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830章

大穿越时代-第830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一无所有的难民们,目前没有任何可以出售的商品,唯一可以卖的,就只剩下女人们自己了。

    虽然如今驻扎在阿尔努斯山丘的这支异界“绿衣人”军队,迄今尚未跟任何对手接触,除了那头被打下来的炎龙之外,估计他们暂时还没有得到什么战利品。但是即便如此,以这些异界“绿衣人”的“阔绰豪奢”来看,应该不愁他们的士兵现在会没钱支付嫖资——哪怕两边的钱币不通用,只要这些绿衣人愿意给几个金属碗和盘子,或者支付几条毛毯、几件衣服,也可以拿到城里的市集上去换钱或者以物换物啊!

    除了村里的年轻姑娘可以为士兵洗衣做饭,陪着上床卖肉之外。小孩子或许也可以靠着伺候他们来换取一点菲薄的收入,而寥寥几个幸存的老人,则应该能够凭着丰富的经验,给这些人生地不熟的异界来客当向导带路……总而言之,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拉得下脸皮,诸位逃难至此的老弱妇孺,应该都不难傍着异界来的绿衣人,谋得一条活路。唯一需要忧虑的,只有帝国政府和本地贵族在日后的惩罚报复。

    “……没办法了……帝国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还给我们的村庄带来了灭顶之灾。而住在城里的领主老爷,目前这种状况下也实在是没法指望。更何况如今连哥塔村也没了,他也不再是我们的领主了。”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老村长仰起脖子,将酒壶里剩余的一点儿葡萄酒一饮而尽,然后拿油腻的袖子抹了抹嘴,嘟囔着说道,“……现在咱们如果还想要继续活下去,唯一的指望就是阿尔努斯山丘上的这些绿衣人。至于以后的事情,暂时实在是顾不得那么多了。明天我会跟村里的姑娘和寡妇们谈一下的,如今大家都落到了这样的地步,全靠着这些好心的绿衣人老爷,才能有吃有住,她们应该也已经有所觉悟了……假如那些绿衣人老爷有用得着我这把老骨头的地方,我随时可以给他们当向导带路,这附近的每一座山头、每一片森林、每一条小溪,都没有我不熟悉的……就算有什么危险,我活到这把年纪也差不多知足了……”

    ——数百米之外的一座彩钢活动房里,正在台灯下整理询问记录的郭政委,恐怕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甚至还没怎么开口招揽,某些很有眼色的异界土著,就已经决心要给他们当狗腿子和带路党了……

    不过,就算是知道了,他多半也只会一笑置之,留待明天再说……因为,此时的他正聚精会神地敲打着键盘,在笔记本电脑上写着一份准备递交给上级领导的工作文件:《关于异世界的初步调查报告》。(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关于异世界的初步调查报告》(上)

    第二十章、《关于异世界的初步调查报告》(上)

    ……前略,综合到目前为止获得的情报来看,出现在香港维多利亚湾“水门”后面的这个异世界,毫无疑问可说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无论是对中国,乃至于对全人类来说,都是如此。

    根据科技人员的现场调查,总体而言,异世界的环境跟地球非常相似,“门”背后的阿尔努斯山丘地区,重力值为9。802,空气含氧量为21%,其余成分比例跟地球大气的差距也是微乎其微,地球人在这里完全可以正常呼吸。当地测得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跟地球的海平面气压基本一致。考虑到此地在异世界乃是高于海平面的内陆山地,可见异界的平均气压应该比地球稍高,不过依然完全在普通人的承受范围之内。

    先遣队携带的无线电、车辆机械和电子设备,在异界均能正常运转工作,并未出现任何特殊问题。

    目前,根据当地土著所言,如今已是异界的深秋季节。异界阿尔努斯山区的气温为十五到二十摄氏度,异界太阳(对空中不知名恒星的暂时称呼)的光照强度大致相当于春秋季节的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

    按照地球的标准,先遣队的专家小组初步推测,阿尔努斯山丘地区大致处于亚热带气候,虽然是山地,但海拔并不很高,方圆五十公里之内的整片区域,都未曾发现有终年积雪的山头,也不曾出现木本植物消失的高山草甸,茂密的森林一直从山脚生长到山顶。不过,由于尚不知异界植物的生长适应能力,是否与地球植物存在巨大差别,而该地区土著对专业地理数据所知甚少,因此上述推测暂时无法被肯定。

    在九龙围海大坝竣工之前,阿尔努斯山丘附近地区,曾经长期遭受“门”内涌出的海水浸泡和冲刷,因此地表水源均被污染,暂时无法饮用。但依靠本地土著的指点,我军侦察兵已在距离“门”两公里之外的山坡上,找到一条可以作为水源的溪流,根据现场测试,在经过简单的过滤消毒之后,即可直接饮用。

