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304章

生于望族-第304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东宁激动地说:“行哥,不是这样的我不是……”张张嘴,却觉得百口莫辩,眼圈不由得一红,哽咽道:“我觉得心里头闷得慌……除了这间书房,哪儿都待不下去……父亲那里容不下我,母亲一见了我就唠叨,回自个儿屋里又是那样,出了门又总有人暗地里嘲讽……那么多的烦心事压在我心里,我难受啊”他重重抹了一把脸,压低了声音,“只有喝酒的时候,能轻松一点,暂时忘掉这些烦恼……”

    “没出息”柳东行唾弃,“喝酒就能好受了?一醉醒来,你烦恼的事就能减少一件半件?与其这般糟蹋了自己的身体,倒不如打起精神来,认认真真重拾书本,正经考个功名回来,也省得在家虚度了光阴你父亲没了官职,你难道自己不能考?你父亲喜欢庶弟,那如果你读书比你兄弟们都要强,他难道还会讨厌你?看看你如今的模样,谁会喜欢?”

    柳东宁讷讷地低下了头,羞愧得满面通红,他这些天只想着自己有多痛苦,恨不得醉死了事,被兄长这么一骂,才发现自己做了什么傻事,简直就没脸见人了。

    柳东行见他知道羞愧,便缓和了语气:“说来也是我疏忽了,因为不日就要出发南下赴任,我这几日都忙着见旧友,一时没顾得上你,居然到今天才从别人嘴里知道你过得如此颓废若我早些知道,便早些提醒你了。你原是个聪明人,不过是性子温和些,不欲与人相争,也不好那些世俗权势,但你父亲在朝中遇到难处时,你愿意放下种种顾虑,一心想帮他排忧解难,甚至为了保他平安,提出以退为进的法子。怎的如今你父亲真的退下来了,你反而无法适从了呢?给我打起精神来你不想热衷于权势,没人逼你,但那不代表你就能自暴自弃”

    柳东宁痛哭失声:“行哥……好哥哥,是弟弟错了……”他号啕大哭,象个孩子似的,仿佛要把这一年多来受到的痛苦与伤心都全部哭出来一般。

    管家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回头看看门外同样手足无措的住儿,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是不是该把事情报进内院。侍琴呆呆地跪在角落,心头同样一片茫然:她呢?他们好歹要理一理她呀?是不是愿意抬举她做姨娘了?行大爷刚才不是发了话么?大爷好歹给个准话呀她还在这里跪着呢

    没人理她。

    最终,柳东宁走到堂弟身边,轻轻拍着他的背,将他安抚下来,又说了许多劝诫的话,柳东宁连连点头,面露感激,眼睛里满是对兄长的敬爱。接着,总算接到消息的内院把柳东宁传进去了,柳东行陪他走了一趟,轻描淡写地把事情抹了过去,便回到了客院中,将发生的事全都告诉了文怡。

    文怡听得直皱眉头:“我以前就觉得弟妹身边的侍琴不是个老实的,却当她只是私心重些,见识又有限,没什么大毛病,弟妹性子软,从前在娘家时连下人都能欺负到她头上,有这么个厉害丫头在,也可以护她一护,因此从来没劝过她家的长辈给她换个侍候的人。没想到侍琴这丫头居然会生出这样的念头若不是今儿你正巧过去撞见,只怕就叫她得逞了”顿了顿,又觉得不对,“如今她也一样是得逞了,弟妹真真可怜。”

    柳东宁冷笑着摇头:“方才在二婶屋里,二弟妹几乎要昏过去了,连声否认是自己指使的,却还是叫二婶给骂了一顿。宁弟倒是信得过她,帮她说了两句好话,她便哭成个泪人儿。其实这样也好,虽说那个丫头心想事成了,但无论是宁弟还是弟妹,都心里有数,自会提防她,也省得她一计不成,再生事端,搅得家里不得安宁了。”

    文怡想想也是,又笑问:“如何?你劝过二弟了?他既然信服,想必不会再犯糊涂了吧?酒这东西,小酌可以助兴,多喝却会伤身。他真想让二叔对自己刮目相看的话,就该正正经经做出点成绩来才是。”

    柳东行笑道:“我也是这么说的,他答应我,会好好读书,明年争取下场一试,若能考中个秀才,就不怕会被俊哥儿给比下去了。其实他要是真的无心于官场,做个空头进士也没什么,哪怕是个举人呢,也比白身要强。”说到这里,他有些愧疚:“我要向娘子赔个不是,因为宁弟一再恳求,我答应他会多留几日,咱们的行程怕是要推迟了。”

    文怡怔了怔,心头迅速闪过一丝失落,面上却笑道:“督促兄弟上进,也是正事,你又有什么不是了?多留几日也不打紧,横竖咱们只要赶在年底前到达康南就行了。”顿了顿,“既然要多留几日,我方才想到一件事,咱们柳氏族里也有几位小兄弟年纪不小了,品性也不错,在家读了几年书,日后该奔什么前程,要做什么打算,咱们是不是帮一把?若是有心于功名之路的,不如荐到康城书院去?若是有心从军,咱们也可以引介引介。都是柳氏族人,若当中有一二能成材的,日后你也能多个帮手。”

