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426章

大穿越时代-第426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香教大军现已倾巢南下扬州,徐州老巢的守备十分空虚,而城中积存的金银粮米却甚多?”

    济尔哈朗跟阿巴泰两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虽然脸色还算平淡,可心头却都是一片火热,甚至有些跃跃欲试起来——多尔衮不久前刚刚在河南立下的奇功,他们或许在南直隶也能办得到?

    不过,作为大清忠臣,这种事情当然不能自作主张——“……此等军国大事,须得速速报与大汗才好!”

    ※※※※※※※※※※※※※※※※※※※※※※※※※

    崇祯六年五月下旬,在扫荡干净了山东的明军残余势力之后,一支清军先锋沿着运河继续南下,进入南直隶的闻香教势力范围,并且偷袭沛县,随即一鼓而下,盘踞县城的闻香教妖人或死或降。

    经过对俘虏的仔细拷问,得知由于最近明军放弃江北之地,缩回江南,使得闻香教主王可大喜过望,如今已率大军倾巢出动,南下扬州。而囤积着无数粮米金银的徐州老营,却因此变得十分空虚。

    对于上述重大军情,清军先锋将领济尔哈朗和阿巴泰不敢自专,立即派遣使者飞马赶往济南,向皇太极报信。恰好此时的皇太极正急于赢得一场更加辉煌的大胜,以此来盖过两白旗多尔衮三兄弟的风头,故而在闻讯之后,便下令济尔哈朗和阿巴泰火速进兵,抢占徐州,自己亲率八旗大军南下,作为其后援。

    六月十一日,三万清军包围徐州,在一日一夜的激战之后,彻底粉碎了城内闻香教众的抵抗,缴获金银上百万两,各色米麦近百万石。就连闻香教主王可的家眷子女都未能逃出,尽数被清军俘获。

    稍事休整,皇太极又率领八旗精兵,马不停蹄地继续沿着运河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此时,闻香教主王可的“御驾”刚刚进入被明军放弃的扬州城,正忙着大肆搜刮、耀武扬威,不料却得知后院失火,一时间惊慌失措,只得火速纠集各路兵马,沿着运河掉头北上,企图救援徐州。

    然而,虽然王可麾下的闻香教众,貌似兵多将广,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则只有十余万人,其中真正能战的精兵老卒,更是仅有不过万余人。而更加要命的是,由于老巢被攻占,家眷积蓄全部落入敌手的缘故,这支反攻部队的军心异常散乱、士气更是低迷到了极点,一路逃散士卒甚多。

    六月二十五日,闻香教主力与八旗兵相遇,两军遂大战于清江浦。结果,在清江浦的战场上,闻香教众充分显示出了他们身为乌合之众的本质,几乎从战役初期就陷入了指挥失灵的状态,接下来更是相继溃逃、一败涂地,最终被皇太极杀得土崩瓦解、血流漂杵。甚至连教主王可本人都成了八旗兵的俘虏。

    与此同时,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偏师,也从河南归德府杀入凤阳,轻易歼灭了闻香教的另一支主力兵团。

    再接下来,凭着徐州、清江浦和凤阳三场大战全胜的赫赫声威,各地残余的闻香教势力,全都被八旗铁骑给吓得魂飞魄散。在得到了闻香教主王可被俘投诚后写下的招降信,有了一个体面的台阶可下之后,便争先恐后地向皇太极倒戈投降。原本被闻香教盘踞的两淮二十余县,竟在半个月内不战而下。

    但也有少量闻香教众不肯投降,而是拥戴前教主徐鸿儒的幼女“圣姑”徐馨儿为主,纠集数千残党继续据守海州。盘踞登州的陈新大帅闻讯,也派人给这位圣姑送去了几船军械,鼓励他们在海州坚守到底。

    不过,在皇太极看来,这些家伙毕竟势单力薄,构不成真正的威胁,而且各路清军此时正忙着接管闻香教散布在两淮的大片地盘和无数财富,所以一时间也没有顾得上出兵讨伐海州这些负隅顽抗的余孽。

    七月初四,阿巴泰率领清军先锋数千人进抵扬州,整个扬州府尽皆望风而降。长江对岸的镇江等地顿时一片惶恐,尽管各地官府纷纷下令戒严,但民间仍是谣言四起,官宦缙绅更是一夕数惊。

    至此,原本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八旗,在攻入山海关的短短一年之后,便实现了称雄中原、饮马长江的宏大野望。一时间震动天下、风头无两,俨然已经具备了天下霸主的气势!

