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50章

逆明1644-第50章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时数十个士兵挥舞着大刀冲了上去,把十几个吓傻了得差役一举拿下,他们手上又多了十几个壮丁。

    “你们,你们……”何腾蛟指着一群左良玉士兵,气得说不出话来。

    “妈的,去你的,死老头,给老子滚一边去!”那个最初提议的左良玉士兵一脚便将何腾蛟踢翻在地,一群人肩上扛着粮食财物,压着连同十几个府衙差役在内二十几个壮丁往军营走去。

    何腾蛟艰难的从地上爬了起来,官帽都不知道飞到了哪里,无比狼狈,看着这一幕,何腾蛟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话来了,五十多岁的人悲哀的流出了泪水,这世道究竟是怎么了,苍天天,谁来救救这天下百姓。

    武昌城以及临近武昌的地区整整骚乱了三天,原本数十万百姓的大城被左良玉的士兵蹂躏得满目疮痍,街上尸横遍野,无数百姓哭喊逃亡,无比凄惨的一幕。

    “启禀父帅,已征到三十六万青壮,六十八万石军粮,够大军二十天之用。”左梦庚向左良玉禀报这三天的收获。

    “怎么还差一万?”左良玉皱眉道。

    “回父帅,周围青壮已逃亡干净,无人可征了。”左梦庚为难道。

    左良玉大军虽然在方圆五十里内强抓壮丁,但人人都不是傻子,许多人不想被抓做炮灰,闻风而逃,倒是让方圆五十里内的壮丁逃亡了近半,不是圆圆逃离武昌就是躲进深山,左梦庚为了节约时间,并没有进山搜捕。

    “不行,必须凑足百万!壮丁不够,十几岁,五十岁的男子都可征调。”左良玉说道。

    “是,父帅!”左梦庚无奈,只得再次下令强征,整个武昌城再次遭受了一轮蹂躏。

    近四十万壮丁,左良玉自然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购买到足够量的衣甲兵器,便下令砍伐竹林,做为长枪使用。

    为了能很好的控制这几十万壮丁,左良玉从自己的五万心腹大军当中,抽调了上万人担任什长以上的职位,并组建了数千人的督战队,强力掌控。

    同时,为了安抚军心,左良玉下令将抢到了财物,已经从多尔衮手里得到的那三百万两银子全部分发给所有将士,此举倒是让大军的军心安定了不少。

    前前后后经过四天的准备,崇祯十七年九月三十日,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正式举兵造反,留下一个几乎是死城的武昌后,挥师东进,百万人马号称一百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延绵长江百余里,铺天盖地的攻向东进的第一个重镇九江城!掀起惊涛骇浪,天下震动!

    (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 统一战线

    南京城,众朝臣得知左良玉携百万大军造反的消息,一个个都惊骇万分,同时极度恐慌,左良玉大军号称一百五十万,众臣虽然觉得不可能有这么多,但减下一半,也有七八十万,再减下一半也有四十万,如此之多的大军,朝廷拿什么去抵挡!

    “左良玉果然造反了!”朱慈无比阴沉的合上奏报。

    左良玉会造反早就在朱慈的预料当中,所以对于这一点朱慈并不惊讶,只是令他无比震怒的是,左良玉为了造反竟然纵兵劫掠,把武昌及周围各县都变成死城的事,数十万壮丁被强行充军,十几万老弱因此惨死!所有粮食,财物全部被抢,剩下的数十万老弱妇孺又该如何生存,还不知道其中又要有多少人要被活活饿死,左良玉如此狠毒,简直比满清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可恨。

    “左良玉,朕必将你千刀万剐!”本来朱慈还没那么恨左良玉,但这般狠毒的对待百姓,实在是触及了他的逆鳞,他还从来没有如此想将一个人千刀万剐过,左良玉是第一个。

    “启禀皇上,六位阁老率领百官要觐见皇上。”赵德全进来禀报。

    “宣他们到金銮殿!”御书房虽然不小,但容纳百官还不太方便,朱慈说完,起身朝金銮殿走去。

    马士英等人忧心忡忡,左良玉造反的事情如同压在他们心里的巨石,他们第一时间便是召集百官前来跟皇上商议要如何抵御左良玉叛军。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诸位爱卿想必都已知道左良玉造反的事情了吧,你们可有何良策。”朱慈问道。

    刘宗周第一个上前道:“启禀皇上,左良玉身为大明总兵,身负皇恩,不思报效朝廷,反而聚兵造反,是为乱臣贼子,天地难容,臣认为朝廷理应立刻指派大将,调度大军迎击左良玉,将左良玉绳之以法!”

