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43章

逆明1644-第43章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朱慈再次来到火器局视察,顺便询问进度,陈鑫的季念生出来迎接。

    “陈老,火器局里面的情况现在如何了?”一边走进火器局,朱慈一边开口问道。

    “回皇上,火器局已经在三天前开始生产了,按照皇上的吩咐,正全力生产新式的燧发枪。”陈鑫回答道。有了朱慈的全力拨款,火器局原料充足,开足马力。

    “照现在的进度,燧发枪平均一天能生产多少支?”朱慈问道。

    “回皇上,燧发枪每天能生产一百二十支左右。”

    “这么少?”朱慈皱了皱眉。

    一天一百二十支,一个月就是三千六百支,要差不多一年才能将应龙军全部装配,时间太久了。如今清兵虽然正在山西跟李自成死磕,一时半会不会南下,但不要忘了,湖北那里还有一个左良玉,这丫的史上就是造反的货,谁知道哪天就开始造反了,应龙军若是不能装配足够的武器,根本发挥不出强大的威力,如何抵挡左良玉的数十万大军。

    “回皇上,燧发枪结构精密,其内有十数个零件构成,一丝一毫必须没有半点差错,所以进度极慢,每天一百二十支已经是近三千工匠全力赶工的结果了。”陈鑫解释道。

    朱慈无语,近三千工匠,一天竟然只能生产一百二十支燧发枪,这不仅是进度的问题,还关系到成本,怪不得一支燧发枪的成本竟然要三十几银子,光是人工费都占了将近一半的成本了。

    “若是再招募数千工匠日夜赶工如何?”朱慈想,既然三千工匠一天只能生产一百二十支枪,那么若是有九千工匠不就是一天三百六十支,一个月一万多支,三个月应该就能把应龙军配齐了。

    可是哪有这么容易。

    陈鑫摇了摇头:“皇上,火器是精密器械,工匠极难培养,要想让一个新人制造出一支能用的枪,非一年之功不可,要熟练更是得五年以上的经验,若是不熟练的工匠,在生产的时候是极容易出现偏差的,报废率非常大,会损耗大量银钱,得不偿失。”

    “为何要这么久?”朱慈看了看产线上生产的工匠,发现他们都是人手一支枪,顿时愣住了,这些工匠竟然是每人单独制造一支枪,这数十道工序学下来,怪不得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学会,五年才能熟练。

    朱慈心中一动,想到了流水线作业,惊喜的说道:“陈老,你看能不能燧发枪里的每一个零件按照一定的标准事先做出来,然后在行组装,若是这样做的话,几乎不用什么经验,产量定能大大提高,你看可行否?”

    “皇上,我觉得可行。”陈鑫还没说话,季念生便眼睛一亮说道。

    陈鑫想了想,点了点头,也觉得可以一试,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建议先抽一部分人试做,若是真的可行,在全面施行,朱慈欣然同意。

    来到生产大炮的地方,看着作坊中间一门差不多有一人高的巨炮,朱慈愣了愣。

    “这可是红衣大炮?”

    朱慈曾经在京营去看过现成的红衣大炮,想不到能在火器局看到,而且似乎是半成品,大明能自己造这玩意了?

    “回皇上,这正是红衣大炮,二十多年期红衣大炮传入大明,十多年前大明已经能够仿制,威力相差无几,微臣当年曾参与仿制,略有经验,想试一试看能否做些改进。”陈鑫说道。

    大明崇祯年间的确已经能够自行生产红衣大炮,史上清军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灭亡李自成和南明,也是托了红衣的威力。

    多尔衮无疑非常有眼光,李自成占领北京城想的第一件事是称帝和搜刮金银美女,而多尔衮却是时时惦记着威力强大的红衣大炮,率清兵进城的第二天便开始按照遗留在工部的名单召回生产红衣大炮的工匠,最终成功生产出了红衣大炮。史上多尔衮攻打南京城的时候之所以能调集上百门红衣大炮便是这么来的。

    朱慈摸了摸红衣大炮浑厚的炮管,目测炮管大约为三米长,直径二十到三十多厘米,越往后屁股越大,堪称巨物,这么大一块铁,怪不得足有五六千斤之重。

    “陈老,这红衣大炮威力大是大,但就是太重了,你看有没有办法把尺寸缩短,炮壁减厚,若是能弄到数百斤还有此威力就好了。”朱慈叹息道。

    红衣大炮太重了,只能用来守城或者攻城,在朱慈的设想中,他是要建立一支能野战的炮营,大炮就必然不能够太重。

    陈鑫哑然失笑,摇了摇头道:“皇上,红衣大炮之所以能有此威力,正是靠炮管厚而长,能填装足够多的火药,若是贸然减小炮管的厚度,怕是还没等炮弹打出口就炸膛了。”

