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夺明 >

第41章

夺明-第41章

小说: 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两银子!不二价,卖就卖,不卖就让路!”
    “哦!”
    满腔的话被打断在腹中,胖子神色颇为尴尬,范进则惊奇地望了杨澜一眼,转而用恳切地目光望向胖子,生怕听到拒绝的话。
    “这?”
    胖子显得极其为难,不过,很快他便有了决断。
    “十两就十两,在下就当交兄台这位朋友了,祝愿兄台能够高中会元!”
    “我说的是两份十两!”
    杨澜再次打断了他的话。
    胖子脸色再次阴晴不定,不过,没有多做考虑,他仍然点头同意了,于是,杨澜花费了十两银子,从胖子那里买来了两份试卷。
    银货两讫之后,那胖子极其迅速地消失了,他身形虽然巨大,动作却灵活得很,一眨眼,就不知所踪。
    “走吧!”
    杨澜轻声说道。
    “走?”
    范进有些疑惑地望着杨澜,他正准备找个地方研究一下那人给的试卷呢!他向杨澜扬了扬手中的试卷,问道。
    “这个怎么办?”
    “怎么办?”
    杨澜笑了笑,轻描淡写地说道。
    “烧了呗!”
    “烧了?”
    范进大惊失色,不相信自己听见的说话。
    “骗子弄出来的玩意,不烧了还能做什么?莫非你真信了他的话?这样的话,我就不打搅你了,只是,若是因为这个进不了场,或是进了场发现试题不对,到时可怪不得我!”
    “既然知道是骗子,凤梧,你为何还要出钱呢?”
    “嘿嘿!”
    杨澜笑了笑,对着胖子消失的方向,也就是现在杨凌正匆匆行去的方向,他意味深长地说道。
    “我对这个胖子很有兴趣!”
    正文 第三十八章 贡院门口的对峙
     更新时间:2009…5…30 1:51:55 本章字数:2422
    “把手臂举起来,平行张开!”
    一个穿着绿袍,胸前绣着海马的九品官员坐在贡院左面的重门前一张木椅上,有气无力地吆喝着,两个小吏站在门前,负责具体的检查事宜。
    杨澜处在第二的位置上,身后就是范进,前面那个举子正在接受检查。
    火把的光亮驱散了黑暗,落在那举子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到照壁上,摇摆不定,如同鬼影一般。
    那个举子不晓得是紧张,还是夜风刺骨的原因,他的身子抖得很厉害,越是抖动,那两个小吏就检查得越仔细,官员虽然有些不耐烦,换了几个坐姿,却也没有挥手放他过去。
    在杨澜身后,已经排起了长龙,不过因为气氛紧张的关系,没有人说话,场面很安静,只听得一阵唏嘘的呼吸声,显得极其的诡异。
    “叫他把衣服脱下!”
    那个官员不但没有命令小吏们放行,反而变本加厉,叫那举子脱下身上的衣衫,杨澜感觉到身后范进的身子哆嗦了一下,这场景或许让他想起了当时他乡试时受到的待遇吧?
    那个举子似乎也知道这个时候申辩或是反抗都只能无济于事,他颤抖着脱下儒衫,只穿着一身单衣瑟瑟发抖地站在夜风中。
    “有辱斯文!”
    范进在杨澜身后小声地说道,那个官员的目光电射而来,他忙佝偻着身子,向前一步,让杨澜将他的身子全部挡住。
    “将衣衫呈上来!”
    那个九品官员高声喊道,神色不屑地瞧了瞧排队的诸位举子。
    这官员乃是礼部的小官,不过,他当官的途径却并非经过科举而来,而是走的别的途径,在和那些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同事相处时,他没少受那些家伙的气,凡是通过正常科举出身的人都看不起他们,就像进士看不起同进士出身的人一个道理。
    这次,他被礼部调派到贡院来当外帘官,负责考场纪律,这一下,他总算找到机会了,向这些未来的进士老爷们报仇。
    妈的!叫你们这些王八蛋看不起老子,现在,老子叫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谁要是有本事,就他妈的站出来!
    他得意洋洋地将那举子的衣衫拿到手上,里里外外翻了过遍,实在没有找到什么特别的东西来,有些不忿地将衣衫丢了回去,落在了地上。
    “让他过去!”
    那个举子如获大敕,他温顺如羔羊,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受到多大的委屈和侮辱,急匆匆地将地上的衣衫捡起来,匆忙套在身上,仓皇如大街之鼠急窜而去。
    “下一个!”
