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166章

逆明1644-第166章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臣黄道周也坚决不能同意!”黄道周也跟着跪了下去。

    “臣等也不能同意!”另外十几位朝臣也一同跪了下去。

    “你,你们”朱慈踉气得脸色有些铁青,却不能真正发作。

    刘宗周和黄道周等十几人虽然不多,但却是极为忠心于大明的一群人,一心都为大明着想,他们一根筋的认为,商人就私自私自利的代表,提倡经商就是提倡自私自利,会毁了大明,正是因此他们才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

    虽然有些怒,但还不至于让朱慈踉失去理智,他还真不能一气之下允许刘宗周等人辞官,朝堂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朱慈踉也不希望真个背上一意孤行罔顾朝堂的名声。

    “算了,广开商路,提倡经商的事朕一定要做,这是为了大明更加繁荣着想,绝不是害了大明,伤害百姓,朕在此跟诸位打一个赌,提倡经商五年后,天下的粮食,食盐,布匹等事关百姓生计的重要衣食价格对比当前至少下降一倍,同时每年为大明的国库增收三千万两银子以上,若是不能,朕便向诸位爱卿认个错,并收回提倡经商的旨意如何?”这已经是朱慈踉最大的让步了,同时也是朱慈踉布下的一个陷阱。

    朝堂一片寂静,他们想不到皇上竟然会妥协,要知道,当年身为首辅的马士英这么做都没能让皇上有一丝妥协。

    “皇上所言可是当真?”刘宗周等人想了想问道。

    “自然当真!”朱慈踉笑着保证道。

    “既然如此,那臣等便记着皇上此言,若五年后天下粮食,食盐,布匹等主要关乎百姓生计的物品价格不能真如皇上所言至少下降一倍,并且每年为大明国库增收三千万两以上的银子,还请皇上不要忘了今日之言,同时皇上还要保证,今后若有任何重大的事情,皇上要是不能做到半数以上朝臣同意,便不能够一意孤行!”刘宗周和黄道周等人都清楚朱慈踉的性格,知道朱慈踉能做出这样的让步已经很难得了,再逼迫下去的话,和可能适得其反,同时他们也并不是什么不懂变通的老顽固,他们想得很简单,若是提倡经商真的能令关乎百姓生计的衣食都降下至少一倍的价钱,那么确实是对百姓有利的,也是对大明有利的,他们便不反对。

    刘宗周等人不反对了,钱谦益等大部分文武百官也另外跳出来反对。

    虽然一些官员还是觉得不舒服,但他们觉得,就算皇上提高商人的地位,提倡经商,也不可能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将那几样东西的价格全部降低至少一倍以上同时让国库每年增收至少三千万两银子,这根本没有可能,食盐和布匹还好点,国库增收也说得过去,但粮食的价格就绝对不可能了,毕竟大明的田地只有这么多,每年只能出产那么多粮食,年年有百姓挨饿,价格怎么可能降得下来,更别说也降下一倍以上,那得大明至少多产近半粮食出来,有可能吗?

    反正几乎所有官员都觉得不可能,他们之所以没有任何人再出来反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要用这五年的时间,让皇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一意孤行了。

    朱慈踉一看百官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心里在盘算些什么了,看来他挖的陷阱,所有人都跳进去了。朱慈踉不是轻易下赌注的人,他既然敢说出口,便有绝对的把握,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商业繁荣之后对大明产生的影响,食盐和布匹降价是必然的,带动国库增收也是必然的,至于粮食,有甘薯,马铃薯和玉米三样东西存在,更是必然的。

    百官们没有人懂得甘薯,马铃薯,和玉米的产量究竟如何,要不然他们肯定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

    “既然诸位爱卿都不再反对,那么从即日起,朕便立刻颁布圣旨,宣告此事!”朱慈踉欣喜的笑道。

    “皇上圣明!”百官齐唿,便是默认了。

    当日,朱慈踉便下发圣旨,并命人将皇榜张贴到各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中兴二年七月……”

    大意便是从今日起,放开所有对商人的限制,今后商人不仅可以穿丝绸了,也可以用两匹以上的马出门,更重要的是,商人也可以考科举,并获得功名了,只不过商人虽然可以获得功名,有功名见官不跪,但仍不可入朝为官,对于这一点,朱慈踉依旧是要限制的。

    朱慈踉虽然急着繁荣大明的商业,可并没有煳涂,商人不得兼任官职,官员不得从商这一点他还是不可能放开的。

    商人兼任官职便是钱权合一,连官商勾结这个词都不必存在了,况且商人总是忙于赚钱,根本没有半点可能一心一意的做官,便更不可能一心一意的为百姓着想,官员同样如此,若是做了官员又去经商,同样不可能在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了,所以,官与商始终还是要分开的。

