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183章

东莱太史慈-第183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看了看依然有点紧张的张燕笑道:“在这人世间,人和人自然会分成三六九等,毕竟各有各的出身,当然难以做到公平,不过有一些事情却是人人平等的,比如说像是吃饭喝水睡觉,这些事情不管你的身份有多么高贵都一样要办,所以在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上下之分,虽然吃的东西可能不同,但是都得用嘴嚼,所以没有什么放不开的。”这一番话原本是说给张燕听的,却直接说到了虞翻的心里,听得虞翻连连点头。
    太史慈就知道是这种结果,在历史上,这个虞翻连孙权都敢骂,可见放浪形骸到何种程度。有一次为了拒绝孙权给他倒酒,这位仁兄直接倒在地上耍酒疯,等孙权走过他身边后,这小子马上站了起来和别人谈笑风生。弄得孙权大动肝火,差点抽出宝剑来砍他。不过若是这虞翻看得起的人他可是尊敬得很,看样子这个虞翻是对自己心服了。
    另一边的张燕闻言,身躯一震,因为太史慈的话想起了一些事情,太史慈像是看穿了张燕的心思般,笑道:“其实只要不夺走别人吃饭睡觉的权利,这天下就太平了。”听得张燕这农民起义军的首领连连点头。
    太史慈知道自己已经成功的走入了张燕的心里,看着张燕笑道:“我就知道张燕将军明白这个道理,才会要宣高兄给黑山军机会的。”
    张燕闻言低下头去,心中却想道:给我机会?我看是借我们黑山军之手对付兖州的世家大族才是真的。
    太史慈当然知道张燕心里想什么,笑道:“我给你看一封信。”言罢,站起身来从自己办公的桌子上拿起一封信,递到了张燕的手中。
    张燕不明所以的接过信来,一看才知乃是一个月前臧霸给太史慈来的信。那时候正好是黑山军内讧的时候。张燕打开信仔细看去,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原来在那时,青州军中有不少人的意见认为黑山军已经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应该由臧霸率领大军尽早消灭,不过臧霸却独树一帜,认为张燕乃是当世豪杰,既然可以看得出前一段时间伊籍对黑山军的利用,自然也可以看出形势对他非常不利。以张燕的智商,黑山军的投降根本就是指日可待。
    张燕这才知道那时黑上军已经在鬼门关前过了无数回。看来黑上军现在还存在应该感谢臧霸。
    太史慈沉声道:“这一点其实在我青州军与黑山军第一次交战的时候,我就已经料到了。因为战败的黑山军根本无处可去!”张燕闻言抬起头来,看向太史慈。
    太史慈对张燕道:“黑山军不可能去投*袁绍,因为仇怨太深。更不可能去投*曹操,对吗?”
    张燕闻言身子一震,太史慈说出的两个答案正是黑山军发生内讧的原因。
    太史慈紧紧盯着张燕道:“将军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若是投降给曹操,曹操马上就会把你等绑缚起来,给我送到冀州来,没错吧?”
    张燕终于败下阵来,垂下头去,心服口服道:“主上明鉴,小将当时就是这个意思,可惜其他人却不愿意与主上和解,非要投*曹操,完全无视由冀州到徐州冲破臧霸将军的阻挡有多么的艰难,属下不能坐以待毙,所以唯有发动兵变。”
    太史慈的嘴角逸出一丝微笑道:“那些事情都过去了,张燕你和黑山军新的命运即将要开始了,我希望你能和臧霸将军好好相处。”
    张燕点头应是,神情中有说不出的坚决。太史慈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张燕说道:“莫要以为兖州就此太平了。以后你和宣高兄还有得忙。”
    张燕闻言马上明白太史慈指的是逃走的袁绍和实力强劲的袁术,沉声道:“张燕晓得了。主上就放心吧。”
    太史慈点了点头,便招呼三人接着吃饭。不一时,四人饭饱,太史慈见张燕的脸上有困顿的神情便要是仪安排张燕去休息。自己则和虞翻走出房门在院子里散步。
    此时下了半天的大雪善解人意的停了下来,两人并肩而行,谈天说笑,听着脚底下因为踩在雪块上而发出的咯吱声,说不出的舒服。
    虞翻笑道:”主上真是厉害,三言两语便令那张燕心服口服。从此我青州又多了一员猛将。更为主上谋夺徐州、诱骗袁绍增添了把握。”
    太史慈淡然一笑道:“早就知道瞒不过你,现在我青州和兖州已经把徐州包围起来,臧霸大军更作出了要向徐州移动的态势,我想袁绍不上当都难。”
    虞翻点头道:“的确如此,主上令奉孝先生回青州给袁绍造成上下不和的假象,而且青州大军分散,臧霸大军又向徐州前进,这种种情况,袁绍不同心才怪呢。我看袁绍定要在张燕的身上再吃一个大亏。”
    太史慈笑道:“仲翔知我。”
    “不过,”虞翻沉声道:“我却以为主上不应该在冀州静观时局,而应该主动出击,这样诱骗袁绍的把握更大。”
    太史慈大感兴趣道:“哦,说来听听。”
    虞翻沉声道:“我以为主上应该出兵长安!” 
