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128章

重铸清华-第128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只是小意地看着自己的母亲,杏贞原先是听不出来什么声音,载淳袖子里的东西又响了起来,杏贞这才听得分明,原来是蝈蝈叫声,杏贞的脸色变了变,虽然没有发火,但是脸色的笑意却是没了,她对着载淳淡然开口:“大阿哥,这会子怎么玩上蝈蝈了?”

    “皇皇额娘,”载淳可见是极怕杏贞的,看到杏贞的脸上没了笑意,越发说不出口来,“儿子这些日子在宫外面实在是无聊,原本是想跑马,可是太监们都死死拦住,所以这才叫陈胜文拿了几个蝈蝈玩,皇额娘切勿生气,儿子再也不玩便是。”载淳把袖子里的蝈蝈笼子拿了出来,丢在地上,垂头丧气地说。

    “好了,在皇额娘这里卖什么乖,你还小,别玩出格子就是了,”杏贞这才惊觉自己的态度过于严厉了,这可不是对着后宫的那些人,而是自己不满五周岁的亲生儿子,赶紧咳嗽一声,缓和了脸色,“想骑马叫人带你去便是,只不许骑大马,先把小马驹慢慢地带便是,还有,”杏贞拉过载淳,指着不远处咸丰皇帝,“你小心别被你皇阿玛瞧见,他可是要你早些入学读书的,再被看见你玩这些不三不四的东西,仔细你的皮!”

    载淳看见母亲没发火,长舒一口气,也没把杏贞的话放在心上,笑嘻嘻地答应了,杏贞让载淳去拜见皇帝,转过头,瞧见陈胜文的时候,已经冷下了脸。

    陈胜文窥见皇后的脸色,心知不好,连忙扑通跪下,就听到杏贞不紧不慢地说道:“本宫瞧着你老实本分,素日里都不爱那些浮夸的事物儿,这才让你照顾大阿哥,你倒是好,如今倒是让大阿哥玩上这些东西了!??!”

    “是是,奴才该死,请皇后娘娘恕罪!”陈胜文连连叩首,“实在是大阿哥脾气上来了,瞧见行宫里几个侍卫在斗蛐蛐,就挪不开眼,若不是奴才死命拦住,大阿哥都要和侍卫去都蛐蛐了!”

    杏贞的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算了,一个太监,怎么拦得住皇帝和皇后心尖上的嫡子,“罢了,你起来吧,这原本也是拦不住,看来,”杏贞叹道,“大阿哥再玩些日子就应该让他去入学了,入了学,就不怕这些玩物了。”

    陈胜文起身连连称是,杏贞转过头,看着咸丰皇帝抛开了那个娇滴滴的答应,一把揽住载淳,对着红枫下的几只画眉鸟指指点点了起来,杏贞叹了口气,这父子俩,都是大玩家啊(未完待续。)

    ps:  几个人喝酒行令做诗,各人要用一句诗说出一种同强盗性质一样的人。一个说:“为首敛钱天窗开(带头搜括钱财的人)”。一人说:“诈人害人坏秀才。”又一人说:“四个轿儿喝道来。”大家吵嚷开了:“这是衙门的官老爷,怎么会像强盗?”那人答道:“你看如今坐在4个人抬的大轿里的,10个倒有9个比强盗还厉害!”

三十四、科场弊案(四)

    九月十六日,顺天府乡试开榜,乡试是科举才试的第二级才试,习惯称乡试之年为“大比”之年。北京顺天府乡试在京城东南隅崇文门内。贡院是科举考试的考场,顺天府京城贡院也是举行会试的场所故建制优于各省。悬“贡院”墨字匾于大门上正中,建“明经取士”、“为国求贤”两牌坊于大门东西两侧。大门外为东、西辕门,大门分中、左、右三门。大门前有“天开文运”牌坊。三门外并有东、西砖门,乾隆二十七年复添砖墙于南面,增加砖门各一,共为砖门四。进大门后为龙门,门外又平列四门。直进为至公堂,中悬御书“旁求俊义”匾。两楹联为“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堂为外帘官办公处,堂前有;回廊,设木栅栏环绕。至公堂后有飞虹桥,渡桥为内帘门。居于龙门、至公堂中间。院内有明远楼,楼下南面悬联:“矩令若霜严,看多士府伏低?群嚣不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遗。”四角各有楼专供监考瞭望用。

    乡试时间每三年一考,明代逢子、卯、午、酉年举行(,清沿明制恩科例外。顺天府乡试正副主考在协办大学士、尚书或副都御史以上官员中选派。各省由翰林、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监临官,顺天府为府尹、各省由本省当地巡抚、总督充任。考生顺天府各省凡本府省籍之秀才、贡生、监生及“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举”始得应试。因乡试在秋季举行,所以也称“秋闱”(闱、考场)又发榜在九月中旬,时值桂花盛之季,故俗称“桂榜”。又因发榜取寅、辰日支故也叫“龙虎榜”。均为吉祥典雅之意。

    这一日,龙虎榜前头人头攒动,无数穿着青衫的士子们在榜下拥挤着翘首看那定人生死的榜单,有的人搓手顿足,有的人喜极而泣嚎啕大哭。有的伤心欲绝,双眼一翻就此闭过气去,惹得榜下越发的鸡飞狗跳。对面的一间酒楼,一个面容奇古的老者缓缓放下了竹帘。就单单看他腰上那块汉代古玉,便知此人不是普通的老人,这老者对着坐在上首的一位红光满脸身段挺拔闭目养神的五柳长须老者开口笑道:“中堂大人,这可都是您一手定下的门生啊,才俊何其多也!”

