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118章

江山战图-第118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我给两位介绍一下,这位是庆元的好友张将军,年少有为,你们都应该见过吧!”

    崔文象毕竟年轻,修炼还不够深,他极为勉强的点点头,便装作整理衣服而扭过头去了,不愿和张铉打招呼。

    崔召的城府却要深得多,也更加虚伪,他满脸堆笑道:“原来是张将军,听说张将军在高句丽立下战功,可喜可贺!”

    张铉微微笑着拱手道:“家主过奖了,不知崔太守现在近况如何?”

    张铉所指的崔太守便是前涿郡太守、左武卫将军崔弘升,也是崔召的族叔,高句丽战役结束后,崔弘升返回了大隋,被杨广批准退仕,目前他已经返回了博陵祖地。

    张铉其实就是在提醒崔召,救出崔弘升也是他的战功之一。

    崔召的脸上顿时有点尴尬起来,半晌才勉强道:“家叔能从高句丽平安过来,还多亏了张将军的大力救助,请张将军受我一礼。”

    说完,他深深向张铉行一礼,旁边崔文象见父亲已经行礼了,他万般无奈,也只得跟随父亲向张铉行礼,心中却在大骂张铉。

    “崔家主不用这样客气!”

    张铉笑眯眯地受了他们父子一礼,这才回头对卢倬道:“其实我也没有什么事,就是马上要出发去齐郡了,所以赶在临走前来拜访一下世伯,既然世伯有客人,那我先告辞了。”

    “不妨!崔家主也没有什么事,我们只是老朋友之间的闲聊,贤侄请坐,我还正想问问贤侄一些要紧事情呢!”

    崔召再也忍不住了,卢倬分明是在赶自己走人,他心中恼怒万分,给儿子使了个眼色,站起身道:“既然贤弟和张将军要紧事,那我就不打扰了,改天再来拜访,先告辞!”

    “呵呵!真不好意思,改天我去贵府拜访,今天怠慢兄长了。”

    卢倬也不留人,对张铉笑了笑,“贤侄请稍坐,我送一送客人。”

    “世伯尽管自便!”

    卢倬满脸陪笑地送崔氏父子离去了,张铉远远看见崔文象恶狠狠地回头盯了自己一眼,他不由笑了起来。

    在京城经历了一场权力斗争的风波之后,他对崔文象这种小人物的威胁已经不放在眼里了,莫说崔文象,就是他父亲崔召威胁自己,又能如何?

    就在这时,张铉忽然若有所感,他一回头,却只见卢清不知何时出现在旁边的侧门内,幽幽地注视着他,目光中涌满了刻骨铭心的思念。

    才几个月不见,张铉却觉得他们仿佛已经分别了很多年。

    ......

    灯光下,卢清拆开了张铉给她的一封信,她慢慢展开信笺,信中并没有密密麻麻的小字,而只有一首她从未读过乐府长短句。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清儿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卢清默默一遍又一遍地细读,直到每一个字都刻入她心中,她慢慢站起身,来到窗前,凝视着遥远的东方,她的心仿佛也已离开了洛阳,跟随着张铉一起开赴山东。(未完待续……)

第0162章 途中遇警

    一支近两千人的大隋军队在泥泞的官道上疾速向东北方向行军,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树林都已光秃,一排排老树阴郁地站在官道两旁,无情的秋风秋雨剥去了他们美丽的外衣,露出他们难以掩饰的枯老树皮和树干上的深深皱纹。

    粟田内的庄稼都已收割,原野也变得格外荒凉起来,只有一群群黑色的乌鸦在原野上盘旋觅食。

    张铉率领的隋军已经抵达济北郡的肥城县一带,再走一百余里,他们就进入齐郡了。

    在队伍的最前面,张铉骑在高大的骏马上,打量着四周的环境对身旁韦云起笑道:“先生应该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吧!”

    韦云起已经辞去了洛阳县尉一职,目前出任张铉军中的幕僚长史,替张铉主管军务琐事,刘凌则转任仓曹参军事,主管物资粮草,两人各施其职。

    韦云起苦笑一声道:“二十几年前我曾来鲁郡曲阜游学,这一带我经常走,那时这一带可繁华,不像现在,走了几百里人影子都不见一个。”

    “这一带有乱匪吗?”张铉又问道。

    “山东哪个郡没有乱匪,这里是鲁郡贼帅徐圆朗的地盘,原本是张金称的地盘,张金称退出黄河以南后,鲁郡徐圆朗便趁虚而入。”

    张铉心中有些奇怪,韦云起只是一个小小的洛阳县尉。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事情?兵部都未必知道。

    韦云起明白张铉的不解,笑了笑道:“我虽处卑职,却每一天都在关注各地的匪患情况。从各种渠道打听消息,我说的这些都是逃到京城的难民告诉我。”

    原来如此,张铉恍然,看来韦云起是有心人,并不甘于寂寞,难怪他会那么痛快地答应了自己。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两名派去前方探查情况的骑兵飞奔而来,张铉见他们跑得颇为焦急,立刻一摆手。“停止前进!”

