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229章

东莱太史慈-第229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番的好戏给你们看。”
    太史慈看向赵云道:“子龙,你先想办法联系贾诩和张绣,寻找皇帝的任务就交给他们,王允会同意的,只要找到皇帝,马上给我送往青州,这事情一定要保密。”
    赵云抱拳道:“赵云晓得了。”
    太史慈转过头来看向许褚,沉声道:“仲康,你就给我留在长安和洛阳之间一带,带些人马作出寻找皇上和我的架式,一直到我给你写信要你停止为止。在此期间一定要做出皇上和我完全找不到的样子。”
    许崇轰然允诺。
    太史慈又对赵云道:“把仲康这一面的事情告诉给贾诩,要贾诩向王允透露假消息,说带兵寻找皇上和我的人乃是你和仲康。”
    赵云点头。
    太史慈又道:“还有,在贾诩和张绣找到皇上后,要他们自己想办法把寻找皇上的任务交给别人,然后回长安,鼓动王允对汉中和益州用兵,要贾诩和张绣尽快把益州和汉中拿下,成为我们的地盘,配合日后我们对荆州的攻击。”
    然后又转过头来看向史阿,沉声道:“史阿你给我回青州一趟,要管宁先生写一封书信以给王允,措词要强硬,但内容要示弱,那其中一定要表现出对王允袭击我太史慈的行为表示不满,同时提出要和王允合作的要求,就说我太史慈治理的三州对王允大人剪除董卓的丰功伟业深表佩服,所以请王允行周公之政,然后再承诺王允,青州会帮助他消灭董卓的余党,李?和郭汜等辈。”
    看着有点愕然的三人,太史慈笑道:“这封信一到王允的手里,他就会浮想联翩,因为写信的人乃是管宁,而非我太史慈,那信里又有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想要和王允合作的示弱意味,再加上仲康在这里的寻找行动,王允一定会认为我太史慈已经下落不明了,三州现在无人住持大事,否则提出摄政这种大事的人应该是我太史慈而非管宁,管宁现在这么做仅仅是为了稳定三州的形势。”
    赵云这才恍然,原来太史慈是要迷惑王允。
    太史慈笑道:“这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好玩了,王允现在一定恨我恨得入骨,但是王允手里没有皇帝,总不能对我用兵吧?没有了皇帝,时间长了王允连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说不准会有人趁机拥立新君,这还不天下大乱了?可是让王允摄政就不一样了,那是说天下有皇上,只是皇上没有办法管理朝政而已,如此一来,权力还在王允的手里,所以我说王允一定会对摄政很感兴趣的,更何况还有贾诩在一旁蛊惑呢!”
    赵云沉声道:“主上放心,这意思我一定传达到。”
    太史慈沉声道:“这件事情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因为皇上和我太史慈消失不见了,两方面都是群龙无首,所以管宁才提出和王允合作。那王允心里应该清楚,只要我三州举荐他做摄政,并且三州稳定,那么天下间就没有人反对,就算没有皇帝在手,他也一样可以大权在握。在这种情况下,王允绝对不会把皇帝丢失的责任推到我们身上的,因为这对他来说是损人不利己,我们三州成了弄丢天子的罪人,他王允也一样会失去领袖朝廷的资格。所以,在声望上,我们绝对不会有任何损失,即便王允想要对外宣称我们是叛逆,那也要等到找到皇上之后。”
    赵云笑道:“可是那时候皇上却早已经到我们手里了。”
    太史慈若无其事道:“尔虞我诈,来而不往非礼也,哪有那么多的客气?”
    顿了一顿后,太史慈笑道:“不过王允心胸狭窄,他虽然会为了自己的权力和管宁合作,但是他一定咽不下这口气,表面上他不会对我们怎么样,但是他一定会在站稳脚跟、令天下人承认他的摄政地位后想办法暗中破坏我三州的稳定的。而最直接的破坏方式就是置我太史慈于死地。若实在有人到三州去捣乱,那就更好了。”
    赵云皱眉道:“主上认为王允会采取什么办法呢?”
    太史慈哈哈笑道:“那还用说?袁绍和王允一直有协议的,王允一定会把我太史慈失踪的消息告诉袁绍的,经过此次长安之行,我发现袁绍这老小子似乎还有许多的手段没有使出来,看着他实在烦人,我看还是趁机把他消灭最好。”
    赵云恍然道:“原来主上装出蓄意消失的样子也是为了让袁绍先动手!”
