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181章

生于望族-第181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那丫头懂得什么?还不是仗着她姨娘?”文慧冷笑过后,便打起了精神,“怪不得这个把月我觉得日子难熬呢原来是那丫头在管家那跟余姨娘管家有什么区别?一定是她们克扣了我的东西不行我得快点好起来,不然就真真被她们算计了”

    文怡瞥她一眼:“六姐姐多心了吧?有大伯母看着呢”先前蒋氏天天盯着爱女院子里的事务,文娴又在上头揽总,隐隐有排济文雅的意思,就算文雅跟余姨娘有心要做手脚,也没处下手,更何况,就象文慧之前所说的,如今她对这个家的价值已大打折扣,她们有什么必要算计她?

    文慧却听不进去,反倒还积极起来,晚上蒋氏前来探望时,她还说了许多讨好的话,立下许多誓言,听得蒋氏老怀大慰,又哭了一场。文怡听说后,也就不再多管闲事了。就这样,过了两天,蒋氏总算松口,宣布文慧已经完全病愈,可以出院门了。文慧第一时间到于老夫人院里请安,言行举止都乖巧听话,叫人一点也挑不出错来。过后她在府中也没有一点要出门游玩或会友的意思,连与蒋瑶谈笑都没了兴致,每日除了去祖母跟前请安尽孝,便是陪着母亲处理家务,倒是慢慢地从文娴手中分了一点管家的大权过去。

    于老夫人其实对这个孙女的“病情”多少有所耳闻的,只是媳妇不说破,她也就乐得装不知。此时见孙女重新出现在人前,似乎是真长进了,她不动声色地说着关怀的话,实际上没少安排人去留意其行止,以防有失。后来她见文慧果然不再象从前那么胡闹,还开始做起女儿家该做的管家针线等事,也略感安心,只是还不敢大意。

    文娴婚事有变,此时此刻,还不是放弃文慧这个孙女的时候。

    在这位太夫人有意无意的放纵下,侍郎府中隐隐出现了一点异状。本家的嫡女文慧与老家过来的长房嫡女文娴共同管家,虽然面上和睦,后者下的命令却时不时被前者反驳回去,偏底下的执事又都以文慧的命令为尊,让文娴心中颇为不满,有心要向长辈诉一诉苦,但在这侍郎府内,她又不如文慧名正言顺,加上祖母不肯站在她这边,让她苦于无人可依,只能暗暗生气。加上婚事迟迟没有下文,文娴也开始急躁起来。

    因为心疼这个姐姐,文娟对文慧也开始有了看法,又再次对着文慧冷嘲热讽了。文雅有时冷眼旁观,有时则凉凉地插几句话火上浇油,等她们闹得厉害了,便含着泪水去请长辈们过来主持大局,倒是得了好。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两次,其他姐妹也醒过神来了,开始合力对付她一个。一时间,侍郎府中热闹非凡。

    文怡却没参与到这场热闹中去。正月二十三那日,二堂兄文良与大表兄聂珩到了京城。

    他们这次上京,同行之人有二十来个,除去各自带的书童小厮长随跟班之外,还有平阳、平阴两地的九名举子,有不少跟顾氏一族还算得上是亲戚。顾氏身为平阳望族之首,素来在平阳一带极有威望,文良请了他们同行,进了侍郎府后,禀过伯父,便由顾大老爷出面,请这些举子一齐在侍郎府中住下备考。

    侍郎府本是高官门第,在京城多年,颇有人脉,而顾家又是乡中望族,加上府中房舍清净,一应起居饮食都有人侍候,这些举子们有不少都心动了,**良劝说,九个人里头倒有五个答应留了下来。顾大老爷考过他们学问,发现有几个才学颇为出众的,文章也写得不错,便让长子文贤多与他们讨论功课。文贤三年前与文良就相处得极好,如今又认得了几个朋友,倒也欢喜。

    没留下来的四名举子里头,有一个是另有亲戚在京中定居,事先已经捎过信来,说好要去借住的;还有一个是觉得自己寒门出身,凭着真才实学考得功名就行了,投靠高官权贵什么的,实不是君子所为,便带着唯一的书童与单薄的行礼出府另寻房舍去了,最后是在附近的大护国寺里赁了间屋子住下;剩下的两人,便是聂珩与一个同是平阴来的举子,约定了要一起赁屋居住。

    文怡一听到聂珩进了府,便已让人去联系外院的家人前去问安了。聂珩本有意见表妹一面,但当着众人的面,却不好说出这话来,只能请顾家人代为转达问候,待出了府门,遇上赵大,才知道文怡已经为他租下了一处清净的小院,又雇了一个粗使婆子帮着打点庶务,另有一个车夫侍候出门。小院的几间屋子都收拾得十分干净,粮食肉菜也都采买好了,租金付清,婆子手里甚至还有她事先交付过去预备日常所用的两吊钱。聂珩心中暗叹表妹处事周到之余,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

    赵大见状有些不安:“表少爷?您看……是不是跟这位少爷一道过去先安置了?”

