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142章

重铸清华-第142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僧格林沁把巴夏礼举在头顶转身绕了几圈,接受在场八旗绿营蒙古骑兵们的欢呼,匡源知道蒙古摔跤的规矩,对手若是死敌,就要马上贯在地上,置之死地,连忙开口高声喊道:“僧王,且饶他一条性命!”巴夏礼也在僧格林沁头顶手舞足蹈:“放我下来放我下来,你这个无礼的黄皮猴子!”

    僧格林沁强忍着要直接摔死巴夏礼的冲动,将巴夏礼扔进了普济祠边上的水塘,巴夏礼扑通一声掉进水塘,在水里面大喊大叫,僧格林沁甩开辫子,志得意满,原来的郁郁之色一扫而空,“来人!把这个妈了巴子的巴夏礼先生和他的随员,还有其他几个国家的公使一同押送进京!我倒是要看看,”僧格林沁嘿嘿冷笑,“不知道那些天津城逃难到京畿的老百姓们会不会吃了你这个妈了巴子的巴夏礼!”

    “喳!”

    “糊涂透顶!”杏贞终于怒了起来,一拍桌子,原本拿着香糯解暑汤进正殿唐五福踮着脚又退了出来,在殿外还听到皇后的高亢的声音,“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肃顺的脑子是什么东西做的!枉费平时里皇上对他的器重!”

    还什么狗屁肱骨大臣,这样授人话柄的事情都做的出来!“往日里那些朝贡的小国也就罢了,都是天朝上国,些许不尊敬,他们也习惯了,”杏贞烦躁地在殿内踱步,窗外的知了叫的烦心,杏贞眉头一皱,开口叫唤,“五福!”

    殿外传来了几声噼里啪啦的声响,过了一会才响起唐五福慌张的声音,“小的在!”

    杏贞知道唐五福估计被自己吓地又摔了什么杯子盏子了,定一定神,想了想皇帝书房上头挂着的康熙御笔“制怒”,深深吸了一口气,心里默数三下,柔声说道:“叫人把外头的知了粘掉,解暑汤再送一份进来。”

    “是。”

    “英法等国乃是西洋之中一等一的大国,论国力,嘿嘿,在先帝爷的时候,就瞧见了吧?公使乃是一国之象征,是体面,可与我中国之钦差大臣匹敌,代表的是国主,肃顺居然如此不通道理,挑唆皇上做出这种扣押使节的事!中国又不是蛮夷,叫别人看苏武牧羊!?”杏贞又恼怒了起来,“何况英法两国岂能善罢甘休?眼看着就等着承受洋人的怒火吧!”

    难怪英法联军要对圆明园下手!你对我国之代表羞辱,我也对你国君之住所施行惩罚,这完全是惩罚性质的!

    杏贞平复下来,对着德龄发令:“你去六爷府里,如此如此再去叫帆儿进园子来!”(未完待续。)

三十七、通州和谈(九)

    德龄领命而下,杏贞用力地把护甲按在紫檀木的小几子上,发出了吱吱的声响,安茜不敢多说话,唐五福收拾好外头,又重新端了碗解暑汤进来,偷偷看了看杏贞的脸色,小意地说道:“主子小心别气坏了身子。”

    杏贞点点头,接过解暑汤喝了几口,刚刚井水里湃过,酸酸甜甜,冰凉可口,焦躁的心情顿时舒缓了不少,杏贞放下盖碗,“眼下子也只能是干瞪眼瞧着了,”说着说着又懊恼了起来,“肃老六这个杀才!”

    安茜给杏贞摇扇子,“娘娘,旨意已经发出去了,这会子估计那些洋人早就抓起来了,怕也是无计可施了,何况,”安茜毕竟是女子,“那些洋人张狂的紧,让僧王好好教训一番也就是寻常。”

    安茜的想法毫不奇怪,别说她一个后宫女流,这年头满朝文武大臣,皇帝,王公都还保持着天朝上国的想法,完全没有对于英美等国予以应有的尊重,还是和对着自己的藩属一样骄慢无比,罢了。

    现在确实已经无法改变了,杏贞沉思半响,“也只好如此了,本宫又不能冲到皇上那里去,这原本就是密旨!”现在杏贞对于形势开始有了些无力感,终于发现身边少了一些能出谋划策的人,自己单枪匹马对付外朝的肃顺、外国的步步威逼,似乎智商上有些捉急了起来。

    杏贞看看左右的宫女太监,心里暗叹一声,这些人忠心是够的,就是差点眼光和谋略,不过没关系,慢慢来吧。杏贞重新振奋起来,站起身子,“叫小安子,他在哪儿?”

