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467章

重铸清华-第467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慈禧哈哈大笑,谁知道爱德华一个偷袭也把雪球打到了慈禧的肩膀上,到底是穿着花盆底,重心有些不稳,哎哟一声摔倒在了地上。

    恭亲王悚然而惊,正欲下楼去扶人,却见爱德华一个箭步把慈禧太后扶了起来。

    慈禧太后连忙喘了几口气,“哦谢谢艾迪。”

    爱德华笑道,“我没想到您是这样的性格,我很难得有机会玩的这么开心了。”

    “是啊,我也是,”慈禧太后点头,两个人在雪夜之中互相对视,看到的是彼此闪亮的眼睛,两个人沉默了,“艾迪,我们是好朋友吧?”

    “当然,我们当然是好朋友。”

    “那么我们再跳一支舞吧,”慈禧太后把自己的手搭上了爱德华的肩膀,“就像在伦敦的那次一样。”

    “我再唱一首歌给你听。”

    爱德华把手搂住了慈禧的腰肢,朝着左边滑了出去,积雪甚多,根本就不适宜跳华尔兹,但两个人踮着脚,慢慢踱步,太后的口中用英语唱出了那首经典的《友谊地久天长》: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心中能不怀想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

    在故乡的青山上

    我们也曾历尽苦辛

    到处奔波流浪

    友谊万岁朋友友谊

    万岁举杯痛饮

    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

    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

    两个人在慢慢的旋转慢慢的转动,大雪哗哗落下,慈禧太后的长发沾满了雪,两个人却是丝毫不顾,只是这样转着跳着,似乎能到天荒地老。(未完待续。)

二十四、一波已平(五)

    两个人慢慢的旋转翩翩起舞,原本应该伺候在身边的宫人太监不见身影,大雪依旧是飞舞而下,恭亲王听不懂英文,只是觉得两人越发亲密,跳着舞,跳着跳着,贴的越来越近,他慢慢的把身体掩映在飞檐之下的阴影,掩饰了自己的表情,他见到慈禧的头靠在了爱德华的肩膀上,两个人在戏台前抱在了一块,恭亲王的双肩轻轻一抖,随即转过身,悄悄的离开了,身后的两个人在窃窃私语,他也再理会,不再听那些难以捉摸的英语。

    “爱迪,”慈禧太后把头靠在了爱德华的肩膀上,“你要回国了,这样的天南地北,我已经四十七岁,大约这一生不会再见面了。”

    爱德华搂住了慈禧,拂了拂她背上的雪花,把自己的脸颊放在了慈禧的头上,她的头发冰凉,“是的,不过我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许多人,就算将来不见面,也一定还会维系住这样的关系。”

    慈禧太后微微颔首,闭上了眼,“今天的大雪真好看啊。”两个人就这样不说话,过了一会,慈禧太后抬起头,往后退了几步,“走吧!”慈禧太后恢复了从容不迫大度自然的表情,“舞会还没有结束,这次我们是一起举办的,主人可不能不送他们离开哦。”

    恭亲王神色复杂的从漱芳斋走出来,所幸没有人瞧见,往前走了几步路,绕过千秋亭,一行人提着灯笼行了过来,借着灯笼瞧见了恭亲王的服制,连忙站住,为首的人打千请安,“议政王。”

    看到是御前侍卫大臣桂祥,恭亲王点点头,“起来吧。”

    “王爷没有和西圣一块吗?”桂祥笑道,“奴才找了好一会了。”

    “我只是随处逛一逛,没有瞧见太后。”恭亲王淡淡的说道,“太后大约是回宫更衣了吧,舞会还未散,想必是不会歇息的。”

    “是。”桂祥看了一眼恭亲王,突然莫名笑了起来,“是,议政王,这里雪地难行。不如随奴才一同回重华宫吧。”

    恭亲王摇摇头,“我这些年在外头过日子,宫里头难得见到雪景,特别是御花园,也不知道多少年没来了,”他有些唏嘘,而且这时候他根本不耐烦和任何人应付什么,直截了当的说道,“我就在此地站一会,你把我的伴当叫过来就是。”

    桂祥的眼神深深的掩在了暖帽之下。随即站在边上偏过身离去,桂祥领着侍卫们一起走到了漱芳斋的门前,碰巧见到了慈禧太后和爱德华亲王一前一后的走出来,于是又上前行礼,慈禧太后身边的李莲英捧着旗头和簪子首饰等,桂祥见到笑道,“这是怎么了,娘娘摔了跤?”