    聂珩没说什么,让他带路去了小院。到了地方,小厮们便忙碌地收拾起行李来。赵大四处看了,似乎没什么遗漏的,便想要回府去复命,不料聂珩却叫了他去,开口就问:“你可知道与你家小姐订亲的那位柳东行柳少爷……眼下住在何处?”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二百零四章 表哥变脸

    第二百零四章 表哥变脸

    当柳东行接到家人送来的口信,急急结束手头上的工作,返回位于羊肝儿胡同的家时,聂珩已经在书房里等候了两个多时辰了。

    只见聂珩坐在窗前的一张圈椅上,手里拿着一卷《中庸章句》,已经翻了大半,手边小几上的茶盏里还有小半盏的残茶,早已冷却了,他还在微微闭眼,默诵书中词句。

    柳东行心下生出了几分不安。聂珩去年秋天中了举人,他是知道的,也知道对方很有可能会在今春上京赴会试。然而聂珩现在才到京城,离会试之期只有半月左右的时间了,正是要加紧温书的时候。看他眼下手不释卷的架势,柳东行也能猜出他对这一科十分看重,但饶是如此,他还是上门拜访自己了,还一等就等了这么长的时间,宁可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温习,也不愿择日再来,可见其心切。

    柳东行想起自己与文怡的婚约,便有几分心虚。他还记得当年在康城书院求学时,聂珩与自己并不亲厚,顶多就是跟罗明敏还算交好罢了。然而文怡对这位表兄却是极敬重的,万一自己得罪了聂珩,岂不是让未婚妻子为难?

    柳东行将斗篷递给了小厮,吩咐再送热茶点心上来后,尽力挤出了亲和的微笑,走进了书房:“劳聂兄久等了多早晚到京的?怎么不早些送信过来?不巧我出去了,倒累得聂兄久候,还请恕罪”又是鞠躬,又是作揖,头一回在对方面前如此低声下气。

    聂珩睁开眼,抬头瞥了他一下,袖了书卷,站起身来,皮笑肉不笑地回了礼:“不敢当,是某唐突了,不曾提前知会,便上门拜访,委实失礼。只是某有些事想要请教柳兄,实在等不及,便是失礼,也顾不得了。”居然同样礼数周到,竟让柳东行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反应了。

    还好他素来机变,只怔了一怔,便立时笑开来:“聂兄与我是同窗好友,情份不比他人,如今又要做亲戚了,这些个俗礼就不必拘泥了吧。快请坐,小厮们怎的如此怠慢?也不多送几个炭盆上来,这大冷天的,这屋子又通风,若是害聂兄感染了风寒,岂不是东行的罪过?不如到里头的屋子去吧?那里暖和多了,横竖没有外人。”

    聂珩微微皱了眉头,越发觉得他无事献殷勤,有失君子之风,便仍旧用那张皮笑肉不笑的脸应道:“这如何使得?从没有听说待客待到内院去的道理。再说,这屋子很好,书香满溢,岂不比别的俗地儿强些?还有,某与柳兄虽是同窗,却也多年不往来了,那亲戚之说,更是未成之事。柳兄言辞还是要三思才好。”

    柳东行脸上僵了一僵,慢慢收了笑,心念电转间,两眼露出了诚挚的目光:“瞧我,多年不见故人,竟一时手忙脚乱的,不知该怎么招待朋友了,连话也不懂说……还请聂兄勿怪。只是你如今是要备考的举子,再有半月便是科考之期,若是你这时候身子有个好歹,岂不是耽误了前程?到时候,别说我这个旧日同窗无脸见你,便连你家里人也要忧心难过了,就算是……令表妹,必然也会怪罪我的。聂兄即便瞧不上东行,只当看在家乡亲人的份上,多保重身体吧”说罢抱拳向聂珩郑重行了一礼。

    聂珩见状,倒把心里的不满略打消了一两分。他当然知道自己身体底子本就不好,养了几年,也不过是跟平常人似的,方才他敢在窗前坐了这么久,也是仗着衣裳足够暖和,窗子又不曾打开的缘故,若真的在阴冷又有风的屋子里待上半日,一旦病了,误了备考,甚至误了科举,别说家里人与表妹,就是他自己这一关也过不去。

    柳东行人虽阴沉些,但方才说的话倒是真心为他着想的。聂珩想起表妹文怡跟柳东行的婚事已经定下了,只当看在表妹面上,面色略缓和了几分:“劳你费心提醒了,我身上并不冷,若你不放心,添个火盆倒罢了。内院我就不去了,书房这里比较方便说话。”

    柳东行心知他还是不习惯与自己亲近,也不强求,只吩咐下人多送上两个炭盆,又添了热茶水与点心,还让聂珩换了一个避风的座位。聂珩见他忙前忙后地张罗,竟是前所未见的细致,倒有些刮目相看的意思:“没想到柳兄还是个细心人呢,从前在书院里,竟是一点都看不出来。”

