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277章

生于望族-第277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老夫人叹道:“行啦,起来吧,我带她回去就是。这也没什么为难的,她叔叔的主意只会丢了顾家人的脸,她这样也算是维护了家族的名声了。让她回去享福不能,但在清莲庵里清清静静地过日子,还没什么问题。我会照应孩子的,放心吧。”

    蒋氏整个人松了口气,含泪郑重向卢老夫人磕了三个头。文怡连忙将她扶起,看向祖母,见她微微点头,便柔声对蒋氏道:“大伯母,六姐姐既要回去,随身的衣裳总要多收拾几件。如今眼看就要入冬了,平阳的冬天虽然不如京里冷,却也不是好过的呢。清莲庵里……毕竟不如自家住的舒服。”

    蒋氏眼中闪过一丝心疼,点了点头,文慧看着她,忽然红了眼圈:“娘,我走了,您怎么办?”

    蒋氏微微一笑:“不妨事的,你嫂子站在我这边呢,你哥哥先前不知道,后来一听说这件事,也黑了脸,跟老爷说了半天的话。老爷就是因此才改了主意的。再说,我娘家虽然人口不多,却也不是没有根基的,我在京城还认得不少贵****呢。老爷再糊涂,也不会给我罪受。”她唇边微露嘲讽:“顶多就是叫那贱妾母子三个占点便宜罢了,但那又如何?庶出就是庶出,一辈子都上不了台面我不点头,她的女儿连个正经人家都休想相看,我倒要瞧瞧他们能得意到几时”

    蒋氏陪着女儿说了好半天话,终于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不过临行前,却想起一件事,悄悄警告了文怡:“我听说学士府那边又有盘算了,有可能是冲着行哥儿来的,你要心里有数。”

    文怡一怔,皱了皱眉,忙谢过她的提醒。晚上东行回来,她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夫妻俩商量半日,却始终想不出,到了今时今日,学士府还能做什么。

    就在夫妻俩等待着学士府出招时,东宫忽然下了旨意,召见柳东行。

    东宫的召令来得这样突然,无论是柳东行还是文怡,都有些措手不及。但宫使就在外头厅上等着,不好耽搁,文怡只得替柳东行换了衣裳,又絮絮叨叨地嘱咐了许多话:“在太子面前别忘了礼数,不管他叫你做什么,都先应着,千万别顶嘴,若是有为难之处,也要委婉些,千万别把场面弄拧了……”

    柳东行握住她的手,另一只手捂上了她的唇:“别担心,我不会有事的。我如今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毫无根基,只能任人摆布的愣头青了。即便是太子,也不能对我生杀予夺。”

    文怡眼圈一红,低下头去,再抬起来时,已是温柔轻笑:“那你小心些,路上小心,我等你回来。”

    柳东行笑着点点头,再紧了紧她的手,便放开她,抬脚离去了。

    文怡一直送出大门,看着他上了马,随着宫使离开,远远地去了,方才怔怔地回转,倚着二门,只觉得身上没什么力气。

    柳东行之前被调入京南大营,冒险出征,就是东宫下的令。虽说那次进宫时,太子说了并非有意为难,但她实在是难以放心,若东行再出点事,她该怎么办?

    “你在这里做什么?”文慧站在客院门口,歪着头看她,“方才是宫里来了人?”

    文怡忽地眼中一亮,转身去看她,心中隐隐生出一个念头。

    一向熟悉京中诸事的文慧,兴许能给她一点指引?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三百一十四章 姐与妹

    第三百一十四章 姐与妹

    文慧瞥了一眼茶碗里残余的一半茶水,皱着眉头看向文怡:“九妹妹,有话你就直说,难不成你是来找我喝茶的?真不知道你在犹豫些什么,真不干脆不想说就赶紧回去吧,我还有**要抄呢”

    文怡抿了抿唇,放下了茶碗。不是她行事不干脆,而是她对东宫用心的担忧,严格来说要追溯到她与前康王世子朱景深的纠缠,她自问是从未有过出格之举的,但受人觊觎,本身就是对女儿家清白闺誉的一种玷污了。她对文慧虽有几分改观,却还没到完全信任的地步,不敢轻易将事情的起由坦白告知。

    然而,除了文慧,她想不出还有谁能助她解惑。蒋瑶远在锦南,李春煕正在备嫁,而且,她进京也不过是一年有余,又是将门之女,对京中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未必清楚。而祖母卢老夫人,对京城的局势只怕还不如她了解呢。因此,方才她才会一时冲动,走进了客院。

    斟酌再三,文怡还是决定保持沉默。正如柳东行临行前所说的,太子不可能随便处置他,不论他此去东宫是凶是吉,等到他回来时,一切也就清楚了,横竖她一定会陪在他身边,不论是福是祸,都与他一并承担就是了。

    想到这里,她便站起身来,微笑道:“打扰六姐姐了,妹妹这就告退。姐姐若要抄经,也请多多保重身体,不要累着了。”言罢就打算走人。

    文慧一瞪眼,将茶碗重重地往桌上一放:“你这是玩儿人呢?有话就说,有屁快放哪里来的那么多顾虑?不就是东宫来人叫了九妹夫去么?有什么好担心的?这是好事满京城多的是九妹夫这样的年青才俊,都巴不得太子殿下能多看他们几眼,能得东宫相召,睡觉都要笑醒呢你倒好,得了这么大脸面,还要担心来担心去的,也不怕叫人笑掉了大牙莫非东宫是阎罗殿,别人去得,你男人就去不得了?还是说,太子殿下是只老虎,会吃了你男人?”

