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21章

江山战图-第221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倬疑惑地向韦云起望去。

    韦云起仿佛明白卢倬目光中的疑惑,他淡淡一笑道:“卢兄来北海郡,感觉这里和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确实有些地方和别处不同!”

    卢倬也承认北海郡的与众不同之处,“这里治安非常好,可以说路不拾遗,而且人民安居乐业,这两天好像有大量的人在向北海郡迁徙,听说是为了躲避战乱,给我总的感觉,北海郡就像盛世一般。”

    “这就是张铉的过人之处,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深谋远虑,目光远大,如果卢兄以为他一介武夫而轻视他,甚至放弃他,总有一天卢兄会后悔莫及,”

    韦云起的话深深触动了卢倬,半晌,卢倬无奈地苦笑一声道:“韦贤弟应该知道我什么来北海郡吧!”

    “我知道,卢兄打算怎么办?”

    “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

    卢倬叹了口气,“我可以答应他们的婚事,不过我有几个条件,希望贤弟能转告张铉。”

    “卢兄请说!”

    卢倬无奈地苦笑一声道:“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要求,我只希望张铉能明媒正娶我的女儿,希望贤弟给他们做个证婚人,另外,为了证明婚姻的正式,我希望他能上书朝廷,请圣上册封诰命,韦贤弟应该能理解我的心情。”

    韦云起也是出身世家,他当然理解卢倬的心情,卢倬是怕被人嘲笑,尤其他身为卢氏家主,压力更大,韦云起笑了笑道:“我相信整个益都县的民众都愿意给张将军当证婚人。”

    “卢兄打算几时给他们完婚?”韦云起又笑问道。

    卢倬心中有些犹豫,其实按照他的想法,最好这次来北海郡,一并把婚事办了,也就不惹人闲话了。

    可这件事如果不和妻子商量,仓促成婚,一则对妻子不尊重,二则显得太寒酸,不符合卢家的家世和地位。

    犹豫良久,卢倬缓缓道:“我可以答应这门婚事,但我希望在京城成婚,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要把女儿先带回去,需要张将军去说服小女。”

    韦云起微微一笑,“如果这门婚事能定下来,我去给张将军谈,我想问题应该不大。”

    ........(未完待续……)

第333章 充分理由

    张铉位于益都的官宅早已经修葺一新,在张铉出征琅琊郡之前,便已交代过韦云起,房宅修葺完成后务必让卢清搬过去。

    卢清在张铉出兵后不久便已经从尉迟恭的家中搬到了这座新府宅内,也主要是尉迟恭的宅子稍小,卢清和阿圆住在那里不太方便。

    为了让卢清住得更舒适一点,韦云起不仅置办了所有的家居用品,甚至还找了几名仆妇,同时派出一队士兵驻扎在府宅旁边,严密保护卢清的安全。

    此时在后院的凉亭内,韦云起的妻子颜氏正在劝说卢清返回洛阳。

    “张将军也觉得这件事不能过于仓促,不仅要照顾到卢家的面子,也要从长远考虑,而且他也希望清姑娘能够风风光光出嫁,我们都是过来人,如果这门婚姻请姑娘不能和母亲达成共识,将来会一直影响你们母亲的关系,必须要妥善处理好才行。”

    卢清叹了口气,“多谢阿婶关心,只是我不太相信我父亲的承诺,当初他也承诺过我,不会接受崔家的求婚,但最后他却失信了,我很担心他只是权宜之计,为了把我带回京城。”

    “这个你放心,这件事你韦叔父为中间人,当时王太守也在场,你父亲亲口向你韦叔父和王太守做出承诺,他不会反悔。”

    “张将军在吗?”

    “张将军当然也在,所以这是一个很郑重的承诺,张将军也让你放心回去,最早两三个月,最晚半年,他就会进京迎亲,至于纳采、问名这些事可以先做起来。由张大将军,或者你韦叔父的兄长,他们会上门提亲。”

    颜氏的一番话最终说服了卢清,卢清点了点头,“既然阿婶这样劝我,我就听阿婶的话。跟随父亲回去。”

    颜氏大喜,笑着拍拍她手道:“这可不光是我的意思,所有人都希望你能跟随父亲回去,包括张将军,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婚姻,你将来也不会遗憾。”

    “那我父亲什么时候回去?”

