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482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482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回,倒是少有官员敢于直接指责皇帝陛下贪玩了。

    尽大胜,连那个曾经悬挂在帝国头顶之上的心腹大患已然为皇帝陛下铲除。举国上下,尽皆欢唿庆贺之情。人心之中,纷纷为朱慈这般武功赫赫所敬仰敬佩。

    这会儿的朱慈,正是权柄威望最隆重的时候。

    事实上,数前朝帝王,除了那些开国皇帝,极少有人能比得上朱慈的武功。而且,文治之上,朱慈亦是不俗。

    往常,朱慈年纪轻轻,难以压服群臣。但现在,朱慈的年纪轻轻不再成为朝臣们可以忽视的理由,反而成了朱慈更加可怕的优势。

    对于寻常小皇帝而言,年轻意味着不懂事,意味着好欺负,意味着没本事。

    但朱慈显然已经不需要懂事这种忽悠小孩子的评价了,这一位更是只有他欺负别人,没有别人欺负他的,至于本事,文治武功的颂词遍满京华。灭国平贼,这等巅峰级别的战功,举国无出其右。

    没有三个特征,朱慈的年幼就成了优势。

    毕竟,只要朱慈不自己作死中途挂掉,哪怕按照后世正国级领导人的退休时间,朱慈也可以继续执政五十年。

    五十年是个什么概念?

    那意味着朱慈再久一点,可以从十七世纪执政到十八世纪。

    这么漫长的政治生命,哪怕再刺头的官员都必须敬畏。这意味着,若是真有人打算拿皇帝陛下刷声望来积攒政治资本,朱慈完全可以冷藏人家三代,从本人到他儿子再到他孙子……

    纵然朱慈自己忘记了有这么一个人得罪了自己,但官场之上,最不缺少的就是聪明人。只要皇帝陛下活着,这种自不量力的倒霉鬼就绝不会被人提拔、赞赏。

    对于之前的官员而言,得罪了皇帝,熬几年等这个皇帝挂了,自己就成了两朝元老,靠着之前刷的声望和资就可以回京更胜一层楼了。

    可在朱慈这里,却绝没有人敢打这个念头。

    因为……大部分官员,正常一点的考上进士都是三四十岁了。三十多岁得罪了皇帝陛下,到退休都还没熬出头。到时候,儿子孙子都走上官场了,还得受到牵连。

    故而,此刻朱慈的权柄还真是稳固又强大,直追太祖皇帝与成祖皇帝。甚至,比起朱棣,朱慈还要名正言顺许多。

    当然,朱慈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

    他可不是任性的武宗皇帝朱厚照,丢下京师一大把国务就跑去大同与蒙古人开片。朱慈要的不仅是星辰大海,更要的是国泰民安。只有帝国强盛了,海外殖民才可以算得上是根基深厚,而不至于朱慈在外打得好好的,结果后院起火,前功尽弃。

    车队一路顺利地开进了紫禁城,朱慈一回宫,没怎么封锁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城。

    庆祝大胜的气氛当然是更加浓郁了,但很快,宫城就热闹了起来。

    留守班子纷纷赶到,李邦华、刘宗周、傅淑训、高名衡、史可法、黄宗羲、常志朗、朱之瑜……

    一个个熟悉的目光和身影出现在眼前,让朱慈好生唏嘘:“诸位爱卿,可真是好久不见了。”

    朱慈的动情让在场不少人准备好的话语吞了进去,纷纷一阵感慨道:“圣上更加英武了。”

    “这一仗打得好呀。圣上这一回御驾亲征,可真是举国沸腾,民心士气之凝聚,实属大明之幸甚!”

    “圣上携大胜回来,微臣恭贺圣上!”

    ……

    “好了好了,大家都坐下吧。”朱慈笑着伸手,示意大家各自落座,道:“庆贺的事情,各部拟好了折子,给朕看一下就行。不过嘛,朕看来,诸位来此,应该不止于此吧?”

    李邦华等人对视一眼,纷纷笑着颔首:“吾皇英明。”

    “这是工部呈上来的修补黄河水利折……”

    “这是教育总署呈上来的兴修各省师范学校折……”

    “这是刑部呈上来的兴修警察学院并革新提刑按察使司折……”

    “还有礼部的请奏泰山祭天折、扩建同文馆折……”

    “这是太常寺的……这是户部的……”

    ……

    众人一个个次序递上折子,朱慈无奈地扶着额头。他就猜到,朱慈一回来大臣们就得赶忙过来。

    毕竟,换句话说,这其实也是朱慈自己欠下来的作业。是这个帝国运行之中,必须完成的功课。

    看着堆积如山的政务,朱慈一边处理着,一边心中想着,他已经对此有过一些改革。但眼下看来,还得再改一改……

    要不然,接下来的计划可就不怎么顺利了呢。

    按照之前的权力运行,下面有司官员上奏的折子,先是会到内阁票拟出处理意见,然后给司礼监披红,最终由皇帝应允。当然,有时候皇帝的权力放权给了太监,以至于有些太监权柄极大。

