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621章

大穿越时代-第621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个乱糟糟的时候,伴随着一声粗狂有力的爆喝,一个身材高大的上尉器宇轩昂地走了出来,然后挺胸收腹,精神抖擞的站到了广场中央的一个喷泉池沿上,面对着广场上的众人,中气十足地高喊道:

    “……看看你们身上的军服!看看你们手上拿着的枪械!士兵们,要不了多久,凶残的敌人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用他们的枪对着我们,用他们的飞机朝我们投炸弹!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而你们却在这里争吵不休!在讨论是否该团结!在讨论什么时候能够逃离这里!你们要在相互扯皮中倒在敌人的子弹下吗?

    懦弱,胆怯,自私已经完全主导了你们的神经,让你们看不清未来的道路!试问,在场的人仔细想想,我们有退路吗?没有!那些红脑壳是想要蹂躏整个欧洲啊!就算我们其中的某些人能够逃脱又能怎样?接下来迎接那些懦夫的,将会是更加惨烈的狂风骤雨和更加凶残的敌人!我们已经退无可退!但是,也别太悲观!我们是幸运的,正是由于这些苦难,正是由于这些战争的洗礼,我们才有被幸运之神垂青的可能!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应该奋斗到最后一刻,未来必将属于我们!”

    “……”

    整个广场顿时被这个家伙中气十足的声音所震慑住了,一瞬间就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但是,正当这名维希法国政府军的上尉得意于自己的演说口才,挺胸叠肚地准备再接再励,把这些桀骜不驯的刺头儿收入麾下之时,却看到面前的溃兵露出惊慌之色,纷纷四处逃开,一时间不由得怒了。

    “……你们这些……”

    话音未落,他就听到背后传来一阵诡异的呼啸,刚要转头去看,就觉得自己眼前陡然闪烁了一下……然后在被掀飞到半空,失去意识之前的最后一刻,听到了一声剧烈的轰鸣。

    “……轰~~”

    如闷雷般的爆炸声,让地面颤抖起来,本来聚焦在广场上的溃兵都被摔在地面上,伴随着悉悉索索落下的土石,发出各种声调的尖叫和祈祷声。但紧接着,伴随着一群从天而降的阴影,如雨点般的航弹劈头盖脑地落了下来,成片的爆炸开,四处横飞的弹片把士兵们成片地击倒,或者把某个运气最差的士兵抛到了天上,制造出一地惨叫呻吟着的伤员和血肉模糊的尸体。就算是躲在屋子里的人也未必幸运,因为冲击波把窗户的玻璃打得粉碎,凡是躲避不及的倒霉蛋,身上都被嵌进了好几片碎玻璃。

    但饶是如此,空中的苏联伊尔…2攻击机群,似乎依然意犹未尽,竟又一次俯冲下来,用机炮在地面打出一道道燃烧的火链,将许多侥幸未死的法国士兵撕成碎片……面对这些突然来访、无法抵御的空中死神,已经失去指挥,手边也没有任何防空武器的残存法军士兵,只能连滚带爬地钻进地窖和下水道里,然后有的人连声咒骂,用自己所知道的所有最恶毒的语句诅咒着那些该死的布尔什维克。但更多的人则是抱着头低声抽泣,或者悲愤地紧紧握起了拳头,还有人低声念诵着经文,开始为那些阵亡的死者祈祷起来。

    而在遥远的街道尽头,某座大教堂的尖顶上,一面满是弹孔的红旗,已经隐约在硝烟中缓缓升起。

    ——虽然已是强弩之末,但至少在此刻,红色的洪流依然在欧洲大陆上不可阻挡地缓缓推进……

    ※※※※※※※※※※※※※※※※※※※※※※※※

    意大利,罗马

    这座曾经是欧洲文明中枢的罗马帝国古都,如今被人为地分割成了两半,苏联的红旗与美国的星条旗同时在这座城市里飘扬,而意大利人却仿佛已经沦为了被征服者,再也无法主掌这片土地的前途和命运。

    ——在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末期,南方的美英联军不仅夺走了意大利的北非殖民地,还通过一场摧枯拉朽的登陆战,控制了意大利南方的西西里岛,窥视着亚平宁半岛,蓄势待发。而苏军也在东南欧各国红色游击队的配合下,一口气横扫整个巴尔干,并且迅速突入了克罗地亚和奥地利,从而叩响了意大利的北大门。

    于是,在柏林被苏军攻陷、希特勒服毒自杀的消息传来之后,惶恐的意大利人就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因为屡战屡败而人心尽丧的墨索里尼,然后宣布退出战争,希望获得一个“体面的和平”。

    但非常遗憾是,再接下来,这些天真的意大利人并没有等来“体面的和平”,而来迎来了美军和苏军的南北对进——苏联迅速成立了北意大利方面军,在科涅夫元帅的指挥下,翻过阿尔卑斯山大举南下;而驻欧美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在得到消息之后,也带着美英联军,从之前占据的西西里岛渡海北上。

