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545章

重铸清华-第545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政使迅速的站了起来,“湖南藩司自然听从钦差大臣的!”

    “很好,”左宗棠赞了一句,“那这藩库里头,还有多少银子啊?”

    “关平银五十万两。”

    “恩?”左宗棠看了一眼布政使,平淡的追问道,“只有五十万?”

    布政使的额头露出了几颗汗珠,“六十五万两白银,中堂大人,”他扑通跪了下来,“只有六十五万,多一两银子,您杀我全家!”

    “跪着做什么?快起来吧,湖南虽然是小省,但是能有六十五万两库银支援前线,表现足矣。”

    “中堂大人,这个银子是湖南省倾囊而出了,”湖南巡抚硬着头皮说道,“若是尽数提走,只怕是湖南省这里头,什么事儿都不能办了。”

    各省现在基本上也会修建官道,建楼房这种大型工事建设,来缓解有时候突然因为饥荒、天灾等造成的流民,以工代赈是要花大钱的,今年冬天的雨水偏少,只怕是春天就要暴雨,万一有洪灾,这又要大把的花银子出去,所以湖南巡抚自然是没有法子,只能是提了出来,布政使也不是故意要截留这里头的十五万两银子,只是若是藩库里面空的跑老鼠了,怎么办事?

    “你们呀,还是太年轻,”左宗棠用手指头点了点湖南巡抚,“你以为这个银子是白拿出去的?白白捐献了?自然不是,就算是借出去,这将来也是要还的,我还能够坑老乡嘛?日后我可不乐意被人戳脊梁骨。银子就地征发,日后自然是会补回来的。”

    这么一说,似乎一省首脑们又稍微安心了一些,左宗棠一下子给大军筹备了六十万两银子,自然是也是志得意满,一群人觉得这个开头开的不算赖。只是突然这个时候,巡抚衙门的电报又到了,传达了一个坏消息。

    太原陷落了。(未完待续。)

六十六、诏书下达(三)

    这个是个坏消息,虽然不用左宗棠负责,但是,太原这个红河以北最大的城市陷落,那么意味着,谅山,以及中国和越南的边境,镇南关,就暴露在了法国人的面前,一时间文武都已经尽数散了,后面出来了左宗棠的二儿子左孝宽,长子随军出征新疆,在阿古柏叛乱之时转运粮草被敌军偷袭重伤辞世,三子在北京兵部为官,四子在同文馆读书,日后准备走外交的路子。守在跟前尽孝的就是左孝宽了,他是学医的,身上还有一个太医院太医的身份,跟在左宗棠身边伺候父亲,他出来先是诊脉,然后对着左宗棠说道,“父亲大人的身子虽然是康健,但是若要主持征战之事,儿子怕父亲的身体支撑不住。”

    “不要紧,我又不是要披挂上战场,那里就这么娇弱了,鞍马多年,不差这么一回,”左宗棠精神抖擞,“我这番南下,家里头的人觉得我是被贬出来的,其实我只不过是早些在南边做准备而已,对法一战,已经是早就要进行了,别人还不知道,我却早已清楚,西圣是决意要和法人作战了,长沙,到底是离着越南近些,”左宗棠站了起来,左孝宽要搀扶于他,被他一把推开,“你们还小心翼翼,趴着我发怒,我倒是吃得好睡得好,因为我知道,这一战,必然是要老夫来打的。”

    “你的父亲,我最计较的就是名利,妥妥的大俗人一个,”左宗棠背着手进了后厅,“昔日和曾文正要比高低,无非也是为了争夺一个名声罢了,我时常想着,平了阿古柏,再帮浩罕复国,这都算不得什么正经的军功,和曾国藩克灭金陵的,平定东南的功劳相比,怎么还是差一些,原本是怕这辈子就没机会了,留在京师里头和人斗来斗去,这辈子也差不多完了,既然今个给了机会,那老子自然要把握住,日后到了九泉之下,遇到了曾文正,也不能让他说了嘴去。”

    两个人慢慢走在游廊上,左宗棠虽然是居家休养,可凡是军机处的奏报文书之类的,京中都会抄送一份到左宗棠这里,平时里都是左孝宽管着这事儿,左孝宽也不是一味看病的医生,政事上多少懂一些,“打仗要花银子的,现在这银子只怕是不够啊。不然父亲大人也不会要湖南这里,把藩库提空了。”

    “是没银子,不过那不是我该头疼的事儿,横竖若是没有银子,也只好是和昔日一般,让别人去借钱,胡雪岩在上海,钱庄那么多,和洋人们熟,只要仿照平叛阿古柏一样,问洋人们借钱,胡雪岩是必然会做这件事的,只是,还不到那个时候,洋人们的胃口大,不好满足他们。明日我就先下命,把几个省的藩库尽数冻存,没有我的条子,什么人都不能用。至于银子嘛,总是要让西圣去头疼才是,我在前面杀敌,她老人家在后头准备好银子,各司其职嘛,我的工作就是花钱、花钱、再花钱,怎么筹钱的事儿我可不管咯。”