    由于截止到执笔之际,先遣队抵达异界尚未满二十四小时,暂时无法确定异界的自转周期与昼夜长短,是否跟地球基本一致,但从目前观测到的状况来看,即使有所偏差,应当也是相当微小,可以忽略的程度。不过“门”两边似乎存在一定时差,证据是在北京的八点左右,异界的阿尔努斯山丘才进入黄昏。

    虽然有着上述微小的差异,但是根据专家小组的说法,宇宙中存在两颗如此相似星球的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仿佛是天然就为人类设计的一样。地球上的普通人类,完全可以在无防护的状态下,轻松适应异界的自然环境。国家随时可以向异界大规模派遣各种人员,进行贸易和开发工作,以及进行军事行动。

    除此之外,先遣队目前在异界已经发现的各种动植物,大多数都跟现代地球的生物圈非常类似,视野所及的大部分草木看起来都很眼熟,当然或许也存在一些相当微小的差异。异界的大部分野生动物看上去也类似于地球生物,至少是同样可以把它们划分为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等,最多只是存在着一些地球上不存在的纲目属种而已。另外,关于这些动植物是否可以食用,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考证。

    值得注意的是,异界各种被驯化饲养的牲口,例如驴、马、狗之类,几乎跟地球完全一致——从一批逃亡到阿尔努斯山丘,寻求我军庇护的异界土著手中,我们已经获得了两匹异世界的驴(公)、一条狗(公)和一匹马(母),从外观上看,它们跟地球的同类生物毫无差别,抽血分析也看不出特异之处。目前专家小组正在对它们进行基因分析,并且要求使用地球同类动物,尝试进行配种实验。为此不得不紧急发出公文,征用了香港赛马场的一匹种马(公)和警察局的四条警犬(母),并且还需要后方尽快搜集母驴备用。另外,虽然没有得到实物,但根据土著描述,这个世界同样存在着猫、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和宠物。

    当然,先遣队同样也找到了许多跟地球动植物截然不同的异星生物,比如长着一对小翅膀却不会飞的奇怪老鼠,以及体型巨大能够口吐火焰的炎龙,还有长着动物耳朵和尾巴的兽人族,以及耳朵尖长的精灵等等。为了确认地球植物是否能够适应异界土壤,专家小组已经在阿尔努斯山丘附近多处地带取样分析研究,并且从远处收集到未被海水污染的土壤,实验性地开辟了一小块苗圃,尝试种植来自地球的速生花草和蔬菜,如果能够成功的话,将有利于我国派遣人员在异界的自给自足。

    接下来,本人将从几个方面,对“门”对面的异世界概况,进行初步的简单描述,以供读者参考。

    一、地理

    根据本地土著的描述,还有我方营救的两名女性穿越者,在游荡异界期间收集到的情报资料。“门”通往的异世界基本地形,是一块完整的大陆,当地人称之为“法尔马特大陆”。法尔马特大陆的四周被海洋包围,东南方存在几座大型岛屿,西南方存在一片破碎的群岛,群岛对面还有另一块大陆,据说那里极度湿热,基本处于蛮荒状态。至于在更加遥远的地方,是否还有其它大陆存在,目前暂时还不得而知。

    整个法尔马特大陆的南北宽度约为五千公里,东西长度则超过九千公里,总面积大约相当于两个中国,不过相对而言地形更平坦、气候也更为温暖湿润。沙漠仅占整个大陆总面积的不到十分之一,高原和山地的面积也较小,整体上以草原和森林地貌为主,平原广袤,河流密布,开发难度相对较低。不过,由于异界国度的文明过于落后的缘故,法尔马特大陆至少超过一半土地面积,目前依然沉睡在蛮荒之中。

    我军通过的“门”所在的位置,是法尔马特大陆的中南部,整个大陆“文明区域”的核心腹地。当地人称呼其为阿尔努斯山丘,并且尊其为圣山,不时有香客前来参拜。在阿尔努斯山丘周边的一千公里之内,集中了整个大陆一半以上的繁华城市和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大致相当于中国古代概念里的“中原”之地。

    不过,在阿尔努斯山丘附近的方圆百里之内,虽然植被覆盖率很高,可是由于土地贫瘠、缺乏地表水源,不适合耕作的缘故,反倒是人烟非常稀少,形成了一片被文明城市包围的荒凉地带。

    号称圣山的阿尔努斯山丘本身,据说一直都没有常住居民,最近的村庄位于三十公里之外的罗马尼亚山脉脚下,但这些村庄目前不是被洪水冲毁,就是被炎龙屠灭,已经变成了无人区。距离“门”最近的异界城市,则位于西北方一百多公里之外,名为“伊塔黎卡”,是一位贵族的世袭领地。在“门”的东北方大约二百公里之外,罗马尼亚山脉的另一侧,就是整个法尔马特大陆的政治中心,帝都乌拉碧安卡城。