    说道这,陈鑫突然可惜道:“红衣大炮用的已经是百炼钢了,除非能炼出更好的钢,能承受大量火药的冲压,唯有如此才能减少炮壁的厚度而威力不减。”

    如同流水作业,朱慈想到了合金钢,在现代,钻石号称最硬的物质,但有的合金钢的强度却差不多能赶上钻石,只要选对合成的金属,比例正确,理论上合金钢可以无限强大。

    朱慈一说出来,陈鑫和季念生大吃一惊。

    “皇上,何为合金钢。”陈鑫问道。

    “就是两种或者数种金属合成在一起的钢铁,只要比例正确,其强度可以达到百炼钢的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强度。”朱慈说道。至于哪种金属合成,是什么比例他就不知道了,他只能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让陈鑫他们去不断实验,总会成功的。

    陈鑫做梦都想改进一门威力比红衣大炮强的大炮,好跟季念生弄出燧发枪一样名留青史,如今听到了合金钢这样的理论,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当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弄出来。

    最后朱慈还想到了纸壳弹等,同样说出了自己知道的一些理论,让陈鑫等人试着弄出来。

    想到这里,朱慈干脆下旨让陈鑫挑选各方面有经验的工匠成立几个研发部,专门从事研发工作,他始终相信,任何东西,只要知道了理论,找到正确的方向,肯不断去实验,就必然能弄出来,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的进步。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贪污根源

    有了朱慈的提点,流水作业模式经过近一个月的摸索,逐渐取得成功,证明可行,随即燧发枪生产线改变成产模式,最终一天能生产出五百支左右的燧发枪,不用三个月便能将应龙军配齐。

    纸壳弹也最终获得成功,大大加快了填弹的速度。只有合金钢方面迟迟没有取得什么突破,虽然真给弄出过一次比百炼钢强度稍强的钢,但还是不够,只不过到底是有了一次成功的激励,证明这个方向可行,所有人都坚信,照这样下去,肯定能弄出强度足够强的钢。

    “皇上,近日又有数名官员暗中收受了商贾或者下属的贿赂。”张魁山直接来到御书房禀报。

    “都有谁啊?”朱慈问道。

    张魁山将那数人一一列数了出来。

    “啪!”朱慈愤怒的勐拍了一下身前的案台。

    “一群蛀虫,死性不改,光这个月朝堂上就有超过一半的官员被查出来收受过贿赂了吧,除了少许清水衙门,几乎人人都贪墨受贿,就连刘宗周都私下照拂有几个商贾,收受他们的供银,我大明近三百年才出现一个真正不贪的海瑞,可悲啊。”朱慈咬牙。

    生气过后却又是无奈,大明官员俸银极低,光靠俸银的话也就刚够一家五口简单的生活,连一个丫鬟也养不起,比中等农户还惨,做为手握权利的一帮官员,谁会甘心,其实朱慈也知道,大明官员贪污,情有可原,都是他老朱家给逼的。

    要想治理贪污,得从根源上改变。

    次日早朝,朱慈也不废话,冲着一帮官员直言道。

    “朕决定给你们所有人加俸禄,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五倍,但朕要告诉你们的是,从今往后,谁都给朕收敛点,要是谁还敢贪墨受贿给朕查出来,休怪朕无情。”

    朱慈神情锐利,意思很明显,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你们贪污受贿的事情他都知道,以前因为俸禄低,他理解,也就不追究了,但从今往后谁都不能再犯,必须杜绝贪污。

    众朝臣面面相觑,马士英上前问道。

    “皇上,您,这是何意啊?”

    “何意?”朱慈盯着马士英,冷然道:“马士英,你们别给朕揣着明白装煳涂,你敢说你这个月没有收过下属的供奉?还有那几个大茶商送给你的几担茶可真够重的,怕是不少于一两百斤吧,要是换成‘两’来计算,三四千两有没有?”

    “这”马士英浑身一抖,冷汗都冒了出来。

    “还有刘阁老,百来匹云锦也值不少银子呢。”朱慈看向刘宗周,有着几许痛心疾首的意味,随即无奈,看来大儒也是要生活的。

    刘宗周面色涨红,不敢言语。

    “以前朕给你们的俸禄不多,你们都有一家老小,都要花销,朕就理解了,过往的那些烂账,朕不会追究,但你们也得给朕忘了,好好做事,别整天在想那些污脏的烂事。”

    朱慈直言不讳,把一群朝臣说得低头一片,没有人敢反驳半句,皇上连马士英和刘宗周的把柄都抓有,谁知道有没有自己的,所有人都心虚,等于默认了朱慈的话。

    接下来一段时间,朱慈开始大力整治贪污的行动。

    给大明所有官员加俸禄的事情被传到所有还在大明控制的州县,随之而往的是一批锦衣卫,专注督查各地官员,锦衣卫的职责本就是督查,只不过原先都只有大的府城才会有锦衣卫驻扎,现在扩展到任何一个县城,锦衣卫也从五千人拓展到两万余人,人员全部从京营和御林军里面抽调。