    柳东行道:“你倒提醒我了。这种事原是咱们长房该做的,只是从前二叔于此事不大热络,咱们既然出了头,又受了族人的恩典,原该回报才是。既如此,咱们便去各房问问,看哪家长辈有此意愿。”

    文怡与东行夫妻俩便忙碌起来,消息传开,族中无人不赞叹敬服。东行很快就挑中了两个十四五岁的堂弟,要带着一起去康城,又给另一位堂兄弟写了荐书,让他到附近的驻军所去试试身手。

    就在东行夫妻在族中的声望越来越高之际,柳东宁悄悄地添了一个通房,接着柳顾氏又赏了一个美婢给他,当即便抬了姨娘。柳东宁接连纳了两房美妾的消息在族中传开,族人们对他的观感再次大跌,纷纷笑话他好******、不堪大用了。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夫与妻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夫与妻

    柳顾氏狠狠地摔了茶碗,怒斥儿媳文娴:“都是你不中用,才惹出这样的事来你听听,你听听如今族里都是怎么说宁哥儿的?我当初怎么就瞎了眼,把你娶进家门做了媳妇?早知道你是这么个不堪大用的人,我宁可娶的是六丫头,至少当别人欺负到咱家头上时,她有胆量把人骂回去”又骂:“哭哭哭,你除了哭还会啥?好好的家,都叫你哭得晦气了”

    文娴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婆婆的话就象是把钝刀子,往她心口上戳了又戳。她哪里比不上文慧了?至少她的名声和品行都比文慧强得多当初是柳家向她求亲的,她不过是顺从长辈的意愿行事而已,难道是她上赶着要攀附柳家的么?她还没那么眼皮子浅,怎的如今婆婆倒把这件事算在她头上了?婆婆喜欢文慧,那当初又何必改聘了她?更何况,这回族中非议柳东宁,原是因为他接连纳了两个小的缘故,这难道是她决定的?她明明早就说了不同意,是婆婆骂她不贤惠,硬要她点头,又再赐了一个人过来,才会惹得族人议论的。怎么就都成了她的罪过?

    只是这些话她只能放在肚子里,半个字都不敢说出来,除了哭,她也没有别的法子了,若是辩解一句,婆婆只会骂得更狠。

    倒是静坐在旁的柳东宁忍不住替妻子说了句公道话:“母亲,您就别骂了。这件事说来也不是她的责任。侍琴是儿子行事不慎招惹的,燕儿是母亲赏的,儿子纳了她们,也是无可奈何。族人们不知内情,只当儿子是个好**的,说两句闲话,也没什么要紧。咱们家几时不被人说几句闲话?由得他们去吧。”

    文娴泪眼汪汪地看向柳东宁,满心感动:“相公……”

    但柳顾氏却不赞同儿子的说法:“你说得倒轻巧连在族中的名声都这么难听,外头的议论就更入不了耳了你这样还怎么跟那两个贱种比?你父亲成天说东俊书读得好,诗文有灵气,还总是带他出去见人,前儿我还听到有人夸他有乃父之风呢我呸他是个什么货色?若不是你父亲的面子,谁能看得上他那三两首歪诗?可惜世人都瞎了眼,见你父亲抬举他,便也跟着夸了,再这样下去,等明年他中了举人,谁还顾得上你才是你父亲正经的嫡长子呢?”又骂文娴:“都是你,若不是你没用,又怎会连累了我儿?”

    柳东宁无奈地揉了揉额角:“母亲,您就消消气吧。举人哪有这么容易考中?俊弟才多大年纪?明年即便是去考了,凭他的文章也是不能中的。您别担心,儿子虽说更擅长诗文,却不喜经史,但这点眼力还是有的。俊弟的诗文在他这年纪也算难得了,但也还差得远呢,不然,他在京城官学里早就出了头了。儿子如今受了大哥教导,已经知道错了,不会再荒废光阴,等儿子把书本学问重新温习起来,再寻一位好先生教导些日子,明年下场,一个秀才总是能挣回来的。只要儿子有了出息,别人自然就会夸我,您何必为了一时评论,便在此躁动不安呢?”