    那官员翘起二郎腿,不屑地瞧了那个疾奔而去的举子一眼,语气轻佻地喊道。
    杨澜缓缓向前,来到门前。
    不待那个官员喊话,他自动地张开双臂,将其平举在双肩,两个小吏围了上来,一左一右地开始搜索杨澜的衣衫和长袖,或许是因为杨澜的神态沉着大度,那两个小吏只是匆匆检查了一下就罢了。
    那个官员有些不满意了,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因为杨澜看上去似乎并不怕他,一点也没有表现出畏缩的态度来,虽然,这态度也说不上挑剔,只是,在他看来,仍然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
    特别是当他紧盯着杨澜时,杨澜不仅不害怕,而且,眼神也没有丝毫的闪躲,神色如常。
    “脱下衣衫!”
    他眯着眼睛,舔了舔舌头,歪着脑袋喊道。
    两个小吏回过头,有些疑惑地瞧了他一眼,然后,转身面向杨澜,这时,杨澜脸上不怒反喜,一丝微笑挂在了嘴角。
    他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官员,轻声问道。
    “这位大人,你确定?”
    杨澜脸上虽然带着微笑,然而,双眼却极其冰冷,漆黑的眸子定在眼眶正中,如同黑雾一般翻滚,从中,不但感受不到丝毫的笑意,流露出的只有阴森的杀意,这种杀意并非由愤怒驱使,更多是像是一种漠视,那眼神就像庙里面供奉的神佛在俯视众生一般。
    “你!”
    那个官员确定自己受到了冒犯,被一个还没有中进士的举子,并且,在杨澜的眼神中,他感受到了不屑远比这许多年累加的还要多,这时,他应该怒不可遏,应该愤而起身。
    然而,这个时候的他却并未感到愤怒,纠集在他心中的却是冷若寒冰的恐惧,是的,在杨澜的注视下,他感到了恐惧,他毫不怀疑,若是自己做出什么不当的举动,对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杀死自己,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
    他退缩了,将即将冲口而出的恶言收了回来。
    然而,就这样放杨澜通过,他又极不甘心,可是,让他口出恶言,将种种恶劣手段付诸实施,他又不敢。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青袍,胸前绣着鹭鸶的六品官带着一些士卒行了过来,举子们在左边这道门的通行速度极慢,他是过来查看原因的。
    “范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那六品官到场之后,杨澜收敛了自身的气势,那个九品范大人忙不迭地离座而起,向六品官行了个礼。
    “孟大人,这里出了一点小状况,下官马上处理!”
    “哦!”
    孟大人应了一声,点头说道。
    “速度快一些,还有许多举人要进场啊!时间已经不多了!”
    “是!是!”
    范大人连声点头答道。
    孟大人转身欲走,这时,他瞧见了杨澜,参加会试的举子大多人到中年,就算是年轻人也二十多岁,像杨澜这样年轻的举子极其少见,所以,他多看了一眼,并且,停下来,用比较和蔼的语气的向杨澜发问。
    “这位学生,姓甚名谁?今年贵庚?”
    杨澜向了他行了一礼,不卑不亢地说道。
    “学生杨澜,河间府肃宁人,今年十八岁!”
    “杨澜?”
    孟大人眼前一亮,深深地瞧了杨澜一样,用叹息般的语调说道。
    “原来你就是杨澜啊!果然如此年少!嗯,进去吧,希望你能好好考试,金榜留名,日后,前程万里!”
    “多谢大人吉言!”
    杨澜再次行了一礼,施施然行了进去,看也没有看那个范大人一眼,范大人脸上青红不定,他瞧了孟大人一眼,欲言又止。
    “范大人,勤力一些,办好圣上交付的差事,如何?”
    “是!下官晓得了!”
    范大人躬身低头,直到那个孟大人离去之后,再也听不见脚步声了,他才抬起头来,露出一张气急败坏的脸。
    他返身回到椅子上坐下,高声吼道。
    “下一个!”
    正文 第三十九章 东林党的好盘算
     更新时间:2009…5…31 2:24:32 本章字数:2236
    辰时初,东边的天空变成了鱼肚色,明远楼的鼓声敲响了,三巡过后,考生们便可以开始动笔做题。
    杨澜端坐在书案前,试题的内容和乡试时都是一个类型,仍然是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让考生们用八股文来阐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
    瞧了试题之后,杨澜闭上眼睛,沉思冥想。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杨澜睁开眼睛,他摊开白纸,磨好墨汁,俯首挥笔急书起来,文字一如既往是这具身体原本主人的风格,平实,普通,无惊人之言,然而,每一字,每一句都紧扣主旨,承转起合之间,有如行云流水,让人读起来丝毫没有凝滞之感。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过去。
    天色亮了起来,东方翻涌着红潮,太阳在云层中磅礴升腾,万丈光芒,照耀四方,天地间,一片亮堂。
    孟志云踏着方步在号棚外巡视,身为礼部主事,这次会试,他被抽调到贡院来帮忙,虽然,对自己没能被抽调到会经堂做同考官,而是被派到外面做负责监察的外帘官,孟志云心有不甘,不过,能够再来一次贡院,重温当年自己会试时的情景和气氛,孟志云还是颇为满意的。
    十二年前,孟志云和那些举子们一样,战战兢兢地走进了龙门,希望能够通过手中的笔墨换取大好前程,十二年过去了,他成为了礼部主事。
    如今,孟志云已经四十多岁了,然而,当初他在这间贡院应试的时候所期待的锦绣前程却并未实现,十二年啊!现在才六品,且是礼部的一个闲职,人生啊!还真是和期待的不一样。
    不过,孟志云并没有因为这样而灰心丧气,和当年的同科进士相比,他虽然不是出类拔萃的一个,却也不是最倒霉的家伙,有些人现在还在七品之外厮混,真是惨到了家!