    太史慈沉声道:“正是如此,我要让袁绍以为我不在三州,三州无人管理,然后令他把他的所有手段施展出来,让他的帮手都付出水面,我们一网打尽。”
    又看向赵云道:“其实我们要骗的还不只是袁绍,这件事情我们要做的像一点,子龙,这趟又要辛苦你了,你给我跑到荆州去,然后冒充我由荆州向豫州杀,好像是要突围的架式。”赵云肃容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事情其实十分危险。毕竟是单枪匹马。
    顿了一顿后,太史慈又道:“从我逃走的方向上看,袁术和刘表也会是王允通知的对象。袁术乃是野心勃勃之人,虽然和他哥哥袁绍一向不和,但是在针对我这件事情上倒是志同道合。”
    赵云笑道:“袁术一直对扬州虎视眈眈,但是却一直不敢真正的动手,原因就是刘繇的背后还有主上你,现在主上你一下子不能统领青州了,而且出现在他的地面上,他当然要全力对付我这个假‘太史慈’了。”
    太史慈笑道:“刘表也是一样,他应该明白只要有我太史慈在,他刘表就不会有机会当皇帝,光武遗命就是一纸空文。若是子龙你假扮的我出现在荆州,刘表一定会全力追杀你的。”
    赵云傲然道:“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回事,想要我赵云的性命,那要有吕布级别的身手才行!”
    太史慈哈哈笑道:“子龙英雄了得,一身是胆。”
    许褚却道:“可是子龙在那里人生地不熟的,很危险的。”
    太史慈沉声道:“仲康你忘了外面的李严了吗?只要有李严这地头蛇帮忙,子龙自可放手施为,而且荆州地广人稀,豫州治安混乱,子龙当可畅通无阻。”
    许褚这才放下心来。
    赵云想了一会儿,又道:“主上,曹操不会有何动作吗?”
    太史慈笑道:“曹孟德现在对我已经深具戒心,凡是我太史慈的事情,他根本不敢插手,即便说我太史慈下落不明,曹操也不会有人何动作,哈,有时候我觉得他对我比我对我自己还有信心呢。”
    众人无不莞尔。
    太史慈意气风发道:“计划就是如此,哼!他们不是都想要除掉我太史慈吗?那我就给他们这个追杀的机会,他们不都看着我三州的富裕眼红却不敢动手吗?我这便给他们谋夺我三州的机会。”
    众人点头,眼前发亮,只要这些人动手,太史慈日后就有了攻打他们的充足借口。
    太史慈微笑道:“如此,长安、汉中、益州、荆州无不在我算计中,到时再加上郭嘉和鲁肃给我谋划徐州和幽州,看天下谁可抗手!”
    太史慈伸了个懒腰,笑道:“王允也不容易,为了我太史慈的大业被骗的好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就让我太史慈亲自消灭李?郭汜,让长安长久平安,算是作为报答吧!”
    众人大笑。
    由今日起,太史慈争霸天下的行动全面展开了。 
第十二章暗涌(上)
           待众人商议过大计后,早已经是晚上。
    这时,被赵云派出去分散到各地的特种精英小队已经陆陆续续回到了营地,当众人知道太史慈和史阿已经被找回后,各个欣喜若狂。自也不必多言。
    太史慈招揽李严的行动出乎意料的顺利。
    倒是太史慈把掩护赵云的任务交给他时,李严感动的眼圈都红了,那当然是因为太史慈对他的信任。
    这时代的人最看重名誉,太史慈这般对他,把手下最心爱的大将交给了李严,李严当然誓死以报。
    随即,太史慈的计划全面展开。
    李严带着赵云回荆州,然后就是联系贾诩和张绣通知诸般任务,而许褚则带着特种精英继续着寻找汉献帝和太史慈的任务。
    随后史阿回青州向管宁禀告这里发生的一切,同时太史慈下出密令,要郭嘉和鲁肃按照原计划进行对外扩张的计谋,不过太史慈要求郭嘉要表现的野心勃勃的样子,并且要对外显示谋夺徐州乃是郭嘉自己的主意,以便继续加深袁绍以为太史慈和郭嘉两人之间不和的印象。
    几天后,董卓身死、汉献帝不见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当然是太史刺肆意散播的结果。为的是要领王允在一段时间内控制不住局面,这样之后,王允才会真正的考虑管宁的书信。
    太史慈这谣言最令王允难受的事情是把汉献帝的消失和王允消灭董卓的事情连在了一起说,结果就给人了一种错觉,那即是说,如果王允不贸然行动消灭董卓的话,汉献帝就不会消失。
    这个说法令王允百口莫辩,因为事情从某种角度上看的确如此。
    一时间天下哗然。皇帝不见了,这可是天下间的大事。
    不过正如太史慈所料想的一样,大家的反应虽然热烈,但是却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因为这些年来,大汉的皇帝在人们心中地位是在低得可以,虽然大家都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是这几年大汉的皇帝实在是声名扫地,汉灵帝算是死在女人的肚皮上,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少帝是被董卓弄死的,汉献帝倒是皇帝,可是承认他的人太少,本来太史慈等人已经承认了汉献帝,结果现在却弄丢了,在人们心中自然没有什么地位,刘虞倒是众望所归,但是刘虞却死活不想当皇帝。
    如此一来,这大汉的皇帝凡是成了可以随意废立和丢弃的物件。
    人们觉得,皇帝是一定要有的,但是暂时消失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不了在立一个新皇帝,反正都是大臣们说了算。
    这种想法对王允十分不利。没有了皇帝他还有什么权力可言?
