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碧血大明 >

第79章

碧血大明-第79章

小说: 碧血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传?游标卡尺?”崇祯瞪大了眼睛。这不是西方传进来地么?怎么大明就有了。
    “没错。”杨子荣朗声道,“我那好友说,用这个游标卡尺来量测物体,可以将肉眼无法分清的刻度放大。”
    “游标卡尺,什么东西?竟然能将肉眼无法分清的刻度放大?”宋应星惊叫道。
    “子荣兄年轻时单身只剑独闯江湖,闯下‘一剑横天’的赫赫名头。而且将江湖大豪的千金娶了回来,成为江湖一大美谈。如今虽然身居庙堂,但是却与以前的江湖好友有着联系,若想知道什么是游标卡尺了。”崔慕白侃侃而谈。
    杨子荣谦笑道:“那是年少气盛离家出走的荒唐事,没慕白说得如此传奇。如果皇上想要这个东西,臣倒可以让他献出来,为大明出一份力。”
    崇祯奇怪问道:“杨卿,你的那好友是何人?”
    “江南戴家上任家主。倒是凑巧的是,现任家主戴白前还在南京。”
    “便是以火器、暗器闻名江湖的戴家,那就难怪了。不管怎么样,杨卿,此事一了,必定请戴白前见朕。这游标卡尺很重要。爱卿要抓紧时间,尽快将之游标卡尺拿回来。”崇祯转头对宋应星和方以智继续道,“好了,有了游标卡尺,就可以分开工序来做了。到时,宋卿与方以智必定要将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掌握并将这款火枪的制造传授给更多的工匠,到时如果有可能,火绳枪将全部改成燧发枪。朝廷需要这款火枪,不是需要一支,而是数万支,数十万支。”
    “臣晓得。”杨子荣与宋应星、方以智同时应道。
    嗯,有了燧发枪,还需要纸壳子弹才对,有了纸壳子弹,无论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所用,都能大大加快装填速度。崇祯随手在一张白纸下刷刷写下数笔,铁划银钩便勾勒出纸壳子弹的构成与作用。
    宋应星与方以智接过一看,精研火机的他们立时明白此物何用,当真是惊得目瞪口呆,皇上何时懂得如此多?
    看着他们两人的表情崇祯心中窃喜,脸上却是一本正经的道:“从明天起,方以智升任军器局副使,负责燧发枪的制造,一切物资优先供应。”
    “臣遵旨。”
    “杨卿,朕现命你一月之内弄清现今大明共有多少人口?精壮人口几许?这对以后的扩军有很大作用。”
    “臣遵旨。”
    “崔卿,你也需要加大力度,招收吸纳更多的民间人才智士,待得西蜀真正平定,需要更多的官员替朕治理各处。“
    “臣遵旨。”
    “马卿,朕命你立即着手整理大明律法,完善对贪官污吏的惩治,流民入籍须简化程序等等。”
    “臣遵旨。”
    一道道命令从崇祯口中道出,众人听得各自任务均觉皇上已经着手改革大明制度,不由心中大喜:皇上雄才大略,大明中兴有望。
    “报,皇上,锦衣卫指挥使冯大人有急事求见。”一名内侍急步进来,打断了众人的谈话。
    崇祯皱了一下眉,这个冯养性没啥事决不会求见的,莫非的锦衣卫遇到什么紧急事务:“传!”
    不一会儿,冯养性满面凝重的走了进来:“臣参见皇上!”
    “不必多礼,爱卿有何事,赶紧道来。”
    “禀皇上,山东史可法大人传来紧急军情。”说完双手递过一漆封急件。
    崇祯接过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鞑子兵分两路,已经南下。请皇上紧急应对。史可法”。

    正文 第一百四十四章、清兵南下
     更新时间:2009…9…24 17:13:01 本章字数:2690
    第一百四十四章、清兵南下
    辽宁抚顺,摄政王府,多尔衮看着济济一堂的满汉大臣,一股豪气涌上心头,虽然是皇太极的儿子福临坐在龙椅之上,可是自己贵为摄政王,一切政令都出自摄政王府,那做不做皇帝又有什么区别。
    只是大明王朝这个庞然大物终是未能倒塌,从细作不断传回来的消息,大明竟然还有枯木逢春之象,使得顺风顺水的一年显得有点美中不足。尤其是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与关宁锦防线如同鲠在喉咙的鱼刺,食不能咽。不能入关推一把将倾的大明,使得崇祯有时间喘息。
    尽管大清朝屡次取得了对大明作战的胜利,满人对于大明这个庞然大物还是有不少敬畏之心,大明太大了,大到所有满人加起来还不及汉人的百分之一,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他们淹死。
    除了蒙古人,历代不知有多少强盛的草原民族想进入中原都没有取得成功,最终胜利的还是汉人,即使是蒙古人,也不是在百余年后被汉人灰溜溜的赶了出来吗。
    只是天大的机运就这么摆在满人面前,李自成这个流寇竟然愿意与自己合作,夹攻吴三桂,然后利益均。不管李自成是否还有其他阴谋,若还是抓不住这样的机会,多尔衮就枉称睿亲王了。
    越快入关越好,绝不能让崇祯有任何机会起死回生。
    想到这里,多尔衮朗声道:“诸位,本王已接到英王阿济格报告,我大清将于后天与李自成夹攻山海关。不管李自成有什么打算,这是我们入驻中原,大清一统天下的契机已经到了。“
    “恭喜摄政王,贺喜摄政王。”一干大臣连忙贺喜。
    “同喜,同喜。”多尔衮大笑起来,向人群中扫了一眼,问道:“谁愿作本王先锋,与英王阿济格攻破山海关,成就不世功业?”
