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154章

江山战图-第154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担心,就要弥补漏洞,张铉派出数十名斥候在黄河边的几条官道上巡视,

    但世间之事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担心之事,就越会发生。

    下午时分,张铉得到了一个令他心惊的消息,一支约五千人的贼军从清北道渡过了黄河。向南去了。

    清北道就是清河郡通往北海郡的官道,这个消息让所有将领的头皮都仿佛炸开了。

    尉迟恭冲了他的大帐。焦急万分道:“将军,让我带兵去救援!”

    尉迟恭的妻儿刚刚抵达北海郡,一旦贼军攻破益都县,那可是要屠城的,一向冷静的他也终于沉不住气了。

    “将军,快发兵救援吧!”帐外十几名校尉在大声恳请道。

    张铉毕竟是主将。他比众人稍稍冷静一点,

    清北道一路丘陵众多,易于埋伏,张金称会不会在半路上伏击自己的援军,别的贼军或许不可能。但张金称的狡猾让张铉不得不考虑更深一层。

    他负手走了几步,回头令道:“速让陈旭来见我!”

    形势危急,或许只有骑兵才能来得及救援北海郡。

    不多时,陈旭匆匆赶来,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将军!”

    “有一个紧急任务交给你,你过来!”

    张铉在桌上铺开一张地图,他指着地图北面道:“北面是平原郡,你率五百骑兵绕道平原郡,走平北道进入北海郡——”

    不等张铉说完,旁边尉迟恭忍不住道:“将军,走直线不更快捷?”

    旁边所有人都向张铉望来,他们也不解,将军为什么不走直线?

    张铉淡淡一笑,“如果我没有料错,张金称必然会在半路设伏,袭击我派出去的援军,我明敌暗,绕道走比较妥当。”

    众人顿时心服口服,尉迟恭挠挠头,忍不住又低声道:“将军太高看张金称了吧!”

    张铉知道尉迟恭一向惜言如金,为人低调,凡事绝不会强出头,今天他有点失态,还是因为担心自己妻儿的安危。

    张铉理解他的心情,又继续给他解释道:“如果我要偷袭北海郡,我绝不会让敌人知道,但他们大摇大摆从清北道南下,一点不怕我们发现,只有一个解释,张金称就希望我们知道,无非就是要我们放弃武城县去救北海郡,但以张金称的狠毒狡猾,他不可能不在半路设伏兵,虽然我可以反伏击他,但我们兵力不能过于分散,又急着救北海郡,所以就只能绕道去北海郡。”

    张铉的一席话让尉迟恭心服口服,他默默点了点头,不再坚持,张铉见他已被说服,便又对陈旭道:“你现在就率军出发,不要管临淄县,直奔益都县,贼兵的目标也必然是益都县。”

    陈旭躬身行一礼,“遵令!”

    他接过军令,转身快步离开了大帐,张铉又写了一封信交给报信兵,让他立刻绕小路赶往历城,请求裴仁基出兵救援北海郡。

    安排完了对北海郡的救助,张铉又对众人道:“既然敌军已经设伏兵,那说明敌军主力即将抵达武城县,大家立刻准备防御。”

    张铉话音刚落,有士兵奔至帐门口禀报道:“启禀将军,南方三十里外发现贼军主力!”

    果然来了,众人心中大惊,纷纷向帐外跑去,张铉一摆手,“各位不用着急,他们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进攻!”

    张铉很清楚张金称的心思,他一定会创造条件,让自己赶去救北海郡,至少在伏兵没有得手之前,他不会轻易进攻武城县,这就给自己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城头上,张铉注视着远处的贼军大营,贼兵在十里之外扎下了大营,占地比武城县还大,气势颇为恢弘,这至少是十万人的大营规模。

    张铉不由冷笑一声,这个张金称最多五万余人,却用十万人的大营,这是张金称在用增灶计吗?还是想压制自己军队的士气。

    张铉这两年也打了不少仗,虽然谈不上身经百战,但也是战功赫赫,不过他所遇到乱匪都不算强大,基本上都能以较大优势击败。

    而这次遇到的张金称却让张铉十分警惕,尽管还不知他军队强弱,但仅凭他击败冯孝慈的谋略就让张铉不敢轻视他。

    张金称确实没有着急进攻武城县,一是天色已晚,其次他也希望张铉能放弃武城县回救北海郡,使自己能够兵不血刃夺回老巢,不敢张金称渐渐失望了,城上在不断进行防御准备,唯独不见隋军撤离城池。

    张金称恨得咬牙切齿,他站在大帐前望着被暮色笼罩的武城县,他慢慢捏紧了拳头,冷冷道:“既然不识相,看我怎么杀光北海郡的人

    北海郡和东莱郡目前都属于张铉的势力范围,不过东莱郡三面临海,另一面紧邻北海郡和高密郡,相比陆地,东莱郡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海上,不过现在是冬天,海贼一般不会出海,东莱郡就算没有驻军也比较安全。

