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263章

大穿越时代-第263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这个时候,李明、高建国和宋涛等远东公司诸巨头们,才施施然地走下舰艇,乘坐装甲输送车和吉普车隆隆驶入济州府城。为了给这个代表着征服的入城式应景,每一辆吉普车和装甲输送车上的高音喇叭,都演奏起了震撼人心的《苏维埃进行曲》,挂起了镰刀锤子的党旗……城内残存的朝鲜老弱妇孺,面对着这些吵吵闹闹的金属巨兽,全都犹如亲眼看到了妖魔现世一般,一个个直吓得浑身发抖、屎尿齐出。

    巡视了一圈济州府城实在没什么可看的破败街景之后,高建国、李明和宋涛等人就意兴阑珊地回到了登陆舰上,开始分派接下来的任务——高建国和宋涛率领一号和二号登陆舰,作为先头部队立刻前往辽东,其它船只在卸完物资之后也要马上出发,留下三号登陆舰给岛上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在下一阶段,以李明为首的济州岛上登陆部队,主要任务就是在舰队主力离开以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济州岛全境,如有抵抗格杀勿论。但尽量避免骚扰普通平民,不过官宦富户的家产全部抄没。然后还要在岛上寻找合适地点建造移民营地,还有就是尽量收集粮食物资和各种牲畜家禽……总之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办法,在移民舰队拉着东江镇移民回来的时候,济州岛的移民营地必须具备接收移民的能力。

    然后,一号、二号两艘登陆舰最先卸完了物资,由高建国、宋涛和一个营的兵力先行坐着离开了济州岛,预备去东江镇招揽辽民。而已经登陆的部队,则很快完成了对大静、旌义二县的肃清。接下来某些穷极无聊的大兵,甚至有闲工夫去海边猎艳——在这个时代的济州岛,海女都是光着屁股赤条条下海的……

    但是,作为济州岛方面的最高领导,李明老总却是在翻检战利品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样不可思议的东西,顿时陷入了极大的困惑与彷徨之中——那是一盒高档的“文登香”,烟屁股上还带着过滤嘴的。

    “……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在十七世纪的东亚……就已经有卷烟吗?就算已经有卷烟了,这个过滤嘴又是怎么来的?莫非也是穿越者的杰作?哦,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穿越者啊?!!!”

    海参崴远东公司老总李明先生忍不住抓着头发,头脑陷入了一片空前的混乱之中……

315。第315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六)

    第六章、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六)

    第六个瞬间:不可思议的救星

    崇祯四年十一月,辽东半岛,旅顺

    旅顺,元称“狮子口”,洪武四年朱元璋派马云率部从山东乘船跨海镇守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由此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在明初就是登州海运军需的接收点之一,后来在金州建卫之后又在旅顺设金州卫中左千户所。旅顺南城建于永乐十年,由徐刚包筑,周围一里三百步,城壕深一丈二尺,阔两丈五尺,这座周长仅一里多的小城坐落在后世军港旁边,离岸不过两百步,西侧一里外便是西关山,也就是后世的白玉山,在清末由李鸿章一句“既有黄金,当有白玉”,而更名为白玉山。至于旅顺北城,则已毁于战火。

    此地与登州一南一北控扼渤海,旅顺周围群山环绕,由老铁山延伸出的老虎尾形成一道天然的防波提,仅有旅顺口一条水道通往港口,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该地成为后世的著名军港,清末的北洋水师便以此作为母港,在黄金山等地修建对海炮台,并在北面周围山头建立了对陆地的坚固防线。不过家天下的满清坐拥如此优良的防御优势,仍然顶不住日军攻击,在甲午战争中轻易沦于日军之手,后来日俄又在此地大战,满清淡定的宣布中立,所谓的日本军神乃木希典在此大展自杀性战术的雄风,以血腥攻防震惊世界。

    不过在明末这个时候,火炮精度和威力都不足以从山头控制附近平野,所以南城旁边的西官山、黄金山和老虎尾都未设防,除了巍然屹立的旅顺南城,或者说旅顺城之外,只有一些屯户的窝棚散落其中。

    在过去的天启年间,由辽东逃民组成的东江镇,以此为据点与南犯的建奴连番血战,曾经一点点把战局扳了过来,几乎是只差一点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可惜自从毛文龙大帅被杀,一切又都成了泡影。

    呼啸的寒风掠过浑浊的海浪,面容枯槁的东江镇军民摸着瘪瘪的肚皮,麻木地蜷缩在漏风的窝棚里。

    在崇祯二年的时候,为了彻底瓦解东江镇的战斗力,让皇太极率领在八旗精兵挥师入北京的时候,辽东腹地能够安稳无忧,得以一举实现灭亡明朝的宏图伟业,蓟辽督师袁崇焕曾经严令渤海各港口和朝鲜国,不得发一舟一船往东江。不得售一米一鱼与东江。面对袁督师的一再严令,各州府顿时如临大敌,所有违禁下海的船只都会被收缴全部货物,敢于运输粮食和布匹给东江镇的商人都会被投入大牢。

