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挑灯看剑 >

第112章

挑灯看剑-第112章

小说: 挑灯看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却可以说是最糟糕的局面。
    赵匡胤这些日子细思从来,实在恨不得他这个弟弟真的是个不世出的枭雄,真的是从一开始就处心积虑想谋朝篡位,真的是从一开始就用心经营,在朝野上下培植起足够支持他登基称帝的势力,这样他也就不至于在赵匡胤故去之后,还要担忧得位不正,还要担心他的帝位得不到朝堂之上文武大臣的承认,从而要急于对外大举征伐,以此来转称朝野上下的注意力所向。
    “自卑且又自大的心态……”赵匡胤心下默念着方才对面那位文士所给出来的关于赵光义的评价,心下微微一哂。
    没人比他更清楚他的这个弟弟,从小到大,长期处在他的光芒羽翼之下,难免让他这位本来也是心高气傲的弟弟心下生出些抗拒的念头,难免会让他的这个弟弟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超越自己,但赵光义并不是真是个如此不知轻重的人,当是时他之所以会在斧声烛影的那一夜之后,刚刚继位为君,便急急点军北伐,着实有着他不得不尔的原因。
    毕竟赵匡胤御宇天下一十七载,广开言路,优礼文人士子,尽收天下文人士子之望,朝中大臣无不倾心归附,这样的势力,原本就根本是动摇不得的,如若不是赵匡胤本来就有欲以晋王赵光义承接皇统的意思,屡屡明示朝中大臣,是以在那等骤然发生的情况下面,朝臣们根本无从查明真实的情形,纵然心下疑惑,也并没有立场多说些什么,否则赵光义就算再铤而走险,也绝坐不上大宋天子的宝座。
    然而更令赵光义坐立难安的却并不是赵匡胤在大宋朝堂之上的影响,而更多地是他在那大宋军队之中无可比拟的威望,赵匡胤原本就是个弓马皇帝,一根蟠龙棒横挑天下四十八洲的传说,早于播扬天下九洲,在军队之中根本就是一个已经被神话了的存在,当是时大宋以文驭武的方略尤未草创,而当是时军中那些由赵匡胤一手带出来的能征善战的能臣宿将,也还并未完全老去,大宋皇朝的根基,就靠着这样一支可以说是完全活在赵匡胤影子当中的军队支撑着,赵光义又怎么可能安得下心来。
    是以他甫登位伊始,就开始着手准备大举征伐,也就是希望能够借着战争的机会,重新树立他在军队当中的权威,他并不是真正看不清当时的形势,应该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将他兄长赵匡胤那句交代听进耳朵里去,只不过这位新继位的天子官家,实在太过需要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来使他能够在大宋皇朝的军队当中,成为可以替代得了赵匡胤的存在。
    他失败了,但是他也成功了。
    在借着赵匡胤留下来的精兵悍将一举而攻下北汉之后,赵光义马不停蹄,驱使着大宋大军,发动全面攻辽之役,由是而造就了这大宋百年积弱之局。
    赵匡胤在刚刚托身于自己这个后世子孙的躯体之上,刚刚看到这一段的史藉所载的时候,他简直都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很了解赵光义,自己的这个弟弟或许并不是个合格的天子治世之才,但却绝对是一员合格的战将,他绝对不相信赵光义会看不出来在当时的那种形势下面,征伐辽邦是何等地不合时宜,他绝对不相信赵光义会评估不出,以平灭北汉之后早已身心俱疲的同一支军队,毫不停留地再度动员去进攻北辽,其间的胜算将微弱到何等难以估量的地步。
    但赵光义却真的就这么做了。
    直到详查了那一战前后的不少实录之后,赵匡胤才明白过来,他的这个弟弟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或许在赵光义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错误,而只是一场豪赌,拿大宋江山,拿华夏气运,来赌他一人的天子权位,来赌他能够坐得稳这个大宋江山。
    也许这一场征伐北辽之役,赵光义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能赢,他很清楚赵匡胤在大宋军队当中的威望,绝对不是一场两场的胜利所能够替代得了的,但对于赵光义来说,一场大败,或许也能带给他同样的效果。
    自那场伐辽之役大败之后,由赵匡胤一手提拔起来的那些能征惯战的宿将耆老,绝大多数都成为了这场败仗的替罪羔羊,被赵光义就此投闲置散,解职贬抑,而赵光义选拔来替代他们的人选,所看重的都不在于征战之能,而是只在乎他信不信得过,只在乎到底是不是赵光义的亲信心腹之徒。
    这一场仗,使得赵光义兵不血刃地牢牢把握住了大宋皇朝的军队,但无数能征惯战的宿将耆老的投闲置散,无数随着赵匡胤南征北讨的精兵强将埋骨幽燕之地,也使得大宋军魂几乎就此消磨殆尽,使得煌煌华夏,面对四夷环伺之境,积弱百年,乃至被女真人的铁骑踏破了汴京神器,境况之凄婉,一至于斯。
    如若能将他的那些心机与权术,用在治国而非夺权之上,或许大宋皇朝,早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吧?!