    但北海郡就不一样,他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北面,北海郡东北方向是黄河入海口,威胁不大,但正北面是黄河,黄河对岸是平原郡和清河郡,有两条官道直通北海郡,目前,平原郡是高士达的地盘,高士达虽然不是善类,但他野心还不大,基本上不会南下威胁北海郡。

    北海郡真正的威胁来自于清河郡的张金称,而此时,一支五千人的贼军已经渡过了黄河,正疾速向益都县方向进军,在这支贼军西面百里外是临淄县,是北海郡除益都县外唯一有大量人口的县城。

    但贼军安守希得到张金称的严令,用最快的速度夺取益都县,掠夺粮食,屠城示警,所以他并没有考虑临淄县,而是全力向益都县进军。

    “将军,前方有人家!”

    夜色中前方一条大河旁有十几座民宅,里面有星星点点的灯光,安守希冷冷令道:“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数百名贼军向前方的小村落猛扑而去......

    不多时,小村落内火光冲天,哭喊声、惨叫声响彻了夜晚。(未完待续……)

第220章 疑兵之计

    巨洋河畔的这个小村庄是不久前才从临淄县内迁出来的一个家族,家族姓赵,由十几户人家组成,他们为了获得更多土地,才抢先一步在巨洋河畔最丰腴的土地旁建立定居点,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正是这一念之贪给他们的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房屋被烧毁,微薄的财产被洗劫而空,男人被杀死,女人被凌辱,尽管他们哀求饶命,但依然逃不过乱匪的心狠毒辣。

    就在乱匪血洗小村庄的同时,在不远处的一片田野里,一个老人和一个少年伏在草丛中,他们悲愤万分地望着自己亲人被杀,家园被毁,少年眼睛都快流出血来,几次要冲出去拼命,却被老者死死按住。

    这祖孙二人也是小村庄中人,他们趁夜间去原野里抓兔子,却侥幸逃过一劫。

    老者低声对少年道:“恐怕这支乱匪是去偷袭益都县的,你快去益都县报告,快去!”

    就在这时,几名贼兵忽然发现他们,大喊起来,“那边有人!”

    老者大急,猛地一推少年,“快跑!”

    “祖父,那你呢?”

    “别管我,快逃——”

    老者急得大喊起来,少年满眼噙满泪水,转身向不远处的树林内飞奔,当他一头钻进树林,便隐隐听见祖父的惨叫声。

    少年忍不住哭了起来,一边哭泣一边奔跑,他沿着巨洋河向南面的益都县奔去。

    天快要亮时,益都县的城门缓缓开启,等候在城外的几支商队急不可耐地要进城,却被几名守城的士兵拦住,要检查货物,唯恐被奸细混入城内。

    就在这时。远处跌跌撞撞跑来一名少年,他跑了一百余里,脚底被磨破了鲜血淋漓,凭着复仇的信念支撑着他跑到了益都县。

    他终于力气不支,跪倒在城门外,嘶哑着声音喊道:“乱匪杀来了!”

    两名士兵大惊。连忙问道:“哪里来的乱匪?”

    “我不知道!”

    少年放声大哭,“他们杀了我的爹娘和祖父!”

    两名士兵面面相觑,尽管有点匪夷所思,但少年脚底的血和痛苦的哭泣却不像是恶作剧,两名士兵不敢耽误,抬起少年向县城内奔去,刚刚开启的城门又再次关闭了。

    目前北海郡的军政暂时掌握在韦云起手中,但北海郡的军队并不多,只有五百人。只具有一点象征性的威慑。

    毕竟张铉做出决策之时,他还只是一名协助攻打清河郡的牙将,张金称就算南攻,也会攻打更加富裕的齐郡,而不会是北海郡。

    只是有些事情并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当瓦岗军进攻济北郡,张须陀被迫南撤,而张铉也由协攻的牙将变成了清河郡战场的主将。北海郡的重要性骤然凸显。

    此时韦云起刚刚才得到张须陀南撤的消息,眼看张铉留战清河郡。他心中也有点紧张起来,北海郡防御薄弱,会不会成为张金称攻打的目标?

    天刚刚亮,韦云起便早早起床,正坐在书房给张铉写一封快信,希望他能派一支军队回援北海郡。

    就在这时。门外有老家人急声禀报,“老爷,杜校尉在府外有急事求见!”