    “回娘娘,他在紫碧山房那头联系马术呢。我这就去叫他回来?”唐五福连忙开口。

    “马上叫回来,我有事叫他出远门,”杏贞在碧桐书院里面召将飞符,“还有去九州清晏看杨庆喜得不得空。得了空请悄没声的过来一趟。”

    “喳,”唐五福转身就出了正殿,杏贞转过头问安茜,“前些日子叫你做的东西呢?得了吗?那就拿过来吧。”

    “在后头的偏殿里,我这就拿来。”

    众人都各自被皇后指挥地出了门。杏贞独自坐在殿内,殿外的日头逐渐高了起来,原本清凉的茂盛树荫被日光照的七零八落,杏贞正在默默出神,外头跑进来了载淳,笑嘻嘻挎着一个小竹马,嘴里吆喝着“驾驾驾”,身后跟着陈胜文和几个嬷嬷,杏贞惊醒,看着自己儿子的无邪笑容。朝着载淳招了招手,把载淳搂在怀里,爱怜地帮着载淳擦了擦汗,“大阿哥这会子是那里出来的?”

    陈胜文回道:“刚刚在贞妃娘娘殿里用了点心,又去了坦坦荡荡看了会金鱼,这才回宫的。”

    “快下去洗洗吧,”杏贞点点头,“下午要记得去文源阁认几个字,”载淳的脸皱了起来,“皇额娘。儿子能不能今个不识字?”

    “不行,”杏贞摇了摇手指头,“前几日你闹肚子疼,已经好几日没认字了。你要仔细,你皇阿玛最近忙,没空来理你的学业,要知道你皇阿玛五岁的时候已经带着你六叔在上书房读书了,你在这园子里呆的别太得意了,”杏贞捏捏载淳的鼻子。“到时候你皇阿玛生气起来,要打你屁股了!”

    “嘻嘻,皇阿玛才不舍得打儿子呢,”载淳搂住了杏贞的脖子,“每次见到儿子都是笑眯眯地,问儿子想吃什么,想玩什么东西,都叫内务府做好了送来,上次儿子和皇阿玛说了要西边进贡汗血宝马,皇阿玛已经叫御马监给儿子了,”载淳炫耀道,“说等着儿子再长大点,就由着儿子骑,这些日子,儿子天天去见那宝马呢,好叫皇额娘知晓,那马通身都是金色的呢!”

    “嘿嘿,就算你说破天,”杏贞拉起载淳,“今个你也要去学上一个时辰的书,陈胜文,把大阿哥带下去洗把脸,”载淳苦着脸给皇后请了个安,就被陈胜文拉着手出了正殿。

    过了一会,满头大汗的安德海到了杏贞面前,“本宫要你去南边,”杏贞肃然发声,安德海听到原本极为宽和的皇后严肃无比,嬉皮笑脸地安德海也连忙跪下听命,“和旧年一样,快去快回,可能有危险,敢去吗?”

    “主子有所差遣,小安子无所不从,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安德海连忙回道,“自从进了储秀宫,没能和武云迪一样帮上娘娘什么,只能是给娘娘跑跑腿,唯一说得上的事儿就是去南边办了那件差事,如今练了如此久的马术,小安子知道娘娘必然又要有所差遣,如今得了准信,岂有不尽心当差的道理。”

    “很好,在本宫这里,忠心是第一重要的。”杏贞对着安德海的态度很是赞许,“你起来吧,这里一封信,你送到南边去,”杏贞从袖子里头拿出来一封信,“你不要说,心里知道就行,”杏贞低声说道,“你心里默念半个时辰的时间,若是半个时辰那人不回话,即刻转身北归!”

    安德海把双手在衣服上擦擦汗,接过了信件,也不看,收入了怀中,“小安子必然送到。”

    “不仅要送到,还要快些,去德龄哪里拿腰牌,速速南下,”杏贞继续吩咐道,“信送到之后马上北归,我这里还离不得你。”

    “是。”安德海应下。

    “你也不用妄自菲薄,”杏贞吩咐好了正事,缓和了脸色,笑着说道,“武云迪有他的长处,你小安子也有你的优点,等日后,我有大用你的时候,别把眼光就放在这园子里头,看的长远些!”

    “喳!”

    两个人正在说话的时候,唐五福进了正殿,打千回话道:“杨总管这会子在伺候皇上听南府的琵琶,不得空,晚些再来向娘娘请安。”

    “罢了,小安子哪里不得手,叫杨庆喜来也是白来,”杏贞说道,安茜奉了一个包裹上来, “先看看这东西怎么样?五福,园子里有火铳吗?拿一把来。”杏贞就着安茜的手打开了那个包裹,打量起包裹里的东西来。(未完待续。)

    ps:  求月初保底月票。

三十七、通州和谈(十)

    还未仔细打量,外头又跑了如意进来,如意行礼,“娘娘万安,皇上这会子请您过去呢。”

    “什么事儿?”杏贞坐在榻上,按住包裹,问如意。

    “奴才也不知道是什么事儿,刚刚皇上还在听琵琶,后来双喜伺候了皇上更衣,出来就是脸色极为不好了,恰好肃顺又递牌子在殿里说了几句话,奴才本来是想站在边上听一会的,没曾想被肃顺拿眼一瞪,心里实在是怕的很,就不知道肃顺说了什么,之后就是万岁爷一连声地要娘娘您过去了。”

