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783章

重铸清华-第783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教母,维也纳没有这样粗暴的游戏,”鲁道夫点头承认这一点,“不过的确非常有意思的。”

    “而且非常的刺激。”太后满意的靠在宝座上,“不过明天,哪一边的事儿,听说也很刺激。”

    既然是西洋诸国都要来,那么自然就不会只是为了来看一场亚运会,奕劻主掌总理衙门,上有所好,下必从之,知道皇太后最喜欢这西洋的科学技术,故此特意趁着万国大会的这个东风,办了一场“大清与西洋诸国科技交流商谈会”。

    开幕的日子就选在九月初五的日子,就在万国宫的附属楼里头,摆出了中国最近三十年里取得最杰出的成就,比如直流电发电机,扩音器等等,当然,中国目前没有很杰出的科学成就,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科技水平,只能说是偶有所得,总体水平不值得一提,但是总理衙门搭建这个平台,并不是想要炫耀什么,目的是为了购买各国最为优秀的科学技术。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三国皇储,还有英日美等国特使一起出席剪彩,就在第一天,奥匈帝国就赚到了三十万英镑——出售了一台内燃机流水式的特种金属锻造机。这当然是一个稍微虚高的价格,但是这当头的一炮必须要做好,务必要营造出中国人钱多人傻速来的感觉,这样西洋各国才会把最优秀的科学技术展现出来,经过三十年洋务运动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基础科学人才,这是一个坚实的基础,而清华大学堂那些慈禧太后钦点从外国挖回来的,一进大学堂就享受侍郎待遇,最高可以享受到大学士的薪水待遇的专家们,当然也提供了许多科学的建议,不至于和以前一样,花了很多银子,买回来许多不适用的东西。

    所以这万国大会实在是一举多得之事,和睦藩属夸耀国力自然不用多说了,交好西洋诸国,这也办到了,总理衙门已经在私底下互相沟通,当然西洋俄德奥三国的矛盾冲突自然是无法通过大清国来说和消弭的,但是总理衙门基本上制定了相关的策略,那就是在非洲和德国联合抵抗英国;在欧洲和奥匈帝国联合互相作用;在亚洲,特别是在中亚和西亚,和俄罗斯联合对抗英国;至于这三国之间的矛盾,只要不要影响中国的利益,那么总理衙门是不会多管闲事插手的,这样的外交战略在接下去的几十年间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

    这个科技交流协会,在开始的四天,中国的各地商人以及政府部院就已经花掉了超过一千万两的白银来购买那些十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相关的先进产品,这个消息一传出,就轰动了整个世界,英国的《泰晤士报》就花了两个版面仔细的介绍了中国举办这一次类似于古希腊时期举办过的运动会和之后随即进行的科技交流会。

    “这是一个很棒的聚会,一个聚会把好几件事情都一起办了,通过体育的交流和竞技,让这些原本类似于殖民地的藩属国紧紧的靠紧了大清帝国的身边,高大的宫殿,热情的群众,营造出了一种一家人的幻觉,这种幻觉,让这些小国家,忘记了清国那惨无人道的压榨,我必须要提醒大家一点,在这次万国大会,所谓的体育大会之后,各国上缴了他们成为中国附庸的证明书——中国已经将他们的货币发行到了占据中国本土面积五分之一,多达几千万人口的藩属国,很明显,中国紧紧的控制住了这些可能将来会民族独立或者民族自决的国家。”

    “这不过是野心勃勃的中国大跨步前进的一个个小小插曲,我们可以有充分合理的理由怀疑,中国正在和欧洲大陆上的君主制国家在暗地里签订了针对大英帝国的密约,这种行为肯定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可笑,大英帝国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对于这种英国潜在的敌视和对抗,都是无法容许的,英国政府——如果内阁大臣们还在拿着大英帝国的薪水的话,那么必须要采取更为强硬的行动,大英帝国的尊严,是不容许任何人挑衅的。”

    “还有让笔者最为看中的,是中国这个一个十分封建落后的国家,居然为了科学技术投入了数以千万计的英镑的经费,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任何一个中国目前在处于落后的科技专业内,这些人才,中国都采取了极大的优惠政策,吸引这些人才前往,马克沁机关枪的发明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他在中国的地位已经高达宰相的级别,任何时候他的建议和创新,都可以直接面对面的告诉皇帝,而且中国挖掘了许多德国的科学家,有一位专门研究电磁学的科学家,已经把全家都安排在了中国,虽然我不知道电磁学的意义是什么,但是中国人如此重视,是值得我们大英帝国,乃至西方整个社会都值得思考的。”

二十六、羡慕与否(二)