第三章远瞻(下)
           “出兵长安?”太史慈闻听虞翻此言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虞翻见太史慈在玩味自己的话,连忙道:“从现在天下的局势来看,主上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中原的霸主,表面上看去似乎风光无限,但其实再往下走则是步履维艰。”
    太史慈没有想到虞翻竟然会得到这样一番结论,带着期许看向了虞翻,虞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道:“不知主上有没有想过,在夺得了三州之后,我们今后对外用兵的口实是什么?毕竟不可师出无名。”
    太史慈闻言笑道:“我知道仲翔的意思了,你是要我‘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吗?”
    虞翻没有想到太史慈的思路这么快,身躯一震道:“主上高明,原来主上早已经胸有成竹,虞翻这事多嘴了。”
    太史慈闻言心中惭愧,暗道我哪有这个本事,这仅是历史结论罢了,摆摆手道:“仲翔莫要如此说。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法知道是一回事,找到时机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人世间每多眼高手低之辈。”
    虞翻见太史慈全无半点骄色,心中欢喜道:“主上言之有理。”
    太史慈冷笑一声道:“说穿了,大家玩得都是狐假虎威的把戏,只不过这只老虎是纸老虎罢了。我太史慈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我无论怎么做都是为了结束乱世,不像其他人那样,一心只想着把权力把持在自己的手中。”
    虞翻点头道:“的确如此,时至今日,汉室江山早已经风雨飘摇,大汉皇帝的命令没有一个是出自自己的心愿,完全由权臣操纵。”顿了顿,不好意思道:“其实在开始时,属下以为主上和其他人没有区别,但是到青州后,特别是研究了主上的学说和改制,才发现主上考虑的乃是这天下的长治久安,或许主上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但是主上站在这高位上却不是单单为一己之私利,更多是为了这天下,否则主上就不会坐在一般人看来打击世家大族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所以属下以为,主上不管站在什么位置上都不为过。”
    太史慈身躯一震,自然听出了虞翻话中的意思,这个虞翻大概是第一个隐隐约约自己要对汉室取而代之的人,更不得不承认这个虞翻胆大包天,竟然可不把汉室放在眼里,由此也可直到这个虞翻对自己已经是推心置腹,否则绝不会说出这种话来,不由得仰天吁出一口热气,看着水蒸气在冰冷的空中幻化凝结,好似变幻不定天下大事,思索道:“那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我现在只是想要扫平乱世,方今天下,诸侯争胜,大家依*的东西各有不同。不过总的说来,无外乎‘皇命’、‘皇族’、‘学术’、‘宗教’四种而已。不知仲翔以为然否。”
    虞翻闻言,心中再一次大讶,没有想到太史慈对天下力量把握得如此的精到,不由自主道:“主上,虞翻恨不早日与主上同游,虽死无憾!”太史慈大笑道:“仲翔,现在也不晚啊,能够听明白我这番言语的天下间不过区区数人,仲翔乃是我的知己,是我求之不得才是。”
    虞翻眼中闪过誓死效命之色,太史慈看着虞翻的神情,心知自己已经完全收服了虞翻,心中欢喜道:“首先看到看到这一点的当然是黄巾军的张角,他利用的是‘宗教’。”
    虞翻点头道:“的确如此,张角没有出身,要想成大事,前面的三点均不足以为凭,不过‘宗教’这种东西一旦发展成为全国性质的东西就和‘学术’差不多了。又或者说‘宗教’只是一种‘学术’的变形而已。”
    太史慈点头道:“的确如此,与其说张角败在汉室手中,还不如说是败在世家大族手中,就张角宣传的那一套哪里会有一个世家大族喜欢?自古以来,儒道两派思想斗争频仍,张角根本就是选错了方向。”
    虞翻笑道:“其实张角在起兵前一直做得不错,至少上至先帝,下到地方,有不少人已经相信了他的那一套。”
    太史慈笑道:“这就是我说的时机问题,张角选错了时机,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才会惨败身死,徒增笑柄而已。”
    虞翻叹道:“不过没有办法,因为张角没有舆论的力量,他的那一套学说若是正常的传播,是没有人相信的。只好化身为宗教出现。”
    太史慈点头,虞翻这话说的当然有道理,比如说《三国演义》里孙策和于吉那一段故事明显就是‘学术’与‘宗教’的斗争。世家大族的孙策根本就不能容忍于吉在那里装神弄鬼,更令孙策担忧的事情是就连自己的母亲都相信于吉的鬼话,若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的话,只会重蹈汉灵帝的覆辙。