    虽然朱慈踉依然没有做到完全彻底的放开对商人的限制,但这对于商人或者有经商意向的人而言,也是极大的鼓舞了。

    许多商人经商从此不再因为怕降低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偷偷摸摸的了,以至于圣旨下发的当天,便有许多富商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穿上华贵的丝绸,驾着三匹,四匹,甚至八匹马拉的车外出炫耀。

    商人的炫耀无疑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经商的人日益增多,就连一些穷困的宗室,勋贵等都忍不住经商去了,大明的商业因此越来越繁荣,各种各样推陈出新的技术带来了各式各样物品产量的激增,百姓们购买东西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便宜,单就食盐价格而言,原本每斤食盐至少两三百文钱,商人逐渐增多了之后便成了一百文,一直到数年后甚至十几文钱一斤,比朱慈踉原先承诺的价格至少降下一倍还多。

    百姓们获利的同时,心里的怨言也渐渐减少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海军(一)

    “启禀皇上,沈景超已经宣到殿外!”

    这日,朱慈踉突然将长江水师提督沈景超找来。

    “让他进来!”

    “遵旨!”内侍转身走出御书房。

    片刻,沈景超走了进来。

    “末将长江水师提督沈景超,参见皇上,吾皇………”

    “平身吧!”

    “谢皇上!”

    沈景超有些纳闷,不知道皇上突然召他进宫见驾所为何事,难不成是水师要有什么改动了?沈景超虽然疑惑但没有将疑惑表露在脸上,他相信皇上会告诉他的。

    沈景超猜得不错,朱慈踉叫他来,确实是要改动水师,而且是要将水师直接变更成为海军!

    大明发展至今,也该重启海军了。

    在这之前,沈景超此人已经被朱慈踉派人暗中考察了许久,一直没有让朱慈踉失望,前段时间潞王想要攻打南京城,曾许下国公之位,沈景超都毫不犹豫的拒绝,可见其对大明的忠心。

    同时,沈景超确实有些才能,朱慈踉是看在眼里的。

    其实,史上清军之所以能很快的突破长江,根本不关沈景超的事情,因为史上清兵南下的时候,沈景超已经不在水师提督的位置上了,而是被弘光朝的福王换成了一个叫张信仲的人,正是这个张信仲带头投降满清,才让长江水师不战自溃。

    如今,福王早就被扫进了史的尘埃当中,沈景超已经被朱慈踉认可了,他觉得沈景超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才,将新建立的海军交到沈景超手中,他觉得很放心。

    朱慈踉没让沈景超久等,开门见山的道出了叫他来的目的。

    “沈景超,你在长江水师的职位上也超过十年了吧!”

    “是的,皇上,末将担任长江水师提督已经十二年零三个月了!”沈景超回答道。

    朱慈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昔日,大明曾有海军,在三宝太监的带领下,威慑万里海疆,引万国来朝,那时候的大明水师何等强大,爱卿可有想过学三宝太监那样,有一天带着大明水师再一次威慑万里海疆?”

    沈景超心头一震,他怎么会不想,他做梦都想,这简直是他毕生的夙愿,若真的有那一天,就是让他死了他也愿意。

    “皇上,您是说…”沈景超强行压制着心里的激动,有些不敢确定的道。

    朱慈踉点头笑道:“不错,朕就是要重建大明海军,让大明水师从此不仅在长江上面游弋,更要在广裹无际的深蓝大海游弋,彰显我大明的雄风!”

    以大明当前的实力和火炮技术,重建海军并不困难,大明也并非就没有能造远洋大海船的工匠,当年三宝太监的大明海军水师舰队虽然因为种种缘故解散了,巨大的远洋‘宝船’也被销毁了不少。

    然而,朱慈踉却在长江水师的十来艘主力舰船上看到了史上‘大宝船’的影子。

    大明虽然因为海禁,水师轻易不出海,但百来年,每隔不久,总有一些海盗作乱,有些情况下同样还是需要长江水师出海打击,这也是长江水师为什么至今仍保持有十二艘可远洋的大海船的缘故,这十二艘可远洋的大海船只要稍加改动,装上大明最新式的神武大炮,便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战舰。

    得到确认,沈景超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皇上既然亲口说了出来,便不会有假,长江水师马上就可以升级成海军水师了。

    沈景超突然有些为难的道:“可是皇上,大明的海禁”

    无怪沈景超担忧,大明当前还有着海禁存在呢,就算长江水师改成了海军水师,没有满朝文武的一致认同,也出不了远洋。

    朱慈踉笑道:“这一点你不用担忧,朕把海军都建立了,还会有海禁存在吗?”

