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洪荒之太一证道路 >

第140章

洪荒之太一证道路-第140章

小说: 洪荒之太一证道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句不好听的,如今的年代,早就不是夏朝初年了。当时,夏禹刚刚退位,仙人们都在防备夏启,害怕他再次证道,纷纷出手,阴谋阳谋都没有断过。

    然而,从夏启到如今的商朝第二十七代天子,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人族的提防,早就比不上当年了。

    就好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冷战时期,双方都是互相敌视,甚至恨不得对方去死的。

    然而,数十年后,尽管理论上,彼此还是对手,然而实际上,却早就互相合作,甚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如今的仙人,有不少都是人族飞升。同样的,许多人族精英的价值观,也早就被改造的不成样子,个个以修仙为荣。

    对于彼此的仇视,或者说警惕,比起当年实在是差的太远。连人族自己,还相信人族可以车翻仙道的都没几个了。

    顶多,就是一些高层,还记得此事,但即便如此,他们的警惕性,也早就下降了不知道多少。

    慢慢的,符文大道就传播了出去。伴随着一位又一位修为不高的人族的补充,如今已经很是圆满了。

    (修为高的,都去修仙了,谁会闲着没事儿研究符文呢?)

    到了现在,当年太一随手所创的火之符文,都已经被分解成了数十万枚低级符文。

    其中,最低级的,哪怕是一个普通人类,从未修炼过的普通人类,也可以使用。

    甚至,在无数百姓,无数普通人类的智慧启发之下,如今的符文数目,早在一万年前,就已经超过了万万之数。

    而且,每过千年,这些符文的数目,还会有所增加。不敢说每一个千年,都翻上一倍,但是至少,可以增加三成。

    慢慢的,符文大道在人族就传播开来了。到了今日,甚至已经成了修炼最多,传播最广的大道了。

    其中,绝大多数的符文,都是针对凡人的。许多凡人,或者修为浅薄的炮灰武者,均可使用。

    甚至,除了当年太一主动传播的太阳马车之外,各种以太阳光为动力的器械,也源源不断的额被发明了出来。

    包括种地的插秧机,包括收割的割稻机,甚至在天上,在低空飞行的飞机,跑长途的火车,手上用来娱乐的手机,用来分析推演的电脑,都一应俱全。

    起初之时,对于这些改变,仙人们是拒绝的。甚至,许多仙人都觉得不可接受。

    后来,这事儿一度被捅到了阐教二代首徒广成子那里。

    当时,广成子仔细观察人间,起初也惊讶了一下。可是后来却发现,尽管这所谓的符文科技,很是方便,但也仅此而已了。

    在个体修为方面,虽然比之前更强,但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儿。连一个太乙金仙都没有诞生,有什么好担心的?

    为了这点儿小事,去打扰师尊,实在是自己的失职。所以,就把此事挡了下来。

    只要修为不能变强,只要没有任何人类通过此法,证道太乙,那么这些普通百姓的生活,好一点就好一点吧。

    反正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一切,依旧是那么的脆弱,不是吗?

    更何况,人族高层实力不变,底层生活变好,整体气数增加,这不是更好吗?

    要知道,和一般人不同。作为阐教二代大师兄,作为元始天尊的嫡传大弟子,广成子当然是知晓当年仙神之约的。

    如今的人族,早就成了玄门三大天尊的自留地,气数越多越好,就如同那些农夫一样,杀猪之前,总是想着让猪多吃一些,强壮一些,肥胖一些。

    如今,差不多又到了收割的时候了。这人族,越是强盛,收割起来的果实,才会越甜美。

第二十一章:机缘、套路、落子(为书友合身天道加更)

    冷桥镇,这个镇子的中央,被一条河水,分成了两半。或者说,当年建立这个镇子之时,就是围绕着这条河流而建造的。

    这条河并不宽,比起那些动不动数百米甚至是一望无际的河流来说,这条仅仅只有七八米宽的河流,真的很小很小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条河之中没有妖怪,整条河流之中,甚至还蕴含着微量甚至是不可见的灵气。长期居住在这里,百姓们也大都长命百岁。