    很快,可怕的大饥荒迅速在整个东江镇蔓延,成千上万的军民相继饿死……虽然在斩杀了毛文龙之后,袁崇焕为了防止弄得太过分,激起朝野上下对他的攻讦,无法继续掩护皇太极入关灭明,又下令恢复了对东江镇的粮食供给。但仅仅几个月之后,八旗劲旅就破关蹂躏京畿,大肆劫掠北京四周各府县。各路勤王军被击溃之后,又沦为盗匪到处肆虐,就连关宁军也一度叛变,从而把河北各地折腾成了一个乱兵横行的大炼狱。更别提建奴去了又来,再次攻破宣大、山西一线,沿途制造出无数饥民、溃兵和流寇,一直折腾到崇祯三年才算暂且消停……在后方这样一团乱麻的情况下,朝廷哪里还能向东江镇拨发多少粮食呢?

    于是,即使在毛文龙死后,东江镇还是陆陆续续不断有人饿死,粮食始终十分匮乏。

    除此之外,在毛文龙死后,由朝廷任命空降下来的新任东江总兵黄龙,在东江镇无法弹压住毛文龙旧部,反倒搞得天怒人怨,东江镇的内讧很快变得愈演愈烈,陈继盛等一系列著名将领相继被杀。

    到了崇祯四年的时候,就连东江总兵行辕驻地皮岛的士兵,都因为黄龙的苛待——驱使饥寒交迫的他们去挖掘人参转售牟利,而发生了规模浩大的兵变,虽然这场兵变很快因为朝廷粮饷的到来和兵变发起人的内讧,而自动平息了,但倒霉的黄龙也在兵变之中被绑架,并且让乱兵割了鼻子和耳朵……结果即使是在皮岛兵变平息之后,成为“面残”的黄龙总兵也实在不敢继续待在皮岛,而是火速把行辕搬到了旅顺。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大部分没饿死也没死于内讧的东江镇军民来说,崇祯三年还是半饥半饱地凑合着过去了,崇祯四年上半年也还能将就,可到了崇祯四年下半年,规模惊人的大凌河之战爆发,吸引了北京方面的全部注意力。由于本位面建奴对京畿的破坏力远较历史同期为甚,北京朝廷的财力物力更加困窘,只能把仅有的一点儿资源统统向辽西战场倾斜……如此一来,东江镇就成了后娘养的,再次陷入断粮危机!

    ——崇祯四年的东江镇,虽然已经不如天启七年、崇祯元年毛文龙大帅还在世之时的盛况,但依然还有三万左右的兵员,分布在觉华、镇江、横山、金州、蛇浦、色利岛、章子留岛、城岛,鹿岛、长山岛、小长山岛、王家岛,弥串堡等上百个城堡、城池、港口和岛屿。此外还有岛上的辽民、官兵亲眷,以及逃难过来的辽民,再加上设置在朝鲜境内的铁山“难民营”,全军镇辖下的辽民总数不下二三十万之众。

    虽然东江镇的军民也不是没有试过屯田,但辽东最肥沃的辽河平原已经被鞑子夺了去,东江镇现有的地盘大多都是些贫瘠海岛,即使在现代世界,农产收成也很是悲剧。再加上如今全球小冰河期灾害不断的恶劣气候,能够有点收成简直是奇迹,颗粒无收反倒是正常……所以,东江镇还是只能指望从后方运粮。

    结果到了崇祯四年下半年,从山东登州和天津那边过来的粮船日渐稀少——即使地方官府还能组建得起运粮船队,也被关宁军那帮只会造反不会打仗的饭桶给截了去,偏偏朝廷宁可把成百万的饷银送给这些反骨仔,也不肯给东江镇的忠臣提供补给。而东江镇本身也没多少囤积,战兵的口粮都不够吃,再加上一干**将官的层层克扣,那些原本就饿得半死、勉强存活的军户和辽民,日子自然更加难熬,从秋天的时候开始,辽东各岛就已经陆续饿死了无数的人,整个东江镇的景象又一次变得惨绝人寰。

    如果是毛文龙大帅还在的情况下,东江军或许还能奋起余勇,对建奴发起搏命一击,试图从敌人的手里抢夺粮食熬过难关。但鉴于眼下东江诸将人心离散、内讧不断,还有许多人已经跟建奴暗中勾搭的扑街情况,东江军想要维持下去都十分困难,自然只能是在饥荒面前垂手等死了……所以皇太极才能倾尽举国兵力,把全部本钱都押到大凌河战场,而不用担心盛京和辽阳腹地被东江军趁虚而入,来一记黑虎掏心。

    但就在数十万东江镇军民濒临饿毙,即使想要卖身为奴都无人来收的时候,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嘟嘟——”

    一阵异常嘹亮的汽笛声,打破了旅顺口海面的寂静。旅顺口海滩上、山崖上那些饿得两眼昏花的东江镇军民,困惑地扭头望去,然后就被出现在海上的庞然大物给吓得浑身哆嗦,思维一片空白……

    大船!