    其实,大明所谓的海禁早就名存实亡了,海禁限制的只是大明自己,泉州的郑芝龙哪天不明目张胆的在泉州招引商人,做远洋海贸,郑家为什么能养得起一支足足有十来万人的水师,便是垄断的大明海洋贸易的缘故,与其让郑家越吃越肥,倒不如大明将海禁彻底放开,还能促进大明商贸的繁荣,设置海关,增添国库收入。

    “皇上圣明,末将一定肝脑涂地,重现大明海军水师的威风,不负皇上圣望!”沈景超激动得一张四十岁的老脸都红光满面,赶紧表态道。

    “嗯。”朱慈踉点了点头,正色道:“沈景超听封!”

    “末将在!”

    “大明重建海军,从今日起,长江水师改为海军水师,封沈景超为…”

    随着朱慈踉改组水师,封沈景超为海军水师提督,大明海军正式建立。当然,出于某些考虑,朱慈踉并没有在同一时间下旨取消海禁,这件事情他会在解决郑家的事情后才开始做。

    文武百官虽然知道朱慈踉重建海军的事情,但由于朱慈踉一个字都没有提及海禁,百官们也不好提出反对,便默认了此事。

    海禁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开,但海军的建立和强化朱慈踉已经提上了日程,为了提升新建海军的实力,朱慈踉次日下旨火器局,加紧赶制适合海军用的新式神武大炮,海军用的新式神武大炮由于的装在船上的,不需要随军进行快速野战,所以重量方面朱慈踉没有多做什么要求,只一句话,射得远,射得准,威力足够大!

    火器局主事陈鑫在接到这道圣旨后,顿时一惊,要研制一种装在大海船上的大炮,重量自定,只要求射得远,射得准,威力足够大?

    “嘿嘿,我们火器局又可以大干一场了!”陈鑫激动的笑道。

    当前,大明最厉害的火炮还是为徐州大战造的超级威远大炮,这种大炮虽然威力足够强大,射程又是红衣大炮的两倍,堪称天下威力最大的大炮,可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重了,足足五千斤的重量,而且还因为没有用上反后坐力装置的原因,后座力太大了,根本不适合用在船上。

    自从新式合金钢材诞生,以及反后坐力装置研制出现以来,陈鑫就一直想重新研制一门天下间最强悍的大炮,为此,他多次隐约的跟皇上提过,可惜皇上一直没有表态,如今皇上终于表态了,他也终于可以动手大干了。

    陈鑫脑海中早已经有了明确的射击,就差做出来了,当即火器局如火如荼的开始锻造新炮!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海军(二)

    由于当前的火炮构造并不是太过复杂,加上原先已经有许多成熟技术的支撑,火器局对新式海军神武大炮的研制进度进行得很快。

    一个多月后,随着南京城外一座山坡的数声炸响,新一代海军专用的神武大炮试跑成功。

    新一代神武大炮,重两千斤,装有反后坐力装置装置,射程超过五千五百米,威力也是红衣大炮的两倍多,每次发射间隔二十个唿吸。

    原本,陈鑫还可以将大炮的射程和威力再提高更多的,但相对的便也要提高大炮本身的重量,考虑到大炮太过笨重的话,不管是装船还是操作都不太灵便的原因,最终才将大炮定型在两千斤。

    对于新式神武大炮的性能朱慈踉已经非常满意了,他敢肯定,绝对是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大炮,这便足够海军使用了。

    “启禀皇上,科技院传来消息,‘千里眼’已经研制出来了!”

    朱慈踉眼睛一亮,望远镜也弄出来了?

    “快将实物呈来给朕看看!”朱慈踉语气有些激动的说道。

    “遵旨!”

    半个时辰后,科技院司长宋应星亲自带着‘千里眼’实物进宫觐见。

    “臣宋应星参见皇上…”

    宋应星还没有参拜完便被朱慈踉拉了起来。

    “不必多礼,快把东西给朕看!”朱慈踉显得有些急切的说道。

    “是,皇上!”宋应星拿出了一只七寸长,三寸宽的木盒。

    木盒被打开,里面赫然装着一支一头大一头小的木筒子,这必然就是科技院弄出来的‘千里眼’,俗称望远镜!

    朱慈踉将木盒里的‘千里眼’拿了出来细细观看,同时试了一下效果,跟他预料当中的一样,这‘千里眼’虽然做出来了,但还显得有些粗糙,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改进,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