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挑灯看剑 >

第34章

挑灯看剑-第34章

小说: 挑灯看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儿用兵,自来诸多诡计,韩常的第一反应,便是这是城楼上那位宋国将军,所使出的诱敌之计,目的在于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以便宋国奇兵伏击,是以他也据此做好了一切准备。
    然而现在看来,却又不象。
    那么便只剩下一个答案了。
    眼下这位宋国将军,若不是自大成狂的妄人,便自得了失心疯。
    这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昔日大金铁骑围困汴京之时,宋国的皇帝也自信了那名半疯的方士郭京的话,居然相信他能以什么所谓的“五行神兵”御敌,便这么生生自行撤下城防守军,让大金铁骑就此长驱直入,攻破汴都。
    难道天佑大金,今天自己又碰上了这么一出?
    他自然明白,这位宋国将军绝对不会依约把舒州城拱手相让。
    但无论如何,阵前毁诺,势必给宋国士兵的精神士气,造成无可挽回的打击。
    韩常看了一眼那名此时已被数十面“挡箭牌”团团护住的大金骑士脸上的笑容,再将目光转向城楼上宋国士兵那因紧张而扭曲的脸,也不由得绽开了一丝笑意。
    对于即将到来的结果,他简直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
    此时站在舒州城头的宋军,望着王贵带着两名小校抬上来的那张看上去漆黑暗淡、朴实无华的巨弓出现在城头,却是静得几乎可以听见各自的心跳声。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钢铁军人,然而他们无不觉得,此前的半生戎马生涯尽数加起来,都还不如此刻之半分凶险无奈。
    敌众我寡,形势本已对己方不利,如今此举,不啻雪上加霜。
    现在还能支撑着他们仍旧坚守城头的希望,只是他们对于这位监军将军那近乎盲目的信心。
    难道这一次,他真的又能创造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每个人的手心里都重重地捏了一把汗。
    王贵屈一膝跪地,潜运臂力,稳稳托起太祖神弓,双手奉给赵匡胤。
    大宋太祖赵匡胤生平征战四方,纵横天下,亲手打下了大片疆土,是以其驾崩之后,其所随身使用的诸种武器,均被奉为为大宋立下开疆建国之功的神器,世代供奉于太庙之中。
    而自太祖皇帝之后,大宋朝便一直兵威不振,也正因此,几乎所有军人都对这位大宋太祖武功彪炳的时代有着莫名的崇拜与怀念,但大宋历代天子官家亲自阅兵或巡边,依然无不请出太祖赵匡胤之诸般军器随行,以求能借得太祖之神威,克敌建功,而大宋军人也往往会因此战意升腾,奋勇杀敌。
    只是自汴梁被破之后,大宋太庙亦为金人洗劫一空,太祖诸般供奉于太庙的军器尽为金人掳掠北去。
    惟有这把太祖“吞日弓”,当日被钦宗皇帝赐于昔时开府江南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得以留存。此次天子亲征,自然亦将这把至今唯一留存的太祖所用的军器,携带随行,以振军心。
    王贵抬起头,脸上泛起担忧莫名的神色。
    他在军中日久,早已听过关于太祖神器的诸般神奇传说,然而直至今日,他有幸亲自抬起这把“吞日弓”,他才真正明白,原来传说永远只是传说,传说永远跟现实并不等同。
    他半生征战,手上所用过的强弓重弩何止过百,是以此时一打眼、一入手,他心里已然完全可以确定,这把传说中能箭破苍穹、射落天日的太祖神弓,绝绝对对只是一把军中最为普通不过的八石硬弓。
    而他心里也无比的清楚,能拉开这种八石硬弓,固然已经难能可贵,但要说以这种八石硬弓发出去的箭,射落远在数千步外那置身于数十面“挡箭牌”冀护下的女真骑士,只怕将是一个比原先关于太祖神弓的故事更为神异十倍的传说。
    他心里已经盘算过千百个念头,只是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将眼前的危机应付过去。
    怎么办?
    赵匡胤轻轻伸手,接过了王贵手上的那把长弓。
    整片天地,徒然间静了下去。
    城里城外数十万人的目光,都自集中在了赵匡胤的身上。
    赵匡胤手指顺着弓背,专注而深情地轻轻抚过,恍若在擦拭前世今生百余年来的记忆。
    河山色变,人面全非,但自己,却又终于又重新站在了将由自己来主宰的战场。
    赵匡胤一声长笑,引弦、开弓,张弓如满月,遥对着舒州城下那被数十面“挡箭牌”团团围住了的女真人。
    尽管他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下弯弓作势,尽管他只是凭空张弓,甚至还未曾搭上长箭。
    但一股奇异莫名的压力,却就在这刹那间弥漫了这整片天地。
    女真人脸上的笑容,便在那徒然间僵在了脸上。
    甚至似乎所有的战马,都在那个瞬间安静了下去,整个天地间,再听不到任何声息。
    那名身处在数十面“挡箭牌”下的女真骑士,愕然抬首,正撞上赵匡胤那凌厉如电的眼神,不由得心中剧震。
    隔开数千步之外,他却仍能无比清晰地感觉得到赵匡胤眼神中那汹涌得令他心胆俱寒的杀意。
    忽然之间,身周周密如铁桶的翼护保卫,再不能带给他任何安全的感觉。
    他也是南征北讨刀枪丛中滚过来的,然而此时他面对舒州城头那个人、那把弓、那双眼神,心中却仍不由得生出自己居然是如此地渺小无奈的感觉。
    气为之慑,神为之夺!