    万历皇帝数十年不理政事,也不管官员升迁,朝堂上那些重要的官职缺员甚多,底下想要往上升的低级官员却多如蝼蚁,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孟志云相信,这样的情况并非能永久存在,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皇帝他老人家也是人,也在慢慢老去,终有一天会驾崩,等太子登基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的,只要太子登基,当初他们这些和万历皇帝对抗,力保太子朱常洛的官员们一定能得到重用。
    孟志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并非出自他自己的臆想,而是有着确切根据的。
    孟志云和兵部给事中杨涟是同科进士,也是知交好友,并且同为东林党内的同盟,杨涟有什么动作和行动都会向他透露一二,所以,知道一些内幕消息的他才认为太子朱常洛登基之后,一定会重用他们这些一直郁郁不得志因为皇帝的懒惰而不得升迁的底层官员。
    杨涟和太子朱常洛的心腹太监王安交好,王安其人,虽然是阉人,却自幼读圣人之书,崇尚理学,杨涟等人和他交好,也不算是自辱,他们都是有大志向的人,都希望能够辅助明主,振兴大明,内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外能用国学宣教四方蛮夷,因此,接触不久,便一拍即合。
    当然,这个结盟是秘密的,而且不见于文字,若非孟志云和负责和王安沟通的杨涟是好友和同盟,对此,他也会一无所知。
    如今,朝堂上的首辅大臣是方从哲,浙党在朝堂上一家独大,方从哲深得万历皇帝信任,在朝堂上大肆任用私人,凡是高位,几乎都是他的好友或同党,只要是六部大员开会,在朝房里回荡的几乎全是浙江口音。本书转载ㄧбk文学网wαр.1⑥κ.сΝ
    孟志云很看不起方从哲,那家伙学问是有的,但是毫无气节,只知一味逢迎圣上,不敢仗义执言,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无所不用其极,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更是家常便饭。
    奸贼误国啊!
    当然,就算浙党一手遮天,像杨涟,左光斗,以及孟志云这样有大志向的人肯定也不会就此屈服,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抗争方式,和太子心腹王安结盟是一个办法,争取到这次会试主考官的职位也是一个办法。
    说到底,在党争能否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本党的人才储备是否强大,和浙党一味在高层发展不同,孟志云等人身属的东林党把目光放在了底层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小官员上面,对那些尚未踏入官场却已经名声响亮的年轻举子也同样看重,所以,这次,通过王安出面,由太子建议,东林党成员大学士韩广替代了浙党成员成为了本次会试的主考官,一大批东林党的官员成为了同考官,孟志云也被抽调来做外帘官,负责监察考场。
    在没有见到杨澜前,孟志云就知道了杨澜。
    礼部左侍郎夏新权是孟志云的顶头上司,他颇为赏识孟志云,不过因为方从哲的浙党一家独大,夏新权在礼部也是边缘人物,不怎么管事,所以,孟志云并不能靠这个关系往上爬。
    从夏新权那里,孟志云得知了杨澜这个人,从夏新权的口气中,孟志云知道夏新权很是欣赏杨澜,所以,这次担任外帘官,孟志云想好好看看杨澜其人,真正见到杨澜之后,孟志云的感觉就是夏新权夏大人果然好眼力,这个十八岁的解元若是能投入东林党,振兴之日不远矣!
    闲着无事,孟志云决定到杨澜所在的号棚去瞧瞧,虽然,铁链锁门,不过通过号棚墙上开出的窗口,还是能瞧见号棚内考生的一举一动。
    杨澜所在的那间号棚,孟志云已经烂熟于心,很快他便来到了那间号棚前,叫退了左右,他来到窗前,踮着脚尖往内看去。
    杨澜注意到了窗外有人,不过,他没有感觉到有危险,故而,并未抬头,仍然埋头挥笔急书,他有些害怕这具身体原本的记忆会突然消失,先把脑中所想用文笔记下来才是万全之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