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263章

东莱太史慈-第263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点了点头,淡然道:“这事情本就在我的意料之中,下一个敌人就是荆州的张允军了。”
    于禁笑道:“有李严做内应,我看张允军不堪一击。”
    太史慈沉声道:“我却不想这么快的决出胜负来,因为那样对我青州并没有半点好处。”
    许褚闻言大奇,于禁却恍然道:“主上说的是兵力问题!”
    太史慈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就算我们现在可以击溃荆州军,那又怎样?难道我们有能力可以长驱直入拿下荆州吗?”
    于禁点头道:“的确如此,幽州战场,徐州战场的事情我们都还未解决,尤其是兖州,虽然在诈敌工作上做的很到位,骗得袁术大军长驱直入,但是战场上变化万千,谁都没有把握轻言必胜。如此一来,我们的军队已经被彻底分散了。”
    太史慈思索道:“我们本身兵力不够仅仅是一方面原因而已,我更担心的乃是虎视荆州大小势力。”
    看向正在思索的于禁,太史慈沉声道:“若是我们现在击溃荆州军,未见其利,先见其害,荆州乃是‘争地’,四面皆敌,现在荆州的北面就有在司州的你于禁大军和张济大军、以及豫州的袁术,南面乃是交州,姑且可以不论,西面是和刘表不和的益州刘焉,东面则有扬州的一干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更有孙坚的儿子孙策虎视眈眈,这些人包括我们在内,都想把荆州拿到手中,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和荆州先行开战,因为那样只会便宜了别人,每个人都在打着这样的算盘:一旦荆州的兵力我被吸引到哪一面,其他地方马上就会空虚起来,那么其他诸侯就会有机会在其他地方攻击乃至占有荆州,故此这许多时候,没有人去攻打荆州,如果现在我们把荆州军击败的话,刘表就会调兵遣将,抽空敌方兵力,其他诸侯还不趁势攻打荆州?那我们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了吗?”
    于禁闻言,身躯一震,对太史慈道:“主上所言甚是!”
    太史慈冷哼道:“所以在与荆州交战前,我们要谋划的不是荆州,而是对荆州窥视已久的其他敌人。”
    于禁赞叹道:“主上明鉴,这就好像一大群人去赴宴,若是其他人去不了,那这筵席的美味佳肴不就归自己享受了?”
    太史慈轻笑道:“正是如此,狼多肉少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把其他的饿狼赶跑,荆州这块肥肉就完全是我们的了。”
    于禁兴奋的点了点头,太史慈眼中闪过智能的光芒,信心十足道:“益州现在有贾诩和张绣在那里牵制,自顾不暇,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交州的情况我们不知道,但我看刘表还未把交州放在心上,剩下的就是扬州一干大小势力,也难以成气候,现在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孙策和袁绍。”
    于禁闻言一怔,没有想到太史慈竟然这么在乎这两个人,不由得疑问道:“主上这么防备袁绍,属下倒是理解,这人一直在豫州默默地培养自己的实力,凭借其声望和在汝南的雄厚实力,的确可以取而代之,把袁术的实力据为己有。但是那个孙策有那么厉害吗?主上何必把这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放在心上?”
    太史慈摇了摇头道:“文则你以为我是那种特别看重家世的人吗?哼,‘老子英雄儿好汉’何其谬矣?!不过你必须要承认,世家子弟因为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所以受教育的机会比别人多一些,自然会有许多出色的人才,袁绍和袁术不成器并不能说所有的世家子弟都不成气候,这个孙策就是个杰出人物,他的才能只怕在他的父亲孙坚之上。”
    于禁和许褚相顾骇然,没有想到太史慈对孙策的评价这么高,要知道孙坚人称江东猛虎,乃是天下有名的猛将,更是不可多得的军队统帅,若不是轻敌冒进,只怕整个荆州都会被他打下来。可是太史慈却说太史慈却说孙策尤胜乃父,怎不令两人惊讶异常?
    太史慈看着有点不服气地许褚,笑道:“仲康,即便是你和他单打独斗,只怕也是平手的局面。”看着更加不服气的许褚,心中却在想历史上的太史慈和孙策也是在伯仲间,不过现在却又要另当别论了。
    于禁皱着头道:“若是如此说来,这个孙策还真是不好对付呢!这孙策深得袁术的喜爱,有这般人物在,只怕袁绍不是袁术的对手。”
    太史慈冷哼道:“孙策乃是当世英雄,怎会一直受袁术这等人物的驱使?你有没有想过,现在孙策领军在外,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策想要干些什么,袁术又哪里能够控制得了呢?这不正是孙策扩充自己实力的大好机会吗?”
