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富妻盈门 >

第124章

富妻盈门-第124章

小说: 富妻盈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向安鼓着两个腮帮子,用力咀嚼着,好一会儿才把蒸糕吞咽下去。

    结果吃得太急了,他还给噎住了,噎得他直瞪眼。

    陆离气急,但还是给他斟了碗茶,这次不敢再催了,叮嘱道:“慢点儿,别呛着了。若是你被块蒸糕噎死了,你阿姐还不找我报仇啊!”

    那个胖丫头,长大了,武力值也跟着飙升,就是允文允武的他对上,也要打个平手咧。

    谢向安咕咚咕咚喝了两口茶,咧开小嘴儿,呵呵傻乐,“陆大哥放心,我、我小心着呢。”

    陆离不说话,只狠狠的盯着他。

    谢向安咽了咽口水,不敢再卖关子,乖乖的吐出答案:“王先生‘名士’了!”

    陆离皱眉,这话什么意思,“什么叫‘名士’了?”

    谢向安扬起眉毛,将从姐姐那儿听来的话原模原样的转述给陆离,“就是王先生辞官不做,直接做名士去了。”

    陆离还是有些不解,“这拒婚和做名士有什么关系嘛?”

    起初他还不明白谢向晚为何要将王先生的故事给他听,但当他听到王承心系小表妹、家族却让他另娶旁人的时候,陆离便明白了。

    之前他曾经为自己被逼婚的事儿向谢向晚问策,谢向晚现在讲这个故事,估计是想让他从故事里寻找法子。

    可问题是,谢向安这个小肥仔拉拉杂杂的说了一大通,到现在也没说到点子上呀。

    谢向安抬起胖成好几层的小下巴,得意的说道:“哎呀,陆大哥,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出来?我且问你,何为名士?”

    陆离一怔,暂时忘了小肥仔的那句“你真笨”,沉思片刻,道:“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非所能通物方,弘时务也……直白说,名士,多为恃才方达、不拘小节之人。”

    等等,陆离眼前一亮,不拘小节,视世俗为无物,放浪形骸,放荡不羁,更是所谓真名士自风流。

    陆离终于明白了,他哈哈大笑两声,用力拍了拍面前的小几,大声道:“没错,名士,哈哈,名士好呀,从今儿起,小爷我也做名士去!”

    同样一件事,凡人做了就是不孝、下流,而名士做了却是洒脱、风流。

    好好好,做名士好,只要他也“名士”了,就算是拒婚,也不会落下什么骂名,反而会得个真性情、自风流的美名呢。

    陆离的一番大笑,着实让谢向安吓了一跳,紧张的吞了吞口水,怯怯的问道:“陆、陆大哥,你、你没事儿吧?”怎么像是发了癔症一样呢。

    陆离笑得畅快,心情更加畅快,他摇摇头,“无事,无事,哈哈,我现在好得很啊。”

    谢向安记着姐姐的嘱托,又加了一句,“陆大哥,姐姐说了,让你注意分寸,别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做不成名士,反而成为‘死士’……”

    陆离:“……”这个毛丫头,就不能说两句好听的话吗?

    ps:二更。那啥,有句话忘了跟大家说,现在补上:亲们,中秋快乐哈~

第021章 大哥成亲

    谢向晚的话虽难听了些,但却也提醒了陆离。

    为了让自己的名师之路走得更加顺遂,陆离干脆跑到了隔壁王家,以讨教学问为由,整日赖在王承身边。

    两人同是方明儒门下的学生,算是师兄弟,而在彼时,同门是仅次于姻亲的一种关系,甚至在某些时候,同门师兄弟比真正的亲兄弟还要亲厚。

    所以,陆离慢说是去师兄家“求指教”了,就是住在王家,王承也不能把他赶出来,世人听说了也不会笑话陆离,只会说这对师兄弟感情真好!

    好?好个屁!

    王承很郁闷,自己这边忙得焦头烂额,又是担心怀孕的娘子,又是心烦要来扬州的王家人,如今更多了一个黏在他身后的师弟……烦得他好想把陆离踹出去啊踹出去!

    偏还不能!谁让自己是他倒霉的大师兄呢。

    “好了,表兄不要生气了,我看他也是没法子了,这才求上咱们,你呀,没事儿的时候就给他支几招吧。”

    谢穆青见王承烦躁不已的样子,不禁好笑,一时间竟忘了自己的紧张,柔声劝慰着。

    对于京城定国公府的事儿,谢穆青也听说了些,而且前些日子,他们一行人刚刚路过京城,着实见识了不少京里的新鲜事儿。

    比如延恩伯府的庶子媳妇为了伺候婆母而累得流产啦,什么前辅国公府几个嫡子闹分家啦,什么定国公府婆媳大战、要给次孙/次子定亲事啦,诸多豪门恩怨,竟成了市井闲人的谈资。

    让同时出身世家的王承和谢穆青也忍不住咋舌:这几家,还真够乱的啊!