    韦云起暗暗吃了一惊,放下笔起身向外堂走去,留守北海郡的校尉叫做杜云思。涿郡人,年约二十七八岁,长得身材高大魁梧,虎背熊腰,使一杆五十斤的雁翎大刀,作战骁勇,也是张铉信得过之人,所以才留下他率五百人驻防益都县。

    此时杜云思正焦虑地在大堂上来回踱步,身后传来了脚步,只听韦云起问道:“杜校尉这么早过来,有事情吗?”

    杜云思连忙上前施礼,“启禀长史,卑职得到情急情报,一支贼军已经杀入了北海郡。”

    韦云起眉头一皱,“杜校尉是从哪里得到的情报?”

    “是一名少年赶来禀报,他们村庄昨晚被贼军屠杀,只他一人逃出来,卑职觉得他没有说谎,所以赶来向长史禀报。”

    韦云起沉吟一下问道:“这名少年现在何处?”

    “就在府门外,卑职把他也带来了。”

    “把他叫进来,我还有话问他。”

    不多时,两名士兵将少年带到韦云起面前,少年跪下磕头,韦云起柔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少岁了?”

    “小人叫做赵丰,今年十四岁。”

    韦云起又问道:“你们村庄在哪里?”

    “在北溪和巨洋河的交界处。”

    韦云起立刻走到墙边地图前,注视着墙上的北海郡地图,他很快便找到了北溪和巨洋河的交汇点,距离益都城约一百里出头。

    他心中暗吃一惊,又急问道:“是昨晚什么时候贼军屠杀你们村庄。”

    “应该在天黑没多久。”

    “有多少贼军知道吗?”韦云起又继续追问道。

    少年低头想了片刻,吞吞吐吐道:“我也不清楚,有很多人,大约几千人。”

    杜云思焦急地问道:“长史,怎么办?”

    韦云起不露声色地对两名士兵道:“把这名少郎带下去休息,好生安排他。”

    两名士兵带着少年下去了,韦云起这才对杜云思道:“如果贼军是用急行军,现在就应该抵达益都县了,他们不可能比一个少年还走得慢,既然他们没有到来,那只有一个解释,他们在半路驻营了。”

    “长史说得对,从清河郡过来也有三百余里,他们想必也十分疲惫,驻营的可能性比较大。”

    话虽这样说,韦云起还是忧虑万分,他们只有五百军队,根本守不住城池,就算临时招募民夫也没有用,眼看贼军中午就要杀来,自己该怎么应对呢?

    韦云起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曾经单枪匹马去突厥借兵,差点灭了整个契丹,智谋十分厉害,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催,他现在去齐郡借兵也来不及了。

    就在韦云起左右为难时,一名士兵飞奔跑来,躬身道:“启禀长史,将军有鹰信送到!”

    韦云起大喜,“快把信给我!”

    士兵将鹰信呈给韦云起,韦云起迅速打开看了一遍,轻轻拍了拍额头,“天不亡我啊!”

    “长史,将军怎么说?”旁边杜云思焦急地问道。

    “将军已经派骑兵赶来了,齐郡那边可能也会有援军过来,但我们至少要坚持一天。”

    杜云思苦笑一声,别说坚持一天,就连坚持一个时辰也办不到,这么大的城池,只有五百守军,贼军一鼓作气就可以攻破。

    “长史,我们兵力还是太少了。”

    韦云起已经有了想法,五百士兵不能守城,必须拉到外面去打,尽量拖住贼军,他对杜云思道:“你速去请滕家主来郡衙,我要和他先商量一下。”

    说完,韦云起稍微收拾一下,匆匆向郡衙赶去

    郡衙大堂上,韦云起将太守王运谦、县令赵蜀、司马刘凌以及滕氏家主滕玄等人都请来,给他们说了眼前的危急情况,顿时将众人吓得目瞪口呆。

    “长史,贼军贼军可是要屠城的。”王运谦吓得声音都发抖了。

    韦云起沉声对众人道:“将军已经派五百骑兵赶来救援,不过他们最快也要晚上才能到,所以我们至少要应对一天,我有一个方案,希望大家都能配合。”

    他低声把自己方案给众人说了一遍,众人默默点头,只能这样了,县令王蜀道:“我就担心民众战斗力太弱,大战一起就吓坏了。”

    韦云起微微一笑,“贼军的战斗力也好不到哪里去,关键要让贼军不敢轻易攻城,反正仓库里还有不少盔甲和兵器,先找几千青壮,把他们装扮成隋军,我赌贼军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守军。”

    王运谦点点头,“这件事就交给我们去做,长史要出城吗?”

    “我先带五百士兵出去应战,尽量拖延他们前来攻城,城池这边就交给你们了。”

    “长史放心,我们尽全力做到。”

    韦云起又对滕玄笑了笑道:“请家主过来,是想问家主借一点东西。”

    (未完待续……)

第221章 零敲碎打

    韦云起的判断没有错误,由于贼军连续行军两百余里,早已累得疲惫不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