    而作为女真之君、八旗共主的爱新觉罗。皇太极,也即将迎来他最辉煌的人生巅峰……

    ※※※※※※※※※※※※※※※※※※※※※※※※※

    PS:剧透:对比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总感觉中国人对称帝这事儿实在太矜持了一点儿。那些罗马将军经常是只有相当于中国几个县的地盘,就敢大模大样地称帝,甚至还名垂史册。所以我就设想着,如果在中国也弄出一个“二十皇帝之年”或者“三十皇帝之年”这种遍地皇上的时代,想必一定会很有趣。

452。第452章 、三帝对峙(下)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帝对峙(下)

    徐州城内,原属于闻香教主王可的“皇宫”,如今却成了皇太极的驻跸之所。

    坐在一张青铜鎏金的奢华龙椅上,看着阿巴泰从前线发来的关于占领扬州的奏报,皇太极一时间感慨万千:去年的此时,他还跟几个兄弟在辽河畔钓鱼,而今年的此刻,他麾下的八旗劲旅却已经饮马长江了。

    一切都美好得宛如梦幻。

    而另一样更让他感到志得意满的玩意儿,则是手边一篇看起来颇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表文。

    “……伏以泰运初享,万国仰维新之始,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诚,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协瑞图而首出,六宇共戴神君,应名世而肇兴,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圣学之崇隆,趋跄恐后,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弥深。伏愿玉质发祥,懋膺天心之笃祜,金瓯巩固,式庆社稷之灵长。臣等无任瞻仰忻舞屏营之至。谨奉表上进以闻。”

    虽然这篇辞藻华丽的《劝进表》本身算不了什么,自从进了北京之后,比这文字更加出彩的《劝进表》,皇太极也已经收到了好几份,但眼下这篇《劝进表》末尾的署名,却是足以令人侧目!

    ——这可是山东曲阜的孔门圣裔,本代衍圣公呈上的《劝进表》!

    尽管天下儒生不会服从衍圣公的任何号令,但山东孔府的恭顺态度,似乎也意味着如今天下士林的风向——这一影响重大的政治含义,才是真正让皇太极感到满意的地方。

    于是,皇太极也投桃报李地颁发令旨,对衍圣公府予以嘉奖:“……先圣孔子为万世道统之宗。本朝开国之初,一代纲常培植于此,礼应敕官崇祀,复衍圣公并四氏学博之封,可保国脉绵长,人文蔚起。”

    如果说,山东孔府献上的《劝进表》,让皇太极很是心花怒放的话,那么闻香教主王可在被俘投降之后,向皇太极敬献的“掌教信物”,就让他很有些哭笑不得了。

    因为,那是一条长长的狐狸断尾!

    ——数十年前,闻香教的初代教主王森,在河北乡间传教之时,自称曾救一仙狐,该仙狐遂断尾相赠,有异香;王森以此狐尾号召众教徒,人多归附,称闻香教。

    既然闻香教就是因为这条狐狸尾巴而得名的,那么这条“有异香”的狐狸尾巴,自然也就成了闻香教内最尊贵的圣物,其地位跟佛教的佛陀舍利子和基督教的“真十字架”差不多。

    如果换成是别的君王收到了这么件玩意儿,估计最多也就是当成一个稀罕物。可对于本时空的皇太极来说,可就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耻辱了——因为在中原民间,他可是有着一个“妖狐妲己转世”的头衔!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之所以在本时空变成了狐狸精,总的来说还是因为穿越者带来的蝴蝶效应。

    在本时空的大明,由于黄石、陈新等一干穿越者的反复搅局,导致女真八旗的战绩远不如另一个时空那么显赫。尤其是在辽东战场上,当气势汹汹的女真铁骑,被黄石手下的长枪步兵们反复用各种方法吊打之后,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战场神话,便彻底成了一个笑话。

    等到黄石被调离辽东,南迁福建之后,尽管在皇太极的率领下,八旗兵马的势力再次复兴,先后几次兵临北京城下。但在世人眼中,辽东建奴的此番勃然兴起,并不是靠着女真铁骑的所向披靡,而是靠着大明督师袁崇焕的竭力资敌卖国。偏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实还真是如此……

    总之,直到皇太极去年破关入主北京之前,根据以往的经验,大明朝野都一致认为,所谓的女真铁骑,并无出众之处,我大明官军稍微用点心思就打趴下。而建奴鞑子这些年之所以能够闹腾得这样厉害,并不是女真铁骑太能打——事实上这些鞑子很不经打,经常是用骑兵都打不过黄石将军的步兵,完全是因为朝堂上一直奸臣罗列,不断有内奸卖国、陷害忠良,才导致了辽东前线这样一片糜烂的败局。

    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被迷了心窍,居然前赴后继地投奔女真人当汉奸,甚至埋伏在朝堂之上当内鬼,哪怕破家灭门也在所不惜……嗯,估计是建奴之中有妖法高人,擅长蛊惑人心之术,就如汉末三国年代的黄巾道一样,能把人的魂儿给勾了去。

    结果,在北京说书人的唱词里,女真贼酋皇太极就摇身一变,成了商朝妲己转世的九尾男狐狸精,天生长着一副勾魂桃花眼,一身媚功出神入化,不管是什么赤胆忠臣、贞洁烈女,只要被这皇太极看上一眼,马上就会筋骨酥软、目眩神迷,从此自甘下贱、给他为奴为婢……比如袁崇焕袁督师就是一不小心着了他的邪道,从此对皇太极百依百顺,不惜拼着身败名裂、满门抄斩,也要送粮送钱资助建奴、又矫诏斩杀毛文龙瘫痪东江镇、主动削弱长城关防,最终帮助皇太极破关入北京,里应外合夺取大明的三百年社稷!