    文怡回瞪着她,心里有气,脱口而出:“你什么都不知道,凭什么笑话我?”

    “那你就说呀你到底在担心什么?”文慧双眼瞪得更大了,“我知道你看不上我,但对太子殿下的为人……哼哼,不是我夸口,还真是比你清楚一百倍你不是想知道太子殿下会对你男人做什么吗?那就老实给我说清楚九妹夫可是闯过什么祸?还是得罪过太子?我听说你跟太子妃还有些交情,可你仍旧如此担心,想必不是小罪过吧?”

    文怡努力沉住气,闷声道:“没有如果那回救了太子妃一次不算是得罪太子的话,那无论是相公还是我,都不曾得罪过太子,只不过……只不过……”她咬咬唇,“只不过我们曾无意中跟太子身边的人结过怨罢了。年初相公武举高中,按理来说,应该是授以武职派守地方的,却无缘无故被派上了战场,还进了最凶险的京南大营,听说就是东宫下的令由不得我们不多心,这种事,若说太子殿下不知情,那是假的。如今相公不但平安回来了,还立了功,升了官,若是那人心怀不满,还要再加害相公,相公此去东宫,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凶险呢”

    文慧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忙问:“你们得罪的是什么人?说来我听听,兴许是认得的?”

    文怡小心地看她一眼,摇了摇头:“还是不说的好。这人有些身份,跟太子殿下情份也不浅。六姐姐,你不知道,也不是坏事。”

    文慧撇撇嘴,想了想,又问:“你们是什么时候得罪那人的?在九妹夫参加会试之前?你不是进过宫么?我听娘说,你还见了太子妃,若是太子真要找你们晦气,太子妃就没提过什么?我虽跟杜渊如不熟,但也听说过她的为人,若太子真的有意对付你们,她一定会暗中提醒几句的。”

    太子妃确实是提醒过,不但她,连太子也提过这件事呢文怡想了想,隐晦地道:“有是有的,据说太子殿下在人前对相公并无不满,还道将相公破格派往北疆战场,是因为欣赏相公在武举文试中的出色表现——当初相公备考时,曾对北疆战局与蛮族的习俗下过不少功夫,故而射箭虽稍逊一筹,但总体仍十分亮眼。”

    “这就是了。”文慧重新端起了茶碗,神色轻松,“我敢肯定,太子殿下一定没有要害九妹夫的意思,即便他身边那人真的进了谗言,想趁九妹夫被派往边疆的机会借刀杀人,也一定不会明说的。太子又不傻,身边的人再得宠,也不敢干预正事,这可是犯忌讳的。除非九妹夫得罪的是太子极为倚重的大臣,又或是他真心敬重的大儒,还得是你们这边理亏,不然他才懒得费力气去对付一个小人物呢人家可是太子,是储君,哪有这么小的气量?”

    文怡听得有几分惊喜:“这么说,即便太子殿下身边有人存心要置相公于死地,太子殿下也不会由得他乱来了?”想一想,朱景深既不是朝中重臣,也不是名师大儒,上回叫他得手,那是侥幸,再想来一次,就不可能成功了。

    文慧笑了笑:“虽然我不知道你们夫妻得罪的是什么人,但我可以肯定,他上回能把九妹夫弄到战场上去,只不过是瞎猫碰着死老鼠罢了。兴许他就是夸一夸九妹夫的本事,让太子殿下觉得自己可以提拔几个年轻才俊,增添自己的份量,才劝得太子殿下发出那个调令的。若是太子殿下自己要对付九妹夫,才用不着花这么大功夫呢,别的不说,只要在会试时不让九妹夫上榜就行了,又或是在他上榜后,把他派到山沟沟里做个不管事的小武官,一辈子也出不了头,岂不简单?把人弄到京南大营去,自然有一半可能会死,但也有一半可能会活着回来,而且那京南大营死的人虽多,立功也多,能活着回来的,多半就高升了。既然有轻轻松松报复人的法子,为何要赌那一半的可能?可见你们的仇家也不是什么得脸的人,安心吧”

    文怡心中大石放下了一半,面对文慧时,脸上的笑容也真心了几分:“多谢姐姐。只要不是太子殿下对相公有所不满,别的人有再多的怨恨,都不妨事了。”