    “又是这个人,”杏贞哀叹,“我在想我和肃顺是不是上辈子的冤家,不管是肃顺在皇上那里头说了什么,都是让本宫头疼的事儿,你去五福那里领一块银子,”杏贞转过头收拾到包裹,“这物件就等着本宫从皇上那里头回来再说吧。”

    “娘娘请小心些,”如意又连忙提醒,“临出来的时候,杨总管告诉奴才,说是万岁的脸色不同往日,十分地不好。”

    杏贞眼神微微一凝,细细地回想了一遍和自己有关的事务,朝政没什么纰漏,后宫也祥和的紧,当然了,英法两国掀起战争不在自己的可控制范围内。

    “本宫知道了,你先过去,本宫随即就来。”等到如意出去,杏贞转过脸,脸上的不以为意消失了,变得肃穆无比,“安茜,”杏贞拉住安茜的手,“等会若是本宫半个时辰还没从勤政殿里头出来,你就即刻带大阿哥过来!”

    “娘娘,这是做什么?”安茜有些惊惧了起来,虽然她没感受到杏贞的手在发抖,“您是怕皇上?”

    “皇上我不怕,”杏贞收拾了下身上的衣服,站了起来,“就怕肃顺在哪里说什么有的没的!你知道的,这些年我背着皇上做了什么事儿,虽然事情无不能对人言,瞒着皇上,被有心人一挑拨怕是总之是未雨绸缪吧。”

    “是。”

    高心夔尚在书房里拿了一卷《韩非子》,细细把玩,边上站了一个青衣婢女伺候着扇扇子,九月的天气暑热未消,书房里头放着什刹海冬日里起的冰,可那个婢女的额头上还是出现了细细的汗,一只手频频举起来拭汗,高心夔看见那个婢女的囧样,不由发笑,放下了书卷,“好了,这里头不用你伺候了下去歇着吧。”

    那婢女如临大赦,福了一福,“那婢子告退。”转身一溜烟地下去了,只留下高心夔在书房内,看着手卷出神,过了半响,响起了高心夔的读书声。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于父。尧、舜、汤、武或反群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夫所谓明君者,能畜其臣者也;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

    杏贞踩着花盆底进了勤政殿,边上侍奉的人都不见踪影,只有皇帝一个盘腿坐在御座上,一只手搭着额头,杏贞如同往日一般俯身行礼,皇帝似在假寐,杏贞说了句:“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这才把咸丰堪堪惊醒,皇帝懒懒地抬起头,也不叫杏贞站起来,“六宫中的事儿忙完了?”

    “是,”杏贞半蹲在地上,“重阳的节礼已经发下去了,在寿康宫、绮春园的太妃太嫔们也都各分到了,钦安殿请了喇嘛法师做法事,孝全皇后陵前也奉上了重阳酒和菊花,尽一尽臣妾这个做媳妇的孝心。”

    说起了孝全皇后,咸丰的面色柔和了些,“快起来吧,难为皇后你还想着皇额娘,哎,朕真是不孝,险些都忘了,皇额娘生前是最爱重阳的茱萸和菊花的。”

    杏贞宽慰,“皇上有国家大事烦心,臣妾帮着皇上去尽孝,也是寻常的,皇上何须自责。”

    “可这国家大事也是一团糟,”咸丰摇摇头,接过了杏贞的话头,眼睛眯了起来,古怪地看着杏贞,“别说这家事了!”

    杏贞被皇帝打量地心里砰砰直跳,面上强笑道:“皇上今个怎么说些个臣妾听不懂的话?”

    “皇后,这时候还在装糊涂!”咸丰恼怒了起来,一拍扶手,“你我夫妻之间,还需这样虚伪吗!说,柏俊的事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未完待续。)

三十七、通州和谈(十一)

    皇后的心放了下来,顺势另外只腿也一并跪下,“柏俊之事,臣妾并无隐瞒,只是柏俊的妻子乌雅氏进园子苦苦哀求臣妾,臣妾也确实看在柏俊只是受了十六两的门包,罪不至死,所以才和皇上提了提,”肃顺真是可恼,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还拿出来,“臣妾请皇上责罚。”

    “这本是无妨,今个肃顺进园子见朕说是外头议论纷纷,获罪的找承恩公府,托到皇后身上就万无一失,说像柏俊这样的官员都到了菜市口了,还能平安返还,”咸丰皇帝显得有些不爽,咳了几声,“更别说你结交的那些外臣了!朕知道李鸿章是一心保举的,这就罢了,怎么,”咸丰皇帝俯身看着杏贞,“曾国藩也和你有关联?”

    杏贞身子巨震,脸上却是一点不露,“皇上这话,臣妾就是不明白了,臣妾除了代替皇上批折子之外,并无和曾国藩有其他往来,臣妾阿玛在安徽道台任上的时候,曾国藩丁忧回家奉旨办团练,送了一次粮草。臣妾素来知道结交外臣乃是大忌,岂能这样肆无忌惮和封疆大吏私相授受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