    由于这事儿说得有鼻子有眼,以至于一些女真和蒙古权贵都听得半信半疑。甚至还有闻香教的密使悄悄来到辽东,异想天开地想要把皇太极拉进教门,还准备封他当什么“至尊九尾大护法”!!!

    对于这种否定了自己人类身份的可恶谣言,作为一代雄主的皇太极自然是十分恼怒的,也曾经尝试过进行澄清和辩解,可惜一点儿效果也没有。等到去年辽西将门集体倒戈,向皇太极献出山海关之后,八旗大军固然是在中原狂飙猛进,夺北京,定河北,入山西,席卷山东,拔坚城开封,使得大清王朝一时间威震天下,但“皇太极乃是九尾男狐狸精”的迷信说法,在中原民间也变得愈发深入人心。

    而相关的实践依据也很充分:如果那奴酋皇太极不是商朝妲己转世的九尾男狐狸精,那么被朝廷重金奉养、戍守国门多年的关宁军,又怎么会突然集体倒戈?而北京城里那些素来方正的东林君子,又如何会不顾士林清誉,毅然卖身投靠?分明是皇太极的狐媚之术已经修炼大成,所以才把他们的魂儿给勾了去啊!

    嗯,就连这一回孔府衍圣公上书劝进的事情,或许也会被人联想起皇太极的“狐媚神功”上!

    由于这样的谣言实在是喧嚣尘上,如今的皇太极已经患上了某种程度的“狐狸恐惧症”,一听到任何跟狐狸有关的言语,就会感到头皮发麻,连他原本常戴的一条狐皮围巾,都换成了熊皮的……

    在这种情况下,看到闻香教众呈送上来的一条狐狸尾巴,皇太极心中的观感自然是可想而知。不过他好歹也是青史留名的一代盖世雄主,所以只是揉着额头叹了口气,便基本恢复了冷静。

    “……嘿嘿,怪不得当初居然会派人来关外,要封朕做什么‘至尊九尾大护法’,原来这个教门居然从一开始就是给狐狸精烧香的……呃!等等!既然闻香教原本就是拜狐狸的,眼下却又束手归降,拜我为主,那岂不等于是坐实了外面流传的谣言,证明了朕确实乃是商朝妲己转世的九尾男狐狸精?”

    一想到这里,皇太极就顿时就是一阵头晕目眩,感觉自己整个人又有些不好了。

    幸好,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喧天的锣鼓号角声,突然从门外猛地响起,打断了他的纠结思维。

    紧接着,又有一名宦官推门进来,毕恭毕敬地对皇太极朗声说道:

    “……启禀陛下!吉时已到!请陛下起驾出宫,祭拜天地!诸位大臣都已经等待多时了!”

    ※※※※※※※※※※※※※※※※※※※※※※※※※

    崇祯六年七月十五日,皇太极于徐州郊外设坛祭拜天地,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之下,正式登基称帝,接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从大清可汗进一步升级为大清皇帝。同时,皇太极宣布大清国从此迁都北京,更改年号为崇德,又册封后妃十余人,从而完成了从蛮夷可汗到中原皇帝的身份转变。

    此外,为了显示跟昔日那个完颜氏女真金国的区别,崇德皇帝皇太极又下令改族名为满州。

    结束了登基大典之后,皇太极又在群臣的簇拥之下,于临时设立的御营金帐之中举办了大朝觐,到场观礼的除了清廷任命的满汉官吏、军将之外,还有蒙古各部与朝鲜国的贺使。

    甚至就连南京的永和帝朝廷,也硬着头皮派了使者过来送礼,并且企图趁机查探建奴的虚实底细。

    在这次大朝觐上,大清群臣和属国外臣们献上了许多珍贵的礼物,有红色和白色的珊瑚树,有用琥珀、珊瑚、珍珠等做成的珠串,还有珠花、沉香、玉带、赤金首饰、玉壶,以及用玉、犀牛角、玻璃、玛瑙、金、银制成的各色大小杯盘和精美器皿;又有紫貂皮、虎皮、豹皮、纱、罗、绸、缎等高档衣料,人参、骏马、雕鞍、宝弓和雕翎箭,虎皮和豹皮,精巧的琉璃灯,各种名贵瓷器,最上等的茶叶和香木,掐丝鎏金的盔甲,镶嵌着宝石的苗刀等等,一时间在大帐之中堆得琳琅满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