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41章

东莱太史慈-第41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盛闻言,也不在意,本来与太史慈开玩笑惯了,正待胡言,却一眼看到去而复回的小貂蝉,登时张大了嘴巴,发不出声音,仿佛被人点了死穴。样子说不出的滑稽。
    太史慈看他的样子险些笑出声来,正待开口,廖化却站起身来对他敬礼,被太史此一把拉住,点头道:“元俭辛苦你了。”
    廖化豪爽一笑,太史慈却发现在屋中还有一位大汉,此时也就已经站了起来。
    太史慈看去,尽管已经见过不少的卓越人物,但眼前此人还是让太史慈暗赞一声。
    眼前的这魁梧昂藏的大汉,容貌刚毅,两眼精明,神光如炬,肌肤黝黑,虎背熊腰,手足均比一般人粗壮,非常威武,双目闪闪生威,顾盼间自具一股慑人心魄的力量,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似能担当任何重任的硬汉气质,显出刚毅不屈的粗线条轮廓,深具粗犷的男性魅力。
    而在他那种攻城拔寨的狂野剽悍气质偏偏混有一种无比的冷静和智能。
    最令太史慈惊异处,这人不苟言笑,而且看到有貂蝉如此美女居然目不斜视,当真是少见的很。
    看他朴素的打扮,太史慈心知此人必非世家大族的子弟,到底是哪一位三国古人有如此风采?
    在一旁的廖化连忙为太史慈介绍道:“主上,此人是我西北六县治下蓬莱的一位猎户,姓高名顺……”
    什么?正在猜想大汉身份的太史慈大吃一惊,眼前这人竟然是三国第一攻击高手、用陷阵营七百人打得刘备望风而逃、又可和夏侯惇恶斗四五十回合,连张辽和臧霸都心甘情愿屈居其下的高顺!在自己西北六县治下的蓬莱居然有这样的人物而自己竟然不知道?
    大喜过望下,一步上前,拉住高顺的手道:“久闻高将军大名,今日一见幸何如哉!”
    饶是以高顺的沉稳闻听此言,也不由诧异道:“太史将军折杀小人了,……只是不知大人何时闻听小人的名字。”
    太史慈这才想起自己所谓的“久闻大名”倒不如说是在历史书和《三国演义》上的“久看大名”来的准确。此时说漏了嘴,不由大感尴尬。
    幸好太史慈最有急智,连忙掩饰道:“当年我在曲成只有五百士卒时,一位你们蓬莱的猎户告诉我的,说在蓬莱以你高兄狩猎本领最好。”
    高顺这才“恍然大悟”,点头道:“原来如此”。
    “惊魂甫定”的太史慈却下定决心今后在西北六县一定要多多查访,说不准还有多少能人呢!
    看看眼前这高顺,真是“人的名,树的影”,盛名之下哪有虚士?只看由内而形之于外的精神气质便已经令太史慈大为赞叹。
    在一旁的廖化仿佛刚刚想起一事,连忙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交给太史慈。
    太史慈展开书信观看。
    原来是王豹的来信,大意是说太史慈出发不久,太史慈在两年前便已经派出去监视张举的奸细便传回了消息,说张举也欲赶往临淄,并且军中有大量兵马调动的迹象,并且意图不明。
    王豹和伊籍斟酌再三,擅自作主,令廖化带领五百特种精英以各种身份潜入临淄城,以备太史慈不时之需。
    又说随行而去的高顺勇烈沉稳,可堪大用,单论武功,李仙儿决非其对手,若论军事才能,则远胜于王豹自己,信中说这高顺曾与王豹在太史慈发明的沙盘上推演过二十轮的攻防战,结果王豹这天下最善守的墨门子弟居然二十战二十败,反过来换王豹等人轮番攻击,这高顺居然把那模拟的城守得跟铁桶也似。
    信的末尾强调,希望太史慈能够重用高顺,不要因为此人并非世家子弟和默默无名而轻视他,认为此人留在太史慈身边对太史慈的临淄之行大有帮助。
    太史慈当然不会对高顺看走眼,否则这么多年三国真是白看了。
    唯一令太史慈诧异的事情是这高顺竟然还那么善守吗?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那是因为吕布的并州军团的战斗风格是居无定所的群狼战术,高顺当然要配合行动了,这并不代表高顺不善守城。
    实际上善攻者必善守,攻与守本就是一体两面。
    一想到有了这样一位可攻可守的军事全才协助,太史慈心中大定。
    仔细看看信,对王豹的安排大感满意,尤其是令援兵化整为零化妆入城这一考虑当真是十分周到。否则别人马上就会怀疑太史慈来趟临淄带这么多的军队干什么。
    而且这样一来,这批人身份保密,自可方便太史慈行事。
    太史慈在这里沉吟不语,那边的徐盛因为心中有鬼,半天不敢看小貂蝉,此时见状,连忙道:“主上,元俭这次按照您的意思一共带来了五百人,又有这位高大哥加入,您看……”
    言外之意,就是该否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告诉这初来乍到的高顺。
    太史慈默思半晌后,想到王豹着他来助自己的意思正是如此,自己又想起这高顺在历史上是有了名硬汉,以及临死时那种视死如归的气概了,根本就不是吕布之流所能比拟的,即便是张辽和陈宫也多有不及,哪还不信任他,爽快道:“既是自家兄弟,什么事均不须隐瞒,否则岂非屈了高大哥的才华!”