    “没有,”慈禧太后笑道,“在里面玩了会雪。倒是把旗头也玩掉了,”她吩咐宫女,“把我的衣服拿来换一换,”突然这时候打了个喷嚏。李莲英连忙劝道,“主子在雪地里玩了这么一会,怕是着了凉,不如先回宫安置吧。”

    慈禧太后只是不肯,“这会子算什么,雪地里以前又不是没玩过。”她对着爱德华笑道,“可不能扫了客人的兴致。”

    桂祥也劝道,“若是还要去舞会,也还是应更衣了才是,不然这样湿的衣服在身,到底与凤体无碍,过些日子太后还要亲自送和亲王前往天津,这凤体可是要健健康康的才是啊。”

    爱德华也劝慈禧先去换了衣服,“舞会那里我会去照顾客人,茜茜你就先去换衣服吧,这边不用担心。”

    慈禧太后这才同意,穿了轿辇,坐上去用一只手搭着额头,桂祥扶着轿子在边上护送,李莲英给她打着伞,慈禧太后脸上红扑扑的,显然是有了些酒兴,“今日酒可喝的有些多了,倒是顾着自己高乐,什么客人也没招待,也不知道议政王有没有帮着张罗。”桂祥眉心一跳,若无其事之间突然说了一句,“刚才我瞧见了议政王从漱芳斋那边走过来,还以为是太后您一起的。”

    “哦?我倒是没瞧见,”慈禧太后摇摇头,“他大约也是出来醒酒的,这些洋鬼子,喝起酒来可真厉害。”

    “太后您在里头玩了会雪,被外头的人知道,又要乱嚼舌头了。”

    李莲英侧过脸看了一眼桂祥,只见到桂祥眼光深邃,表情自然,说的话是如此的得体自然又是站在弟弟和臣子的角度来为慈禧提出忧虑的事情,慈禧太后失笑,“我还怕什么舌头根子乱嚼?无非是在戏台前玩了会雪,又没有干酒池肉林的事儿,他们有什么可嚼的。”

    “娘娘您说的是。”桂祥笑道。

    “我也只是多陪一陪爱德华而已,他若是归国,将来可就没什么机会能再见面咯。”慈禧太后悠悠说道,“有时候就是如此,并不是相见的人就一定能见到,想在一起的人也能就在一块儿。”

    她的兴致突然有些不高,桂祥心下雪亮,七年前光绪广西刚刚即位的时候,父亲惠征悄然故去,这事儿对慈禧的打击很大,伤心欲绝以至于缠绵病榻数月,除了强忍着上朝听政之外,其余的一概事情都不理会,养了好久才身子逐渐康健起来。

    几年之中连番丧子、丧媳、丧孙,丧父,这样的事情出现,也难怪慈禧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所以我啊也要尽一尽地主之谊,免得将来没机会见面了要后悔。”

    “娘娘说的是,”桂祥笑道,“所以娘娘不是给了和亲王天大的脸面吗?亲自送和亲王去天津大沽口,娘娘如今可是摄政的太后,和万岁爷差不离的,这样亲自送过去,和亲王自然不用说,英国上下想必也会领受娘娘的这一番美意。”

    “他们能够领受去美意就好,免得我媚眼做给了瞎子看?”慈禧太后笑道,“接下去还有大事要办,我可不能让英国人拖住了手脚,免得顾此失彼,失了火候,坏了一桌满汉全席。”(未完待续。)

二十五、一波又起(一)

    到了正月刚满,河水解冻万物复苏的时候,爱德华也要出发启程回国了,这一来中国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对于中英关系来说,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首先是英国人现在摆在外面最先进的军舰技术代表之物:七千吨的铁甲舰,原来合同上是要求只是七千吨的排水量,但是后来通过不断的加价,终于把排水量加到了八千五百吨,这样的吨位,虽然比不上英国人刚刚入海使用的“英弗莱息白号”——这艘军舰的排水量到了举世震惊的一万一千八百八十吨,但足以傲视群雄了。

    合同上约定的主炮更是惊人,16英寸(406毫米)巨炮乃是目前最大的,4门巨无霸火炮分装于军舰中部2座双联船面旋台式炮塔内。

    所谓船面旋台,就是用装甲围成圆形的炮台,顶上铺设平甲,类似钢铁的“罐头“,“罐头“里面安装火炮。炮台下方装有一套复杂的旋转机构,通过转动整个炮台,从而让炮台里的火炮可以四面射击。其基本特点就是炮随台动,即火炮本身不动,随着炮台转动而动。

    唯一的缺点大约就是因为船身过大过重,所以马力不够,较之德国订购的七千吨军舰,马力大约差了一千左右,航速德国七千吨军舰均为154节,而英国这艘八千五百吨排水量的军舰只有1475节。

    而“英弗莱息白号”的数据可比这艘要好看多了,当然,英国人是不可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卖的,就像后世之中的俄罗斯,绝不会把自己最核心的军火设备卖给中国人,但是根据军舰建造的各处船厂奏报来看,这个技术也足够中国人消化好几年了,这还是建立在花了大价钱从德国人处学军舰技术的前提之下呢。