    “我听说你父亲打算明天一早就出发。”

    颜氏告辞而去了,卢清心中却多少有点惆怅,她原以为会是张郎亲自来劝自己,没想到他却委托颜婶上门。当然,卢清也明白张郎的难处,既然父亲已正式答应了这门婚事,那么按照礼制,张郎就不能再和自己单独见面了,否则,自己会被人非议不说,父亲也会对张郎不满。

    “姑娘。你真决定和父亲回去吗?”阿圆在一旁低声问道。

    卢清点点头,语气中有些无奈道:“既然大家都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我反对又有什么意义?也罢,就再相信他们一回,如果父亲再出尔反尔,那我永远也不会再相信他。”

    次日一早,百余名骑兵护卫两辆马车离开了历城县北上,卢倬父女将乘船返回洛阳。届时将有三十名张铉的亲兵同船护卫,相比陆路的盗匪横行,黄河水道要安全得多。

    张铉站在城头上默默目送卢清所乘坐的马车离去,这一刻,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时间已到了三月下旬的暮春时节。天气渐渐有点热了起来,妇女们迫不及待地换上了轻薄的长裙,洛阳街头开始裙裾飞扬,色调五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仿佛夏日提前到来。

    尽管暮春的和风吹得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暖洋洋的,但裴仁基的心中却冰冷异常,他返回洛阳已经有两天了,不仅没有见到圣上,连家主裴矩也不肯见他,令他心中既羞愧,也着实感到愤懑不平。

    圣上没有时间见他是因为要准备南巡,事务繁多,而且他没有带来好消息,圣上当然对他不感冒,但家主不肯见他,他却不知道什么原因,难道连家主也要给自己摆脸色吗?

    尽管裴仁基对家主裴矩十分不满,但他还是要厚颜再来拜访,圣上不肯见他,让他有一种一筹莫展的感觉,除了找家主外,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裴仁基在客房等了片刻,长子裴行俭出现在门口,他上前跪下行一礼,“孩儿行俭参见父亲大人!”

    裴仁基一下站了起来,“你你不是回闻喜了吗?”

    “孩儿又被家主写信召来,家主暂时还找不到可以替代孩儿之人,父亲,家主请父亲到书房一见!”

    裴仁基顿时喜出望外,他知道家主对自己儿子十分器重,主管裴府的秘密武士,既然家主让儿子来领自己去会见,那就说明今天的会见不仅仅是批判自己了。

    “快快带为父去见家主!”

    裴仁基催促儿子在前面带路,两人很快来到了裴矩外书房前,裴行俭进屋去禀报,片刻出来对裴仁基道:“家主请父亲进去!”

    裴仁基整理一下衣帽,快步走进裴矩的书房,房间里灯火通明,两根粗蜡烛燃烧正旺,一张梨木旧榻上,头戴平巾,身穿一袭蓝色细麻宽松禅衣的裴矩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他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裴仁基的到来,屋角蹲兽青铜炉内正袅袅冒着细缕青烟,使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

    虽然裴仁基心中对裴矩十分不满,但真正见到裴矩时,他哪里敢表现出半点不满,他也恭恭敬敬跪下行一礼,“侄儿叩见二叔!”

    裴矩放下书,看了一眼他,却毫不掩饰内心的不满,脸色阴沉如水,冷冷道:“德本,你在琅琊郡的表现让很多人失望,甚至圣上也对你很失望。”

    言外之意,他裴矩对琅琊郡的兵败也十分不满,裴仁基连忙道:“请二叔息怒,这次兵败琅琊郡,多少有一点特殊情况。”

    “哼!特殊情况?”

    裴矩极为不满地哼了一声道:“萧监军的奏卷里可没有写什么特殊情况,是因为你刚愎自用,轻信所谓的降将,结果中了王薄的卧底之计,一战死伤五千余人,这可是张须陀从未有过的败绩,圣上第一次说不该撤换张须陀,让羞愧得无地自容,你只要告诉我,萧怀静的奏卷究竟有没有失实?”

    裴仁基早有了应对的说辞,他不慌不忙道:“萧怀静所说的情况虽然不假,但并不全面,或许我能力有限,但战功赫赫的张铉也同时败回北海郡,萧怀静有没有提到这个原因呢?”

    “当然提到了,因你的败退使张铉独木难支,他也只要后撤了,但他的损失却远远比你小得多,你最好给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否则这次兵败回彻底毁了你的仕途。”

    “侄儿兵败当然有原因,虽然新泰县失守使我的压力很大,但也不至于全线败退,侄儿兵败是因为听到一个消息,王世充率领军队杀得齐郡,掳走了数十万人口,侄儿是害怕历城县有失,才被迫下令撤军,却被王薄军队伏击。”

    裴仁基巧妙地利用王世充南下袭击齐郡来作为自己仓促北撤的理由,尽管他是率败军快撤到齐郡时才知道王世充率军南下,但两件事情的时间上却能吻合,王世充的南下便成了他兵败的最好借口。

    当然,这里面还需要张铉的配合,他是来京城后才想到这个借口,还来不及和张铉说这件事,不过问题不大,他相信张铉会配合自己。

    果然,裴矩的眉头皱成一团,“王世充进攻齐郡?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裴仁基取出一份奏卷,呈给裴矩道:“这是侄儿准备弹劾王世充的奏卷,请二叔先过目。”

    裴矩接过卷轴,放在桌上慢慢展开,他越看越心惊,简直感到不可思议,王世充竟然敢率领南下,抢掠齐郡人口,还烧杀奸淫,这和乱匪有什么区别?