    这不仅是在各地官员头上悬着一把利剑,也是为了下一步改革做准备,而且这些分布到各处的锦衣卫可不单单只是为了监督那里的官员,更重要的是刺探情报,为此朱慈还让张魁山挑选数百机灵的,分散到北方各地,监视那里的清兵和贼军的动向,时时传回情报。

    朱慈的反贪行动搞得愈演愈烈,随着许多‘习惯’性贪污的官员纷纷落马,在所有官员的心里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明明白白的知道,皇上这次是玩真的。

    对于这些不听警告的贪官,只要抓到确凿的证据,朱慈二话不说,全部抄家贬官,短短不到一个月又抄了数十个官员的家,毫不留情,吓得所有的官员一时之间兢兢克克,不敢再收任何人的银两,唯恐被抓了个正着,下一个落马的就是自己。

    不仅对于官员,行贿的商贾同样被清洗,轻则罚款,重则抄家,也有几十家商贾被抓到,这些商贾一个个富得流油,朱慈毫不客气,通通罚款行贿银两的十倍以上,行贿严重的,直接抄家,搞得各地商贾也都兢兢克克,对所有官员避之不及。

    不仅是给大明的官员加俸禄,驻扎在各地的大军,不管是不是在前线的,一律发放三个月的军饷,并且承诺今后永不欠饷,一时之间朱慈军心所向,无数拿到饷银的士兵欢唿万岁。

    对于那些敢私自克扣将士饷银的将官,一旦抓到证据,朱慈也不手软,均以雷霆手段,派遣锦衣卫伺机擒拿,虽然因此逼出几起造反,但朱慈这番举动本就是军心所向,符合所有将士的利益,所有敢在这种情况下造反的,几乎大都是没等朝廷派大军前往剿灭,带头造反的便被自己的下属给诛灭了,首级传到南京城,产生强大的震慑,这意想不到的效果,朱慈也万万没有预料到。

    虽然大明近百万大军,数万官员,一下子就让朱慈花掉了上千万两银子,但朱慈国库其实并没有损失多少银子,数十名官员被抄家,虽然没有徐家和姜曰广那样的大老虎,但加上同样被罚款的数十家商贾,单此朱慈便得到了五百余万两银子,补足了一半的亏空。

    一番严处重罚,还颇有成效,不仅没有引起半点动荡,反而让大明一下子显出了许多政治清明的景象,民心重归,北方那些还在被李自成和清兵占领当中的百姓听闻了这样的事,无不对大明重新产生了期待。

    “想不到残明的小皇帝还有这等手段,看来不能小觑。”北京城摄政王府,多尔衮听闻朱慈在江南的一番举动后,心里一紧,隐隐有些焦虑。

    要不是大清八旗主力正在山西跟李自成的战事进入到了关键时刻,他真想立刻挥兵南下,不给残明小皇帝喘息的机会,打断残明的这次改变,多尔衮渐渐开始把朱慈看做一个真正的对手。

    “来人,给本王传巴尔扎过来。”多尔衮吩咐道。

    “奴才巴尔扎参见摄政王。”不一会,一个满人大汉来到了摄政王府。

    此人出身正白旗,十三岁猎熊,勇力非凡,乃多尔衮的得力臂膀之一,极得多尔衮信任。

    “本王要你立刻动身南下湖北,说服左良玉起兵反明,顺便带数十名八旗勇士南下,有机会的话,潜入南京设法除掉残明小皇帝。”多尔衮眼光毒辣,原先他并不将残明看在眼里,但现在他感觉残明小皇帝朱慈的威胁似乎比李自成还大,必须想办法除掉,否则很可能会阻碍大清一统天下的大事。

    “奴才遵命!”巴尔扎领命道。

    ………(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难得的平静

    “皇上,靖海卫总兵吴使隽造反已被诛杀,首级和一家老小正押往京城。”张魁山禀报说道。

    “好,传朕旨意,将其一家老小发配天南。”非必要时刻,朱慈不愿过多杀戮,海南岛那里如今还是人烟稀少,正好可以送点人到那里开荒。

    “臣遵命。”张魁山领命下去了。

    朱慈批完今天的奏章,从御书房出来。

    “赵德全,朕与依依的大婚事宜,礼部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经过魏国公和东林党一事后,倒是没有人再敢说依依是什么‘妖女’,反对朱慈娶依依为皇后。

    如今又是两个月过去了,依依的伤早就痊愈了,本来一个月前依依伤口痊愈的时候朱慈就想和依依成亲了的,但黄道周那老家伙硬是说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