    而陆离恰是出自定国公府,还悲催的排行老二,俨然正是国公夫人和世子夫人这对婆媳争斗的焦点呢。

    因着陆离和谢家有些关系,谢向荣便多打听了一些,才知道了陆离在陆家的处境。所以谢穆青才会说陆离是“没法子了”。

    是呀,遇到偏心到脚底心的祖母,还有个堪比仇敌的亲生母亲,陆离没有长成大变态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呢。

    想到这里,王承忍不住同情的点点头,“娘子说的是,这陆小子也确实可怜了些。”在某些地方,竟与当年的他有的一拼呢。

    算了,既然都是不受家族、不受父母待见的可怜娃儿,又是老师的关门弟子,王承再多的火也熄了,决定好好对待师弟。

    第二天陆离准时来王家报道的时候,看到王承的笑脸,陆离非但不喜,反而吃了一惊,结结巴巴的问:“师、师兄,您、您没事儿吧?”

    别是受什么刺激了吧,怎么忽然变得这么可亲?

    “……”王承的脸顿时垮了下来,没好气的说:“我能有什么事儿?哼,我好着呢!”

    看到王承又恢复了横眉冷对的模样,陆离却安心了,笑嘻嘻的凑上来,“好?不见得吧,小子我可是听说太原那边有亲戚来扬州呢。对了,师兄,您说这些人是来做什么的?”

    陆离不是故意找茬,他只是想亲眼看看,名士王承到底是如何应对那些有所求的冷漠族人。亲眼所见的,绝对比听来的更能增长见识呢。

    王承是什么人呐,哪里瞧不出陆离的小心思,故意装着听不懂的模样,“他们啊,自然是来参加我宝贝弟子的婚礼!”

    陆离的嘴角直抽抽,心说,王师兄,您还真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呀。想当初,连您的亲事王家人都没有过问,他们又怎会不远千里的来参加您弟子的婚礼?

    说句不好听的,或许王家人根本就不知道您王齐光收了个盐商子做学生呢。

    这次陆离猜错了,王承的堂兄和侄子,还真是打着“参加谢向荣婚礼”的旗号来扬州的。

    而且,王家不但知道王承收谢向荣做弟子,还知道王承的妻子谢氏与谢向荣是姑侄关系呢。

    倒不是说王家改了性子,忽然关心起王承这个“弃子”来,而是另有原因。

    “还能为了什么?哼,不就是为了前两年我与自清一起编撰的那套新注四书嘛!”

    外人不在的时候,王承小夫妻提及王家人的真正来意,不禁火气上涌。他就知道,家里的那些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没有好处,哪个还记得他王承是死是活?

    谢穆青半躺在南窗下的贵妃榻上,秋日的阳光不刺眼却照得人暖暖的,她怀孕后,每天下午都喜欢在这里晒晒太阳,而后再眯上一觉。

    眯着眼睛,谢穆青嘴里还含着小块的苹果,细细咀嚼着,待将苹果吞咽下去后,她才悠悠的说道:“不止,他们应该还看重了堂兄兴办的自清书坊和藏。”

    话说五年前,谢嘉树高价收购了好几间零散的小作坊,而后整合为一家专门的印书作坊,除了偶尔印制一些坊间的传奇话本,大多时候都是在印制正经的书籍。

    比如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还有一些科举必用的书,以及一些少儿启蒙的读物。

    其中最初的少儿启蒙读物,皆是由谢向荣这个扬州神童亲自总结、编撰,为了提高这些启蒙读物的含金量,谢向荣更是将自己平日的读书笔记、批注手札等物一起刊印出来,随着这些启蒙读物一起发售。

    谢向荣是什么人呀,十岁考中秀才,还是连中小三元,就是在文风鼎盛的江南,也称得上小神童的人物。

    他平日读书用的笔记、手札又岂是一般俗物?

    而且吧,这年头读书,都讲究个“敝帚自珍”,普通书籍都不外借,更不用说这种带有总结、心得性质的笔记手札了。

    可以说,这套书籍刚一上市,便引得一干要考童子试的学生们的哄抢。

    谢家的自清书坊更是一版再版,只这一套书籍就卖出了上万套。

    这可不是有义务教育的后世,彼时识字率低,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半文盲、文盲,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仅扬州一地就卖出上万套,绝对称得上奇迹了。

    而缔造这一奇迹的人便是谢向荣。

    随后,谢向荣投到王承门下,王承原就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读的书何止只有万卷,他的心得和批注更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

    像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一样,王承虽是洒脱的名士,可也不能免俗,他也想把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对经典教义的观点记录下来,刊印成书,而后广布天下。

