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女主三国 >

第268章

女主三国-第268章

小说: 女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知道了,不转嫁的后果,给高山地区带去的好处是,把粮贱伤农现象的时间延后几年。坏处有没有呢?

    有。坏处就是,在延后的几年之内,继续提高了高山地区的粮食产量。

    说不定有些读者会不理解。粮食产量提高了,居然是坏事。前面就整出来一个“粮贱伤农”,这一次,又整出个什么来?

    平原地区粮食单产高于高山地区,并不是因为平原地区的农民更加勤奋。在宏观经济的角度下,个体农民的劳动技能被平均化了。平原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农民,其劳动技术和劳动态度都被视作一样了。

    于是,粮食单产的差异,就来自于地域的差异。有那么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叫做“因地制宜”。高山地区,不太适合粮食生产。延后几年,让高山地区的粮食单产提高,实际上就是耽误了高山地区有可能发展的副业。因而就给高山地区带来了坏处。

    粮贱伤农的现象,在田润的领地内,189年就有了。当时,田润并没有将“粮贱伤农”转嫁到高山地区。现在是190年12月,田润终于决定:转嫁。

    ……

    转嫁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把平原地区的余粮拉到高山地区来出售。最大限度地使领地内所有地区的粮价一致。在189年,正是大战即将开始的时候,田润为战争所储备的粮食数额巨大。190年,又是蝗灾。因而,田润向粮食丰产地区采购的粮食数量特别大。

    但是,191年呢?191年田润还能采购那么多粮食吗?就算能够,191年的粮食产量,绝非190年可比。190年可是受了蝗灾的。191年出产粮食的地区将会更多,数额将更为巨大。靠田润保姆式的减负,绝不可能实现农民生活的持续改善。因而,必须让“粮贱伤农”的现象普及到全领地。

    12月,田润就下令,将库存粮食取出。在全部领地范围内出售。这样的出售,必将促使农民在来年春季减少粮食的播种。

    田润这么干,目的和意义已经清楚了。可行性呢?

    实际上就是粮食的运输问题。人手方面是不需要考虑的。这方面,正好,田润不是一直都在修路嘛。马匹是有的,马车是有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道路。道路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田润非常愿意利用既有的条件,不喜欢修建空中楼阁。

    ……

    粮食深加工,在这个年代是很难推行的。在民间,虽然也有一些糕点的做法,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能长期保存。没有防腐剂,没有抽真空的塑料袋。因而,田润对于粮食深加工的问题并没有多想。

    不过,有一天,田润突然就想到了面条。面条,百度百科说,是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再制成的食品。真是放他亲戚的狗臭屁。谷物和豆类充当面料的材料都只是现代的事情。在古代,材料就只有一种:麦子。

    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它就起源于中国。不过却没有注册。极有可能会被有些国家抢注。面条在中国东汉年间就有记载,也就是在三国之前就出现了。田润想起面条,并没有改变面条的发明史,而只是把面条的推广时间提前了。

    可不要小看面条。麦子,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麦子的贮存,对于田润来说,以干燥的形式放在山洞里,保质期还是很长的。但民间就不行了。民间没有山洞的条件,就只能放在屋内。屋内的温度,就没有山洞好了。因而。麦子在民间的贮存期很难超过半年。但是,奇怪的是,制作成面条之后,一下子保存期就延长到一年以上了。这里面的科学道理我们就不去想它了。知道有那么回事儿就行了。

    有了面条,对于田润来说,必然会想到方便面。方便面是怎么做的呢?田润可不知道。不过,田润记得陈保国打了个广告。有人端上方便面,陈保国说,我不吃油炸食品。当时,看到那则广告的时候,田润还觉得很奇怪。方便面是油炸的吗?后来一查,还真是油炸过的。

    当然,田润能够做的,只能是油炸普通面条了。油炸之后的结果,也不是方便面,而是一种类似于小吃之类的食品。吃上去,口味还不错。但应该跟保存期无关。田润炸过一次,就忘了。事隔几个月之后,第二次油炸面条的时候,一名女亲兵学会了。再后来,才传了出去。

