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230章

大穿越时代-第230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不同,没有那么强烈的攻击性。按照印度人因果报应的学说,一个人在现世中的地位是由其前世的行为决定的。因此,印度的贱民们一向自认为是由于他们过去的罪孽而导致了现在的苦境。转世的时候投个好胎,改善在来世中的地位是贱民们唯一的希望,而这只有通过恭敬地履行现世中的责任和义务来实现,所以他们绝对不会比欧洲的农奴更难管束……”

    王秋答道,“……更何况,作为受歧视的贱民,他们原本就被印度社会抛弃,已经习惯了被奴役。嗯,什么是贱民?这就是说,他们的社会地位原本比农奴更低,有点像欧洲的吉普赛人,您把他们当成是农奴对待,给他们土地耕种,就已经是在抬举他们的地位了。这些贱民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闹乱子呢?

    即使出现了最糟糕的情况,真有骚乱爆发,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别看这些印度人长得好像差不多,其实属于好几十个民族,彼此语言不通,互相之间都没法交流,根本不可能联合起来抱团作乱。如果仅仅是一小撮人跳出来闹事的话,想必肯定能很容易地弹压下去:你们弹压农奴闹事的次数难道还少吗?”

    “……可是这样一来的话,岂不是连我们也没法跟他们交流了?到时候怎么给他们发号施令?”

    琼女王有些头疼地嘀咕说,“……我从出生开始,就得同时学会法语和英语。等到敲定了远嫁西班牙的这桩婚事之后,为了防止我听不懂未来臣民的话,甚至和丈夫在床上都需要一个翻译,父王又督促着我学了一年的西班牙语,真是苦不堪言……现在难道又要学印度人的语言,还是几十种?哦,上帝啊——”

    说起来,这年头的欧洲王室如果想要当得称职一点儿的话,似乎都挺不容易的,光是外语就能让人学得发疯。比如说,刚刚登基的琼女王如果想要跟她的全部臣民进行直接交流,那么她就得同时掌握英语、法语、爱尔兰的盖尔语、尼德兰的低地德语(就是未来的荷兰语),还有作为中世纪国际语言的拉丁语(罗马帝国的标准语言,但在中世纪已经变成了教会和知识分子专用的‘死文字’,基本在底层社会绝迹。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的区别,大致就跟中国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差不多——所以就算是意大利人,也并非个个都能懂拉丁语)。如果换成是那不勒斯女王乔万娜陛下,那么她就得掌握法语、意大利语、普罗旺斯语(后世被淘汰的小语种)和拉丁语,亏得挂在她名下的耶路撒冷已经丢了,否则她说不定还得去学阿拉伯语呢!

    更别提欧洲各国的王室之间还普遍流行通婚,如果不想跟未来的丈夫在床上打手语,诸位可怜的公主们就还得提前准备,努力学好更多门外语课程——当然,那些体恤未来妻子的王子们,大概也是一样。

    但非常显而易见的是,无论这些中世纪的欧洲王族们有多么的博学多才,都不可能会说印度人的语言。

    ——幸好,对于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机器猫来说,这些小麻烦真的算不了什么。如果连最基础的语言关都过不了,哆啦A梦和野比大雄又该如何闯荡多元宇宙,进行一场又一场超越想象力的大冒险呢?

    “……这个问题请尽管放心,女王陛下,还有诸位阁下,你们完全无需忧虑。我们的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绝对不会连这点小小的麻烦都解决不了,至少到目前为止,一切情况都还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天使”王秋一脸淡定地说道,同时取出一袋从哆啦A梦那里索要来的【翻译魔芋冻】,交到琼女王的手上,“……只要预先吃了这种神奇的糕点,您就可以跟任何异族人进行交流了,有效时间大概是半天到一天左右……当然,这只是应急的临时措施。真正能够一劳永逸的对策,我们也已经为您准备好了……”

    ※※※※※※※※※※※※※※※※※※※

    除了忽悠来大批的印度贱民和首陀罗之外,为了尽量让十四世纪的英国社会向二十一世纪的英国社会看齐,穿越者们还通过【随意门】,设法从这个位面的西非地区搞来了一批身强力壮的黑人奴隶。

    由于西部非洲的热带森林,实在是毒虫遍地、瘟疫肆虐,哪怕最凶残最暴虐的捕奴队员,也纷纷为之望而却步。所以这些黑奴并非通过战争和劫掠而来,而是用玻璃珠、铃铛、布匹、刀剑长矛、食盐之类的玩意儿,跟一些黑人部落购买的(黑人部落在战争中一直有捕捉敌对部落俘虏当奴隶的习惯)。