    柳东行笑而不语,忙活完了,便在他对面坐下,又殷勤地倒茶,然后主动开了口:“在书院的那几年,我年纪还小呢,不懂事,因为在家里受了点气,到了外头没人约束着,便愤世嫉俗起来,看谁都不顺眼,也就只有罗大哥性子好,最是耐心不过的,才肯与我相交,换了其他人,早被我那张臭脸给赶走了。后来……我家里又出了些变故,我觉得自己连前程都没了希望,便越发自暴自弃起来,不但辜负了学院先生们的教导,对你们这些功课好的同窗……也多有冒犯之处。多亏了你们都是坦荡君子,便是不喜我所为,也都体谅我的身世,不与我一般见识。我当时不知好歹,没放在心上,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汗颜万分,只恨自己当年没一头跳进东江去,也省得自以为是地在那里丢人现眼……”

    聂珩听了他这番话,想起当年传闻中他的凄苦身世,以及柳氏族长对他的打压,倒也有些理解了,便温言道:“你也不必自贬至此。当年你虽不大合群,待先生与同窗们的礼数还是周到的。我们虽与你来往不多,却也知道你才学出众,只是受族人束缚,方才不得展才,私下也曾为你打抱不平。如今你虽不能从科举晋身,却转而考了武举,眼看就要与我等一齐参加会试了,金榜题名指日可待,可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柳东行闻言笑道:“确实如此,当年我考了童生试,想要再往前一步时,却被家中急信叫停,那时候我也是怨天怨地的,如今回头想来,若不是那时绝了科举之心,改习武科,凭我那点子才学,今时今日还未必能有福气与聂兄等人一道参加会试呢。这两年我觉得自己在武举上更有天分些,倒是应了聂兄的话了。”顿了顿,“说起来,我离了康城之后,与罗大哥一同往平阴拜师学艺,就在太平山上住下来了。山上日子清苦,若不是靠着聂兄家里向家师买药,平日又多有接济,我只怕早就捱不下去了呢,那时候没来得及,今日却是要向聂兄郑重道一声谢才是。”

    聂珩眉眼一挑,似笑非笑地说:“果然如此。我当年就在疑心了,罗兄家在归海,柳兄家在恒安,为何常常出现在平阴县中?我有心要寻你们问个清楚,却每每错过,压根儿就没想过,原来柳兄与聂兄竟是拜了萧大夫为师。只是我有一事不明,既然柳兄立志学武,为何却是拜了萧大夫为师呢?需知他可是太平山一带有名的大夫呢”

    柳东行笑道:“萧师虽是大夫,年轻时却曾从军多年,不但武艺过人,还熟知军中事务,只是年纪大了,才告老还乡,造福乡梓罢了。我也是听了书院先生的提议,方才找上门去的。不过萧师行医久了,也不欲提起当年的往事,因此知道他曾从军的人竟是寥寥无几。有时候我与罗大哥在他面前提起,他也要骂我们多嘴呢。”

    聂珩神色不动:“原来如此……怪道有时萧大夫上门来为我看诊,我观其言谈,竟不象是个乡下大夫,反而有些象是军中宿将,只是要平和些,况且他腿脚灵便,比其他年纪更大些的老人都要强得多,实在不象是寻常人。没想到他早年果真曾经从军——想必萧大夫在军中时,也不是寻常人物吧?若只是部卒偏将,书院的先生也不会让你与罗兄去拜师了。”

    柳东行心下暗惊,笑道:“这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萧师年轻时曾经从军,立过不少功劳,但他老人家从不肯向我们提起,书院的先生又不曾明说,我便没再问了。那毕竟已是往事,我只需要尊师重道即可,又何必寻根问底呢?”抬眼见聂珩一挑眉,似乎还要再说什么,便忙笑着劝他喝茶,还状若无意地说:“这茶也是我从平阴带过来的,专门添了草药配成的,冬日里喝了,最是暖身驱寒的。想必令表妹也曾送过给聂兄?”

    聂珩确实在家常喝此茶,只是听了这话,就不免想起柳东行当年鬼鬼祟祟躲在太平山上学艺的行为了。萧老大夫乃是表妹文怡推荐给他的,柳东行既然是萧老大夫的徒弟,岂不也跟表妹常有机会见面?偏自己当年还曾经劝过表妹,柳东行性情阴郁,不是个宽厚君子,且功名心重,最好不要与他多来往,没想到如今两人不但来往了,柳东行还与表妹定下了婚约……

    想到这里,他便有些生气。表妹才多大年纪?又是乖巧体贴人的性子,平日行事,素来守礼,万万不会在他出言告诫后,还主动亲近柳东行的。相反,柳东行年纪大些,也通了人事,据他从顾文良那边打听来的消息,确实是柳家太太先向顾家六房的卢老夫人开口提亲的,可见是柳东行先起了念头他好好的表妹,怎能就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