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623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623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盐商找上门来。这个时候史可法若是却不过底下人苦劝,答应下来,那他可真是黄泥落裤裆,不是米田共也是米田共了。

    所以,史可法最终还是拒绝了各地盐商的请托,就连自己门下弟子也拒不相见,来了个关门闭客。

    史可法如此做,固然是保全了自己的名声,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但是,史可法那些弟子却大大感觉丢脸,心寒。

    靠山靠不住,就只能靠自己。

    朱慈还知道,接下来,顾炎武干了一件让朱慈感觉颇为惊艳的事情。此事一出,史可法就将彻底难以收拾。

    顾炎武下令上缴十三万九千余两银子的利润中一共五万两银子给京师,由奏请以长芦名义,于京师、长芦两地开设图书馆,以供天下士民,无分贵贱皆能入内读书。

    显然,这是在呼应当初朝廷允许开办公司之后,对于利润上缴用于帝国福利开支的政策。

    这一举出来,京师还未成形的一些舆论骤然转变。

    顾炎武曾经是名士,后来是从龙之臣,在士林之中艳羡之人有,嫉恨之人更有。

    故而,这一回顾炎武由官入商,不知道多少人以此笑骂,说是顾炎武钻进了钱眼里。说是朝廷与民争利,吃相格外难堪。再加上盐商搅动趁机推波助澜,自然就让顾炎武卷入舆论漩涡之中。

    但这两座图书馆的实事做出来,不仅京师有司叫好,就是全京师全长芦百姓都拍掌叫好。

    这年头读书难,难在于脱产读书开支浩大。其中除了吃饭这些固定成本外,书籍就是一个难以承受之重。

    藏书万卷,这是全省都能闻名的大事。

    很多人想要买一本书,非得节衣缩食不可。

    所以,看书之难,是不少士子,不少有心读书之人内心深处之痛。

    而现在,顾炎武要出资五万两修筑两座图书馆,一下子就引爆了所有人的需求痛点。按照后世,这个点子出来,分分钟就是好评五星,日活过亿的神级产品。

    放大明,一座图书馆,一座公开所有人无分贵贱都能进入读书的图书馆,那是功德无量的善事。

    落在京师,不知多少人文教得便利。落在长芦,不知道多少人心能为顾炎武所用。

    看这两处手腕施展,朱慈不由感慨,新生代成长很快呀。

    顾炎武的出色,落在史可法那里,就是分外的丢脸。落在那些盐商眼中,更是格外绝望。他们自然是对史可法犹如抓住绝望的稻草一样,拼命求见。

    盐商们当然见不到史可法,但他们有办法折腾那些史可法的弟子、门人。

    史可法狠心一次次拒绝,却也因此一次次将人心摧残。

    没多久,史可法就发现自己贯彻政令的时候,忽而觉得使唤不动手底下人了。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史可法就这么倒在了一个小小的盐政改革上。

    最终,史可法默然地自求致仕,给一个体面的结局。

    “是偶然,却是必然。”朱慈心中念叨了一句。

    他并没有想针对史可法,事实上,黄道周与史可法这两个旧党领袖对朱慈来说还是有必要的。保持朝中的反对派存在,就是保持皇帝陛下的一部分权威。

    史可法的失势,是他跟不上时代。

    他习惯于旧秩序,习惯于旧的帝国治理方式。是以,当新政出台的时候,史可法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对,下意识的拒绝。

    这样的反对与拒绝,注定了史可法不是败在盐商上,就是摆在下一个改革的议题上。

    固然,大部分的改革都是失败的。

    但朱慈不一样。

    朱慈还年轻,他的意志,也前所未有的坚定。

    这样的一个有心改革的皇帝,将保持朝廷长达四十年政策主旋律的稳定。这样的改革,哪怕只是用最保守的办法耗,也足够获得胜利了。

    “三留三退罢。”朱慈默默地写了几句挽留的话,随后,却传了一句话给李邦华:“议定内阁大臣退休标准吧。”

    官员的退休荣养制度,在杨文岳之后,迎来第二个例子了。

    杨文岳退休,接替之人是倪元璐。替补进入枢密院的是担任武职的孙传庭。对此,全军上下十分淡定。

    在陆军学校成批成批的训练灌输之下,军权是朱慈的禁脔,无人能动摇皇帝对军权的掌握。

    倪元璐追随朱慈功高,升任枢密院正职毫无问题。同样,孙传庭早有威名,若非不是从龙之臣,担任正职都无问题,继任枢密副使也无人有异议。

    西府十分稳定。

    东府对于替补一人进国务内阁大臣却是引发了一阵波折。

    不过,这些波折于外人而言,是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但于朱慈,其实很简单。他稳坐钓鱼台,最终推动了而今吏部尚书李遇知升任国务内阁廉政大臣。