    从未哪一刻,他觉得死亡离他如此之近。
    “不好!”韩常心下微呼,急急策马,正欲上前的时候。
    赵匡胤一声轻笑,手上微松。
    “崩”的一声,弓弦轻响。
    就在那些几十名推着“挡箭牌”的女真军士与那名被护在中间的女真骑士,尤自不明白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忽然间那名女真骑士胯下那匹饱经训练的战马,便尤如受了什么莫大的惊吓一般,长嘶人立,居然就从那林立的“挡箭牌”的缝隙之中硬生重挤了出去,四蹄齐发,径自向舒州城狂奔了过去。
    数千步距离,转瞬间已过近半。
    那名女真骑士自小在马上长大,马技娴熟无比,此时虽然心神不定,仍自双脚急夹马腹,手上发劲,正欲勒住奔马,耳边蓦然又自响起了“崩”的一声轻响。
    几乎就在同一刹那间,他居然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嗅到了箭头那淡淡铁锈的味道。
    他也是久历战阵之辈,此时虽慌不乱,翻身、蹬鞍、藏入马腹,一道快得尤如惊雷挚电,却又偏偏不带起任何声响的沉沉黑影,却就在这电光火石间,恰好出现在了他藏在马腹下的身躯面前。
    韩常此时刚刚赶到原本那名女真骑士置身的“挡箭牌”面前,骤然勒马。
    那匹无主的战马,已然哀鸣着奔了回来,那名被一箭贯胸的骑士的身躯,软软地倒挂在马背之上。
    血。
    直到了那匹战马回奔到韩常面前,那名女真骑士的身上,才来得及流淌出鲜红的血。
    一箭!
    只是一箭!
    没有人看清楚那一箭是怎么射出来的。
    甚至没有人能真正明白方才到底在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但他们却都看到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却又偏偏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事实。
    那一箭便尤如依附了九幽地狱诸天魔神最可怕的诅咒,就在那一瞬间出现在了它应当出现的地方。
    赵匡胤手持长弓,傲立城头,俯视着城外的数十万女真骑兵。
    太祖“吞日弓”的神奇,本来便不在于这把弓,而是在于持弓的这双手,这个人!
    一时间战场上只余下轻风吹过,拂动战旗的烈烈声。
    “啊!”
    “噢!”
    “格老子的!”
    “万岁!”
    ……
    半晌沉寂之后,舒州城头,爆起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舒州城的两万军士,早已忘却了所有应当注意谨守的分际与避讳,用各式各样的俚语、赞叹或是无意义的号呼,来表达他们心中那无以伦比的激动与赞美。
    在那一刻,在他们的心目中,赵匡胤几乎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无可置疑的军中之神。
    韩常从沸腾的舒州城头收回眼神,望向那一派寂寂无声的大金军阵,好半晌才终于用干涩得几乎不属于自己的嗓音挤出了两个字:
    “收兵!”
第37章 城下
    临安城的街市,繁华一如往昔。
    熙来攘往的行人,鳞次栉比的店铺,一切如此安逸富足,令人不觉间生起千里之外那场事关国运的战争,近月以来关于加征税赋的争吵,都遥远得如同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一般。
    包大仁仰起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加征税赋的工作,算来也已推行大半个月了,但却还有近半的商铺,找来种种理由,至今未曾缴纳一分半文。
    女真人大军的突然撤走,更是让自己这原本刚刚要走上一点轨道的加征捐赋,变得更加地举步为艰。
    自己提出的加征这两项捐赋的方案,虽然着眼的是希望创造出一个天下大治的升平盛世,但不管怎么说,却终究是以借此采办军需,以应对十万火急的军情为由,才能获得岳飞的全力支持,加以推行。
    而今女真人大军舍虹县关而去,无疑让自己的这两项计划在所有人的眼中几乎完全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必要。
    更何况,在临安人的嘴里,前线的任何消息都会传播得很快,而且无一例外的,流传最盛的,总是最夸张的那个版本。
    连自己都是今晨刚刚从岳飞口中得知的消息,但只是今晨至今,却至少已经有数十名各色人等对他质问,虹县关韩大帅已经尽灭金人百万大军,为什么还要打着军需的名义四处敛财?!
