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将血 >

第1038章

将血-第1038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提刑官只是简单的问了问案情,立即便是勃然作色,新建的衙门,需要立威,尤其是在京师长安这样的地方,但立威到晋国公府,事情就显得有些异乎寻常了。

    而且,颇有点不问青红皂白,便将殴斗的两方,各打了八十大板。

    连晋国公府长子赵君玉都挨了三板子,不畏权贵的风骨,是表现了个淋漓尽致。

    而且,这并不算完,等到李博文带着人到长安府衙准备将府中人等接回去,一瞧府中人等受刑之后的模样,哪里会轻易了事。

    争执之下,这位提刑官又是大手一挥,将晋国公府来人都敲了板子。

    最终,虽然将人都送了回来,但后话还有呢,要具书上奏中书,剥了赵君玉的荫职,以及他文举的身份,至于几个家将,也要重判,除了他们的军职,发配外方。

    好在,这位“大胆刚正”的提刑官还有点理智,没将人继续扣留在长安府衙,不然的话,这样接二连三的挑衅,定会让赵石亲自寻上门去。

    阴谋的味道太重了,赵石这里听完之后,除了暴怒之外,也很难想象,这样拙劣的陷害手段,竟然会落在他的儿子身上。

    这是要干什么?是谁指使?又有谁参与其中?

    长安李氏?赵石当即就否了这个念头,同门下平章事李圃那样的人,用不出这等阴私的手段,长安李氏,总归还要些面子的。

    那么,这是要激怒于他,还是要拖住他的手脚?甚或是,这是一次警告?

    赵石恼怒之余,却也心中冷笑,他娘的,在长安呆了才多大一会工夫,就已经有人忘了他赵石的名声都是怎么来的了?

    其他人先也不去理会,长安府衙门,参知政事周枋,定然是脱不开干系了……小小的长安府衙提刑,真是不知死活……(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周枋

    深夜,一辆马车悄然停在了长安李氏府邸后门。

    “老爷,到了。”

    马车刚刚挺稳,随行的老仆便灵活的跳下马车,恭敬的道了一声,同时轻轻挑开车帘,并候在了车旁。

    车厢里传来一声轻叹,一个人已经麻利的从车厢里钻了出来。

    下了马车,他紧了紧衣袍,早春二月,长安这里还余寒未去,离开温暖的车厢,顿时便会觉出早春的寒冷,不过即便身上微寒,他还是深深呼吸了几口早春的寒气,又伸展了几下手脚,才摆了摆手,示意老仆上去叫门……

    这人身形颇为高大,一身袍服也看不出他的身份,但负手而立之间,不其然中,便能让人感受到那一身威势。

    而这人,正是如今手掌长安府权柄,又为中书重臣的周枋周定庵。

    这位朝中重臣,今年也才五十有一,是中书重臣中年岁最小的一位。

    说起这位大人来,其人之经历可并不简单,当然,能坐到中书议政的位置上,又有谁的经历会简简单单的呢?

    周枋,凤翔府人士,出身并不算好,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其父祖,皆为吏员,是官府中最底层的一部分人,很多时候,在读书人口中,更是可以称之为贱役。

    到周枋成年,也正到了正德年间,大秦国势平稳,官吏清廉自守,所以周枋家中,算不得富足,却也绝谈不上贫贱。

    周枋自小聪慧。性格刚毅。更兼读书有成。渐渐在乡间有了名声威望,这个时候,他的父亲眼见自家儿子如此出息,也就渐渐绝了让其子承父业的心思,任其一心求取功名了。

    到了正德二十四年,周枋一鸣惊人,在那一年的大考当中,名列三甲。成为了读书人艳羡的探花郎。

    这也是周枋宦途生涯的开始。

    因父祖的关系,周枋自小便精于刑名之事,对大秦律条更是倒背如流,这在大考举子当中显然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而读书人喜好空谈,多精于诗书琴画,疏于实务的缺点,在周枋的身上也找不见一丝痕迹。

    少年得意的喜悦在周枋这里并没有停留多少时日,年轻的他也并没有沉溺于纷扰而至的赞誉当中。

    少年人有着自己的志向和对未来的清晰规划。

    金榜题名之后,周枋并没有被动的等待任职文书下到自己手中,也许。在旁人眼中,一任外任知县会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职位。但周枋无心于此。

    孤身在京中奔走,在旧日同窗老师的帮助之下,周枋终于如愿以偿的进了刑部任职,从一个小小的刑部签押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始了官场生涯。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喜欢在诸多案子当中寻找快乐的文人的故事。