    这一日军机处的议事到了夜里的**点钟,在收到太原城陷落的电报之后,慈禧太后挥手,散了今日的议事,“一日之内就失了太原城,接下去,咱们这些人还有的累,今日先退下吧。”

    “嗻。”

    “还有一件事,”慈禧太后突然想到了什么,“恭亲王福晋瓜尔佳氏不慎病亡,恭亲王虽然被免了一切差事,但是亲王尊贵体统还是在的,宗人府那边,五爷你出面去探望一番。”

    这话是什么意思?大家不免要暗地里揣度着,只不过没人说话,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一个个退了出去,只留下来了王恺运一个人,慈禧太后站了起来,疲倦的走到了东暖阁,坐在了炕上,夏守忠轻轻的给脱了鞋子,慈禧太后盘腿坐在了炕上,闭目养神,王恺运跟了进来,袖手站在地上候着,过了一会,慈禧太后睁开了眼睛,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嘴角扯起了一抹笑意,她歪在了炕上,“这个折子,你藏了几天?”

    “回西圣的话,宝廷的折子是昨日进了,我藏了一日,”王恺运坦白的说道,“今日知道西圣叫起,微臣猜到是北宁那里有变故,而且必然是不利的战局,所以趁着今日这个时机拿过来。”

    李莲英垂着手站在边上伺候,慈禧太后点点头,“北宁之事,果然是不顺,那两个蠢货,”慈禧太后的声音转向阴沉,“居然做了这样的事情出来,三法司那里你去打招呼,我不许这两个人还能活着!”

    滇、桂两省巡抚,看来是在劫难逃了。慈禧太后这会子放松了下来,才觉得自己身上浑身酸痛无比,“恭亲王去职,但是他的势力还在,我也不是说凡事都要处置掉,只要他们不要阻拦我的旨意,自然不会动他们。”

    她这会子虽然是身体极累,但是心里却是不住的感到愉快,瓜尔佳氏的确不是自己杀的,但是恭亲王归罪于自己,给了自己一个口实,这当然只是表面上的缘故,内里大家都知道,是因为恭亲王对太后不敬固有此番变故,但是诏书上,这件事一点也没写。

    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开始忌惮恭亲王了,这么多年的领班军机大臣,的确已经是威胁到了自己的存在,如果两个人通力合作,在大部分的时间和目标上步伐一致,长期盘踞在军机大臣位置上的恭亲王的确不算什么,可是,现在两个人有分歧了,无论在八旗事务上,还是在对法的态度上。

    宝廷的折子,和瓜尔佳氏之死,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两个人的执政理念有所不和了,在北宁大败这里,如果恭亲王不是存了这样不愿开战的心思,恭党的两个巡抚,就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来。

    “罢了,如今一拍两散,倒也便宜,”慈禧太后叹了一口气,神色有些古怪,有些解脱却又是有些伤感。(未完待续。)

六十六、诏书下达(四)

    “今日微臣在边上听着西圣和军机大臣议事,西圣的旨意,无人不敢凛然遵命,如今和法人宣战,万事从权从急,没有这样推诿扯皮的功夫,只有能够秉持上意的阁臣才能够在战时发挥作用,中国的确是大,但是大了,就是臃肿,行事就不够快捷,要和法国人打仗,这雷厉风行,是错不了的。”

    慈禧太后点点头,“你这话也是没错,”她也是受够了每日要在军机处凡事商议着办,今日议事,凡是旨意下,军机大臣无人反对,只承旨而已,大柄在手,何等的痛快?“过去恭亲王不愿意和法国人动手,不愿意改革八旗丁银,我都忍了下来,但是如今和法国人宣战了,是绝不能容许一个三心二意的军机处存在,军机处必须和我同一条心。”

    宫女献上了银耳雪梨汤,慈禧用小银勺子喝了几口,“小李子说,桂祥杀了瓜尔佳氏,王恺运,你以为这事儿是真的吗?”

    “承恩公不至于吧?”王恺运说道,“杀了瓜尔佳氏,对于承恩公无甚益处。”

    “但对我是有所益处的,我扳倒了恭亲王,虽然被打了一巴掌,长远来看,我的确是受益了。”慈禧太后用帕子抿了抿嘴角,“我想要去问一问桂祥,但是又不敢,怕这事儿是真的。”

    “这事儿极有可能是真的,”王恺运说道,“不然瓜尔佳氏不会骤然离世,这事儿,将来外头的风声是绝不会少的,如果光明正大的对付承恩公,外头人也会以为西圣爷要找替罪羊,毕竟”

    “他是我亲弟弟,”慈禧太后叹了一声,“世界上所有人都会以为是我动的手,没人信我,所以桂祥以为这样我就会放过他?”