    跟普遍个头矮小、瘦骨嶙峋的印度人相比(相貌高大威猛的印度阿三不是没有,但通常都有点身份,一般不会在贱民和首陀罗之中出现,更不可能被轻易弄过来当苦力),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多半看上去高大有力、肌肉结实,更为健壮和吃苦耐劳,生命力也强得多,自然更受渴求劳动力的英格兰统治阶层的青睐。

    但同样不可避免的是,随着这些西非黑人的抵达,各种原产于热带非洲的寄生虫和传染病,也一块儿尾随而至——因为贩奴的见识和经验不够,不晓得非洲热带病的可怕程度,从中经手的威尼斯商人根本没想到要把黑奴剃光头发,进行洗燥灭蚤等一系列检疫净化程序……好在此时的欧洲大地差不多已经变成了一个流行性疾病博物馆,早就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就算再添几种新的传染病,似乎也已经无所谓了。

    这样一来,印巴裔移民和黑人,在如今的英格兰都已经有了,至于黄种人亚裔的话……哆啦A梦和王秋都不太好意思向自己祖国的古代同胞下手,于是就把【随意门】开到美洲,用塑料首饰、金属刀具和绿色玻璃珠买了一小批玛雅人奴隶过来,正好让他们教白人和黑人如何种玉米、南瓜、辣椒和薯类作物。

    总之,在通过这一系列上不得台面的手段,给英格兰输入了将近十万人口之后,由于大瘟疫而造成的劳动力极度短缺,总算是稍稍得到了缓解,至少王室在伦敦平原的大部分农庄暂时是有人手去料理了,琼女王和她的朝臣可以不必亲手去耕种自己的土地,也不必在明年为金雀花王朝宫廷的吃饭问题而发愁。

    而王秋也十分愉悦地看到,英格兰王国的首都伦敦变成了一个好像印度那样的世界人种博物馆,白色、黑色、黄色人种皆有,可以提前五百年实践欧盟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而盎格鲁撒克逊人也能开阔眼界,尝试一番如何跟不同肤色的邻居们朝夕共处,或许能顺利演化成仿佛未来的美国一样的民族大熔炉——也算是让未来将要殖民全世界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他们的岛国故乡本土先进行一番提前的预演……

    但即便如此,对于几乎要变成死人国度的英格兰王国而言,某些麻烦还是没有得到完全解决。首先,无论是印度人、玛雅人还是黑人,恐怕都不太耐冻……幸好,这在漠视人权的中世纪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等到那些最怕冷的家伙在第一个冬天被冻死之后,剩下的人应该就能比较好地适应英格兰王国的气候了。

    其次,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此时的欧洲依旧处在瘟疫的阴霾之中,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都在黑袍死神的镰刀下瑟瑟发抖,如果不能找到一个遏止疫情的有效手段,那么不管从全世界各地输入了多少人口,估计都会被可怕的瘟疫很快召唤上天堂,让欧罗巴的人间再一次变成荒凉死寂的亡灵国度……

    幸好,在还清欠债之后,节操指数已经开始大幅度回升的哆啦A梦,早已跟穿越者们一起帮助这些可怜的中世纪欧洲人准备好了应对之策——把包治百病的“治疗术”传授给他们,让欧洲真正进入魔幻时代!

    “……女王陛下,诸位阁下,我们利用牛津大学旧校址改建而成的‘霍格沃兹学校’,如今已经基本竣工。从欧洲各地召集的第一批学生,目前也已抵达牛津。不知你们是否有兴趣出席下周一的开学典礼?”

287。第287章 、霍格沃兹神术学院(上)

    第五十八章、霍格沃兹神术学院(上)

    1348年深秋,泰晤士河畔,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世界级著名高等学府,位于英国牛津郡牛津市,有“天才与首相的摇篮”之称的美名。

    该学校创建于1167年,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它欧陆国家求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冲突,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12世纪末,牛津的这些学者开始策划联合办学。1201年,牛津大学有了第一位校长。

    在漫长的历史中,牛津大学培养了六位英国国王、二十六位英国首相(其中包括格莱斯顿、艾德礼、撒切尔夫人和托尼?布莱尔)、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如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四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诗人雪莱、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天文学家埃德蒙多?哈雷等,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在大英帝国衰落之后,英国人普遍把牛津当做一种传统,一种象征,一种怀恋和一种追寻,在那里可以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可以重温昔日的辉煌——在现代英国有一句民谚:“穿过牛津城,犹如进入历史”。