    周枋做过京官,任过外职,但无一例外,都跟刑名之事有着关联。

    到了景兴年间,轰轰烈烈的景兴鼎革开始了,已然任职利州采访副使,专掌梳理利州弊案,并忙着帮助利州驻军搜拿叛匪,滚滚而下的人头已经让周枋越来越麻木的时候。

    一纸文书,终于将这位越来越让利州上下畏惧的周大人弄回了京师,开始与众多同僚一道开始修订大秦刑律。

    这是景兴鼎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秦律也在这一过程当中,渐渐变得越发完善,更多的地方开始有别于唐律,无疑,这也是一件功在社稷的大事。

    能享此盛举的周枋,也渐渐在血腥味儿中缓过了神儿,满怀激动的满头于文牍之间,为大秦刑律的完善耗费了无数心血。

    而在朝堂之上,周枋也义无反顾的站在了鼎革一派中,渐渐为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所看重,仕途上也越发顺遂了起来。

    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文学殿大学士,入中书参知政事,一路行来,渐已成为大秦最具权势的十几二十人之一。

    不过,到了景兴末年,风波迭起,周枋终于在仕途上遇到了最大一次挫折,因欲谋大理寺卿正一职,与长安王氏有了些交往。

    这在景兴末年的储位之争当中,给了周枋迎头一棒。

    成武皇帝登基,长安王氏轰然倒地,人头滚滚而下,牵连无数,周枋也难逃追究。

    好在,周枋与王氏交往并不深,也并无私相授受之举,而且,周枋与当今皇帝陛下还有着师生之谊,又有着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的关照,才勉强算是逃过了一劫。

    但那一次风波太大太急,周枋侥幸逃脱,却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其他职务被一一剥夺,只剩下了一个参知政事的职衔,在中书当中,没有多少说话的余地了。

    直到成武六年,周枋才算迎来转机,出掌长安府衙。

    这对于沉寂数载,并为今上所疑忌的周枋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而他的年纪,其实也决定了,他还有很长一段路可以走下去。

    已经宦海沉浮多年的他,并非没有野心,所以,出掌长安府这样的机会,也就显得越发难得了。

    但就在这样一个时候,大秦朝中再起波澜。

    就周枋个人而言,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的他,越发不愿在这样的滔天风波当中,去摆弄风雨了。

    周枋其实看的很清楚,这虽不是什么夺嫡之争,但其中凶险之处,却又有过之。

    文武之间火花四射的交锋,实在让他这样出身,又常年跟刑名打交道的人,感觉不到参与其中的话,有什么利益可言。

    实际上,他这里已经打定主意,冷眼旁观便是,无论胜败,于他周枋而言,又有什么呢?

    但世事难料,尤其是这样的滔天风雨,又有谁能单靠自己的意志来决定之后的行止呢,多数参与其中的人,也不过是身不由己罢了。

    像周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昨日长安府那里发生的种种,直到昨日晚间,才算传入他的耳朵,即便是周枋已经见多了风风雨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子里也是轰的一下,懵了。

    晋国公,冠军大将军赵石……这个名字一下便如大山一样压在了他的心头……

    (阿草回来了,整理一下工作,顺便清理一下思路,写了两千字,感觉有些生疏,不过呢,过个一两天应该能够开始恢复更新节奏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等待。)(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周枋(二)

    白日里发生的事情,直到晚间,作为主官的周枋才将将得知。

    这中间的延迟,缘由很多。

    一个是由长安令尹衙门而来的长安府衙刚刚成立,加之京军整编,雄武军撤了番号,成为长安府治下衙役,里面涉及极多,可以说,长安府上下如今是一片混乱,周枋这位长安府第一任主官要想完全掌控长安府权柄,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于是出现了现在的情形。

    二来,朝堂动荡,立身于中书的周枋也无法独善其身,注意力也无法专注的放在长安府这里。

    再有,有心人故意隐瞒不报,一直拖延到事情做下,才报了上来。

    实际上,就是一句话,长安府刚刚升格,还没有来得及形成有效的行政体系,白日里发生的事情,不过是下面的人自行其是罢了。

    所以,作为长安府主官的周枋,在此事上吃了一个暗亏……

    不过不管有着怎样的缘由,事涉晋国公府,得知此事之后,周枋却是不敢怠慢。

    为官多年,周枋可不是糊涂人,只是略微想想,便也知道,这次算是麻烦了,晋国公是什么人,他再清楚不过,因为他曾在蜀地为官多年,亲眼目睹了蜀中战后的凄凉景象,他也经历了正德末年以及景兴年间的风波动荡。