    立即有数名将领站了出来道:“臣等愿往。”
    多尔衮一看。站出来地皆是自己地亲信和得力干将不由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尔等如此英勇。军心可用。”
    一名满脸胡子地将领站出来道:“我大清八旗子弟兵早就做好准备。只要摄政王一声令下。必定马到功成。夺取大明。”
    豫亲王多铎小心地道:“苏克萨哈不得小窥大明。自从崇祯被李自成攻取京师以后。大明军地战斗力好像凭空提升了大半截。前次。我等率十万大军准备趁李自成初夺京师便率先攻破山海关。与流寇一争天下。不料却是给宁远守将吴忠烧了粮草与兵器。不得不退回。臣建议南下之时。一切须多加小心。还得遵守范先生地建议:变方针。创大业。大清进入中原后必须改变以往只抢掠人口财富地作法。申严纪律。秋毫无犯。并纲要性地提出四条原则: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
    苏克萨哈道:“哦。缩在家中抱着自己地小妾不敢出来地范帽子地话也听么?。”
    此言一出。满堂文武大臣差点笑得打跌。
    范文程一向受皇太极看重。皇太极死后。范文程自以为是忠臣。竭力主张帝位必须由皇太极地嫡子继承。惹恼了一心想让多尔衮登上帝位地多铎。在帝位已定。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地情况下。多铎直接从范府抢走了范文程新纳不久地小妾。尽管经过范文程奔走哀求。多铎得到罚银一千两地处罚。小妾也还了回来。范文程头上那顶绿油油地帽子却摘不了。被人取了一个范帽子地外号。
    连多尔衮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过,他马上收取了笑容,斥道:“苏克萨哈,不要胡闹。”
    多尔衮只所以愿意维护范文程,是因为范文程才能确实不错,尽管遭受到如此打击,范帽子对于大清还是忠心耿耿,就在今年四月,听到流寇攻占了大明京城,范帽子不顾自己病体,立即上书摄政王,奏请出兵伐明,夺取天下。
    在这封奏折中,范帽子给出了四点意见,一是大明必亡;二是大清以后要与流寇争天下而不是与残明争天下,确定了主要矛盾;三是良机难得,稍纵即逝;四变方针,创大业,大清进入中原后必须改变以往只抢掠人口财富的作法,申严纪律,秋毫无犯,并纲要性地提出四条原则: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
    轻咳了两声,刚才闹哄哄的局面顿时不见,多尔衮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豫亲王说的不错。即便大明疮百孔,可依旧不可小视。本王有意兵分两路,一路由苏克萨哈、谭泰协助英亲王阿济格假装与李自成合作,吴三桂一旦溃败,便立即占领山海关,成为我大清入主大明的通途;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统领,率孔有德、耿仲明等满汉军渡河过山东,尚山东一直南攻下去,将崇祯所立的朝廷再次荡平,诸位以为如何?”
    “摄政王英明!”众人都露出兴奋之色。有仗打就可以了,有仗打就有金银就有女人,管他从何处进攻。
    豫亲王多铎道:“大明水师除了福建郑芝龙之外,再无人能与我大清水师相抗衡。臣必定顺利完成任务。”
    苏克萨哈也大声道:“摄政王但请放心,臣定与英亲王通力合作,必定砍古李自成与吴三桂的两人的大好头颅献与摄政王。”
    多尔衮哈哈大笑道:“诸位骁勇果敢,何愁大业不成?