    文慧瞟她一眼:“什么大不了的事,也值得你这般提心吊胆的。所以我说,你是见的世面少了,又对朝廷的事不清不楚,才会有这样可笑的念头。你相公又不是什么王孙贵戚,名门子弟,在北征之前,别人知道他是谁?一介无名之辈而已太子是何等人物?想要对付一个柳东行,哪里用得着这么费劲儿?若是在一两年以前,他还是三皇子,在朝中立足未稳,又在跟几个兄弟较劲儿,他兴许会有些顾虑,怕叫人抓住了把柄。如今圣上久病,所有的成年皇子里头,就藩的就藩,贬斥的贬斥,也就剩了他一个还在宫里,大权在握,储位稳固,想做什么不成?九妹妹当他是我们在平阳时见过的小家子弟么?为着一点小怨,就小鸡肚肠地记恨一辈子?”

    文怡咬了咬牙,即便知道这件事是自己多虑了,但文慧的话实在是不顺耳,便稍稍撇开了头,**地道:“叫六姐姐笑话我,妹妹不过是个小家子出来的,比不得姐姐见多识广,聪慧过人”

    “你这是埋汰我呢?”文慧冷笑,“我若是聪慧过人,也不会落到今日这个境地了——这是你心里真正想说的话吧?”

    文怡闭紧了嘴,视线往别处瞄,不去理她。

    文慧板了一会儿脸,也泄气了:“就算你真是这么想的,也没错,我确实是不够聪明,却以为自己很聪明,什么事都能做,结果就撞了个头破血流……倒不如象你这般,什么都不懂,却有自知之明,不该碰的东西不碰,还能保得平安呢……”

    她神色落寞,文怡看了,又觉得不忍了:“六姐姐,你……其实只是运气不好罢了,你确实是聪明人,看事情明白,懂得的也多。比如这朝里的人事关系之类的,我就什么都不知道,相公在外头遇到难处,我就只能私底下干着急,什么都做不了……”文怡想起那一晚,柳东行瞒着她出去的事,神情一黯,“若是我可以再能干一些,兴许就能帮上他了……”

    文慧淡淡地道:“不能帮忙,未必是坏事,若是懂一些又不懂一些,只是半桶水,反倒会帮倒忙呢……”

    两人各自呆坐了一会儿,又齐齐叹了口气,面面相觑,对视良久,都忍不住笑了。

    文怡试着将对文慧的偏见放下,道:“六姐姐,你能给我说说朝廷的事么?我也不求能帮上相公什么忙,只盼着遇事能心里有数就行。我听祖母说,男人在外头做官,家里的女人只会打理家务是不行的,还要给丈夫提供助力,才能称得上是好妻子。我看大伯母平日也与外头的官家女眷时常往来的。”

    文慧收了笑,点头道:“这话不假,若九妹夫只是个寻常的富家翁,你身为他的妻子,只要把家里管好就行了,但他做了官,你只会打理家务可不成。不但要跟九妹夫上司、同僚与下属的内眷打交道,还要在女眷们来往的场合里,为他打听消息,等等,要做的多了去了。我娘虽是个软性子,在家也不大得老爷宠,但她在外头还真的认得不少高官太太,就凭这个,那个姓余的贱人即便得了管家之权,又在老爷跟前得脸,也不敢公然冒犯我娘。老爷甚至不敢在外人面前明着宠她不象柳姑父,三姑姑的性子不合群,虽也认得不少诰命,但人家对她不过是面上情儿,压根儿就没把她当一回事,故而柳姑父才敢明着对她不客气。”说到这里,文慧的神色又暗淡下来:“不过三姑姑有一样比我娘强,就是她的儿女都给她挣脸,不象我……害得娘在外头时时被人嘲笑……”

    文怡见状,忙扯开话题:“六姐姐,那我都需要怎么做呢?”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我其实不大喜欢跟人打交道……”

    文慧瞥她一眼:“早看出来了,你这性子,说得好听,是端庄娴静,安份守拙,谁见了都要夸一声贤良;说得难听,就是个呆子木头”

    文怡沉住气,皮笑肉不笑地应道:“叫姐姐笑话了……”却暗暗咬牙。

    文慧嗤笑一声,挑了挑眉,指一指桌上的茶杯:“既要我教你,那就正经倒杯茶来,行拜师礼。我虽是糊涂了十几年,但这点小事,大约还教得起你。”

    文怡都快开始磨牙了,只是想到那一晚柳东行的隐瞒,便忍住了气,真个起身倒了杯茶,双手捧到文慧面前,闷声道:“请姐姐教我。”

    文慧抬了抬下巴:“什么姐姐?要叫先生你这也叫拜师?”

    文怡只觉得脑子一热,便将茶碗往桌上一放,双眼一瞪:“你爱教不教”

    文慧哈哈大笑起来,文怡瞪得眼睛都快脱窗了,她方才把眼泪一抹,笑道:“我耍你呢,你居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