    面对来势汹汹的盟军,沿途的意大利军队已经因为罗马的政变和投降声明,而宣告自行瓦解,根本未作任何抵抗,就纷纷解散或投降。盟军的进攻变成了和平接管与武装游行,直到双方在罗马“会师”。

    ——翻开词典,“会师”一词,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友军部队在战地会合。但在罗马“会师”的苏军和美英联军,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友军的架势。双方刚一遭遇,就爆发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随后虽然没有让冲突扩大化,但也各自抢占据点,随时保持着战斗准备,剑拔弩张地在意大利的土地上互相对峙。

    然后,意大利就以罗马为中心,被苏军和美英联军给分割成了南北两半。苏联在北方扶植意共,组建北意大利的红色政权。美国则在南方筹集“自由意大利政府”。原来的意大利国王被废黜,墨索里尼被押送到了伦敦,准备审判其战争罪行……虽然这样任人宰割的局面,让意大利人感到很是沮丧,但是,能够不用让家园化为焦土,就这样告别战争、恢复和平,似乎也算是一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了。

    然而,就连这样小小的确定的幸福,眼下似乎也有沦为泡影的可能——再接下来,随着苏军和英军为了法国红色政权的生死存亡,在法国和低地国家大打出手,意大利半岛的空气也陡然变得紧张。

    虽然因为科涅夫元帅的克制和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弹压,并且刻意将英军都调出了罗马附近的对峙线地区,驻扎在罗马的美苏两国占领军,目前暂时还勉强保持着和平,就连那个喜欢放狠话的巴顿将军,也没有做出什么实际的挑衅举动。但事实上,就连街边卖报的老头大婶都知道,只要双方一旦彻底谈崩,白宫下定决心要跟克里姆林宫反目,那么罗马就会瞬间变成战场,在各国占领军的炮火中化为灰烬。

    悲哀的是,在这场随时有可能在意大利爆发的战争之中,却根本没有意大利人出场的角色。

    在意大利军队已经被解散的现状之下,美军和苏军似乎都认为,意大利人的意见根本不重要,他们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协议书上签字盖章。

    此时的意大利人,忽然间就体会到了,若干年之前那场慕尼黑会议上,捷克斯洛伐克人胸中的心情。

    总之,所有人都带着忐忑的心情,各自翘首以盼,等待着莫斯科、华盛顿和伦敦的最终决断……

第642章 、不一样的二战(中)

    第二章、不一样的二战(中)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五日深夜,英国,伦敦

    战争年代的大英帝国首都,一片萧条破败,由于燃料和电力不足,曾经璀璨的街灯已经熄灭了大半,商店更是早早地打烊歇业。同样由于汽油配给的限制,大街上的汽车也是寥寥无几,偶尔出现的小轿车、卡车和红色双层公共汽车,多半载着军人,并且无一例外地顶着难看的煤气发生器。街上就连自行车都不多——黑灯瞎火之下,摸黑骑自行车未免太过于危险。偶尔有几个行人,也是匆匆行路,互相间很少打招呼。

    这就是战时的帝都伦敦,即使已经远离了德国空军的炸弹,也依然冷峻得使人窒息。

    对于所有英国人来说,这都是一个艰苦的年代,持续了六年的残酷战争,榨干了大英帝国几乎全部的财富。最后一点儿能搜刮出来的好东西,都被丘吉尔的战时内阁送给军队了,给老百姓留下来的全是破烂儿。

    市场上除了一点儿配给的面粉、食盐和芜菁之外,什么都消失了。没有汽油,没有水果,没有布料,没有茶叶,没有糖果,没有鸡肉,没有手纸,没有肥皂和洗发液,为了掩盖脏头发,即使是夏天,人们也戴上了帽子。妇女喜爱的化妆品更是无处寻觅,只能用甜菜根的汁来代替红色唇膏。然后使用从防晒油到洋葱皮的任何东西来给腿部上色,并用眉笔画出缝线,来代替根本买不到的尼龙长袜——总比什么也没有来的强。

    更受到打击的是英国人的胃,战时的食品供应非常紧缺,连蔬菜都不太够吃,因为英国农民生产的食物只能满足全国30%的需求,而海运生命线则时刻处在德国潜艇的威胁之下。茶叶和咖啡的配给量几乎是零,逼得英国人喝起了没有茶叶的下午茶。从1940年到1945年出生的整整一代英国孩子都没有见到过香蕉。

    事实上,战时英国人缺乏的不仅是面包、茶叶和水果,肉食还要更加紧缺,牛排和猪排已经成为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鸽子,兔子,甚至还有以前的宠物荷兰猪和猫狗都被摆上了餐桌,因为人民太饿了,猫肉和老鼠肉的交易越来越火,香肠的成分也越来越可疑,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素食者。为了以身作则,或者至少是为了作秀,英国皇室也不得不亏待自己的肚子,在那些华贵的金银餐具中,盛放上了斯帕姆午餐肉……