    于禁闻言骇然道:“如此说来,刘繇公子危险了。”
    太史慈摇了摇头道:“我倒不担心刘繇的安危,莫忘记孟德兄现在就在扬州,有孟德兄在那里,孙策未必会站到便宜。我在担心这个孙策会因为与刘繇交战无法取得胜利之后转而攻击荆州。若是刘表的兵力完全被我们所吸引的话,那孙策得手的机会就很大了。”
    于禁和许褚这才明白太史慈担心的乃是孙策。
    太史慈还有一些话没有办法说,想必三国第一流的谋士周瑜已经在孙策手下了,有周瑜在孙策的手下,太史慈总是会有一种寝食难安之感。
    郭嘉、贾诩、鲁肃,这三个三国时代超一流的谋士在自己的手中,太史慈对这三人的本领再清楚不过了,若是单论出谋划策,自己绝对不是这三人的对手,
    郭嘉大智若鬼,不可测度。
    鲁肃大智若愚,平淡处见灿烂。
    贾诩大智若水,最擅长利用形势随机应变。
    对这三个人,太史慈乃是真心的佩服。但是太史慈却知道,天下间的计谋之士并不仅仅是这三人。《三国演义》把太多的杰出人物给淡化了。
    若是按照罗贯中的说法,那诸葛亮就是大智若仙,没有一件事情可以逃出诸葛亮的算计,当然这是虚构出来的,“亮长于治戎,短于奇谋,理民之才优于将略”,陈寿这属于后三国时代的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陈寿眼光有限,不明白军事乃是为政治服务的道理,诸葛亮在政治方面的才干和军事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才是诸葛亮真正厉害的地方,只看诸葛亮可在刘备死后独立支持蜀国这么许多年,就足以令人惊讶了,虽然没有“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也算得上是“阻狂澜于既倒”了。
    试想,若是换成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被人杀死,到底曹操手下的哪个谋士可以避免曹魏集团的四分五裂,更辅佐曹丕成其大事?孙权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单就这份本领,其他谋士那根本就是望尘莫及了。
    当然诸葛亮也仅仅是个谋士而已,他缺乏做君主的眼光和胸襟,只看他不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只知“用”人而不知道“养”人上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的短处所在。
    所以太史慈现在才会那么注意对诸葛亮的培养。
    但除了这几人外,太史慈最看重的谋士中就有周瑜。
    周瑜乃是大智若雅,彬彬有礼下暗藏无数杀机,在极静中有极动。
    当然,还有司马懿的大智若懦、荀彧的大智若稳、庞统的大智若浪,都是太史慈深所敬畏的。
    至于陆逊、徐庶、戏志才、程昱、荀攸、田丰、沮授、陈宫、虞翻、邓艾、钟会、陈登等人虽然有不逊于以上几人的潜质,但始终未卓然成大家,皆有破绽可寻。
    可是现在却没有人知道周瑜名字。太史慈甚至有点担心自己的老朋友曹操会在周瑜的手下吃败仗。
    正是出于这种担心,太史慈才想要竭力地避免孙策对荆州的注意。
    这时,一直在思索的于禁对太史慈道:“主上,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不妨和张允多僵持一段时间。”
    太史慈点了点头道:“文则之言深得我心。”心中却在苦笑,他当然了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孙策,但是现在却是鞭长莫及,毕竟自己同时要应付的敌人太多,唯有暂时抛开孙策不管了。
    荆州去不了,扬州打不下,又不想依附于袁术,看来孙策唯有南下了。
    看来扬州和荆州的南部要乱上好长一阵子了。
    抛开这些烦恼,太史慈看向于禁,说道:“这些事情先不管,我们先拿下河东郡再说。”
    许褚早已经气闷了半天,见太史慈终于说到了打仗上,兴奋地站了起来,于禁笑道:“我这就去准备。对了,主上,您呢?”
    太史慈神秘一笑道:“我则要写封信到冀州去。”
    于禁一愣,太史慈悠然道:“田丰和沮授想必也已经清闲得不耐烦了吧?是该让他们活动一下了。”
    于禁和许褚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太史慈之心,真的难以揣度。 
第九章破敌(十二)
           太史慈看着两人,像是自言自语道:“河东战事到现在已经大体结束,而与刘表的战争将会进行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必要待在这里,反倒是兖州局势错综复杂,令我放心不下,虽然张燕剽悍勇猛,为人机灵,高顺锐不可当,但是都非是出谋划策之人,对上袁术,难免有万一,我怎能放心得下?”
    顿了一顿道:“贾诩在长安,奉孝、虞翻在徐州,鲁肃在幽州,各个独当一面,抽身不开,徐庶现在在青州了解我青州军的军制,毕竟他才从长安回来,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所以哪里还有人帮助高顺两人出谋划策?我岂可不去?”
    于禁皱眉道:“可是主上不是说有田丰和沮授先生吗?让他两人到兖州不是正好吗?”