    众人脸上也是洋溢着笑意,仿佛大明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可以随意予取予求。
    崇祯十七年七月中旬,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下达南下的命令,八旗兵分两路,直扑山海关与南京。
    -------
    李自成意欲与大清合作攻打山海关之事给崇祯大肆宣扬之后,迫于压力,只得暗中筹备,等待时机。
    袁继咸率领的大军将河南扫荡一片,只差开封等几处城府之外,河南已经全部回归大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到达山东之后,也是在不断练兵布防。
    李自成也不得不在山西、河南、山东的交界处布置重兵,这才拖延攻打山海关的时间。
    这次夏收之后,粮食供应上来,兵源也补足,这才又暗中叫刘宗敏联系山海关外的英亲王阿济格,准备一举攻下山海关。
    吴三桂虽然得知李自成的计划,可是山海关外围已经给李自成围得水泄不通,所派的探子一一给砍杀,无法通知南京的崇祯。
    倒是史可法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从李自成大军异动当中发现不妥,一经查探,发现大清的意图,这才快马通知崇祯。
    可是,就在崇祯得知大清南下之时,英亲王阿济格已经与李自成达成一致,于后天大举进攻,大战一触即发。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五章、民心军心
     更新时间:2009…9…24 17:13:02 本章字数:3330
    第一百四十五章、民心军心
    山东济南市城东大街,一队盔甲鲜明的大明军快步而过,锋利的枪尖在阳光照耀下,寒光夺目。所有居民皆是为这侧目。
    一家名为食为先的酒楼坐满的了人,只见一名大明士子打扮的文人大声道:“相信大家都明白那些鞑子的凶残,把我们大明的子民当作牛马对待。听从辽东逃回来的人说被掳去的人都是奴隶,要为其耕作。稍有不满就会被砍头。大家都知道辽东苦寒,若是粮食不够,还要将我们汉人蒸来吃,实在是可怕啊。”
    听得众人又是害怕又是愤慨。
    一名瘦瘦的汉子大声骂道:“这些鞑子真是没人性,简直是猪狗不如!要是我,死也要拉上个垫背的。”
    “鞑子要是跟你讲人性,就不会如此残暴啦。”有人附合道。
    “嘿嘿。”一名流里流气的汉子嘻笑道:“得了吧谢大头,就你这病痨鬼似的样子还想拉个垫背的。我看你给人当作排骨蒸来吃还凑活。”
    那谢大头立即大怒道:“刘三,你是不是皮又痒了?上次揍得你不够!要不要再给你长点记性。”
    那刘三跳了起来:“上次要不是你使出阴招,刘三的破山拳岂会怕你了**掌。来啊,这次不知是谁给谁长记性。”说着,已经脱去身上长衫,露出一身短打装束,肌肉扎实,分明是练过家子的。
    众人眼前他们就要打起来了,顿时闪开了,空出一块场地。不但没有劝架,反而满是看戏的表情。想来,那谢大头与刘三经常打架。
    谢大头身体虽瘦,动作却是灵活之极,站在场中,一脸的蔑视道:“先让你一招,免得让我以大欺小。”
    刘三正待飞身上去。一拳将谢大头打成肉饼。
    “唉!”那名书生。“国之将亡。尔等还如此争强好胜。如此看来。亡国奴地命运是逃不掉了!”说罢。一把将手中地酒喝光。
    刘三愣了一下道:“吴伟你这个酸书生。什么亡国奴?皇上还在南京。莫要口不禁言。小心给官府抓去。”
    吴伟看了一眼刘三道:“你们两人真要分个高下。莫不如从军于史大人。比拼谁杀地鞑子多。这才叫做真英雄。流氓般斗殴取胜。我吴伟还真瞧不起你们。”
    刘三脸上一红大声道:“谢大头。你可敢按酸书生所言与我一比?”
    谢大头一拍旁边桌子:“有何不敢?老子早就想从军了。走。咱们同去。要是你过了不面试那一关。嘻嘻。我同样地瞧不起你。”
    “切,看你那身子骨。怕是你过不了关吧。走,同去!”刘三拿起衣衫就要迈步而出。
    吴伟朗声道:“等等我。我与你们同去。”
    刘三一怔,随即哈哈大笑道:“吴酸秀才,你还是回家的捣弄你的学生吧。打仗,不适合你。”
    吴伟正色道:“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虽无你那勇武之力,却有计谋之才。当年诸葛亮也是以一书生之才辅助刘备建立蜀国。我虽无诸葛亮之才,但替史大人出谋划策也非是不可能之事。”
    谢大头一拍掌道:“那是,就你们这些酸书生鬼点子多。”
    这是赞扬还是嘲讽。吴伟白眼一翻正待反驳,刘三已经一把拉住他的手道:“走啦,别罗嗦。要是赶不上时间,又得等明天了。”
    三人一同出得了酒楼门口,余下众人却是默然不语。良久方听得一人大喊道:“他奶奶的,若是鞑子攻到山东,不被蒸来吃也要给杀死。不如给他们拼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捞个大官做做。”话音刚落,一名高大汉子站了起来,举步就走。
    “哎,这位大哥,不如我与你同去如何?”旁边桌子的另一位中年汉子站了起来。
    “当然可以。说不定我们俩分在一个营,也有个照应。”
    “我们也去。皇上在南京替我们分田起房,我们就替皇上杀鞑子。”瞬间又有数人站了起来嚷着要去投军。
    “想去的快点,追上刚才那三名小哥一起去投军。要让人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