    几乎是眼瞅着那位大将军从稚龄来到中年,在这二十多年间,披荆斩棘。一路腥风血雨的走过来。

    杀人盈城。屠人遍野这样的词汇。一直夹杂在这位大将军崛起的过程之中,直到这位大将军率军攻取西夏灵州,一战之下,数十万西夏大军灰飞烟灭,大将军赵石的威名和权柄也来到了巅峰。

    可以说,晋国公,冠军大将军赵石的赫赫功绩之上,沉淀的厚厚的一层血色。

    周枋自忖胆气不小。历任以来,也有着严刚果决,不畏权贵的名声,但晋国公赵柱国,却是他断然不愿意得罪的人之一。

    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时候……

    晋国公赵石灭夏回京已有一年多了,出使吐蕃,接下来可能还要出使河洛,河东等地,可见,回京之后的大将军并未如许多人猜想的那样。受到皇帝陛下的猜忌,荣宠信重之处。更胜从前。

    如今朝堂动荡,于公于私,赵柱国都不会一直沉默下去,在这样一个时节,长安府被人当做了试探的刀枪,拿晋国公长子做法,不论结果如何,作为长安府衙的主官,他的处境都不会太过美妙。

    说实话,这个时候,周枋已经顾不上气恼,甚至等不及将那位胆大包天,置自己于不测之地的提刑官叫到眼前问问,是何人主使,又或者对他这位主官存着怎样的恶意,才会做下如此大事了。

    因为事情已经发生,多年的宦途生涯,让他立即明白,就算知晓了前因后果,对于他现在的处境而言,都无济于事。

    最重要的是,该怎么善后。

    是向晋国公府那边善加解释?还是默不作声,静观其变?或者……

    种种利弊,在他脑海中翻来覆去的涌现,却一一被他否决……

    时间紧迫,不容他多想,晋国公赵柱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忍气吞声之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周枋的份量,并不足以让赵柱国那样一个人忌惮,也许今晚,晋国公府的怒火,便会烧到周府。

    想到紧迫处,周枋再也坐不住了,长安之变的种种,已经开始屡屡浮现在他的眼前……

    所以,深夜之间,便轻车简从,来到了李府求见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也就是他宦途之上的引路之人。

    他与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可以说亦师亦友,为官以来,深受李圃恩遇简拔。

    而今遇到此等大事,第一个想到的,正是到恩相这里求个主意,至于李圃此时正处于朝堂动荡的中心,会不会将他也拉入漩涡之中,他当然也有所顾虑,但在这个时候,听一听恩相怎么说的念头,最后还是占据了上风。

    在深夜的料峭春风当中,周枋思绪万千,却还是理不出多少头绪。

    门声三响,不起眼儿的李府后门便已打了开来,显然早有人等候在了那里。

    一个大大的脑袋探了出来,略微瞧了瞧,一个人便挑着灯笼闪了出来,紧走两步,来到周枋身前,行下的却是正经的官礼。

    “下官见过周大人。”

    借着朦胧的灯火,周枋打量了一下来人,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一身便服,身上有着官员特有的威仪,又自称下官,不用问了,这是一位身有官职的李府亲族。

    尤其是那颗大大的脑袋,让周枋一下便认出了此人,此人应该是……李相的侄儿还是侄孙来着。

    打量了一番,周枋按捺住心中的焦灼,微微一笑,点头道:“原来……是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大人果然好记性,下官在利州路任转运使期满,去岁回京述职,以后怕是要在京中为官了……”

    经这么一提醒,周枋立即便清楚了起来。

    眼前这位,是李氏的后起之秀,利州路转运使,李浑……

    而且,这位运气不错,应该赶上了灭夏之战,大军粮草支应,正是李氏专长,京中有户部为依靠,又在利州转运使这样的职位上,没有功劳才叫怪了,由此可见,此人应是得了李氏族中刻意栽培,有了这一次外任的经历,将来仕途之上,顺风顺水也就居多了。

    这样一个人候在这里,显然,有着李氏不想给人留下话柄的缘故,但也隐约为两位中书重臣的私会定下了基调。

    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周枋只咂摸了一下,也就明白了过来,心中也是不由感叹了一声,如今风高浪急,连李氏这样的京师豪族,也小心谨慎到了如此的地步,可见,其中之凶险之处,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略略说了两句,两人也不再客套,周枋吩咐车夫和老仆留在小门之外,自己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