    赵匡胤轻轻一叹,怅然若失,转眼望向坐在他身前的任得敬。
    这些事情,以他对于心胸见识,以他对于赵光义为人处事的了解,却也是直到近来,才渐渐想明白的,眼前这位西夏文士,身为一个百余年后的局外人,能够看到这一步,却也着实是颇为不易的了。
    “其实我看党项人,活得苦啊”,任得敬眼下已然颇有了几分酒意,却是转了个话题,拍案说道:“只是他们却是苦得甘愿,苦得固执,也苦得不可解脱!”
    “哦?”赵匡胤侥有兴致地问了一句:“据说近年来西夏国力蒸蒸日上,却不知苦从何来,在下愿闻其详!”
第175章 真伪
    “看如渊胸有成竹的情形”,秦桧不缓不急地略缀了一口香茗,这才望向勾龙如渊,微微笑道:“想必这轻重缓急,已然看得了了分明的了?!”
    “如渊不敢僭越”,勾龙如渊在座位上欠了欠身,略行了一礼,这才接道:“只是如渊这些日子来一直在想,天子官家不避兵戈,御驾亲征,厮杀于杀场之上,保疆国万里无虞,我等文武臣僚,上受天子皇恩,下托万民所寄,却又怎会在此关键之时起了争执,甚惑益演益烈,以至于如同今日这般临安城中山雨欲来的局面?!”
    “勾龙大人一代学界大宗,果然是喜欢追根溯源,详究根本”,秦喜淡淡开口,语气中却是饱含讥讽之意:“连如此直接明白的事情,勾龙大人竟也还要再行细细思虑,秦某佩服!”
    “清楚明白?!”勾龙如渊轻轻一哂,摇头说道:“秦大人之言,如渊实不敢苟同!”
    “文武相争,源自于武夫乱政”,秦喜双目一张,瞪向勾龙如渊:“我大宋祖制,以文驭武,自太祖皇帝陛下以来,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绝无半分更改的余地,而今岳飞、刘琦一干武夫竟尔趁天子亲征之机,引大军进入临安行在,翻覆云雨,凌迫斯文,我大宋文人士子中但凡稍有气节之士,自是无不与这一干武夫势不两立,如此之事,难道在勾龙大人看来,却还不够清楚明白的么?!”
    “秦大人雄辨滔滔,如渊受教了”,面对秦喜言语之间的咄咄逼人,勾龙如渊却仍自是一副谦抑自若的表情,轻轻颔首,这才接下去说道:“只是如渊窃以为,秦大人所言,未免有些倒因为果,却是将一些事情给说颠倒了!”
    “我大宋祖制,以文驭武,却属不假,然则这一次天子官家领军出征,以岳飞为知临安留守事,那也是朝堂之上,你我亲耳所闻,绝非岳飞、刘琦等将帅矫诏而行”,勾龙如渊望向秦喜,笑着问道:“秦大人,关于这一点,您说是与不是!”
    “是又如何?!”秦喜冷笑道:“天子官家以岳飞为知临安留守事,实有违祖宗家法,原本就极有可商榷斟酌之处,如非事起突然,秦某与朝堂之上诸位大人,亦必据礼力争,寸步不让,只是方是时女真入寇,边关告危,秦某与朝中列位大人不得不相忍为国,以大局为重,是以才听凭天子官家乾纲独断罢了,然则天子官家以大宋国事zZzcn小说网手机站wap。zZzcn。……托付岳飞,本已是开百余年来未有之局,岳飞等一干武人,若还有半点心肝,实应感沐天恩,维持后方局面安稳,尽心国事才是正理,又如何敢做出如眼前这般领军入驻临安行在,欺凌百官,惊扰皇城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秦大人且稍安勿躁,如渊也同样认为,岳飞、刘琦等引军入驻临安各有司部院的举动,非但是违逆祖制,更是不容于天理国法”,勾龙如渊看了秦喜一眼,微微摇头说道:“且不论此举势必激化文臣武将之间对抗,引来天下文人士子口诛笔伐,乃至于千载之后青史之上,只怕他岳飞也都还要洗涮不清今时今日这般举动所带来的千古骂名!”
    “既然勾龙大人也早已是心若明镜,剖析得如此清楚明白”,秦喜听着勾龙如渊的说话,却是不由得颇有些讶异:“方才的疑问却又是由何而来?!”
    “如渊只是一直以来,都想不通一个问题”,勾龙如渊淡淡一笑,却是转头望向一直看着他与秦喜唇枪舌剑,却是宛若已经超然物外,一言不发的秦桧,向着秦桧问道:“是以如渊今日此来,也是特地想求教于秦相!”
    “哦?!有什么事竟会让如渊也想不明白,老夫倒是十分好奇”,秦桧对于方才勾龙如渊与秦喜的争执,还真是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依旧和颜悦色地对勾龙如渊说道:“如渊且说来听听,老夫知无不言!”
