱元璋看来,还是汉代的分封办法比较好,使封国和郡县相间,便于监视。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自己的分封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对朱棣本人,而且对明代的政治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按照明制,皇子封为亲王都授予金册金宝,年食禄米万石。其护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但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像北边防御蒙古的几个藩王,所统兵上都超过此数。例如在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些藩王的府第、服饰和车旗等,“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他们都要“伏而拜谒”。
    藩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即藩王的未来接班人,10岁时就授予金册金宝。其它诸子则授予涂金的银册银宝,封为郡王。以后各世子孙都有封爵,自六世孙以下都封为奉国中尉。他们生的时候要向宗人府请名,年龄大了要请婚。但他们不能从事士农工商之类的行当,只是坐糜俸禄。明中期以后,皇室成员的俸禄成了国家沉重的包袱。
    拥兵自重
    藩王没有行政权,只有军事权。朝廷调地方军队,地方守镇官还要得到当地藩王令旨后才能调动。遇有战事,即使元勋宿将也要听藩王节制。当燕王朱棣率军征讨乃儿不花时,像傅友德那样的大将也要受他调遣。朱元璋感到他这套制度比以往历代都严密,大明江山可以长治久安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刚死,那里就爆发了朱棣与建文皇帝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
    一语成谶
    对这种分封的弊端,一些有远见的大臣早就看出来了,只是很少有人敢公开说。著名的文士解缙率直敢言,他“数上封事,所言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潞濞之虞”。说得最直率的大概就是那个平遥县的训导叶伯巨了。洪武九年(13?年),叶伯巨上书言事,说明太祖“太过者三”,第一条就是“分封太侈”:,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廓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则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议者曰,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虽广,立法虽侈,岂有抗衡之理?臣窃以为不然。何不现于汉、晋之事乎?孝景,高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孙也,一削其地,则遽构兵西向。晋之诸王,皆武帝亲子孙也,易世之后,迭相攻伐,遂成刘、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
    朱元璋见疏大怒,认为这是离间他们一家骨肉,要亲手射杀他。叶伯巨终于为此事死在狱中。不幸的是,叶伯巨所言果然成了事实。
    良助贤佐
    朱棣在就藩燕京以前,朱元璋还为他完了婚,妻子就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朱元璋听说她“贞静,好读书”,被人称为“女诸生”,就把徐达找来说:“你我是布衣之交。古代君臣相契的常结为婚姻,你的长女就嫁给我的四子朱棣吧。”徐达自然是满口答应。徐氏于洪武九年(13?年)被册封为燕王妃,第二年就成了亲。这时朱棣18岁,徐妃16岁。就是这位看来贤淑贞静的徐妃,后来成了朱棣夺天下、治天下的得力内助。
    就藩北平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春天,朱棣从凤阳回到南京,受命就藩北平。他的府邸就是元朝的旧宫,其规制如同天子。按照规定,藩王的府邸“亚天子一等”,其它诸王都是如此。为了这件事,朱元璋还曾特地告谕诸王,要他们不要与燕王攀比,因燕王府邸是元朝旧宫,不需要新建,他们新建的府邸则都要按规定办事。不难看出,朱元璋对燕王寄望殊深。
    北平是元朝都城,位置险要,燕王的二哥和三哥分别就藩西安和太原,就藩时间还早于燕王两年,都没让他们去北平,而是把北平留给了燕王,其中似乎有“深意存焉”。从朱元璋为诸王选的妃子来看,燕王妃是明王朝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女,而这种婚姻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在这点上其它诸子也是比不上的。这对朱棣以后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新的起点