    谢家有平台,王承有才学,两下里一拍即合。

    王承将自己多年来批注的四书五经全都整理出来,然后集结成册,正式投入印制。

    与谢向荣出书不同,王承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扬州一地,而是遍布大江南北。

    想当年他的一卷《新注论语》曾轰动一时,那时他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十四岁少年。现在呢,作为一个海内闻名的名士,沉寂十五年的王齐光再度出山,就连京城的一些名儒、大儒,也都纷纷而动,四处打听消息。

    待书籍印出来后,刚刚运抵京城的书铺,便被等候已久的读书人抢购一空。

    买到书籍的人回家细细研读,深为王承的新思路、新想法而折服,一时间,赞誉无限。

    齐光先生的大名再度被世人传颂。

    面对如此情况,王家岂肯坐视不理?

    只是两年前,就在王承和谢向荣这对师徒风光正盛的时候,王承忽然表示要领着学生去游学。

    待王家家主决定给王承写信的时候,王承早就带着妻子、学生,一路逍遥的游山玩水去了,想要给他送信,连个明确的地址都不知道,着实让王家主扼腕不已。

    如今好容易打听到谢向荣要成亲了,那三个四处乱逛的人应该会回扬州,王家家主没有犹豫,立刻派出家族中最善言辞的王乾父子赶赴扬州。

    这边,王承他们刚刚到扬州没几日,王家的人已经在路上了,且算着日子,应该能在谢向荣婚礼前赶到。所以,王家人才会以“参加婚礼”为借口。

    王承面沉似水,冷声道:“哼,他们好大的胃口!”

    自清书坊也就罢了,不过是个印书的作坊。可谢家耗费几年心血建立起来的藏就不同了,那里存放着许多谢向晚命人四处搜罗来的古籍、珍本。

    这些书大多是南北朝、隋唐时的藏书,据说早已毁于战乱,但没想到还是被谢家人“找”了出来,专门建了栋藏用以收藏。

    谢穆青和王承都曾经去藏看过那些书籍,他们发现,这些大多都是只存在于传说当中的书籍,市面上早就不见踪影,随便拿出去一套都能在文化界引起轰动。

    而这样的宝贝,藏足足有上百套。其价值根本无法估算。

    就是王承,也只能满心羡慕的去借阅一二,从未想过据为己有,可王家居然……

    王承用力咬了咬牙,恨声道:“自清是我的学生,谢家是咱们的姻亲,我断不会让他们吃亏!”

    谢穆青点头,“表哥说的是,我们决不能负了堂兄一家。”

    ……

    八月初六,宜婚嫁。

    谢嘉树特意请了神算子核算了吉日吉时,确定今日乃是整个八月最好的一天。

    跟周老爷商定了一番,谢家定下这日为长子娶妻。

    ps:一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022章 心生疑虑

    谢向荣要成亲了,阵仗注定小不了。

    几天前,谢家给周家送聘礼的时候,就着实让人开了眼界,整整十万两银子下定,贵重首饰、珍玩摆件、铺子田庄更是一堆堆的往周家抬。

    谢嘉树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这个扬州第一盐商到底是怎样的富贵,也让人知道了谢家对周安然这个儿媳妇的看重。

    其实,就算谢嘉树想低调也没用,谢家数代盐商,扬州城的人谁不知道他家豪富,如果他真摆出一副中规中矩的模样,反而会落人口实,没准儿坊间一些无聊的人还会趁机说谢家生意出问题了,或者干脆诬蔑谢家不看重周家这个亲家。

    “爹,有些事大家都明白,咱们也就没必要遮着掩着,而且兄长是家中的嫡长子,他成亲,是谢家的大喜事,理当如此!”

    谢向晚倒是看得开,如此劝说着原不想过于招摇的谢嘉树。

    谢嘉树原还有些担心,怕太招人眼,但近几年来,他愈发信服女儿,所以随后还是被谢向晚说服了。

    谢向晚说的也没错,明明大家都知道谢家富可敌国,这不是你想假装就能蒙骗过去的。

    既然瞒不过,不如索性大办,适当的亮出谢家的一些底牌,也好让某些打谢家主意的人心中警醒。

    所以,此次谢向荣成亲,谢嘉树几乎将扬州地面上的官员全都请了来,不止如此,两淮的镇守太监、漕运卫所的指挥使、以及除了提刑按察使司之外的两司衙门,全都受邀前来观礼。

    这些还不够,谢向晚提前给京中的陈夫人写信报喜,陈夫人闻弦歌知雅意,直接将她的嫡长子派了来参加婚礼。

    而陆离呢,也很大方的帮谢家支撑门面,以定国公府的名义给谢家送了贺礼。又一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