    柳顾氏听了颇有几分欣喜:“我的儿,你既然愿意下场一试,那还有什么可忧的?凭你的学问,别说秀才了,即便是举人、进士,那也是手到擒来的”只是夸完了儿子,还是不忘损儿媳一把:“你听见了?给我好好侍候着若是你不能照顾好我儿,害我儿科场失利,即便你是我亲侄女,我也不会念情的”

    文娴听到了又要哭,柳东宁忙道:“母亲既然这么说了,那儿子请先生的事,还要请母亲多多留心。”说罢他苦笑一声,“父亲要指导弟弟们的功课,怕是无法分心了。”

    “你就放心吧”柳顾氏对丈夫所为也十分不满,“我这就命人送信回京城,让你舅舅荐两个学问好的先生来。恒安这地方能有什么好先生?没得把你耽误了,还是要请京城的先生来才好。”

    柳东宁皱皱眉:“要去京城请?只怕所费时日太久了,如今已近年底,等明年开春,县试便要开考,哪里来得及?倒不如就近请一位名儒,倒还便宜些。四书五经儿子都是读过的,从前也曾请名师指教过,只是荒废得久了,难免有所遗忘,只需请一位熟悉经史的先生,帮着从头理一理,再练练文章,也就差不多了。县试时间太紧,暂时只能做到这个地步,若是我侥幸得中,将来府试、院试之时,也可向府城有名的先生多多请教。”忽地心中一动,“我听说行哥儿要带两位族里的小兄弟南下康城书院求学,不如我也跟着一起去吧?康城书院是有名的学府,名师云集,我若能请教一二,必有进益。而且康城书院的学子参加科考,可以不必回乡,倒省了来回的功夫。”

    柳顾氏一言否决:“不行你长了这么大,几时离开过母亲?怎能让你孤身一人南下求学?更何况,东行不过是为了收买人心,才故意荐那两个小子入学的,他们是什么人?你又是什么人?他们的学问如何能与你相比?康城书院虽有名,比起京城的官学,却又差得远了,何必巴巴儿地跑到那里去?你若真想向那里的名师讨教,大不了母亲重金把人请回来”

    柳东宁无奈地看向她:“母亲,儿子已经大了,行哥儿独自一人走南闯北,还不是自在得很?儿子虽不通武艺,却也不是不谙世事的公子哥儿,出去见见世面也是好的。再说,康城虽远,却离外祖母家极近,一应起居都不愁无人照料。而且儿子南下,也不是孤身一人,是要跟行哥儿他们一起走的,您还怕儿子没人侍候不成?”

    “就是因为跟他一起走,我才不放心”柳顾氏斩钉截铁地道,“他虽然对你说了那么多好话,但我是绝不会相信他是真心为了你好的他如今得意了,故意做出那模样来,不过是为了让族人夸他孝悌大度罢了,又怎会真心盼着你能学好?你学好了,族里还有谁会夸他、敬他?如今族人都夸他好,却把你贬得这么低,八成是他有意为之你别因为他说了几句好话,便把白眼狼当成是好人了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我这就给你舅舅写信”

    柳东宁皱着眉头,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了不与母亲争辩。他清楚母亲的性子,再辩也没什么用,反正他心里清楚柳东行是真心为自己好就行了。

    离了柳顾氏的上房,柳东宁带着文娴回院,见她一路低泣不停,虽然觉得有些厌烦,但想到她方才在母亲那里被骂得可怜,倒也生出几分不忍,便柔声劝道:“别哭了,母亲不过是一时气恼,找人发泄罢了。我知道这件事与你无关。不管母亲怎么说,你是我的妻子,我还是信得过你的。”

    文娴见他如此亲切和气,心中一涩,忍不住辩解:“相公,我真没有指使侍琴去****你,不是我不贤惠,不肯为你纳妾,我只是担心你身边的人不可靠,会有损你的脸面,因此……”

    柳东宁打断了她的话:“我知道,我本来也没有纳妾的心思,只是母亲发了话,我不好违了她的意。至于燕儿,你也不用放在心上,她虽然得了母亲的抬举,做了姨娘,但妾就是妾,终究是在你之下的。你只管拿出正室的款儿来,别叫人小瞧了你,她若敢兴风作浪,你也只管教训她去,母亲那儿有我呢。”顿了顿,又补充道,“但若她是个安分守己的,你就与她好好相处,别闹得家宅不宁,反叫母亲怪你。”

    文娴忙道:“相公说的是什么话?难道我是个喜欢捻酸吃醋的?若你看中了谁,想要收进房里,只管跟我说一句,我绝不会有二话燕儿既是婆婆赏的,我自然会好好待她,她若是不懂事淘气,我便教她道理。只是……”她咬咬唇,“侍琴那丫头,原不该收她的。她虽是我的陪嫁,但为私心而背主,便是留不得了。若不是大哥发了话,早该把人撵出去才是……”

    柳东宁叹了口气,转过头淡淡地道:“大哥虽然发了话,但收侍琴是我自己的意思。不为别的,就为给我自己留个警醒,叫我记得自己曾经做过多么荒唐的事,以后绝不能再犯了。更何况,她本是你跟前的得意人儿,侍候了你十几年,虽然做错了事,但忽然撵她出去,岂不是叫你没脸?”

    文娴眼圈又红了:“难为相公还为我着想,只是如今这般,我也一样是没脸的。族人们笑话相公,又何尝不是在笑话我?我身为你的妻子,居然管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