    这时的燕王已是21岁的英俊青年。他没有留恋风光旖旎的南国春色、而毅然甘冒“雪花大如席”的北国风寒。他出发了,率领着数千护卫,浩浩荡荡地奔赴北平,满怀着信心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他知道,这是他一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第四卷 收服西商,手眼通天 第二百二十八章 太原参将
     更新时间:2010…9…10 2:29:14 本章字数:2145
    “什么意思?”萧明朗谨慎的问道。
    老头儿拿着长箭慢条斯理的说道:“这些箭矢改装的不错。但是在我这样的行家眼里,还是能看得出来,是从军中拿出来的。地方的兵器铺根本制造不出这样的箭矢出来。虽然已经经过改装,但是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是改不掉的。可以判断,是从军中流出来的箭矢。”
    萧明朗顿时明白了这个老头的意思,太原无战事,军中的武器都是有着十分严格的管制。不可能随便流传到地方的。这些箭只有可能是军中的弓箭手自己拿出来,并且经过改装然后来伏击沈子成。如果锦衣卫和边军闹了起来,大打出手的话,最后便宜的是谁,可就不言而喻了。
    能够指挥边军伏击锦衣卫的同知大人,这样的身份要捏起一个镇抚,实在就像玩一样轻松。萧明朗跟这个老头儿合作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日子久了,或多或少也有些朋友之义。老头儿这番话一说出来,萧明朗也明白了事态严重,沈子成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对付即将到来的危机。
    “那你看看,像是哪一部分的军队流出来的呢?”萧明朗谨慎的问道。
    “这个很难说,而且能够调动军马的人,自然是有自己的办法去填补其中的过程。单单从箭矢,很难判断出是哪一部分的人做的。”老头儿悠悠的说道:“不过,你可以回去了据实禀告,你们的头儿有办法去查的。”
    萧明朗低声叹道:‘好了,既然你已经帮了我这么多,没说的,你跟我走吧,锦衣卫会保护你。就算给边军十个胆子,也不敢进锦衣卫衙门抓人。“
    老头儿眯着眼睛,也不多说,随便收拾了两件衣服,跟在萧明朗的身后便走了出去。
    锦衣卫衙门里,沈子成的脸色比地狱里的阎罗王还要恐怖的多,家中的女眷都走了出来,蝶衣眼泪汪汪的站在沈子成的身边,拉着楚方玉的手。倒是楚方玉比一般人坚强的多,她一直静静的盯着那间小房间。王璨就在里边给苏坦妹医治。
    “换热水,拿剪刀来。”房间里传来了王璨的声音。
    守在门口的锦衣卫不敢怠慢,马上就把热水换了进去。为了方便起见,就在院子里架起了火炉,一盆盆热水烧着,一条条绷带洗的干干净净,各种药材琳琅满目,几乎快要把整个院子给放满。
    无数锦衣卫将衙门守卫的严严实实,同知大人遇刺,这是何等丢脸的事?就算是锦衣卫的一个镇抚,也不能在太原城的大街上被人行刺而无动于衷。一个个番子都憋足了劲,一定要把行刺大人的人犯给找出来。
    太原城的大街小巷,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数以百计的锦衣卫走上街头,到处盘查。
    这些只是表面功夫而已,锦衣卫也知道这样的手段不可能找到真凶,但是没有这样的掩饰,私地下的功夫也就无法进行,锦衣卫真正的暗箱力量,正在重点目标的排查之中。
    “相公,你在这里等着也不是办法,就算你一直等着,苏姐姐也不会突然醒来。既然你已经把她交付给了王姑娘,就应该相信王姑娘的医术。我们在这里看着就好了。相公你应该做你自己要做的事。”楚方玉握了握沈子成的手,严肃的说道。
    沈子成长长的呼了口气,摇了摇脖颈,低沉的说道:“好,就听你的。这件事,就这么办了吧。”
    锦衣卫明火执仗在太原城大肆搜捕,早已惊动了太原城的各方势力,但是大家一听说是沈子成遇刺,不约而同的选择沉默。没有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要是杀死了沈子成也就算了,偏偏没能杀死他。如今的沈子成就是一个火药桶,随便点一下,就会炸得人粉身碎骨。
    沈子成根本没有去管那些锦衣卫辛辛苦苦搜查上来的线索,冷静的思索过之后,沈子成选择了另一个方向。
    太原参将杨虎,正一脸哀愁的坐在房间里唉声叹气,他的部下已经告知他,沈子成遇刺的事情。杨虎看着桌子上的蜡烛,似乎那昏黄的烛光只要一跳,他的心,就跟着止不住的狂跳起来。
    他是参将,是正三品的武官,可是这个时候去谈论什么官职根本没有意义。虽然杨虎比沈子成的级别更高。但是他能够动用的实力,在这个时候反而还不如沈子成。尤其,沈子成有特旨办案的特权。若是杨虎不配合的话,报到朱元璋那里去,马上就是死路一条。可是,沈子成已经把苗头指向了太原驻军,杨虎怎么可能不作出反应呢?