    而河流之上,有着一座桥,名曰冷桥,故此这个小镇就叫做冷桥镇了。

    而此时,杨戬兄妹俩,则是来到了这里。目的,当然是为了救母。

    可问题是,如何救母呢?直接硬干、蛮干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便只好在人间宣扬此事,聚集万民信念,妄图感动上天。

    这是第一条路,但是成功的可能性,实在不大。所以,杨戬暗地之中,还寻找到了禹王开山斧的部分线索。

    他已经决定了,一边在人间积累人望,累积功德,一边寻找开山斧,劈开桃山,救出母亲。

    而此时,杨戬正在外边散步,站在冷桥下方,沿着河沿,思考人生。毕竟,他也是有脑子的。

    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无法理解这一切的话,可是到了现在,生活了这么多年,也自我思考了这么多回,许多事情的看法,自然不一样了。

    只可惜,有的想法不敢去想,也不愿意去想。

    然而,就在此时,冷桥之上,却出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白发苍苍,额头上满是皱纹,但是精神头很好。

    此外,老人坐在一辆车上,这种车杨戬见过,叫做太阳神车,在民间也挺常见的。可以在没有修士的情况下,无风自动。

    同时,看到老人的一瞬间,杨戬内心之中,便有所感应。似乎,此人便涉及到自己的机缘。同时,回想起了临走之前,师尊的嘱托。

    “二郎啊,为师也不知道,此行出山,对你而言,究竟是好是坏。不要反驳,此时的你见识还少,认为这世上的事情,非黑即白,非对即错。”

    “然而,许多时候,等到你成熟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你就会发现,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如果可能,我倒是希望,你能一直留在此地,静静地等。”

    “一直等待,一直等待,这样,即使就救不出你的母亲,也不会再出现更差的情况了。更何况,巫山神女(瑶姬的神职之一),始终是大天尊的妹妹。”

    “哎,罢了罢了,我又多嘴了。说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连我都决定不了什么,连我自己都只是一颗过河小卒罢了。”

    “算了,临行之前,我给你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在北方之南,南方之北,巫山以东,长江以西……”

    “等到你找到了这个地方,便有一定的几率,碰上一次机缘。这次机缘,兴许会改变你的未来,使得一切变得更好一些。至于能不能找到,就看你自己的运气了。”

    当时,刚离开玉泉山金霞洞的时候,杨戬是不怎么理解这段话的,可是此时,却明白了其中的辛酸。

    故此,就更加希望,可以找到这个机缘了。可问题是,即便是玉鼎真人,也无法算出,这个机缘的具体内容。

    看着懵懵懂懂,时而皱眉,时而疑惑的杨戬,太一二话不说,便脱下鞋子,扔到了底下的河流之中。

    “小子,下去把鞋捡起来。没看到我的鞋子掉了吗,还不赶紧动手?”

    说话之时,太一语气很冲。闻言,杨戬本来是有些生气的,打算动手打人的,可是一看太一的模样,一个老头子,也就不好和他计较了。

    于是,便跳下河流,捡起了太一的鞋子,来到了太阳神车的旁边,放在了车上。

    见状,太一立即就火了。不过,这一次杨戬学聪明了,刚一放下鞋子,就再次捡了起来,一屁股坐在车上,给太一穿了起来。

    这一下,原本还打算说杨戬不尊老爱幼的太一,只感觉自己被套路了。当年黄石公套路张良的时候,就没有出问题,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出了问题呢?

    不过,太一也没有说什么,便驾着太阳神车离去了。走啊走走啊走,不一会儿,身影便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看着这一幕,杨戬也有些疑惑,不是说有机缘吗?难道自己感觉错了?或者说,机缘不在这个老头子身上?