    但朱慈上台以后,悄然间将这些统统改掉了。(未完待续。。)

第四章:太上皇的红包

    对比大明过往的政治体制,朱慈的改动不少。

    首先,内阁是被朱慈扩张了,加了一个首席大臣,并且承认首席大臣为其余内阁大臣的长官。而其余内阁大臣呢,又一个个有了管部的职司,比如国防大臣高名衡管部兵部,同时对工部之中军械部分,京师军械工坊,太仆寺的马政有管辖权。

    有了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内阁实际上成了国务院,长官首席大臣李邦华也就成了首相。原本隐隐可以与内阁分庭抗礼的六部正式成了内阁的下级部门。

    这样的改变结束了六部与内阁关系微妙的史,使得内阁拥有了完整的权柄。

    这样的改动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知内情者才明白,这样的改革有多难得,有多需要魄力。

    一是需要皇帝陛下让出权力的慷慨与胸怀,二则是有这样的魄力与执行能力。

    毫无疑问,这些朱慈都有。

    同样,这样的改革过后,其余不提,至少朝廷里的内耗是可以大大降低了。

    回到原点,这个时候,票拟不仅成了内阁大臣们作为大学士的意见,也作为实际上该部该长官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的贯彻政令,解决职权范围内的政务。

    要不然,依着往常那种帝国政务事无巨细陛下皇帝陛下过目的情况,就是累死朱慈也处理不完。

    内阁这边说完,还有一个司礼监的披红。

    按说,如此一来,披红就显得十分关键,司礼监的权柄应该更重。

    但是……

    眼下的司礼监朱慈司恩,朱慈却是再也没有进过一个人了。

    如果司恩是个权奸的胚子,那说不定真的可以做第二个王振,魏忠贤。但显然,朱慈就是明白司恩不是个权奸的性子。

    而且司恩年纪大了,一个人不可能应付庞大的政务。

    最关键的,当然还是司恩明白朱慈这么做的用意。

    留下司礼监,是朱慈并不放心文官集团。但只让司恩一个人上,也说明朱慈一样不放心太监干政。

    这个时候,中书舍人司出现了。

    中书舍人是朱慈出宫不久就有的存在,一开始就为朱慈处理政务,将繁杂的事务过滤一遍,减轻繁杂无谓的工作量。到了中枢,朱慈也没漏掉。

    中书舍人们按照后世的形容就是助理、秘书的干活。他们每日将奏章上的内容提炼简化,可以让朱慈最高效的处理奏章。

    甚至,他们还能够根据之前朱慈确定过的处理范式,备上一个个章子。

    显然,这是批红之权的简化版本。

    而作用,也是让朱慈在面对一个个奏章的时候不再需要做填空题,而是可以做选择题。工作量再为简化。

    此刻,摆在朱慈面前的一个个奏章显然就是这种已经经过内阁票拟,亦是经过中书舍人们再为处理过的奏章了。

    他们堆在朱慈的面前,竟是比朱慈的一个脑袋还要高过去。

    见此,朱慈虽然有所预料,但还是忍不住重重地吐出一口气。

    他不由想起了当初后世评价朱元璋工作量时的评语……

    “真不是人干的活……”朱慈心里默默念了一下,心情大概也和马云说自己最后悔的就是创办阿里一样,吐槽过后便开始进入了工作状态。

    果不其然,摆在朱慈身前的奏章被细心地分成了几堆,上面被贴上了不同种类的标签。这象征着不同的重要级别。

    到场的大臣们都是有重要议题要当面讨论的。奏章里面,难免有无法解释清晰的话语。

    朱慈保留了极大的耐心,议事也是从中午一直进行到了深夜。

    这样的日子一连度过了三天,一个个议题之下,朱慈几乎将久违的中枢官员们各个见面了一遍。

    一直到了第四天,朱慈才勐然间发现……

    “已经到了十二月底了吗?皇后,还有几天……就是新年了吧?”朱慈恍然发觉。

    皇后温柔地应了下来:“明天,就是除夕了。”

    朱慈缓缓颔首:“那我加把劲,让大家过个好年。”