    高顺感动得差点掉泪,哪里想得到太史慈初次见面便如此信任他,立时生出誓死效命之心,哽咽道:“主上……”
    太史慈大喜,刚才这高顺还称自己为将军、大人,现在称自己“主上”,其心已伏,一摆手道:“高兄不必多言,是金子到那里都会发光的。”
    正要说话,想起一事,转头看向貂蝉。
    在一旁的貂蝉知道自己的子义哥哥要和众人谈论重要的事情,还不等此时太史慈发话,便乖巧地站起身来跑出门去,而后又转身皱眉挤鼻伸舌,扮了个“好稀罕吗”的鬼脸,临走时却心细如发,未忘记把门反手带上。
    看得太史慈心中温馨又赞叹貂蝉的善解人意。
    然后由徐盛向众人介绍临淄现在的复杂形势,特别强调张举尚有图谋还未弄清楚,听得众人眉头大皱。
    廖化是武将,对张举这等阴谋诡计当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高顺虽然足智多谋,深通兵法,但也仅仅局限在战场上,自也是无能为力。
    一时间屋子内沉默无声。
    太史慈当然也看不出其中玄机,看着大家的样子,心知此时唯有走一步是一步了。
    想起另外一事,对高顺说道:“高大哥当知张举另有大军潜入临淄,如果是起突然,以我们仅有的一千人迎敌,高大哥准备如何调度。”
    这其中当然有考较之意,虽然太史慈绝对的相信高顺的才能,但还是想看看高顺到底可高明至何等程度。
    高顺当然心知肚明,侃侃而谈道:“作战无非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以及针对三者而作出的种种临场发挥,要知天下没有无破绽的计谋,未算胜先算败,故侦察敌人除了留心对方的武器装备、兵力强弱外,最紧要是测估对方的作战意图。针对之而因势用谋,则不劳而功举。”
    随后开始解说根据临淄城的结构和建筑的分布的情状,以及对方最有可能的进攻路线,大小细节,无一遗漏,显示出惊人的分析力、记忆力和观察力。话语中还隐隐透漏出以太史慈特种精英的素质应付眼前的局面绰绰有余之意。
    太史慈听得大惊,这高顺说话言简意赅,思路清晰,尤其在阵前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每种兵种在他的手中都会发挥出最大的功用和效果。
    就连一向自负的徐盛闻听此言也立时撼服,大叹自己往日小看了天下英雄,
    道:“难怪以王豹兄之能尚对高大哥叹服不已。”
    太史慈转头看向徐盛故作诧异道:“少见文响有这么谦虚的时候呢!”
    弄得徐盛老脸通红,尴尬不已。
    太史慈旋即肃容道:“既如此,从今天起,文响你主要负责监视临淄各大势力的动向,还要负责暗中保护那些这两天与我在宴会上发生冲突的人的安全,唔……既然援军已到,那这五百人就交给你指挥,这样也方便行事不会惹人怀疑。没有问题吧?”
    徐盛点头道:“主上放心,我包管连这些人身上有没有被老婆抓伤的痕迹都给调查得一清二楚。”
    太史慈为之啼笑皆非,笑骂道:“天天跟杜远混在一起,也不学一些好。”
    徐盛故作叹气道:“问题是杜远这小子身上有好的地方可供我学习吗?”言罢一付被人误带入迷途陷足与泥潭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可怜模样。引得廖化又一阵狂笑,连高顺也为之莞尔。
    太史慈没好气的瞪了徐盛一眼,转过头来对管顺道:“至于高大哥,其余的人手均归你调动,对付张举时还要你来主持。”
    高顺心知这支精锐的部队归自己指挥立使自己在太史慈的军中身价立增,但同时责任也异常重大。抱拳肃容道:“敢不死命以报!”
    顿了顿,高顺又说出了心中的想法,道:“我以为主上还应该多加监视孙邵,要知现在孙邵的态度实在是暧昧不明,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孙氏家族不会被张举利用这点假设上。”
    太史慈点了点头,正待说话,却听见小貂蝉在门外娇声呖呖道:“子义哥哥,还未完吗?已经中午了,我可让厨房做饭了!”