    ……

    田润对待的农业,单指粮食种植。其它作物的种植,算到副业里面去了。这种算法。其实更科学。因为无论怎么算,狭义的农林牧富渔最终都是要归到广义的农业里面去的。很明显,经济作物的种植,就带有明显的农业特征。

    现代定义的狭义副业,指指农民利用业余时间或家庭中的辅助劳力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那些生产活动中,采集倒好说。渔、猎就不好说了。渔应该归入渔业,猎应该归入牧业。而编织、刺绣呢?已经是工业范畴了。农民,闲瑕时间干工业,那工业就变成了农业里面的副业。谁定义的?居然比我还会胡扯。

    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有菜、果、材、特四类。菜就是蔬菜。蔬菜是不容易保存的,因而田润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给予安排。在蔬菜方面。统治者能够做的,仅仅是品种推广。本来应该还有品种发明、发现的。但田润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不划算,就把农业科研这部分给砍了。田润就让农民自己去发明和发现。当农民发明和发现之后,再由官吏向其它区域推广。

    官吏的这种推广,对于发明、发现新品种的农民而言,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新品种得到官方认可之后,就会比较容易出售。坏处在于,两三年之后,别处农民学会了,新品种就变成了旧品种。发明、发现新品种的农民就不能依靠新品种继续获利了。

    这里,存在着一个国情。就是农民的惰性。某个新品种被某个农民发明或发现了。报告官府。官府核实之后,开始向辖区内推广,并通告其它辖区。在这种时间,发明或发现者就会获得超额的暴利。其他农民本来是有机会迅速学会的,但因为惰性,我国农民行事普遍讲求稳妥。他们要多观察一段时间。等到他们确认,发明或发现者富裕了,他们才会学习。慢的这几拍,正好就是发明或发现者获得超额好处的时间。由此,就获得了发明和发现的动力。

    官吏推广新品种蔬菜,是由地方官吏们在日常治理当中经办的。与田润此时构思的宏观经济有关系,但关系并不密切。

    ……

    果,指的是水果。水果与蔬菜相比,存放时间就长了。因而,水果可以集中种植。既然山地不太适合种植粮食,那么就可以集中种植水果。而水果自身,也恰恰是山地品种优于平原品种,地域上的差异跟粮食正好相反。符合了有所失必有所得的普遍规律。

    柑橘,是很容易想到的水果。我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夏朝就有了记载。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桔,已属于优质的贡品级别。

    田润在箕关附近选了一个地方,筹备国营果园。这里面的杂事很多,当然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办了。

    材,指的是材料。即。为其它产业提供材料。比如豆类,一开始是战马的精饲料。棉花,油菜,苘麻、蚕丝、茶叶、烟草、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有人据此认为,棉花的传入,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其实上,在西汉,关陕一带就有了棉花的种植。只是还没有大量传入内地。

    油菜,中国和印度是原产地。陕西省西安半坡社会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菜籽或白菜籽。古代油菜称芸薹,东汉服虔者《通俗文》中说,“芸薹谓之胡菜”。现在就叫做油菜了。油菜最早种植在当时的胡、羌、陇、氐等地,即现在的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一带。田润北伐时经过的云中附近,就有油菜。

    麻的纤维粗细长短同棉相近,可作纺织原料,织成各种凉爽的细麻布、夏布,也可与棉、毛、丝混纺;有一些品种的麻相对木质化,纤维短,只适宜编制绳索、麻袋等。同时,麻还是药物,也是造纸的原料。

    不知道麻是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的。此时在幽州上谷郡内就有麻的种植。

    蚕丝就不用说了。由于抵御弓箭的需要,田润士兵贴身**衣一律由丝绸制成。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需求了。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历史上还有重要的“茶马互市”。不过,在三国,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还没有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而那些,田润当然是知道的。

    烟草,据说是16世纪中叶才传入中国的。其实并不全是。唐代黄滔《景阳井赋》说:“台城破兮烟草春,旧井湛亏苔藓新。”唐代钱起《蓝上采石芥寄前李明府》说:“隔溪烟叶小,覆石雪花舒。”唐代白居易《令狐相公栽竹》云:“烟时蒙胧侵夜色,风枝萧疯欲秋声。”宋代陆游《小园》道:“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所谓烟草,就是一种叶片植物。烟草能抽,其它叶片植物其实也能抽。有一些“知青”,在没有烟抽的时候甚至还抽过南瓜藤。这说明,能抽的植物比比皆是。抽起来味道好的,就不好找了。这其实只要有人去抽就行了。抽烟的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去筛选出味美的烟叶出来。