    那个留着五柳长须的老者缓缓睁开眼睛。淡然一笑,“桐轩说笑了,这是天子之恩,老夫只不过是恰逢其会,成人之美而已。”

    “中堂大人谦虚了,”被称作桐轩的是如今的户部汉尚书朱凤标,翁心存被肃顺排挤之后,萧山人,原先的兵部尚书朱凤标调任户部汉尚书。朱凤标朝着被自己称为中堂大人的老者拱手,“中堂大人这乡试的差事当的极为漂亮。皇上也不是明发旨意嘉奖了么?”

    “极是,老夫这文渊阁大学士还是皇上开恩给的,”这被成为中堂大人的正是本次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柏俊,柏俊字静涛,蒙古正蓝旗人,道光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内阁学士,兼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寻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八年,典顺天乡试。拜文渊阁大学士。

    柏俊极为自得,捻须笑道:“还好没出什么大褶子,如今看着举子倒也平静,老夫这心就放下了。”柏俊原先怕举子们闹事。特意邀了副主考官朱凤标一同在这魁星楼登高看景,看到士子们无非不能摆脱正常范围的喜怒哀乐,这才放下了心。

    “中堂大人,”朱凤标举起杯子请了一下柏俊,“听闻大人在内阁和这个,”朱凤标把大拇指和小拇指伸了出来。其余三指蜷缩,比了一个“六”的姿势,“不甚和睦?”

    “桐轩明知故问,”柏俊摇了摇头,对着朱凤标脸上颇具深意的淡然笑意不以为然,“难道桐轩在这地官的位置上就坐的很舒服吗?又何必试探与我?”

    朱凤标摆了摆手,“老大人说笑了,到底是下官不该试探,这肃老六,实在是过分的紧,难怪翁常熟忍不住要走开,下官在户部这些日子,这肃顺是完全没要下官管事儿的意思!素来都是管户部的军机居于户部大堂,满汉尚书东西相对,没想到这军机处没人敢管肃顺,肃顺自己就占了户部大堂了,说什么闲着也是闲着,若是日久没人参拜,这大堂未免寂寥,”朱凤标有些郁闷了,没想到到了户部这个六部之中最有油水的地方,毫无权柄不说,就连说话都没人听,开玩笑,那个福瑞在被打了板子之后看着自己家被抄家,一口血吐出不说,之后还变成了半疯癫,就连这半疯癫的人,肃顺也不放过他,早早就请了皇帝的圣旨,发配宁古塔了,这辈子估计再也回不到京城,如此杀鸡儆猴,这户部上下,焉能听一个菜鸟书生户部尚书指派?

    “这国朝旧历,尚书原本以满尚书为尊,这肃顺虽然跋扈了些,到底也算是尽忠职守,”柏俊夹起了一筷子蟹粉狮子头,却又觉得有些油腻恶心,只是放在碟子中翻来覆去,边上的伴当见状,想倒上镇江的蟹醋,柏俊摆摆手,示意不用,放下筷子,用着菊花和绿豆面熏得毛巾擦手,“可是在内阁,在军机,他算什么东西?”柏俊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生,可谓是根正苗红,向来是极为看不起八旗勋贵出生的人,“前明的时候,可是不入翰林不为大学士,如今这王大臣参政也就罢了,这肃顺,”柏俊皱了皱眉,“只是户部尚书而已,倒是光明正大的干涉起了内阁军机的事儿了!”柏俊在内廷,见了不止一次肃顺对着军机章京和苏拉指手画脚,军机大臣视若罔闻,自己是最重规矩的,看不惯肃顺的骄纵模样,已经和肃顺起了几次冲突了。

    “中堂大人这话极是,”朱凤标心里暗喜,这下总算找到盟友了,不由得连连点头,“如今大人圣眷正隆,刚好和肃顺扳扳手腕。”

    “哼,本官倒是不怕他,桐轩你瞧着,朝廷上下必然有很多对着这肃老六不满的,那些合适的,有必要的时候咱们也可以聚聚,”柏俊捡了一颗马**葡萄慢慢地嚼了,虽然如今春风得意,但是也不能大意,这肃顺可是大敌,“想必,很多话可以说的。”

    “中堂大人明鉴。”(未完待续。)

    ps:  端午节,先生没收到节礼,问学生什么缘故。学生问了父亲,回来说:“我父亲忘了。”先生说:“我出上联与你对,对不好要打。”他出的上联是:“汉有三杰:张良韩信尉迟公。”学生对不出下联,怕打,哭告其父。父亲说:“对子出错了,尉迟公是唐朝人,不是汉朝人。”学生禀告先生。先生笑道:“你父亲几千年前的事都记得很清楚,怎么昨天一个端午节就忘记了?”