    然而,在这个被穿越者们改变了的世界,牛津大学的辉煌尚未真正开始,就已经宣告终结。

    ——随着恐怖的黑死病登陆大不列颠岛,无形的死神同样也席卷了牛津,全校师生很快就成百上千地死去,宁静的校园里尸臭弥漫,遍地都是无人收拾的白骨和腐尸……当哆啦a梦带着四个小学生赶过去的时候,翻遍整个牛津大学城也只找到了不足一百名幸存者,其中还有超过一半的幸存者已经成了疯子……

    至此,百年老校牛津大学的历史,就这样戛然而止——眼看着牛津的全校师生基本都已经死了个干净,剩下的也是大猫小猫两三只,根本不成气候,哆啦a梦便非常心安理得地征用了他们遗留的校舍,并且根据需要加以一定的改造,然后又在王秋和马彤的忽悠之下,挂起了“霍格沃兹神术学院”的牌子。

    ——没错,就是霍格沃兹神术学院,而不是霍格沃兹魔法学院!

    没办法,眼下这会儿毕竟还是宗教氛围浓郁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曙光只是稍有显露而已。如果直接打出“魔法学园”的牌子,只怕宗教裁判所的家伙就要跳脚了——虽然如今的宗教裁判所恐怕也在瘟疫之中死得没剩几个人,但巫师们拿活人下锅熬药的邪恶形象,毕竟已经在欧洲的民间深入人心。

    所以,就算自己乃是“天使”之身,完全不必担心教会方面的为难,哪怕只是为了最基本的形象建设,穿越者们在李维骑士的一再强调之下,也觉得还是不要打出魔法的名号,改用神术这个词比较合适。

    ——在这个时代,魔法并非意味着奇妙、浪漫和帅气,而是绝对的政治不正确和意识形态错误啊!

    于是,马彤小姐无奈地收起了“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牌子,改成了“霍格沃兹神术学院”。

    事实上,在一开始的时候,穿越者们甚至是想要完全按照《哈利波特》这本儿童故事书的描述,在北方的苏格兰高地上找个风景优美,背山临湖的地方,复制一座《哈利波特》故事之中的霍格沃兹学校。

    但问题是,尽管在黑死病的恐怖氛围之下,无论是被俘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还是苏格兰高地上的领主贵族,都很乐意捐出自己名下的任何一座城堡,作为培养“治疗师”的基地,以便于尽快驱除要命的死神阴霾。如果这所规划中的霍格沃兹学院能建立在自己的地盘上,那么苏格兰人想必也能更好地获得治疗吧——在来势汹汹,似乎能灭绝人类的大瘟疫面前,苏格兰和英格兰的传统仇恨也不那么重要了。

    可麻烦在于,王秋和马彤不辞辛劳地用哆啦A梦的【随意门】在这个年代的苏格兰各地全都勘察了一番,愣是没找到有哪座城堡能够容纳数千人长期生活,适合改造成学院的,而交通条件也是悲催得令人流泪。以苏格兰地区的落后生产力和可悲的运输物流能力,实在是难以长时间维持这么多师生比较高标准的生活(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有学问的人都是比较有地位的,而学生也是文化人,所以吃穿用度不能太差。)

    ——这年头的苏格兰实在是太落后了,说是已经成为封建王国,其实也就从部落联盟刚刚演化而来不过几百年,明显还留着许多原始时代的蒙昧痕迹。看过《勇敢的心》的人,大概都会有一种隐约的感觉,那就是跟盔甲鲜明的英格兰征服者相比,那些破衣烂衫、彩面纹身的苏格兰起义军简直就像是一群野蛮人。

    而事实也是如此,即使是之前的古典帝国时代,由于地处在不列颠长城以北,罗马帝国的边境之外,苏格兰也没有像英格兰一样享受到古罗马文明的恩泽,始终停留在部落时代,微弱的文明之火在蛮荒之中奄奄一息。等到了中世纪黑暗时代,就更加扑街了。中世纪的意大利人看待苏格兰人,那真是跟现代欧洲人看待黑非洲土著差不多——言行举止粗鄙没文化倒也罢了,关键是苏格兰的气候太冷,土地贫瘠,农业技术也很糟糕,庄稼的亩产极低,农民没有多少富余的粮食可以出售,自然也就无法供养太多的脱产人口。

    在这个时代,整个苏格兰也只有几十万人口,粮食还经常不能自给自足。如果在苏格兰高地上随便找个城堡进行扩建,然后让一大堆脱产的师生入驻过去,只怕是立马就能把那附近的穷乡僻壤给吃垮了!

    嗯?从外界进口一切食物、布匹、燃料等生活物资,还有文具等教学设备,不依靠周边地区的出产?如果有钱的话倒是可以,但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