    ※※※※※※※※※※※※※※※※※※※※※※※※※※※※※※※※※※※※※※※※

    ps:今天奔波了一天,九点多才回家,紧赶慢赶只赶出这点儿,为了不断更就只好先发出来了。

    另外,回答一个读者问题,就是关于《我们应该穿越去哪里:日本篇》里面,为什么说在平安时代,京都是整个日本唯一的大城市——那位读者认为,既然在迁都平安京(京都)之前,日本还有平城京奈良等几个旧都,那么平安时代应该是几个城市并存,不会搞到只有一个平安京还算像样的扑街程度。

    我的回答是,古代中国的迁都和古代日本的迁都并不是一个概念。在中国,明成祖把首都从南京搬到北京,只是带走了朝臣和皇室,而南京依然是一座人烟稠密的大城市。但是在平安时代的日本,由于生产力低下、人口甚少、财富匮乏的缘故,每次迁都的时候都是恨不得挖地三尺,不仅要把几乎整个城市的市民统统搬走,连宫殿的柱子、瓦片、房梁都要拆卸下来,设法运到新城里重新搭起来。结果在现代考古的时候,日本人经常会发现,某座宫殿用的瓦片、石墩和柱子,比这座宫殿本身还要更古老几百年……平安京用了奈良京的柱子,奈良京又用了难波京的瓦片,互相挪来挪去,当真是一副吝啬鬼脾气。

    因此,在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之后,奈良这边的市民都被迁到了京都,连宫殿和房子都被拆光了,只剩下一片废墟,风吹雨打几年就成了荒地——这种迁都更加近似于中国商朝的盘庚迁殷,属于举国搬迁,不是皇室搬个家就了事的。所以在平安时代,旧都奈良基本上就剩下几座佛寺,类似于五台山一样的宗教圣地,但要说是繁华城市,就谈不上了,连太宰府这样的九州岛通商港口都不如。(未完待续。)

第二十一章、《关于异世界的初步调查报告》(下)

    第二十一章、《关于异世界的初步调查报告》(下)

    整个法尔马特大陆的南半部,大致上就是丘陵、平原和低矮山脉交错分布的地形,总的来说地形不高、降水适中、气候温和,较为容易进行农业开发。大陆南部的海岸线崎岖曲折,港湾甚多,适宜发展海运和渔业。在这一地区,集中了整个大陆绝大部分的人口、耕地和城市,以及主要的已开发文明地域。

    不过,这片法尔马特大陆上最繁华的区域,大致被西北——东南走向、横亘半个大陆的罗马尼亚山脉,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虽然这道山脉的海拔不高,但地势颇为险峻,想要翻越山脉并不容易,故而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地理隔绝效果。山脉以东是大陆上最为广大的一片平原地带,也是帝国的核心腹地,帝都就位于这片平原的最西端。而山脉以西则地形较为破碎和崎岖,散布着较多独立或半独立的藩国,虽然距离帝都很近,但帝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依然较弱。“门”所在的阿尔努斯山丘,就位于罗马尼亚山脉的西麓。

    在大陆更南方的几座大型岛屿上,帝国已经迁移人口渡海南下,建立了一些殖民地,但是开发程度很低,实际控制力局限于港口,人口更是寥寥无几,大致可以类比为地球上大航海时代早期的美洲殖民地。

    法尔马特大陆的北半部则较为荒凉,绝大部分土地都处于未开发状态,但依然零星分布着不少城市、港口和智慧种族聚居地。不过这些文明据点大多被局限于沿海,远离海岸的内陆则是普遍人迹罕至。

    其中,大陆西北部最显著的地形,是一片狭长的沙漠,夹在内陆山脉和大陆北海岸的沿海湿润丘陵之间,当地土著称呼其为“西方沙漠”。根据我方穿越者之前的实地考察,这片沙漠从东到西的总长度超过两千公里,南北之间的平均宽度却只有一百到三百公里。在沙漠最狭窄的地方,据说从南到北只有二十多公里,徒步旅行只需一日时间即可横跨沙漠。即使在沙漠较宽的地带,也普遍散布着不少可供补给水源和食物的绿洲。因此,如果仅仅是“西方沙漠”本身的话,并不足以妨碍旅客交通和贸易往来。

    但是,由于沙漠南部紧贴着难以逾越的险峻山岭,导致旅行者必须同时翻越高山和横穿沙漠,才能抵达大陆的另一侧,所以,这片并不算广袤的沙漠,依然成为了大陆西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