    感受着杨戬有些郁闷的情绪,太一便再次出现了。这一次,依旧是驾驶着太阳神车,看着还没有离开原地的杨戬,太一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

    “年轻人倒是可以教育的,五天之后的清晨,你在这里和我会面,到时候,我教你一点东西。”

    闻言,杨戬有些激动,也有些奇怪,难道,这便是机缘所在?不过,还是认真地答应了下来。

    “是。”

    这个老头,就是太一了。而太一为啥过来找杨戬呢,当然是为了未来做准备了。

    在未来,杨戬乃是阐教的三代第一人。属于先锋官、运粮官,在二代弟子很少出现的情况下,他便是姜子牙之下,周军实际上的第一人。

    毕竟,二代弟子们太过高冷,根本不掌兵权,除了破阵之时出现,其他时候,都是尽量少的露面。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需掌握了杨戬,便可以掌握周军的绝大多数动向。平常的时候,似乎没有意义,可关键之时,如果杨戬反水,做了一些有用的事儿……

    所以,太一就过来提前布局了。此外,在周朝那边,太一也会提前落子。

    不是说周兴商亡吗?那自己就多在周朝安插一些人手。还是那句话,关键时刻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种作为,其实才是正常的。然而,大多数争霸文的穿越者们,却齐齐忘了此事。

    要是太一哪天穿越了,肯定先在那些人才身边,安插上人手。甚至在对方的势力之中,安超人手。

    就比如,穿越到隋朝,提前在太原城安插人手,成为李唐军队的中层军官,这很难吗?

    穿越到民国,有了实力、基业之后,第一时间,难道不是按照开国大将的名单,一个一个的把那些能打的,能说的,能搞政治斗争的,统统给请过来?至于他们敢不来的话,嘿嘿嘿……

    实际上,这才是穿越的正常套路。周朝那里,太一已经安排了好几个卧底,到时候肯定是人间军队的高层,甚至是武王嫡系,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此时的姬发,还不是嫡长子呢,他的兄长,亲大哥伯邑考还没死呢,真正看好他的,不敢说一个没有,但也少得可怜。

    这种时候,安排人手去投靠,那就是从龙老臣一样的存在。

    五天后的清晨,杨戬再一次来到了冷桥之下,然而却早早地看见了太一,被太一嫌弃道:“怎么这么晚才来?你与老人约定,为什么后来?五日后再见吧。”

    又五日,这一次杨戬变得机灵了起来。直接在第四日的下午,就来到了此地,一直守在这里,不曾离去。最后,在凌晨时分,等到了太一。

    “不错,年轻人还是值得教育的。你的事情,我也听说过一些,只能和你说此事背后的水,远比你想象的更深,想要成功救母,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闻言,杨戬顿时就激动了。难于上青天,可至少也是有可能的啊!当即下拜道:“请前辈教我。”

    闻言,太一并不理会他,反而念了一首小诗。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为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

    这几句并不奇怪,杨戬也听懂了。意思大概是文王的来历。可问题是,此时的天下,不是只有一个王,那就是大商的天子吗?这个文王,又是谁呢?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天监在下,有命既集。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听到这里,杨戬有些明白了,这一段是说文王是个很有贤德的人,是一位人族大贤,是一个贤王。

    只不过,这位贤王,为了造反,或者说为了麻痹大商,便休妻,休掉了之前的正妻,赢取了来自大商的美少女(公主)。

    听到这里,杨戬下意识的便摇了摇头,政治,贤王?呵呵!不过,杨戬却越发觉得有意思了,便继续听了下去。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佑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於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第二十二章:莲子与礼物

    闻言,杨戬忍不住再次皱眉。直接问道:“这,这怎么可能呢?既然正妻乃是商女,还是公主,又怎么会再次出现第三位正妻?怎么敢再次休妻呢?”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这一段的意思,便是说这个文王,碰到了另外一个女人,和她一起生下了武王。

    然后,武王伐商,在尚父的带领下,聚集诸侯,打败了商王,成为了新的王者。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如果武王是这位商朝的公主诞生的子嗣,他还会继续征伐商朝吗?

    闻言,太一冷冷一笑:“其实很简单不是吗?只需要这位商朝的贵族,不能为文王诞下子嗣,那么文王便有足够的理由,废掉这位正妻了。”

    至于如何让这位公主,无法诞下子嗣,手段多着呢。一位商朝公主,来到了周朝的地盘,这一切还不是文王说了算?

    反正,武王是胜利者,历史书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于是纣王就成了好色的昏君,至于文王有一百个儿子,连续两次休妻这种小事情,自然不会主动提起了,

    这叫为尊者讳,据说是孔老二笔削春秋之时,留下的优良传统。

    实际上,单论好色的话,文王可比纣王好色多了,但谁让他是胜利者呢……

    “前辈说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