    军队停止了前行,张铉催马上前高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两名探子飞奔上前,勒住战马禀报道:“启禀将军,前方有军队在作战!”

    这倒很出人意料。张铉又追问道:“具体情况是什么?”

    一名探子指着远方道:“就在前方二十里处的小山岗上。离县城不远,一支隋军被数千乱匪包围,目前隋军在高处,估计人数不多。”

    此时的张铉已不是第一次在高句丽作战那么盲目了,那次他经验不足,尚未了解地形就派陈旭从后面下山袭击敌军,若不是得到沈光帮助,他们的形势就危险了。张铉吸取了教训,再急他也不能盲目去作战。

    这时。旁边韦云起建议道:“将军不妨先派斥候告之隋军知道有援军到来,让他们坚持住,给我们争取时间。”

    张铉点点头,韦云起的建议和他想到一起去了,他随即对亲兵令道:“速去请沈校尉前来!”

    亲兵调转马头向后军奔去,不多时,沈光带着几名手下骑马飞奔而来,沈光拱手道:“请将军吩咐!”

    “前面发现有数千乱匪围住了山岗,山岗上极可能有隋军,我想让沈校尉先上山去和隋军联络。”

    张铉又低声嘱咐他几句,沈光抱拳道:“卑职这就去!“

    沈光一挥手,“跟我来!”他带着刚才的探哨和几名手下骑马疾奔而去。

    张铉则率军离开了官道,沿着树林旁的一条小道继续进军,与此同时,他派出十几名斥候探查沿途情况,防止敌军在树林中埋伏。

    发生战事的山岗位于肥城县西南五里处,是一座无名小山岗,像一个小馒头一样突兀地矗立在原野之上,小山岗方圆不过三四里,山岗上灌木丛生,树木杂乱。

    此时近五千名乱匪将山岗团团包围,由匪首徐圆朗亲自率领,企图将前来肥城县催粮的两百隋军困死在山岗上。

    沈光率领手下潜伏在山岗北面,这里有大片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无论上山下山都几乎不可能。

    也是这个缘故,这片长达五十余丈的悬崖下面没有乱匪包围,沈光便将上山之路选在这里,对他而言,悬崖峭壁和普通的上山之路没有什么区别。

    “沈校尉,这里恐怕无法上山吧!”一名探哨望着笔直的悬崖,心悸地说道。

    沈光注视着长在悬崖上的几根藤蔓,笑道:“我一个人上去就行了,联系到隋军后我会射信箭下来,你们去禀报将军。”

    沈光起身向百步外的山崖疾奔而去,他猫腰奔跑,借助半人高的荒草掩护,只片刻便奔至山崖下。

    他将身体紧贴崖壁凹陷处,警惕向两边观察片刻,转身便像一只蜘蛛般攀附着悬崖上的缝隙缓缓向山上爬去,紧接着他抓住了一根藤条,上升速度更加快捷。

    两名探哨看得目瞪口呆,就在这时,一群约数十名匪兵正说说笑笑从远方走来,几名隋军士兵立刻伏身进了荒草之中,紧张地偷偷望着悬崖峭壁上的沈光。

    此时的沈光正好位于悬崖峭壁上的一半之处,距离地面约两丈,周围是光秃秃的崖壁,没有藏身之处,也没有藤蔓遮掩,甚至他的军服也和灰白色的崖壁迥然不同,只要匪兵一抬头,便可清晰地看见崖壁上的人。

    沈光将身体紧紧贴在石壁上,一动不动,这个时候他不能动,一动就会被下面人发现。

    沈光左手挽住藤条,右手死死抓住一条石缝,双脚悬空,没有立足之处。他渐渐有些吃不消了,汗水顺着额头滚落,眼看着一群匪兵已经走到他身下。这群人居然在他身下的石壁前坐了下来,只要目光稍稍一抬,就能看见头顶上的沈光。

    远处几名隋军士兵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合掌低声祈祷,“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沈光慢慢咬紧口中的匕首,他已经支持不住了。与其被他们乱箭射死在石壁上,不如跳下去和这群匪兵搏杀。

    他心一横,正要飞身跳下。就在这时,一名匪军将领骑马飞奔而来,大喝道:“你们这帮混蛋,竟敢躲在这里偷懒。给我回去挖壕沟。快去!”