第二卷 第309章 轻重工业

    第309章 轻重工业

    特,指的是特殊物品的生产。它们本来算在“材”里面。因为特别重要,才被分离出来。具体来说,主要就是药材和调料两大类。就不再细说了。

    经济作物的种植,不能一蹴而就。每一样都可以种,但每一样都不可大面积种植。这是因为,在这个年代,对经济作物的需求还不是很旺盛。得随着需要的增加而逐渐扩大种植面积。

    田润对经济作物的种植,多数放在并州,先是“国营农场”的方式进行。准备待市场扩大了,形成了上规模的需求了,再放归民间。

    牧业。这两个字很容易让人想到牧民和游牧民族。田润的领地在祖国的北方,与北方游牧民族所在的区域接壤。边境地区的汉族居民,也有从事放牧作业的。这部分,是既有的,也是不需要改变的。

    田润所要倡导的牧业,却不是这种自然的散放牧业,而是集中的车间式牧业。具体的品种,就是猪和鸡。本来还应该有鸭子的,但由于水乡不多,不太方便而作罢。这部分,田润仍然以“国营”的直接经营方式来生产。与经济作物种植不同的是。由于单个百姓的财力微薄,这部分放归民间的时间,也许会在很久以后。

    渔业就没怎么弄了。渔业主要不是指捕鱼,而是养鱼。领地大多不够养鱼的条件。无法实施专业的养鱼作业。

    因为水利建设的需要,有一些零星的塘堰。有条件的塘堰里面养了鱼,但那却是散放的养鱼。跟“网箱养鱼”之类的正规渔业不可同日而语。

    青州海岸线很长,多渔民。这个时代,渔民的捕鱼能力是比较低的。大海,对于那些渔民来说,就相当于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尽管去捕就是了。海边渔村,临时挖池养鱼,是为了防止鱼死了,卖不上好价钱。而官府能够做的,也就是帮助渔民,把捕捞上来的鱼卖出去。其中,基础设施道路,已经有了。

    富业,还是农民闲瑕时候的作业。不过,不包括农民干工业,更不包括农民当兵。指的,就仅仅是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的资源而进行的简单手工作业。由于时代的局限,这是不好管理的。因而田润就放任不管。

    林业,在这个时代还不需要。这个时代总人口太少。森林的自然生长速度远远快于人们的砍伐速度。因而,田润没有兴办林业。放任民间砍伐森林。但是,却对土地开荒进行限制。必须在官府批准的前提下,才能够毁林开荒。私自开荒的土地,种出来的劳动成果一律没收。这也算是间接地保护了森林了吧。

    农、林、牧、富、渔过了。大农业也就算是过了,接下来就是工业了。

    ……

    工业,实际并不神秘,它其实就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从工业的发展角度来看,就两个阶段,手工业和大工业。其中的手工业,又约等于农业里面的副业。

    工业的分类,最基本的,是重工业和手工业。怎样才算重,如何才算轻呢?有人说,是根据产品来看的,产品单位体积的重量大的工业部门就是重工业,重量轻的就是轻工业。那么,总得有个尺度吧,那个尺度、包括那个尺度以下的算轻工业,那个尺度加一克,就是重工业?一克的差距,不,有人说,加一毫克就是重工业,那差距就又缩小为一毫克了。很明显。这是荒谬的。尽管这样划分标准举世公认,它依然是荒谬的。

    感觉《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定义相对准确一些。里面说,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轻工业为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它这个说得有些复杂,简言之,重工业就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轻工业则是生产消费品的工业。

    曾经在105章说过,在和顺有一家织布的机户,里面有织机四十余台,上百人同时开工,好不壮观。织布织锦等纺织行业与服装业配套,都属于轻工业。而生产织布机器的工业,就属于重工业。

    很显然,最先产生的,是轻工业。轻工业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把单个的手工业,集中起来的过程。集中之后,实行工序化,进一步分工合作,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这是田润领地范围内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所刺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