    “如渊谢过秦相”,勾龙如渊先是向秦桧欠身一礼,这才说道:“秦相公与岳飞同殿为臣十余年,素有交情,如渊只是斗胆敢问秦相,以秦相对于岳飞的了解看来,这位岳飞岳帅,可是个有勇无谋,行事只图一时快意,丝毫不顾忌后果之辈?!”
    “老夫与岳帅虽说同殿为臣,但一来文武殊途,二来政见不合,若要说起‘交情’二字,老夫着实不敢高攀”,秦桧仍自是一脸淡然的表情,坦然答道:“但仅看岳帅起自行伍小卒,十余年间整军成帅,内平钟、杨之乱,外则屡败女真铁骑劲旅,纵横天下,罕有敌手,若说岳帅只是个一勇之夫,行事不问后果之徒,那放眼天下,只怕就没人敢称得上真英雄了!”
    “秦相公果然宰相胸襟,如山如海,如渊佩服!”勾龙如渊这句话说来,却是丝毫未有作伪的成份,他原先问秦桧这个问题,确实也有着几分想要套这位大宋权相话的意思,却不料秦桧给出的答案着实是大出于的意料之外,看似据实直言,却又是暗藏机锋,倒实在是让勾龙如渊很有几分莫测高深的感觉,再看不明白这位大宋权相心里到底在打着什么盘算。
    “如渊也觉得岳帅这些年来的所行所事,看上去绝对不是个行事不问后果的一勇之夫”,勾龙如渊只能自顾自地接下去说道:“是以如渊这些天来,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岳飞知临安留守事,大可无为而治,又怎生会将临安城中的局面,激化至现今这般田地?!难道以岳飞之能,竟然会看不出来,眼前的局面对于他而言,几乎就是一个极难解脱的必死之局?!”
    “勾龙大人此言,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秦喜在一旁冷冷地笑道:“岳飞之辈眼下正在临安城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大宋国政尽数操于股掌之间,正是好不得意的光景,又何来一个必死之局?!”
    “这正是如渊的问题所在”,勾龙如渊击掌而叹道:“以眼下的局面,以当前岳飞的实力,他确实可以在临安城中翻云覆雨,他确实可以借机把持大宋国政,然而这么些天来,那些军士固然是入驻了临安各有司部院衙门,但敢问秦大人,这一直以来,您可曾见岳飞、刘琦之辈却去借机翻覆什么?!去借机把持什么?!如渊不才,实在想不明白这个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碍讲究!”
    这一下就连秦喜也只能默默无语,无法回答。
    其实他当然明白勾龙如渊话里头的意思,岳飞、刘琦引军入驻临安各有司部院的举动,实在是大宋皇朝开国以来从未曾有过的局面,在以文御武的祖制已经被躬行谨奉百余年的大宋皇朝之中,这样的举动不啻于是直接挑战天下文人士子的地位,甚至于可以说是直接挑战整个大宋皇朝的祖宗家法。
    大宋开国太祖自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而得天下,对于那段武人乱政,权臣迭起,国无常国,君无常君的日子,可以说是印象尤新,深自惕怵,哪怕是在已然百余年后的今时今日,朝中文臣士子们对着天子官家谈起那一段华夏大地上至为黑暗血腥的时光,也都还自是各自暗自警醒,相互引以为戒,这里面固然有着文人士子们意欲维持着他们以文御武的优势地位,从而不断强化夸大武人乱政的危害性的因素,但也确实是那一段的记忆着实太过让人不堪回首,纵然是已然过去了百余年的时光,却仍自让人一自提起,但不由得心生戒惕之念。
    实际上自大宋皇朝开国以来,对于武将的防范就从来也未曾有过一刻的放松,开国的太祖、太宗两位皇帝还可以说是马上出身,对于驾驭武将终归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自信,而此后继位的君王,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于行伍之事全然懵懂不知,由是而对于武将的戒备防范的心理,却也就逐渐发展到了一一个矫枉过正,几近于变态的地步。
    无论眼下的这位天子官家,如何地性情大变,如何地意欲励精图治,整军备战,但只要他还是坐在他的那张皇帝宝座之上,他就必须为他自己的天子大位着想,他就必须为护持赵家的天下着想,他就必须为延续大宋的江山着想,是以他纵然想起用岳飞,以对抗秦桧,但也必然是要在岳飞的能力与举动,不至于会让他感觉得到对于他的天子大位构成任何威胁的情况下面,眼下岳飞弄出了引大军入驻临安,以武人占据天子行在这样的场面,哪怕大宋皇朝之中对于驾驭武人最有信心的太祖皇帝陛下复生,只怕也绝对容不得这样的武将再存在于大宋朝堂之上,更何况在秦喜他们看来,现下的这位天子官家纵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却也总不可能与太祖皇帝陛下相提并论的了。
    再者说,岳飞此举,不啻于公开扫了天下所有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