    “中国人对于科学技术的渴求让人吃惊,他们似乎想要把这一两百年落后的知识全部补上来,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补,我在他们身上似乎看到了德意志崛起的那种精神,而中国的崛起,因为他的疆土和人口,会远远比德意志的崛起,更可怕。”

    “白种人当然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高级的人种,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面对于中国人的崛起和挑战,我们的国家陷入了一种奢侈的享受和奢靡之中,缺乏了大航海时代刚开始的时候的那种朝气和进取心,而陷入了歌舞升平之中,这些在中国的科技产品交流会上清楚的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真的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伙伴来看住中国人进步的速度,以便于让我们光荣独立和大陆均势可以继续存在下去?让大英帝国的光芒照耀整个亚洲?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的内阁思考的问题。”

    这一篇文章在英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主管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协办大臣曾纪泽的反驳,在招待各国商人参加交流会的感谢酒会上,就针对这一篇文章,曾纪泽说道,“泰晤士报的这篇文章我看过,我毫不客气的说,真是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啊,说什么大陆上的几个强国在中国的主持下达成了密约,我必须要再强调一点,那就是中国绝不会和任何国家达成联盟,这是很显然的,我们只是愿意照顾好我们的藩属国,如果要说什么联盟,啊,那也只是和几个要好的国家一起吃顿饭,这是我们皇太后殿下昔日出访欧洲的私人友谊,只是单纯的见面吃饭,再就多了几次看比赛,完全没有任何私下密约的行为。”

    “至于文中所指出的那些话,啊,说什么让大英帝国的光芒照耀整个亚洲。这话是十分不合理,而且没礼貌的,我们愿意和英国做友好的朋友,但是我必须要在这里清楚的告诉各位一点,那就是: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中国十分支持英国在印度的治权,但是亚洲的事务,应该在亚洲主要国家的主导下进行。这一点我希望英国政府清楚明白,并且全力配合亚洲主要国家的工作。”

    亚洲主要国家,无非就是两个国家,俄罗斯和中国,但是刨去统治中心在欧洲的俄罗斯,那么也就是剩了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了。

    这说明亚洲版本的门罗主义已经提前出炉了,英国当然是不愿意只是被局限在印度一隅,相比较整个亚洲大陆来说,印度不算很大,这就势必会爆发另外有关于亚洲话语主导权的争夺。

    英国一直对于中德俄等国同流合污有很大的忌惮,加上中国在非洲事务上咄咄逼人,甚至还插手涉足巴尔干半岛,英国的这一块禁脔,是可忍孰不可忍,英国副首相在结束了中国的行程之后,马上在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陪同下,前往日本东京访问,他收到了日本天皇以及首相伊藤博文等人的盛大热情欢迎,英国副首相在招待晚宴上宣称,“东方的文明应该由日本来发扬光大,我十分看好日本,可以作为亚洲国家的领头羊,和同样是岛国的英国,成为东西方维持秩序的决定性力量。”

    英国人未必看得上日本人,只是觉得可以对日本人采取驱狼吞虎之计罢了,日本人最讲究实际,自然,英国人也要付出代价才能够让日本人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历史上发生的英日同盟提早的出现了。

    皇太后正在和惠庆公主一起围着一盆桂花,那盆桂花里头,两棵茎秆缠绕着扭成了麻花的样子生长着,上面的桂花树叶亭亭如盖,好像是一片茂密的绿云,上面繁星点点,白色和金色的桂花开满了整个盆景之中,太后拿了一个银剪子,到处看了看,枝干如同蛟龙升腾,飞入云中,花叶组成的云朵蔚然生霞,香气袭人,望之不俗,仔细看了看,倒是没地方可以减剪的,太后笑了一声,“这些花房的太监,弄的这么好的手艺,还放在我面前来,叫我怎么下剪子?”

    惠庆公主在边上拿着一把银水壶,“好花不也是要老佛爷看管着么?”天气渐渐冷了,已经是十一月的时候,皇太后等人一起回到了宫中,“宁寿宫可是个钟灵毓秀的地儿,什么花儿,放在老佛爷这里,一准就开的越来越好了。”

    “这话我只是信半分,”太后把剪子递给了边上的宫女,“地气儿就是人气儿,若是没人住,这里再好的花儿草儿也边变野了,有了人在边上呆着,他们也能染一点人味来,有了人味儿,这些花花草草就不会太冷静了。”太后挥挥手让太监把桂花拿下去,“就放在后头我睡觉的外头,这桂花香闻的倒是不错,只是不能太近,太近了闻的怕是头晕。”