    皇后心疼地握着朱慈的手,欲言又止。

    堆积如山的政务终究还是迅速处理掉了。如果是崇祯皇帝时代,也许朱慈要花费双倍的时间。

    但得力于当下朝廷远超过去的财力与执行能力,一个议题提了出来,至少不需要朱慈怎么担心他要将时间浪费在扯皮与推诿之上。

    在陛下携带着大胜之威的背景之下,少有胆量敢于冒犯这样的忌讳。

    新年过去了,热热闹闹的新春开始。

    除旧迎新的日子里,朱慈颇为惊喜地收到了太上皇朱由检的红包。

    “过去一年儿可做得真好,比为父我要强多了。这几年呐,为父我也能好好安心过个新年了。你母后每天唠叨着,都夸你给我们长脸。来,这个红包收下,大吉大利!”说着,朱由检就给朱慈递过去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抖动之中,甚至还有一些声响颤动。显然,里面都是打造精致的金叶子。这是这年代富贵人家常用的礼物。

    朱慈笑着收下,气氛一派祥和。

    对于旁人而言颇为繁忙的新春,朱慈反而难得感受到了几分宁静。朱慈当然是没有要拜年的,新春之中,也罕见是真正可以放松的日子,朝廷里没有什么政务,朱慈便与崇祯皇帝在中南海里随意地散步着。

    “真好啊,鞑子平定了,连蒙古人都不再肆虐了。国内没人造反,寰宇清平。每天想着这些,都感觉在梦里一般。这一战过后,也终于……没人再偷偷摸摸给为父在宫里递话了。”崇祯皇帝说着,目光里一片平静。

    朱慈听出了朱由检的意思,显然,朱慈御驾亲征,也依旧有人盼着不好,打算给崇祯皇帝烧个冷灶。朱慈动情地道:“若无父皇当年鼎力支持,儿臣也做不到今日的事业。”

    他安慰着崇祯皇帝,心道反正也没人知道后来大明会亡在你手头。(未完待续。。)

第五章:海外开发

    朱慈还是低估了崇祯皇帝敏感的内心,别人不知道大明会不会亡,崇祯皇帝自己还不清楚大明糜烂到什么地步了么?

    朱由检轻轻笑着,他当初可没少给朱慈使绊子。当然,他今日也不是来说那些陈芝麻烂谷子事情的。朱由检没有继续说虚的,直接道:“为父打算出宫逛逛。”

    “父皇……”朱慈还未继续说就被朱由检打断了话头。

    “听为父把话说完。”朱由检沉吟了稍许,道:“为父听闻极东之地有一新大陆,打算组织一场远航前往探险,呆在宫里不便的地方太多了。”

    显然,朱由检说的就是北美大陆了。

    至于太上皇出宫,朱慈也完全放心。事实上,这是很有旧例的。朱慈之前的宗藩改革,大头就是说服皇室们开枝散叶,不要再拘束于内陆。同时,朱慈又用一连串不要钱的优惠政策,让这些人可以走出封地,融入社会,而不是依靠着政治特权当寄生虫。

    比如楚王朱斐然,眼下就跟着恒信商行做起了生意,已然是湖广米业。后来朱慈率军平叛李自成的时候,在大同的代王亦是颇为配合。

    当时在河南的周王朱恭枵就亲自游说代王,放弃田产,保留王爵,投资海外贸易与殖民。

    毕竟,远征公司这个带有浓郁军方与皇室背景的公司此刻已经开发了朝鲜、日本航线,赚的盆盈钵满,结果颇为喜人。

    如此一来,帝国得以收回宗室们的特权与田产。老实说,明末的宗室吃相是非常之难看的。眼见宗室被迁走,不仅是百姓,就是地方士绅官员都拍手称快。如周王朱恭枵这样的贤王实在是屈指可数。

    总之,朱慈的宗藩改革推行以后,皇室的颜面与声望是大为改善。同样,宗室们也获得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子:朝着海外开发。

    要知道,比起在国内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王爷,到国外去开发那可真是货真价实的真王爷了。

    比如远征公司就有权自行组织军队,任命地方管理人员,甚至对不服王化的土邦开战。权力实在诱人。收益更是远高于在国内守着田产度日。

    这般想了想,朱慈就很是大方地道:“儿臣听闻弗朗机就是从那处大陆而来,父皇可以从此着手,儿臣再安排龙江船厂给父皇协助优先打造船只。另外,恒信商行可以为此赞助白银五十万两。待父皇若是往后设立殖民公司,恒信也会投资入股。”朱慈挥手之间五十万两赞助给出,听得朱由检一阵眼皮跳。其余优惠政策便利,一样也是手笔大的惊人。

    太上皇当然是不缺钱的,国库每年拨付的钱粮就是不少。

    但维持日常开支和海外探险可是两种情况。眼下朱慈一出手就是五十万两,那自然是格外足够的。

    朱慈这样的手笔,却是让朱由检心中感慨不已。

    “孩子长大了。”朱由检喃喃着,颇为感慨:“这笔钱足够了。之前我听闻日本人几番寻求中日通商不得,眼下我组织船队远航,也会先养几艘船往来瀛洲,培养足够的人手,赚取为往后经费。至于殖民公司,为父却是还未知晓如何个境况,琢磨着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