    这是必然之举,一如傅淑训一样。身为财政与经济大臣,管户部。在新考成法的影响之下,吏部天官的威望自然更高一重。

    与此同时,也许是作为平衡,也是伏笔未来中央机构的革新。朱慈在召开每月一次国务内阁大会的时候,下令陈子龙、徐焕武、顾炎武、朱之瑜、常志朗、司琦等人列席国务内阁会议。

    其中,陈子龙是新闻出版总署长官、徐焕武是帝国中央银行长官、朱之瑜是教育总署的、常志朗是关税总署的、司琦则是廉政总署的。

    不管是新闻出版总署、教育总署、关税总署、廉政总署以及中央银行,都是品级最高不过正五品的小部门。只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直达天听。他们享受双重领导,在业务上对国务内阁各大臣进行汇报,同时又有权直接向皇帝陛下奏报。

    显然,这是朱慈的一套新班底。也是他们,运行着大部分新政的施行。

    从前,他们显得非常低调。

    但现在,朱慈显然已经认为,低调的保护色已经不再需要顾及太多了。

    朝中,是到了需要更新换代的时候了。

第二十八章:访欧使团

    更新换代正在缓缓推行。

    新生代的列席会议还只是一层试探。

    哪怕是顾炎武,也只是列席之权。也就是说,只能带耳朵过来,没有发言权。至少,没有主动发言权。

    但谁又能否认,一旦时机成熟,所有总署都会光明正大升格成部呢?随后,各部大臣们,自然就能成为新一代的国务内阁大臣。

    紫禁城、国务内阁甲字号会议厅。

    朱慈坐在上首主位上,静静听着李邦华奏事。

    “……警署配备,已经在四川省推行,主要城市都以完成配备。治安形势扭转,各地舆情监测均有较大正面反馈。”

    “根据最新统计,大明二百八十年,全国在册小学生已达一百零七万九千六百三十二人……”

    “预计今年钢铁产量将超过五十万吨……”

    公元一六四八年,原定历史上,中华大地陷入沉沦。但现在,于他手中,振翅高飞。

    这种感觉,真好。

    ……

    大明二八零年,西元一六四八年四月二十三。

    邝露进京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在京师掀起了好大一阵波浪。

    当然,主要限于岭南这个圈子里。

    不过,自从皇帝陛下推崇大航海以后,天津卫到远至海南、广州、杭州等地都有航班。于是京师的岭南学子也多了起来。

    一口很是特别的官话在京师里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天下汇聚的魅力。

    在崇文门迎接匡庐的是顾炎武,这个昆山男子今年也已经三十五岁了。正是事业有成的时候,他与邝露算得上是忘年交,这一回邀请邝露入京,却真是难以预料的顺利。

    “邝大哥,一别数年,风采依旧呀。”顾炎武笑着拱手。

    “顾老弟,哈哈,倒是你官威更重了。”邝露操着一口广东腔的官话,又说:“我要恭喜雷,列席内阁。部堂大佬可期哟。”

    “伴君如伴虎,辛酸自知呀。说起来,我更愿意办一座书院。研究天下学问。这方面,我那老朋友黄宗羲过得可是比我如意多了。虽然,他没有列席进内阁会议。”

    “有空,就多来长芦图书馆转转便是。”

    “是过去方便你打秋风罢。”

    “哈哈,还是老友知我。不过,你是未来的大财主嘛。”

    “看来一阵子不见,你惦记的主意是更多了。”

    “不仅如此呢,我还想你能多修筑几个运动场馆来。也让京师子弟可以有机会骑马、射箭、游泳、强身健体。”顿了顿,邝露说:“这可不是打秋风。是想了想越南之事有感呀。咱们大明,也该兴盛武风了”

    “闹大了?伤了边民?”顾炎武眉头一挑。

    “几个穷疯了的乱兵冲进了大明国内抢了一通。哼,广西的边兵你也知道,唉。”邝露不仅是明末广东著名的诗人,岭南三大家。同样,他还通晓兵法,不是那种纸上谈兵之人。他会骑马,射箭,也会持剑格斗。

    这方面来说,他倒是更像是北方人。

    “那是自取灭亡。”顾炎武不甚在意:“说不定京师军械工坊要开心了。朝廷会对南军整顿,到时候换人换将又要换兵甲。”