    好大的船!

    怎么会有这样大的船啊!

    而且居然还是一艘铁船!

    大明水师那些一千料的所谓“大号战船”,跟眼前这艘巨大的铁船相比,简直就好像玩具一样可笑。

    “……我的娘诶……这船起码有几千……啊不……起码有几万料吧!”

    无论是士兵还是平民,全都聚集在海滩和山岗上,一律满脸的目瞪口呆,傻傻的看着那艘大船,毕竟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船,甚至连听都没听过。直到这艘巨大的铁船缓缓驶进海湾,巨大的船头逐渐张开的时候,他们才“妈呀”、“土地爷显灵”、“妖怪船来啦”的大叫着四散奔逃。

    下一刻,岸上的村镇营寨就在一瞬间乱了套,明军和百姓全都在闹哄哄的四处奔走,家家闭户,把门关得死死的,几处碉堡上还点起了烽火,一副鸡飞狗跳的样子,宛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身穿一套俄式军大衣的毛十三,站在一号登陆舰的舰桥上,拿着从某位“首长”手里借来的望远镜,仔细地看着岸上熟悉的情景:港口边好像牲口圈一样的“人市”、荒野间被剥了树皮的枯树、道边荒草丛中遗弃的死婴、饿得跑不动路的饿殍,被野狗和饥民一起争食的所谓“路倒尸”……一时间不由得泪流满面。

    “……乡亲们真是太苦了,但不要紧,等上了首长的船,你们就等着享福吧。”他在心中默默地念叨着。

    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毛十三跟岸上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一样,也是东江镇一个普通的军户孩子,原本住在旅顺,后来跟着养父一起搬到了鸭绿江畔的镇江堡。记得那一天他实在是太饿了,于是就趁着下午日头暖和点的时候,偷偷跑到了海边,想看看冰碴覆盖的沙滩下能不能刨出来几个贝壳,再不济挖几个螃蟹螺丝什么的填填肚子也好——自从崇祯三年入秋之后,他已经有两个多月没吃上像样的粮食了。

    毛十三的爹娘都在天启年间的旅顺之战当中没了,最后是一个父亲的同乡收养他。两个人相依为命,虽然侥幸熬过几次难关,勉强活了下来,可惜日子还是过得极为艰难——说是军户,可他们又没什么田土,再说这辽东的地里要种出庄稼也是不易,早几年都靠朝廷发的粮食,分发下来也没得多少,平日还要靠些渔猎,挖些野菜,总还能混个肚儿圆。可自打毛帅被袁老贼杀了,东江的军户们日子就更不堪了,发下去的粮食都优先供给各位将领的家丁,那些军户几乎没什么东西可以领到。镇江堡这里虽然靠近鸭绿江,还能不时捞点小鱼小虾起来打打牙祭,但是各种吃食也很紧张,特别是去鸭绿江捕鱼的时候,还会不时与朝鲜人发生冲突——本来东江军就不受朝鲜那边待见。镇江堡周围的野菜也基本上采摘殆尽了,好在这里往内陆走不了多远就有成片的森林,好歹烧个火取暖还不成问题,要不然这日子可就真的没法过了。

    记得那几天每天都下着雪,原本该窝在棚子里尽量不动休生养息,但是毛十四已经没有办法——家里没有一点吃的了,对于这个刚成年的小伙子来说,这种肚子里冒酸水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的痛苦。

    就算他想要找同样困难的邻居借粮也是不可能的,现在的东江镇,早已没有毛文龙大帅还在的时候,那种万众一心向建奴复仇的情形了。除了一点越来越淡漠的同乡之谊,其他的早已是谁都顾不上谁了。

    虽然毛十三的继父在前一天被派了差事,赏钱未必会有,但好歹能够混到一口饭吃,明天回来说不定还能带点残羹剩饭。但是毛十三已经饿得头晕眼花,实在是等不及明天了。顶着呼啸的寒风,他拖着发虚的脚步来到海岸上,冰冷的海岸上看不到一点生机。更别说任何能吃的东西。他觉得自己已经产生了幻觉,感觉不远处海湾里停了一艘巨大的铁船……接着,毛十三眼睛一花就倒了下去,随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到毛十三再次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一号登陆舰的船舱里了,并且欣喜地发现原来自己没有死,而是被一伙奇怪的短发人救上了那艘大铁船——根据一个比他早上船,会说几句汉话的朝鲜人所说,是什么“首长”在海边发现了晕倒的他,当时天上下着雪,要不是首长发了善心,他早被冻死在海滩上了。

    然后,毛十三就喝上了热腾腾的米粥,身上还给换了一身新衣服,于是也就安心地在这艘大船上待了下来,跟着这些短头发“首长”到他们的老窝“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