    太史慈闻言才想起时间来,肚子也咕咕叫响。心中却在苦笑:这小貂蝉其实比什么张举张纯难对付多了。
    ================================分隔线===============================
    才吃过午饭,那胡童又来见太史慈。说是孔义请他过府有要事相商。
    太史慈愕然,实在想不出孔义此时找自己所为何事,唯有心里装着闷葫芦,换上衣服虽胡童而去。
    待进到孔义会客的客厅,那个大商人糜竺赫然也在座上。太史慈一愣,心中想起了秦周对自己说的一番话,心知看来这糜竺和孔义的生意没有谈笼,定是出现了分歧,不过看架式似乎与自己有关。
    不就是一场生意吗?用得着这么费事?
    对了,孔义要买的是战马……
    太史慈脑中灵光一闪,随即想起了糜竺的另外一个身份:徐州刺史陶谦的属下,这就有点猜出孔义找自己的意图了。
    果然,孔义待太史慈坐下后,呵呵笑道:“子义,老夫今天招子义过府别无他意,实际上是糜竺先生找子义有事相求,还望子义念在老夫的薄面上尽力相助。”
    此时任谁都看了出来,孔义与陶谦的代表糜竺背后另有协议,要知徐州与青州是唇齿相依,青州的动荡对徐州绝无半点好处,虽然两州都是一马平川,但徐州的地方政治并非如青州般乱成了一团,那陶谦看似老朽昏庸,实则精明厉害得出奇,徐州多年来简直就是铁板一块,地方上的豪强地主被陶谦收拾得服服帖帖,眼前的糜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至于孔义和陶谦的协议是什么这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就现在看来,自己也是这协议中的一部分。
    太史慈转头看向糜竺,后者却不急不缓道:“这事原本不好开口,更不好麻烦太史将军,但刺史大人一力担保,说太史将军古道热肠,必不会拒绝。”
    太史慈心中叫绝,好一个糜竺,果然有些斤两,居然看出自己与孔义现在是蜜月期的关系,孔义大名压下,自己当然欲拒无从。
    点头道:“糜先生请说,既然刺史大人发话,只要是在下能够办到的,定当竭力。”先拍孔义一个马屁,给他留一点好印象再说,至少待会讨价还价时有更大的余地。
    果然,孔义闻言连连直捋他那三绺须髯,连原本就不大的眼睛都眯了起来,显是非常满意太史慈的态度。
    此时糜竺接口道:“子义应该知道在下在做生意的同时也是徐州刺史大人陶谦公手下的从事。”
    太史慈点头。
    糜竺续道:“陶谦大人的意思是希望从你东莱西北六县购买一些品质上乘的武器铠甲。”
    太史慈心中一震,知道有很多的事情终是无法保密,看来西北六县生产新式武器的秘密终于被泄漏了出去。
    太史慈现在关心的事情是外界到底知道了多少,故此试探地问道:“这倒没有问题,只是我西北六县生产的武器也就是那几种,不知刺史大人……”
    糜竺打断道:“听闻子义那里有新式的强弓和新式的长枪,不知道子义可否割爱?”
    太史慈放下心来,知道外界了解的并不多,表面上却故作为难道:“糜竺先生真是法眼无差,这两样东西确实我西北六县新近做出来武器,不过这种东西制作缓慢,颇费人工,就怕陶谦大人要求的数量我们一时拿不出来。”
    太史慈此时是在讨价还价了。
    糜竺这大商人久经商场,当然知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道理。此刻闻听太史慈同意出售那些武器和铠甲,不由心中大喜。
    表面上却故作漫不经心道:“若是别人对我这么说话,我定会以为要多付出些钱财,但我知道西北六县乃是天下有名的富庶之地,又岂会把些许钱财放在眼里?子义不若说出心中的要求,看我糜竺可否满足?”
    太史慈心中大讶,越发的不敢小看眼前的这个大商人,糜竺此番话明显就是先不动声色地夸奖他一番,再拿话挤兑自己,令他无法狮子大开口。
    想想历史上这糜竺把妹子许配给刘备并且追随其一生的毒辣眼光和胆识哪还不小心翼翼?
    不过太史慈亦非易与之辈,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慈今日今时早非初临政治场上不识尔虞我诈的热血小子。
    的确,你可以怀有一个光明的理想,但却无法杜绝和否认自己手段的卑鄙是实现自己目的的终南捷径。
    而且在这个表面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自有其潜在规则,既然眼前大家可以坐下来谈,就是认为彼此之间有利用的价值,只需要用文雅的辞令狮子大开口好了,不用半点客气。
    为将来计,对太史慈来说,最缺的战略物资就是优质的战马,糜竺是这时代有名的大商人,解决战马的问题自是不在话下。徐州闻名天下的丹阳铁骑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孔义这次不就是在于糜竺谈论买马的生意吗?如果不狠狠敲糜竺一笔,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