    “将军,沈大人来了。”卫兵过来一禀告,杨虎就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沈子成的身影出现在房门口,手里还拿着一柄断箭,冷冷的丢在杨虎面前:“你是太原参将杨虎大人?下官沈子成见过大人。”
    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下官,可是沈子成却没有一点儿下官的意思,比杨虎可气派的太多了。
    杨虎一时间居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只得回道:“啊,本官就是太原参将杨虎,不知道沈大人前来,本官有什么能帮得上大人的?”
    “我今天被人刺杀,我的部下查到,箭矢是从军中流出去的。你身为太原参将,应该知道,军中如今划分十分严格,弓箭手是要单独培养出来的,不可能随便一个人就能拿着弓,埋伏在谁家屋顶上射我一箭。太原城现在驻军有五千人。其中有一千弓箭手。这一千人应该都居住在城西大营,对不对?”沈子成每句话都说得很清楚。
    杨虎一愣,怎么沈子成对太原的驻军居然这么了解,但是这当儿也不是问沈子成怎么得知的时候,点头答道:“对,就是如此。”
    “听说杨将军治军严格,士卒出入军营,均有记录。”沈子成伸出手来:“给我看看。”
    “看什么?”杨虎下意识的反问道。
    “今天晚上的记录,凡是不在营中的士卒,我全要带走。”沈子成恶狠狠的说道:“杨将军一定要配合我。”
    第四卷 收服西商,手眼通天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太原军营
     更新时间:2010…9…10 2:29:14 本章字数:2161
    一听沈子成这句话,杨虎的脸色马上就变了。并非是他不想去配合沈子成。但是军方和锦衣卫一直是十分微妙的关系。锦衣卫要说,也算是卫所的编制,可是智能就大不相同。在山西,一直以来,边军都压着锦衣卫一头。就因为这里是边境,出了山西,就是蒙古。蒙古各部在山西之外虎视眈眈,时刻还想着入侵中原。
    锦衣卫在山西的职能,变成了配合着边军的行动,刺探蒙古军情,也就是因为如此,边军一直都把锦衣卫看作是自己的情报部门一样,并没有给锦衣卫以足够的尊敬。况且,在山西,最大的官儿不过是五品镇抚萧明朗。比他的大的官员到处都是,想要在这里呼风唤雨实在是太难了。
    而如今沈子成一句话就要太原驻军无条件配合锦衣卫的搜查行动,这一来会不会导致驻军的强烈反抗,就很难说了。
    “沈大人,还请你三思,太原驻军不同于别个地方。要是强行搜查的话,一旦引起官兵不满,后果可大可小啊。”杨虎走到沈子成的面前,耐心的劝着。
    沈子成摇了摇头,面无表情的说道:“驻军怎么样?只要不是造反,我锦衣卫就能查。现在不光是我遇刺,我身边的人现在还在接受医治,也许她就会没命。凶手,我是无论如何都要找出来,找不出来的话,我不介意用更多人的命去陪葬。”
    杨虎倒抽了一口凉气,没想到苏坦妹这一伤,是彻底把沈子成给激怒了。杨虎不由得暗暗愤怒起来,不知道是什么人想要杀沈子成,直截了当把他给杀了不就得了。偏偏失手了,失手也就算了,站那儿别走,让沈子成的部下把你抓住不就得了?你们居然还跑。现在可好,祸水一口气蔓延到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