    刘宗周任何时候都是主战派,最见不得的就是谋逆,当年就是因为主张与贼寇,满清两方交战,导致大战失利,遭受朝臣排挤,被崇祯皇帝贬下江南,后来又见江南被东林党搞得乌烟瘴气,一怒之下弃官归隐,直至东林党瓦解,被朱慈请出了山。

    朱慈是很敬佩刘宗周这个人的,不管刘宗周是否有多大的才干,至少他相对于满朝文武,有骨气,不懦弱,敢战敢为!

    马士英被刘宗周抢先,非常不满的看了刘宗周一眼,刘宗周说完后,他立刻上前道:“皇上,臣认为不妥,左良玉势大,朝廷理应以安抚为主,不宜妄动刀兵!”

    “微臣赞同首辅大人的提议,安抚左良玉!”

    “微臣也赞同首辅大人的提议,安抚左良玉!”

    “微臣赞同刘阁老的提议,剿灭左良玉!”

    

    大半朝臣赞同马士英主和,他们都认为左良玉太过势大,朝廷恐怕难以抵挡,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非逼不得已,他们不想开战。

    大约只有一小半赞同刘宗周的提议主战,指责左良玉是乱臣贼子,必须要剿灭。

    随即双方分为两派,一方主和,一方主战,相互打起了口水仗,谁都不肯妥协,朱慈在上面看得面无表情,但眼角不断抽动。

    “好了!”朱慈大吼了一声,怒道:“身为大明重臣,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朕的金銮殿不是菜市场,要吵就滚出去,朕要的是解决办法,不是听你们在这吵闹!”

    被朱慈喝止,双方才安静了下来,因为魏国公徐宏基满门被诛,以及东林党瓦解一事,朱慈的威慑力是非常强,看见朱慈生气,没有人敢触霉头。

    “恳请皇上圣裁!”刘宗周说道。

    “请皇上圣裁!”马士英也上前说道。

    这是一种规律,每当到这种时候,都会让皇上先表态,先看看皇上的心意,看皇上到底是支持那方再说,要是皇上同意人数多的那方,那便是跟皇上站在一起,一举便能压过对方,要是皇上同意人少的那方,便还有争论,直至最终拿出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办法。

    “哼,左良玉谋逆,又害死十数万老弱妇孺,将武昌以及周围各县几乎变成死城,如此罪责,比之造反更甚!实乃罪大恶极,朕必要将其千刀万剐,决不妥协!”

    “若谁还敢有妥协之言,视为左良玉同党,朕必治其罪!”朱慈扫了马士英等人一眼,在他们开口之前又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并面无表情的盯着马士英。

    马士英心里一紧,他冷汗都差点冒出来了,皇上的威严好像更甚了,而且明显主战,还不容许反对,支持马士英主和的人虽然多,但马士英此刻被朱慈这么面无表情的盯着,他可不敢学高宏图那样逼迫皇上,太危险了。

    “微臣不敢!”马士英艰难的表态道,不敢再有任何主和之言,其他主和的人见马士英这个带头的人都不说话了,自己也不敢强出头,随即满朝沉默,在朱慈的强压下犹如已经达成了共识一般。

    朱慈暗暗点头,统一战线是必须的,只有统一了战线,众臣才会全部向着一个目标做事,也才能做得成事。

    朱慈这个时候才安抚道:“诸位爱卿也不必多虑,左逆多年来拥兵自重,其造反之心早就昭然若揭,朕早有防范,十日前已令庐州总兵黄得功率领其下属十五万人马移防九江,左逆想突破九江没那么容易,其后还有安庆,芜湖等地,朕都有防范,挡住左逆不成问题,朝廷可从容征集大军剿灭左逆。”

    安定人心很重要,只要让他们知道左良玉不可能很快打到南京城下,众人的心才会安定下来,只要朝堂不乱,南京城不乱,朝廷便可从容调集所有资源应对这场战争。

    “皇上圣明!”果然,知道左良玉不会很快打到南京城后,马士英等人的心果然安定了不少。

    嗯?马士英松了口气之后,突然又是一惊,皇上什么时候把黄得功调到九江去了,黄得功不是应该在庐州的吗,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什么他不知道,还有,黄得功所部不是只有八万大军的吗,什么时候变成十五万了,为什么他也不知道。

    马士英心里有些沉重,他身为首辅,又主掌兵部,黄得功扩军以及移防九江的事情他全然不知晓,看皇上的态度,这似乎是皇上自行独裁的结果。

    马士英正打算质问,一抬头却见皇上又面无表情的盯着他,其目光深邃,隐含杀机,让马士英心都凉了半截,把打算质问出声的话连忙又咽了下去,心里暗叹,皇上在很多事情上似乎都不相信他这个首辅,甚至不相信满朝文武,他们身为大明臣子,有些悲哀啊。

    统一了战线,无数物资得以源源不断的运往九江安庆等前线之地,有了这些物资,黄得功将能更容易的抵挡住左良玉的攻势,但相对于左良玉的百万大军,黄得功的十五万大军人数到底少了些,一场惨烈的九江大战即将开幕。

    ……(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九江攻防(上)

    “圣旨到,黄得功接旨!”