三十四、科场弊案(五)

    肃顺穿着日常的袍服出了大门,已经是十月的天,可这京城的天气,到了中午,日头还是有些毒,肃顺眯着眼睛看了看天色,低头的时候看到一个总角的童子拿着两个卷轴从照壁西边走了过来,那童子窥见肃顺瞧着自己,连忙行礼,“老爷。”

    肃顺认得是伺候清客高心夔的奴才,点点头,“高先生呢?”

    “高先生在琉璃厂淘字画呢,这叫奴才先拿了两幅董其昌的字画回来。”

    肃顺哑然失笑,高心夔别的倒是极有眼见,只是这字画上着实没什么天赋,也不知道抱了多少董其昌唐伯虎的字画回来,这琉璃厂几十银子的东西,能有真货?

    “你去账房再拿两百两银子,带给高先生,”罢了,反正也不差这些钱,就让高心夔高兴就罢了,肃顺又吩咐管家,“把杜翰送给我的那副文征明写的《前赤壁赋》,对,就放在内书房的架子上,用紫檀木盒子装着的那个,拿到高先生的房间里,这可是真货,说清楚,可别让高先生和那些琉璃厂的大路货摆一块!”

    “是,”管家笑嘻嘻地答应了。

    “我去怡亲王府里,他刚刚天津回来,大哥和我约好,今个给他接风洗尘,晚上就不回来了,有拜帖来就收着,等着我回来再理会。”

    “喳。”

    “老六,快点喝了这杯酒,”穿着紫色绸衣的一个留着短须的胖大汉子,约莫四十出头,绑头发的是黄綾,可见是一个黄带子,这汉子左手搂着一个娇小可爱的女人,右手端起碧玉杯,呷了一口上好的汾酒,大声招呼肃顺喝酒,肃顺酒量素来不算大,方才酒席开始就猛喝了几杯。如今正是极难受的时候,脸皮红胀,眼角也是红红的,他自己知道自家事。酒量已经到了,便随几个人起哄也拼死不肯再喝。

    怡亲王载垣,清朝宗室、大臣。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的五世孙,世袭和硕怡亲王爵位。为十二家世袭铁帽子王之一,就是笼着娇小女子的那个中年胖子。载垣见到肃顺不肯再喝酒,又叫郑亲王端华:“老三,你瞧瞧老六,今个大家都高兴,这都不肯喝,你是他哥哥,快点让他喝吧!”

    端华哈哈大笑,显然也是喝高了,“老六,今个大家都难得有兴致。你也无妨多喝几杯,到时候真的万一醉了,难怪怡王还能赶你走不成?”

    肃顺摇了摇头,“实在是弟弟酒到了,王爷和三哥都是知道的,还有老穆”,肃顺朝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一个干瘦老者,这是如今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的穆荫,“我的酒量多喝几杯便是醉的,若是到时候醉在怡王的府里。闹出笑话来,可就不好了。”

    众人又再劝,连坐下肃顺下首的焦祐瀛也连忙劝酒,可肃顺乃是意志坚定之人。如何肯在口腹之欲上过于放纵自身,再三劝酒皆不肯再饮,原本觥筹交错的场面有些尴尬,怡亲王是个好性子,也不生气,哈哈一笑。拍了拍手里的娇妾,“老六,这可是前些日子本王想献给皇上的汉女,只是她和皇上的生肖犯冲,本王才留了下来自己用,去,去六爷那边,给六爷敬杯酒,”那个女子顺从地站了起来,一步一摇颤颤巍巍地莲步到肃顺面前,端华极爱酒色之欲,眼睛甚毒,从这侍婢的身段就看出来肯定是标准的三寸金莲,那女子端起酒杯,载垣又说道:“莲儿,若是六爷肯喝你手里这杯酒,本王有赏,若是六爷不肯给你这个面子,本王可是要罚你哦。”

    被唤作莲儿的女子身子轻轻地颤了一颤,却也没说什么,只是用白玉般的手,捧起碧玉杯,朝着肃顺盈盈拜倒,然后抬起脸,双目碧波盈盈瞧着肃顺,朱唇娇滴滴地开口说了话,话语软糯,应是江南一带的口音:“六爷~”

    肃顺似乎未曾听见,只是闭眼养神,那个莲儿候了片刻,见肃顺毫无反应,只能再叫了一声,这声之中已经有隐隐的哀求意味了。

    肃顺不为所动,殿内的气氛凝固了下来,焦祐瀛见怡亲王有些不悦,正欲开口打圆场,外头窜进来了怡亲王府的外管家,载垣正心下有些不爽快,看到外管家乱糟糟地跑进来,气打不出一处来,放下杯子,喝道:“什么事儿!贵客在此,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那个外管家扑通跪下,“王爷,是肃大人家里的清客在外头焦急地不得了,要求见肃大人。”

    肃顺睁开了眼,“哦?是谁?快进来。”肃顺朝着怡亲王微微顿首,“怡王,肯定是我府里有要事。”

    “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