    匪军士兵们无奈,只得纷纷起身,拍拍屁股,骂骂咧咧地跟随军官向来处走去,渐渐走远了。

    沈光长长出了口气,他的后背都湿透了,他随即抓住藤条向上攀去,不多时便攀上了悬崖。身影消失在灌木丛中,远处的几名隋军士兵也长长松了口气。

    .......

    张铉的军队此时也抵达了五里外。他们藏身在一片广袤的山林内,远远可以看见被匪兵围困的小山岗。

    张铉独自一人站在一块大石上,眺望着远方的小山,山岗最多只有二十余丈高,除了几处悬崖峭壁外,其余地方都围满了密集的匪兵,很显然,匪兵是准备用围困的办法逼隋军突围,然后进行围歼。

    如果对方没有援军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战术,不过匪兵并没有想到自己军队到来。

    这时,一名亲兵飞奔跑来禀报,“将军,沈校尉的手下回来了。”

    张铉立刻转身返回了士兵驻地,一名沈光的手下将一封信交给张铉,“启禀将军,这是沈校尉的亲笔信。”

    “山岗那边的防御怎么样?”张铉接过信问道。

    “卑职见匪兵正在挖掘壕沟,应该是为了防止山上军队突围,其余也没有什么防御,士兵很松散,装备也很糟糕,各种武器都有。”

    张铉点点头,打开了信件,他不由一愣,被困在山上竟然是罗士信,这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这时,韦云起走过来问道:“沈校尉上山了吗?”

    “山上被困隋军居然是罗士信,他们只有一百八十余人,近一半人受伤。”张铉把信递给韦云起。

    韦云起看了一遍信,对张铉道:“刚才我我考虑了一下,我觉得这里面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张铉沉吟一下道:“先生觉得徐圆朗其实是在围城打援吗?”

    韦云起缓缓点头,“我认为如此,几千人对付两百人,没必要用围困的办法,太耗费时间,直接上山强攻就行了,甚至还可以烧山把隋军逼下来,信中也说得很清楚,近一半人受伤,隋军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我觉得徐圆朗知道张须陀不会眼睁睁看着罗士信阵亡,一定会来救援。”

    停一下,韦云起又道:“或许是徐圆朗和张金称达成了默契,用调虎离山之策,把张须陀主力调离齐郡,张金称军队趁虚攻打历城,要知道齐郡的富户都集中在历城县内,如果张须陀派出的援军不多,徐圆朗就直接吃掉这支援军。”

    张铉暗暗心惊,韦云起的分析果然入木三分,极有这个可能,他又问道:“那依先生之见,我该怎么办?”

    韦云起捋须笑道:“如果敌军是围城打援,那么他们就不会轻易攻山,隋军被围困才一天,时间还来得及,关键是援军,我们得及时通知张大帅,让他不要中计,甚至可以将计就计。”

    张铉笑了起来,“我觉得最好还是烦请先生跑一趟。”

    韦云起欣然答应,张铉便给了他一支令箭,又把陈旭找来,对他道:“你率五十名骑兵护卫先生赶去齐郡,当心不要中了敌军的埋伏。”

    “卑职遵令!”

    陈旭挑了五十名精锐骑兵,又找一名当地人为向导,绕小路护卫韦云起向齐郡疾奔而去,张铉随即命令士兵原地休息,等待进攻的命令。(未完待续……)

祝书友们中秋快乐!

    祝大家身体健康,中秋快乐!(未完待续……)

第0163章 将计就计

    肥城县距离齐郡历城县并不远,大约两百里左右,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张须陀目前已被任命为河南道十二郡讨捕大使,负责讨伐十二郡的乱匪,同时也由十二郡来供应张须陀军队的军粮。

    但事实上,情况要复杂得多,一是乱匪太多,十几支大大小小的乱匪已有数十万人之多,分布河南河北各地,而张须陀的飞鹰军只有两万人,根本就应付不过来。

    其次各地官府也并不配合张须陀剿匪,很多官府都已成两面派,他们为了自保,名义上是大隋的地方官,实际上已经暗中投降了乱匪。

    尤其是今年春天,河南四郡对张金称的围剿遭遇惨败后,彻底摧毁了地方官府最后一点抵抗信心,也是河南各郡与张须陀反目之始。

    没有了地方官府的支持,张须陀军队陷入极度被动之中,由于军粮不足,张须陀不得不放弃原定在今天秋天发动的攻势,他们目前能控制的唯一地方官府就是齐郡,这是因为张须陀本身是齐郡通守的缘故。

    此时张须陀亲自率领五千军队正在赶往肥城县途中,他已经接到了罗士信的求救信,罗士信被数千徐圆朗的军队围困在肥城附近,危在旦夕。

    当然,张须陀也知道张金称的军队在北面虎视耽耽,一旦自己主力离开历城,张金称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