    他听说京师军械工坊等几家在越南三家里卖掉了大量兵甲,甚至还以白菜价的价格远销给了当地许多华裔之后。

    这样的成功案例让几家军工作坊纷纷吃撑。而牵头负责此事的枢密院也是对来年军费有了更大底气。

    显然,这一回越南人闹事反而给了他们找事练兵立功的机会。

    “看来打不大啊。”靠近越南,邝露也就知道安南事情的真相。这是在借助越南人的血肉养肥大明,也证明大明对越南局势的掌控。

    有更好的办法之下,动兵大打出手是没啥可能了。

    但为了让生意更顺利,肯定会有一直强兵刷新大明边防军对于越南人的印象。要不然,这群后世就已经被证明的越南人告诉你什么叫白眼狼。

    “教训一顿还是会的。”顾炎武接着邝露上了马车。

    邝露闻言,好似迅速反应了过来,立刻说:“等等,差点都忘了正事。怎么与我打起马虎眼了,那体育馆场的事情,你想得怎么样?”

    “寻个时机罢。长芦盐场总会上缴利润的,到时候想建什么体育官场都有机会。现在,我还是要先将图书馆的事情办好。再考虑这体育馆的事情,不过,总该建的。但今年应该不成。”顾炎武明白皇帝陛下的心智,有心应下来。但他精力上的确顾及不上。

    邝露表示理解。

    老朋友春风得意,也是官场最麻烦的时候。

    今时不同往日。

    往日,或许当官还能糊弄糊弄。但今上是个眼光毒辣的人物,哪里是能容忍手底下人摸鱼耍滑的。

    更何况,盐政也的确要改了。

    他还不知道具体盐业总公司参与进去以后会是怎样模样,但那些盐商的好日子也的确是到头了。

    ……

    长芦图书馆修建得其实很快,尤其是作为第一座国家行为修筑的公立图书馆,占地很大,书籍更多。

    据闻,这个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更是扬州名士郑元勋亲手设计的呢。

    不仅融入了江南园林的风格,一座又一座藏书阁外,是一个个阅览室。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一座标志性的九层大楼。

    若非这里已经是外城颇为偏远的地方,要不然光是地价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饶是如此,这里刚刚圈定地址,就引起京师无数人追捧。

    这里其实本来是一处晋商的会馆,那九层高楼,也是当初外城一号巨无霸的存在。只可惜,晋商烟消云散,这里就被顺天府做了人情,送给了顾炎武。

    经过一个多月的装修,以及书籍采购。只差图书馆馆长邝露正式上任,这座有史以来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很快就能开馆立业了。

    甚至,哪怕还是没有开业。这里每日也有许多人驻足观看,当看到顾炎武与邝露来的时候,更是掀起一波**欢呼声。

    听着这些欢呼声,邝露感慨道:“今日,才知做事荣幸之至呀。”

    “做好事的机会,以后还会很多呢。”顾炎武心道了一声赶早不赶晚,直接唤来了左右,宣布出去:明日,长芦图书馆开业。

    长芦图书馆的开业大典很是火爆,就连朱慈也去转了一圈,发表了一场读书劝言。

    与此同时,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在大明二八零年五月的时候,姗姗来迟的新年礼物发入了京师百姓人家。

    人人都收到了以皇室名义赠送的一斤盐。

    盐业总公司开局了。

    但是,落到朱慈这个层次,很多事情开始变得无趣。

    没错,是真的无趣。

    底下那些波谲云诡距离朱慈太远,哪怕再强横的盐商,再阴狠狡诈的盐商,也够格不到朱慈这个层次了。

    甚至,未必有人有资格对话顾炎武。

    所以,这些需要清剿的宵小之辈面对的只是郑元勋这一层次的人。斗争是属于他们的,刀光血雨也是他们的。

    于朱慈而言,他只需要一个结果。

    成,还是没成。

    仅此而已。

    至于参与到细节之中……

    这样的想法,朱慈也许有过。但一想到属下们惶恐的事情,他就感觉好生无趣。这点小事都需要皇帝陛下亲自出马的话,那也未免让人感觉手底下啊人太过于无能了。

    涵元殿。

    朱慈坐在殿上,闭着眼假寐。

    殿内很安静,焚着让人感觉有些昏昏欲睡的龙涎香。

    就是这一刻,朱慈有了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他猛地站起身,却没料到有个小文员正在竭力压着步子从朱慈身边走过,试图将收拾好的一堆文书放到朱慈的桌案之上。

    但朱慈的突然起身显然吓到了这个小姑娘,噗通一声,小姑娘猛地跌坐在地上,一脸慌张。

    朱慈感觉有些好笑与歉意,过去起身,帮忙捡起了那些文书:“我记得,你叫张张?别太紧张,朕不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