    皇太后坐在了炕上,隔着窗户看了看外头的天色,天色阴阴的,京中十一月,也差不多到了该下雪的时候了,只是今年这西北风吹的太厉害了,把玻璃的窗户给吹的呼呼作响,惠庆公主对着皇太后笑道,“老佛爷,明个就是您的六旬万寿了,皇上已经命礼部和内务府今年就要开始筹备万寿庆典的事儿,孙女虽然年轻,但是也是福气大,能够陪着老佛爷过这六十万寿庆典,皇上有皇上的孝心,孙女也有孙女自己个的孝心,孙女预备着一件极好的寿礼,就请老佛爷笑纳了。”

    “什么东西也比不上你自己个好好的,”慈禧太后歪在炕上笑眯眯的说道,“我听说你这些日子天天的出宫去玩闹,都在玩些什么?”太后笑着看着惠庆公主,“虽然不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但是女孩子家家,倒也不用老是跑外头去吧?我这耳朵里可是听到不少风言风语了。”

二十六、羡慕与否(三)

    太后虽然说的轻巧,并且脸上也并没有露出什么不悦的神色,但是惠庆公主只觉得心里一突,“老佛爷说的那里话,”惠庆公主脸上露出了委屈的神色,“这不是老佛爷让孙女别老是闷在宫里头,多出去玩玩,孙女儿可是尊懿旨办事儿的,那里会有什么不妥当的呢?那些风言风语,想必也是中伤孙女儿来了,老佛爷偏心,”惠庆公主跺跺脚,“孙女儿天天伺候在老佛爷跟前,老佛爷不信孙女儿,居然信外头的风言风语了。”

    “好了,”皇太后歪在炕上,懒洋洋的说道,边上的宫女正在不紧不慢的给皇太后捶着腿,“我不过是这么一说而已,风言风语自然是无需理会,你别瞧着你荣寿大姑姑如今是如此贤良淑德,昔日年轻的时候,可是京师之中最厉害的姑娘家了,号称粉侯,倒也无妨,女孩子嘛,也不是阿哥,自然不用天天读书的。”

    惠庆公主的委屈神色僵了一下,皇太后继续说道,“不过你读书读得不错,女学那边,有你在这个浑天魔王在镇守,倒也不会有什么茬子,不过我听说许多女孩子想着要考试做官?”

    “是有些人这么想着的。”

    “嘿嘿,”皇太后笑眯眯的说道,“欲则不达,没有什么事儿是一蹴而就的,中国这么多年了,还没有正规的女学,如今有了,这是一件难得的事儿,接下去想要当官,想要考科举,我可是没有意见的,只是这事儿,不能急,明白吗?急切了,让人反感了,日后就难再办了。”

    惠庆公主却是有些不同意见,“许多大宅门里头的女同学,学了知识,这满腹经纶,又懂天文地理数学的,学问什么的不比外头的人差,可将来年纪大了,就是嫁人了,那时候这些学起来的,又有什么作用呢,”惠庆公主怔怔的说道,“满腹雄心抱负,就都消磨在日常的琐事之中了。”

    “那你的意思是,女孩子不嫁人吗?”

    “那里的话,”惠庆公主说道,“只是我觉得,这些人的意思,倒是有些道理。老佛爷不就是女中豪杰吗?做的可是比男人做的更成功了,孙女从小就是从戏文里头知道老佛爷的,亲自在八里桥督战和英法两国打仗,随后又扳倒了顾命大臣,垂帘听政,本朝从未有垂帘听政之事,偏偏老佛爷就办成了,这算不得什么,可最厉害的就是开创这洋务大业,这么多年来,又接连胜了法俄,夺了北海之地,为了越南和法国人翻脸,打了一个全胜出来,赫赫武功,巍巍文治,外头的人虽然说的有些无稽,可说老佛爷功比康雍乾三位老祖宗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话是深入人心的,老佛爷能做的,大家伙都看在眼里呢,老佛爷您也是女子啊。”惠庆公主的眼中露出了神异的光彩,“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的这一句唱词儿,形容您老人家是最合适不过了。”

    “是有些道理,也没什么道理,”太后听着话,到底是有些高兴的,这不是废话嘛,好话儿谁不高兴听呢,殿内点起了安神静气的白檀香,在宣德炉内冉冉升起,迷幻出氤氲的雾气,“没道理呢,也不是说我身为女子,才做了这一番事业,做事业和男女,倒也没什么关系,说有道理呢,倒也是干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太后笑眯眯的说道,“怎么的,外头都把我当做偶像了?”

    “是,”惠庆公主点头说道,“大家都很是羡慕老佛爷。”

    “羡慕我的也没用,”太后抚了抚身上的松鹤长春绛紫色旗袍,“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的,你说的,我倒也知道,只是如今,也不能急,要慢慢来。”

    惠庆公主隐隐有些失望,皇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