    太史慈摇头道:“文则你还是不了解这两人,他们虽然是足智多谋,但是有时却未免太过君子,更重情重义,我能够收服两人实在是拜奉孝所赐,若是派两人去解决兖州的事情,真的多有不妥。”
    看着眼前依然大惑不解的两人,太史慈耐心的解释道:“你们有未想过,兖州和豫州的事情并非我们和袁术之间的决战那么简单,我们在消灭袁术的同时还要限制袁绍,不能令袁绍在豫州发展起来,莫忘记袁绍现在一直在等待我们和袁术两败俱伤,一旦袁术溃败,袁绍一定会趁势而起,取而代之,但是袁术这许多年来在豫州苦心经营,怎会没有人帮助他呢?所以袁绍和袁术的内都是可以预期的。”
    两人点头,实际上太史慈一直都在利用这一点,虽然袁绍在青州的手中吃了不少亏,更是实力大损,而且最近张扬军和王匡军更是屡遭败绩,表面看来袁绍的确是没有什么实力了,但问题在于袁绍既然可以拿出几万人来做诱饵,意图把你于禁拖在并州和司州,那即是说袁绍在暗地里还有相当的实力,而且这一段时间内,袁绍虽然没有和太史慈正面为敌,但是却处处有他的影子。
    在幽州,袁绍和公孙瓒一直相互勾结;在长安,袁绍和王允乃是暗地中的盟友;在荆州,袁绍正在派人追杀赵云装扮的太史慈;在豫州,袁绍又在谋夺袁术的基业,更在等待郭图预期的郭嘉的“反叛”;在河东又有王匡和张扬“拖住”青州军,所以说这个袁绍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轻视。
    太史慈之所以假装失踪,又把烟州的局面弄得这么乱,无非就是希望袁绍逐渐摊开所有的底牌,然后一并消灭,剪除袁绍这个祸患。
    太史慈对两人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田丰和沮授到了兖州会发生什么事情?”
    两人陷入了沉思中,太史慈沉声道:“田丰和沮授的才智不在徐元直之下,他们当然知道我现在这么做的居心,更知道袁绍现在在豫州正在积聚实力,两个人对袁绍还有一定的情意,若是这两个人到了兖州,虽然不可能真的去帮助袁绍,但却会出于本能的不自觉的帮助袁绍。”
    许褚冷哼一声道:“主上对他们这般信任,他两人若是做出这种事情来,我许褚第一个不会放过他们。”
    太史慈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道:“仲康你怎可以这么想两位先生?这两人乃是信人,从决定投*我太史慈开始起,就对我忠心不二,你这么说是对两位先生的大不敬!”
    许褚从未见过太史慈对自己这般疾言厉色,不由得吓得把头一缩,不敢作声。
    太史慈看着许褚这般样子,失笑道:“我并非针对仲康你,乃是一时有感而发,‘虽九死而不悔’,屈原先生的诗歌说的就是田丰和沮授这样的人了。”
    心中同时想起来这两人在历史上的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心中恻然。
    于禁却在边上感叹道:“若是两位先生看见主上刚才那般模样,一定会感动非常的。”
    许褚也点着头说道:“我从未见主上对主上这么大的火,这样子吧”许褚作出对不起的模样,想着冀州的方向鞠了两下躬,高声道:“两位先生,我许褚对不起你们了,在这里向你们赔罪了。”
    太史慈和于禁摇头失笑,心道这许褚现在还是一副孩子的模样,真是可爱得很,太史慈对许褚笑道:“对了,仲康,你也老大不小的了,等我们平定了北方,让你的几个嫂子给你做媒,找一个好人家的姑娘,结束你的单身生活如何?”
    许褚闻言,连连摇头道:“不可以的,主上的几位夫人都是娇滴滴的大美人,认识的姑娘大概都是娇生惯养的千金大小姐吧?我可受不了,再把人家姑娘吓着。”
    于禁忍不住笑道:“若是许褚你能养成每天洗脚的好习惯,我看那些女孩子还是能够接受你的。”
    许褚闻言,一张大脸红了起来。
    太史慈却笑道:“既然仲康这般说,我看让李仙儿给你介绍如何?”
    “什么?”许褚的一双虎目此时瞪得比牛眼还大,对太史慈叫道:“若是李仙儿给我找,那找来的岂非都是悍妇?我可受不了!我宁可面对吕布,也不愿意对上这等悍妇。对了,这话不要告诉杜远,否则他又会找我来算帐。没见过这种人,把受虐待当成一种享受。”
    太史慈和于禁闻言哈哈大笑,好半天,才平复下来,太史慈又道:“好了,我们不说仲康的终身大事了,其实我最怕的就是田丰和沮授到了兖州就是对袁术一阵急攻猛打,连根毛都不给袁术剩下,那袁术回到豫州还凭什么和袁绍斗生斗死啊?”
    于禁这才恍然,原来太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