    王允原本想要暗中把这件事情摆平,悄无声息地汉献帝找回来,谁知道竟然是这等结果。
    不过局面并不糟糕,因为传言中说,王允已经有了汉献帝的线索,不日就可找回。
    王允气得七窍生烟,却没有办法站出来说话,不管怎么说,这传言还有一些对他有利的东西。
    王允不是傻子,心知肚明这消息乃是青州方面散播的。看样子青州已经准备把皇帝丢失的事情赖在他王允的身上。
    但是令王允大惑不解的事情是,为何青州会散播自己即将要找到汉献帝的假消息,这对王允实在是很有利。
    贾诩这时站了出来,向王允提醒说,青州如此做定有所图,要王允静观其变。但是贾诩却在暗示王允,这大概是青州不想两败俱伤的信号。
    王允此时当然视太史慈和青州为仇敌,但是贾诩的话却让王允不得不深思,因为王允知道即便是搬倒青州,因为现在没有皇帝在手,自己也不会有半点利益。所以唯有苦忍着默认了这个传言。
    王允一对传言讳莫如深,天下间就越发肯定这传言的真实性。
    当然,人们也相信皇帝很快就会找回来。
    不久之后,马回到了西凉,曹操则返回广陵,这本就在太史慈的意料中,毕竟广陵才是曹操的根本,而且曹操已经知道自己在长安是捞不到任何利益的。
    现在汉献帝不见了,长安暗流涌动,曹操可不想置身其中,退走是很正常的。
    不过令王允安心的事情是,吕布和张绣这个掌握长安城兵权的人对他是十分的支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这两人在,就算是不能找回汉献帝,王允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更何况还有杨彪这等经学大家的支持。
    贾诩也在为他出谋划策,这令王允心安不少。
    尤其是张绣主动请缨要出城去寻找汉献帝的行为令王允无比的感动,更有视张秀和贾诩为心腹的意思。
    太史慈却在心中偷笑,因为早晚有一日,张绣和贾诩会掏空王允的政治根本和权力。
    到那时,他就可以兵不血刃的获得长安。
    只有一件事情出乎太史慈的意料之外,那就是刘备居然没有回幽州,而是跟着张任直奔益州,投奔益州刘焉去也。至于刘虞的儿子刘和则跑回了幽州。
    原本太史慈已经准备好在攻占幽州的时候一并把刘备灭了,这下倒好,刘备算是潜龙升天,咸鱼翻身了。
    只是没想到刘备最后还是走上了入蜀这条道路。
    不过这是好事情,刘备入蜀,刘焉年老体衰,命不久矣,刘备和刘璋之间可是有一番龙争虎斗了。
    刘璋是正统,刘备是人望。而且刘备是随张任入蜀,可是刘璋现在还和自己的两个兄弟滞留长安,,就像刘虞把儿子刘和留在长安是一样的。
    不过刘焉还有一个儿子刘瑁在西蜀,就算是没有刘璋,刘备要走的路还是很长。
    看看谁能获胜吧。
    对于太史慈来说,益州当然越乱越好,这样比较方便贾诩对益州下手。
    坐山观虎斗的道理贾诩这三国第一投机者自然能明白吧?
    就在这个时候,汉献帝被张绣找了回来。
    太史慈大喜,亲自去迎接。
    其实这件事情早在太史慈的意料中。
    汉献帝单枪匹马,又能跑到哪里去?
    此时人人都知道汉献帝要去的地方是幽州,故此在通往幽州的各条道路上都布满了寻找汉献帝的埋伏。
    张绣的西凉骑兵、李?郭汜的飞熊军、袁敏的长刀手,许褚的特种精英,汉献帝若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能够逃到刘虞的地界,那他可真是天下第一逃跑专家了。
    汉献帝被张绣抓住更是一个必然。
    要知道袁敏乃是袁绍暗地里派出寻找汉献帝的人,哪里敢明目张胆的去搜查?而且袁敏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事情,自己的行踪完全被监视起来了。似乎自己不管到哪里,张绣的军队总是适时出现,屡试不爽。
    这事情当然要归功于许褚的特种精英,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反侦察能力令袁敏的部队无处遁形,故此,袁敏找到汉献帝的可能性及基本排除了。
    李?和郭汜的飞熊军因为过于向北,所以也失去了找到汉献帝的机会,除非汉献帝能够奇迹地穿越张绣和许褚的重重封锁。
    当太史慈看到汉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