    几个锦衣卫在一名百户的带领下八百里加急赶到九江,手捧圣旨向黄得功宣旨。

    “臣黄得功接旨!”黄得功跪在地上准备接旨。

    “黄总兵,皇上只有一句话‘守住九江一个月便是大功’!”圣旨里确实只有这么一句话,锦衣卫百户宣读完之后便直接将圣旨交到黄得功手上。

    黄得功愣住了,打开圣旨一看,里面有传国玉玺大印以及内阁签发,确实是真正的圣旨,只不过这道圣旨似乎有些太随意了吧,没有前言和结语,总共只有这么几个字,黄得功不得不感叹,皇上真乃性情中人。

    “臣黄得功,定不负圣上所望。”黄得功拜谢后起身。

    几名锦衣卫宣读完生之后,便又赶回南京去交差了,黄得功目送这几个锦衣卫出去。

    副总兵冯益春同样目送前来宣旨的锦衣卫出去后,走到黄得功旁边说道:“大人,皇上对左良玉的造反似乎早有预料,从下密旨让大人扩军,到大人移防九江完成布防,时间掐算得如此准确,这说明皇上连左良玉具体造反的时间都算到了,圣心难测啊。”

    确定令人惊骇,黄得功率军移防九江,昨天才完成布防,不到一天就传来了左良玉在武昌起兵造反的消息,这如何能不让人怀疑。

    “这是皇上英明,早就看穿了左良玉的伎俩,皇上相信我黄得功才让我镇守九江,如今剿灭逆贼才是我等第一要务,其余事情我等不要胡乱猜测。”黄得功肃然道。

    他是大明总兵,只管大仗,其余的事情他并不关心,皇上既然如此信任他,把十五大军连同九江城交到他手上,他便不会让皇上失望,别说一个月,就是一年他黄得功也敢守下去。

    “是,大人。”冯益春也只是感叹,并不是有什么小心思,见黄得功如此严肃,也不好再说下去。

    “报”

    “左良玉前锋大军已到城下!”一名士兵前来禀报。

    “来得好!”黄得功冷哼了一声,转身便走了出去,准备登上城楼。

    左良玉前锋十万大军,由柳宪棕率领,已然抵达九江城下,开始对九江城进行勐攻,柳宪棕在远处遥望大军攻打九江城,争取在左良玉主力达到之前拿下九江,扫平继续东进的道路。

    左良玉大军由于造反之前还属于大明军队,所以身上穿的都是大明军队衣甲,为了区分双方军队,左良玉命令自己一方的大军在右臂上捆绑土黄色粗布,以便区分。

    “杀………”

    十万左良玉大军黑压压的一片,肩扛云梯,密密麻麻的攻向九江。

    因为有着护城河的阻拦,左良玉士兵冲到护城河旁边后,便把云梯架在护城河之上,士兵踩着云梯跨过护城河,继续把另一张云梯朝城墙上架去,士兵开始攀爬云梯登城。

    “大人,左良玉士兵开始登城了,是否开始还击。”一名参将说道。

    因为黄得功事先下令,没有命令谁也不准擅自还击,所以没有请示黄得功之前,没有人敢乱动。

    “不急,九江城高河深,左良玉前锋区区十万大军也敢攻城,等他们跨过护城河的人多些在动手,必要让左良玉大军损失惨重。”黄得功在一处不显眼的地方,冷眼看着开始登城的左良玉士兵。

    此时跨过城下护城河开始攀爬城墙的左良玉大军不过区区数百人,而他镇守九江的大军,连同九江原先的兵力,足有十六万之多,黄得功一点也不着急,九江城因为就在长江边上,所以建城时挖的护城河差不多有十米宽度,深更是达十数米,左良玉大军靠着云梯跨过护城河,最多不过几千人攻城,而且攻城极为不便,想攻破九江简直痴心妄想,他要等跨过护城河的左良玉士兵多些才开始动手,到时候必要所有跨过护城河的左良玉大军有来无回。

    城墙下跨过护城河的左良玉士兵越来越多,开始有人通过登城云梯爬上十余米高的城墙。

    “攻上去,竟然攻上去了。”柳宪棕身旁,一名参将看着有人开始登上城墙,高兴的说道。

    “怕是没那么容易。”柳宪棕沉着脸,看着大军一路跨过护城河又登上城墙都还没有看见一个大明士兵还击,这不合道理,难道九江巡抚弃城逃跑了?

    由于对自己的百万大军太过自信,左良玉从造反开始,根本没有派斥候事先打探过九江城的消息,根本不知道黄得功移防九江城了,还以为九江仍是九江巡抚带着一万人马驻守。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