    然而,很多伦敦市民甚至连午餐肉都吃不上,于是不得不把自己的花园变成菜园,拔掉月季花和郁金香,种上洋葱和卷心菜,又开始在自己的家里养起了兔子、鸡甚至是猪,以此来稍微增加自己的食物供应。

    但是,厨房里缺乏的不仅是食材,同时短缺的还有燃料——在战争时期,煤、煤油、煤气和电力的使用都有了限额,而且很多时候即使拿着配给票也未必买得到东西,逼得不少人走上了歪门邪道:每逢夜幕降临,伦敦的各处公园里总有盗伐树木的小贼出没,逼得政府不得不紧急组织了夜间护树巡逻队……

    于是,为了保障厨房的燃料,让自己好歹吃得上熟食,而不是像野蛮人那样茹毛饮血,全家人只能咬紧牙关在冬天洗冷水澡,或者在冬日的寒风中抱成一团来取暖……除此之外,被这场残酷战争夺走的甚至还有人们的厨具,因为政府号召人民捐献铝锅,以便其熔化后制造飞机零件。接下来,纸张在战时的英国同样也是配给品,而且限额很低,不少收到信件的人为了省纸,只得直接在来信的背面写回信。

    总之,一切工厂都在生产军火,一切轮船都在运军用物资,一切东西都被拿去打仗,连街上的人也走得冷冷清清了,因为年轻人都被征去到非洲、到西亚、到印度、到东南亚、到欧洲去打仗,中年人和女人则在工厂里加班加点连轴转干活,连未成年的学生都被摊上了许多义务劳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雪片般飞来的阵亡通知书和无处不在的短缺匮乏,大不列颠岛上这些高傲的帝国臣民们,已经从战争初期的爱国狂热中冷却下来了,明白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总体战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根本不是歌剧和史诗里描述的传奇故事,而是一场地狱般的骇人煎熬,一场以无数血肉和灵魂为筹码的残酷豪赌,每个人的家庭、幸福和生命都在被它渐渐吞噬,最后化为几个毫无意义的冰冷数字。

    但是事到如今,再后悔也已经晚了,上次世界大战,德国和奥匈帝国被打垮之后的凄惨下场,对于此时的英国人来说依然历历在目。为了避免这样的厄运,他们只能咬紧牙关,听天由命,努力撑到最后一刻。

    好不容易熬到柏林陷落,希特勒自杀,墨索里尼成了阶下囚,虽然东方还有一个日本矮子在跳腾,但那毕竟远在半个地球之外,大不列颠的岛民们普遍对此没啥感觉——太平洋的事情,就交给美国佬去对付吧!

    大不列颠已经打了六年的仗,帝国的臣民实在是太苦了,太累了,再也承受不起更多的战争折磨了。

    没想到,在纳粹德国灭亡之后,和平的曙光依然遥遥无期,丘吉尔这个歇斯底里的战争疯子,刚刚打完了纳粹的“褐色瘟疫”,还没让大家喘一口气,又要接着跟布尔什维克的“赤色瘟疫”展开较量,急匆匆地派遣了几十万英国小伙子登陆欧洲大陆,企图跟苏联人抢地盘……本以为碍于“反法西斯盟友”的关系,俄国人应该不敢直接撕破脸动手,谁知斯大林那个大胡子还要更疯,一点面子都不给,就悍然对盟友开打!

    从夏天到秋天,连续几场大会战打下来,准备不足的英军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战场一路溃退,超过十万小伙子被塞进了苏联战俘营削土豆皮。就连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大舰队,都在荷兰海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虽然战时的英国实行着十分严厉的新闻管制,但是作为大英帝国的统治中枢,伦敦市民还是能够通过各种门路,打听到许多愈发不利的坏消息:比如大舰队已经从荷兰惨败而归,帝国的欧洲远征军则正在进行第二次敦刻尔克大撤退,苏联人在荷兰外海的弗里西亚群岛对大舰队悍然投掷了核子武器……

    一连串堪称山崩地裂的噩耗,让已经在战争中被折磨了六年的英国人无限沮丧,而仿佛看不到尽头的尸山血海,更是让最勇敢的英国绅士也不由得心生怯意,在内心深处悄然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那个坐在唐宁街十号的好战胖子,头脑却如同花岗岩一般,依旧顽固如初……

    ※※※※※※※※※※※※※※※※※※※※※※※※

    唐宁街十号,大英帝国首相官邸

    在听完了蒙哥马利上将的述职,并且打发他回去休息之后,温斯顿。丘吉尔一下子脸色青黑地瘫倒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