    甚至连几名原本一直有些同情他的官员,此时都自通过各种方式暗示他,事异时移,可以休矣!
    如果真的是就此放弃,便可一了百了,化解眼前的困局,说不定他还真的会选择撒手不管,毕竟这短短半个来月,他却已是身心俱疲。
    只可惜,他心里却又偏偏明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
    首先关于加征这两项捐赋的一系列方案原本甚为完备,最底层的百姓无疑将是最大的得利者,此时只是刚刚开始,各般方案未及施行,百姓尚未能亲获其利,是以才会如此骂声一片,包大仁有绝对的信心,若是能按自己前面所拟的诸般方略一体实施,至多半年之内,老百姓广受其泽,自然也便会明白自己推行这两项捐赋的苦心孤诣。而若在现在这个几乎所有人一面倒斥责这两项捐赋的时候腰斩计划,无疑今后在所有人的眼中,这两项捐赋会被目为自一开始便是不应该出现的东西,以后若再有类似的举措想让百姓大众接受,只怕要比现在更多费上十倍的力气。
    其次,儒生多言道德文章,耻以计划实际利益,不支持这等变革,本在自己意料之中。但自己没想到的是,此次由于自己加征捐赋的计划,是在岳飞大力支持下才得以通过,是以在秦桧的有意无意的架桥拨火间,这项原本只是简简单单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计划,却俨然已成了自宋室南渡以来,地位日隆的武将系统与自恃正统的文官系统间日益紧张关系的一个集中爆发点。
    于是现下这两项捐赋的成败,其实意义已然完全超越了这两项捐赋本身,而成为文官体系与武官体系间的一次对决。
    虽然岳飞一心以国事为重,本身并不曾存有这样的念头,但应其命而参与进这两项捐赋的各级军官,却是早已对文官系统积怨甚深,在流言斐语纷传不息的情况下,他们有意无意间,也已然把简单的这两项加征捐赋的计划,理解为武将系统向文官系统发起的一次进攻的信号。
    是以真的在这个时候停征捐赋,莫要说自己,哪怕是岳飞亲自下令,只怕那些军官们,也不会答应。
    更何况,那些军人多半早已在铁与血之中煅就了直来直去、宁折不弯的刚硬性子,现下岳飞下令他们对来自文官体系间的挑衅,勿必打不还口、骂不还手,他们虽然仍自凛遵无违,但却已有几个岳飞以前的老部下,曾跑去当面质问岳飞,问他是不是在一次险死还生之后,胆子变小了,怎么会这样事事退让,委曲求全。
    此时包大仁才明白了岳飞在决定施行这两项捐赋前的慎重与犹豫。
    此时不管岳飞愿不愿意,不管他与秦桧间的矛盾本质为何,在众人的眼中,岳飞与秦桧势力间的消长,俨然已然成了武将系统与文官系统间势力消长的一个风向标。
    以岳飞在军中独一无二的威望,以及现下所处的临安留守的位置,如果他选择了在这个时点上停征这两项捐赋,势必被当成代表了武将系统的一大挫败,而岳飞也势必在军中声望大损,而秦桧则借势风头更甚,如此一来,皇帝官家所布下的以岳飞牵制秦桧的局,恐怕未必便能如原来般稳妥,如此下来,只怕甚至会关乎整个大宋的国运。
    牵一发而动全身。
    是以现下征收这两项捐赋的工作,几乎已不是任何人有能力可以说停就能停得了的了。
    包大仁转过了一条街角,太阳渐渐高了,晨雾却尤未散尽,眼前的一切,依稀仍有几分影影绰绰的感觉。
    包大仁恍惚间生出了对于这个时代的未来,自己再看不明白一星半点的感觉。
    自那位几乎变了个人的皇帝官家单人匹马救回岳飞、朝堂之上驱逐金使开始,这段历史似乎就走上了一段自己几乎完全陌生的轨道。
    也正因此,才让自己看到了半分原本所抱持的希望,才让自己重新想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
    只是……
    前面依稀又转来了一阵喝骂哭喊的声音,开道的军士连忙快步上前察看,包大仁不由得摇头苦笑。
    不待回报,他也能大致知道,前面究竟是在吵些什么。
    自开始推行这两项捐赋以来,临安城里大大小小的争吵,十有八九,都跟自己拖不了干系。
    他凝步站了一会,不见那名军士回转,微微沉吟,便自一声长叹,举步向争吵的地方行去。
    或许不管在哪个时空里,自己都只能够当一个升斗小民,而不具备任何引领变革的能力。
    或许,原先那个装疯卖傻的戏子生涯,更适合自己。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