    “西圣的意思是?”

    “你代我去问问他,你说的没错,我不能发作他,不然就坐实了流言里我杀了瓜尔佳氏的事情。”慈禧太后说道。

    “承恩公对西圣的忠心是毫无疑问的。”王恺运说道。

    慈禧太后微微一嗤,不置可否,“大约吧,现在或许还有忠心,只是我现在看人倒是不愿意从善的角度来看了,他想做王莽,我却不是王政君!”慈禧太后淡然说道,“你们两个是我的左膀右臂,”慈禧太后扫视王恺运和李莲英,“我今日就把这话先撂在这,我是需要有人当差,有人给我出谋划策,但是我决不需要一个会替我自作主张的人!桂祥就是如此,他以为为我好,其实是把我搅进了一个是非漩涡里!以后还有这样的事儿出来,我绝不留情!”

    李莲英跪了下来,王恺运弯腰,“嗻。”

    “今日忙乎一天也累了,你出宫去吧,”慈禧太后对着王恺运说道,“出去之后打一封电报去南边,那里的事情一定要马上办好!”

    “是。”

    王恺运转身准备离去,不妨却又被慈禧太后叫住了,“壬秋,”王恺运背后响起了清冷的声音,她冷淡的喊着王恺运的字,眼中都是冷漠之色,“过几日,任命你为通政司使的诏书就下达,南边的事情你知道,我是遂了你的意的,如果你要是再三心二意,不能好好当差,那么,就算我容你,天也不会容你的,明白了?明白了就回去吧,过几日,有你忙的。”

    “小李子,怎么还跪着,还不快起来?”

    李莲英跪在地上不肯起来,“请太后责罚。”

    “桂祥说的没错,但是我说的也没错,我不愿意底下的人自作主张,你要请罪,那么自己去慎刑司领十下鞭子,免得忘了自己是要对谁效忠的,今日你就不用来伺候了,明早来给我梳头。”慈禧太后站了起来,走了出去,“回储秀宫。”

    清朝时候的钦州府是归属广东省管理的,所以,广西是彻底的内陆省份,而广东也有了直接通往越南的陆路通道。

    这一日还只是正月初四,钦州府城外一处小村庄里,已经是大批的官兵人马在此了,地方军民虽然还不知道北宁大败,但是钦州府是边境之府,越南过来也极为方便,流言自从去年腊月二十日起就没有停过,什么法国人要打到广东来了,说“木棉花开的地方都要成为法国的领土。”,又说越南国王已经全家被法国人杀了,镇南关外面现在都有法国鬼子的影子,钦州府知府一日三惊,就是过年都没过好的,更何况这里有一位新出炉的政坛当红炸子鸡,身挑广东藩台,广西抚台两个职位于一任的高心夔高大人,正在钦州府盘桓多日,当然,表面上的理由是为前线输送粮草。

    这样的大人物如果在自己的治下出任何事情,到了朝廷那绝对就是要吃不了兜着走,虽然心里暗暗腹诽为什么高大人要来看这么一位罪官,但也不敢怠慢,安排好衙役和警察护送高大人。

    高心夔在这里的村庄外面下了马车,这一日,他并未着官服,只是穿了家常的衣服,拿着一把折扇,仪态从容,可这脸上却是露出了愁色,他挥挥手,让这些外头的人留着,自己独步走进了一大片菠萝树之间的小道。

    转了几下,前面露出了几间茅草屋,高心夔正了正衣冠,上前扣了扣房门,出来了一个穿着粗布衣服面容憔悴的妇人,高心夔弯腰行礼,“原来是高大人来了,老爷,”她转过脸朝着里面喊着,“高大人来了!”

    妇人打开房门让高心夔进去,高心夔进了房门,迎面就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背对着高心夔低头弄着什么,“这个时候来这里做什么?今个还是正月里头,恶客登门也不是这个时候。”

    “老爷,”妇人埋怨的说了一声,“高大人请坐。”

    高心夔却是不坐,朝着那花白头发倔强的背影拱手,“东翁,我来了许多次了,送了许多东西来,怎么夫人还是穿以前的衣服。”

    那个老者微微一哼,转了过来,鹰钩鼻,眉毛又粗又浓,脸上有着郁郁之色,“一个犯官,不配用这么好的东西,再者我肃顺,也还没有沦落到需要你来救济的地步。”

    (未完待续。)

六十七、宣室访逐(一)

    肃顺的脸上有郁郁之色,却还是一脸的凶狠不屈,他在用菠萝叶子编织着一个簸箕,菠萝叶子多刺,他的双手上面一道道的疤痕,可见是经常干这个活,他低着头也不理会高心夔,“藩台大人为什么老是贵脚踏贱地,你是如此,昔日的王恺运也是如此,能得你们照拂,在这里安度晚年,感激不尽了,至于要经常来,这就不必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