    所以这艘英国人处买的八千五百吨用通俗的话来说,皮厚抗揍速度不快,当然这个不快也只是和七千吨的铁甲舰来比较不够快。但是在诸国海军比较上,也是属于领先的地位了。

    第二,算是英国不甚满意的事情,那就是石达开等人的归属问题。双方就此事进行了拉锯式的谈判,中国人除了那一天慈禧对着爱德华承认过和石达开有关系之外,任何场合任何人都矢口否认和石达开等叛乱份子存在着任何联系,最后双方达成密约:石达开等人向英国的印度总督称臣,孟加拉国向印度总督缴纳名义上的税务。孟加拉国成为自治的土邦,中国禁止向孟加拉国提供军火等物资。英国人派遣不超过十名的关税监督代表驻扎在缅甸和孟加拉国的边境。这一条原本的协议是“关税代表享有不超过一百人的士兵指挥权。”慈禧太后原本是无可无不可,没想到缅甸的使节前往理藩院哭诉,又拿了一箱最好的翡翠进献给太后,太后最是喜欢翡翠,自然笑纳,并授意总理衙门将条约改掉,并不许关税代表有干涉缅甸地方之主权的嫌疑行为存在。

    这样的协议也不知道是谁得了便宜?若是说主权来说,中国未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都向印度总督称臣了。如何还算得上是中国人派出去干扰印度统治的?这些年来,花在石达开人身上的钱,别人不知,宝洌亲钋宄模詈缶突涣苏庋木置胬矗疵馐翟谑遣恢担凑毡︿'的想法,“起码印度也要占了一半来才算是回本!”

    但是从英国人的角度来说,这里又亏了许多,恒河流域稻米一年三熟。天气炎热,降雨极多,种植水稻收获颇丰,但是如今一朝被石达开等人正式夺走。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实在是不甘,但外交大臣等人复又一想,印度此地太平,就是极好,英国人也不差几颗稻米吃吃。若是石达开等人老实本分,默认这些人在此地也是无妨,这个角度来说,似乎英国承认了既成事实,又是中国赚到了。

    第三个自然是意外的惊喜,“克什米尔”这个地方虽然划了一半的土地给俄罗斯,但南边一大块土地被英国人收入囊中,这样的话前往阿富汗更为方面,要知道印度西南占据了通往阿富汗必经之路的土邦王公们实力还是颇强的,如非必要,英国人更喜欢用经济渗透的法子来征服殖民地的一起,而不是用暴力的手段来摧毁一切。

    克什米尔的领土分一部分给英国人,当然可以理解成中国人为了从苏伊士运河之中扣押的军舰脱身而付出的代价,巴扎利认为这是中国人为了让英国人不再就苏伊士运的股份问题纠缠而一并给予的代价,但是爱德华不怎么认为,他禁止就苏伊士运河的股份问题再和中国人进行谈判,如果巴扎利不是具备良好素养的高学历人士,他一定会和伦敦的那些三流小报一样,认为爱德华被东方的太后迷住了心思,就连自己国家的利益都不顾及了。

    苏伊士运河股份问题暂时被爱德华压了下来,这令人十分不解,巴扎利有些疑惑,但是还是遵循了爱德华的命令,这绝对是成功的一年,三件事情达成了,一件事情被暂时冻结搁置,还包含了大大小小许多别的协议,比如投资建厂商贸税率人员往来等等一些列的条约,《泰晤士报》甚至在头版头条惊叹:“中国人向我们敞开了前往未有的大门!”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就是因为中英贸易的超出,海量的白银涌入了中国,而中国那时候是属貔貅的,自诩****上国无所不有,银子只进不出,这样自然会让人跳脚,如果武备不修,更是三岁孩童持着夜明珠在闹市中行走,人人可夺之了。花了这么多钱买买买,当然首先自然是因为英国现在的机械水平是最好的,这个钱值的话,但是,说到底还是为了防止超出太过于极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尽量不动手,这是慈禧的至理名言。(未完待续。)

二十五、一波又起(二)

    总体上来说英国人是十分满意的,就在前往大沽口的火车上,得意洋洋的英国使节团已经开香槟庆祝了,巴扎利的领结歪在了一边,他举起酒杯,对着靠窗而坐的枢密院次大臣雅各布遥遥致敬,“亲爱的雅各布,感谢你为国家出谋划策,不仅解决了克什米尔,更是从中国人那里赚来了许多的银子!”

    “不不不,这是我们共同的功劳,”雅各布也放下了冷冰冰的扑克脸表情,笑眯眯的说道,“大臣先生你了解我,我是军人的性格,并不适合在官场上打拼,我只能够在军事方面提供一定的意见,而亲爱的巴扎利,外交大臣因为在布尔人的事情上处置不当已经引咎辞职,这样外交大臣的位置已经空缺出来了,我相信你回国之后就能够被首相委以重任,正式成为内阁的一员,毕竟受到女王陛下亲笔信褒奖的大臣,实在是为数不多啊。”

    巴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