    虞翻沉默了一会笑道:“所以我才说主上真乃神人也。”太史慈不明白虞翻突然间为何要说这话,不明所以的看向虞翻。
    虞翻笑道:“我虽然在青州呆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知道主上的新‘五德终始说’其实和儒家思想宣传的那一套大不相同,可以说那完全是一种新学术。”
    太史慈一怔,马上明白了虞翻的意思。虞翻接下去说道:“其实我早就知道主上在东莱西北六县起兵的时候实行的就是现在青州改制的这一套,可是主上却没有在当时提出新‘五德终始说’,因为主上知道在那时候提出新‘五德终始说’乃是自去败亡之道,因为以主上的出身,即便是提出了新学说,也不会有人相信。最后只能走张角的老路,把自己的学术化身为宗教,要么就是放弃自己的梦想,投入到一方诸侯帐下,为其效命。”
    虞翻见太史慈听得入神,接着说道:“可是主上却不甘心是这种结果,临淄一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把管宁先生这等当世大儒请回了自己的帐中,有了管宁先生为主上张目,新‘五德终始说’才站住了脚,时至今日,新‘五德终始说’更成为了天底下最知名的学术之一,而主上也成为了学术大家,仔细想一想,这番经历虽然不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的较量,但是却比冲锋陷阵要凶险好多倍。”
    太史慈闻言,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更在暗叫惭愧和幸运。自己在初到三国的时候,哪里知道这许多事情,当年和臧霸彻夜长谈时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想要消灭皇帝,在黄县起兵之时也是雄心勃勃的要建立平民政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换来的只是种种迷茫,要不是自己是个天生的无神论者,只怕自己已经走上虞翻说的“宗教”之路了。幸运的却是管宁的出现,是这大儒用学术的力量一手把懵懵懂懂的太史慈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直到新‘五德终始说’真正确立,太史慈才真正意识到学术声望的重要性,才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它。这段道路实在是太漫长了。现在想起来,竟然让太史慈产生了恍如隔世的沧海桑田的感觉。
    想到这里,太史慈叹道:“不管怎么说,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付出终归会有回报。”
    虞翻笑道:“这个自然,我和主上一样出身寒门,自是知道这其中的艰苦,其中的味道不是袁绍袁术这等天生下来就把学术力量拿捏在手中的世家大族的子弟所能真切理会的。”
    太史慈点头道:“不过老天爷还是公平的,正因为如此,袁绍他们一辈子都是纨绔子弟,根本就不可能承担起上天赋予他们的众人。”
    虞翻眼中亮了起来道:“的确如此,‘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太史慈沉声道:“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由于天生在政治性极强的环境中,他们更加懂得利用手中的学术。更知道如何把学术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深明学术力量的巅峰就是利用‘皇命’的开始。”
    虞翻不屑地笑了笑:“那是当然,否则袁绍怎可能干出不承认当今皇帝,偏要立幽州刺史刘虞为皇帝的事情。”
    太史慈看着虞翻,笑道:“仲翔真是坦诚人,一句话便戳穿了袁绍的阴谋。”
    虞翻点头道:“这就是‘霸天下’和‘霸一方’的区别了。袁绍四世三公,已经是天下人望之首,若是按照一般的常理来看,只要天下太平,袁氏家族终有一天可以权倾朝野,独占大权,可是袁绍袁术真是生不逢时,接二连三的事情破灭了他们的梦想。”
    太史慈点头道:“先是何进阻挡他们的路,紧接着就是董卓,董卓把皇帝把持在自己的手里乃是袁绍最难以接受的事情,身为天下人望之首,学术界的领袖,没有皇命在身,强极也仅仅是个称雄一方的诸侯而已,袁绍岂能甘心这一点?要扶植一位新皇帝做为他称霸天下的遮羞布那是必然的。”
    虞翻笑道:“袁绍还是有些本领的,天下这么多的皇室宗亲,袁绍居然一眼便看中了刘虞。这的确是个最佳人选。”
    太史慈思索道:“的确如此,因为和其他皇室宗其相比,刘虞是个没有野心的人,而且刘虞的才能重要在于内政而非是军事,所以这种人是最容易被袁绍利用和控制的。不过令袁绍失策的地方是正是因为刘虞这家伙没有野心,所以根本就不会去当皇帝,让袁绍想要利用都无无处下手。”
    此时两人来到一个已经被冰封住小水潭边,站下身来,虞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