    裴矩当然也希望裴仁基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会琅琊郡兵败,现在看来,王世充这个理由确实不错,被自己人从背后捅了刀子,谁都会仓皇撤军。

    当然前提是这件事是真实发生,而不是裴仁基刻意编出了不实诬告。

    沉思了片刻,裴矩便缓缓道:“好吧!这事我先不和你谈,你回去耐心等几天,我明后天就替你把弹劾书交给圣上,如果圣上能接受,这么这次琅琊兵败就不会再追究你的责任。”(未完待续……)

第334章 帝王平衡

    次日早朝结束后,裴矩并没有回自己官房,而是向文成殿的御书房走去。

    走过一条长廊,裴矩远远看见萧瑀似乎在训斥户部侍郎邵明,他便停住了脚步,这时,萧瑀若有所感,一回头看见了不远处的裴矩,便挥了挥手让邵明离去。

    “时文的心情似乎有点不太好啊!”裴矩笑着走了过去。

    萧瑀是萧皇后之弟,尚不到五十岁,年纪上比裴矩小了一辈,他虽然出任内史侍郎,身居高位,却颇为尊老,躬身向裴矩行一礼,“让裴公见笑了。”

    裴矩瞥了一眼邵明远去的背影,关切地笑道:“是去年的税赋很难看吗?”

    萧瑀主管大隋土地财税,每年四月户部要将去年各地税赋汇总上报给他,裴矩见他训斥邵明,便知道去年的情况很不乐观。

    萧瑀低低叹了口气,“去年各地的税赋锐减五成,我没法向圣上汇报啊!”

    “怎么会减少这么大?”裴矩吃了一惊。

    自从大业八年高句丽战役爆发后,每年大隋的财税都在减少,主要原因是人口消亡,乱匪肆虐,很多郡县实际上已经被乱匪控制,所以每年财税减少大家都习以为常,可今年居然比去年减少五成,这已经不能叫锐减,而是雪崩了,所以裴矩也着实感到吃惊。

    萧瑀心情沉重,摇了摇头道:“去年河洛和并州连续遭灾,江南的造反此起彼伏,天灾**影响太大,而关陇那边庄园兼并太厉害,自耕农锐减,唯一稍稍稳定的就是巴蜀。各种不利局面汇总起来,最后的结果就很难看了。”

    “可这也不是邵侍郎的问题啊!时文为何责怪他?”

    “我不是因税赋不足而训斥他,而是他的想法有问题。”

    裴矩不解地望着萧瑀,萧瑀又继续解释道:“他建议用库存来充抵税赋,用库存来弥补收支不足倒也罢了,但他是想弄虚作假来欺瞒圣上。所以我狠狠训斥他一顿。”

    “这也难为他了,你也知道一旦圣上发怒,是不会考虑谁的责任,户部侍郎首当其冲,他只是想自保罢了。”

    “就算自保,也休想弄虚作假,欺君之罪岂不是更严重。”

    裴矩知道萧瑀原则性极强,或者说不擅变通,很多事情和自己谈不到一起去。裴矩笑了笑,不再多说什么,便告辞向御书房走去。

    萧瑀忧心忡忡,他还在考虑怎么向圣上汇报去年的税赋锐减问题,其实他比谁都清楚其中的真实原因。

    关陇贵族在过去几年大肆兼并关中和陇右土地,地方官府不敢制止,同时也知情不报,导致自耕农锐减。另外对庄园的税也收不上来,正是关陇地区的税赋大跌才导致整个税赋跌了五成。

    萧瑀踌躇良久。他最终还是决定要把真实原因告诉圣上,毕竟涉及关陇贵族,不是税赋减少那么简单,萧瑀也匆匆向自己官房走去

    裴矩在御书房外等了片刻,一名宦官出来陪笑道:“裴公,圣上有请!”

    裴矩微微一笑。“以后别说‘请’字了,就说圣上宣我进见便可,免得让人听了笑话。”

    “呵呵!裴公说得对,是咱家考虑不周,裴公。请吧!”

    裴矩摇摇头,快步走进了御书房,杨广刚从早朝回来,正在细品一碗燕窝粥,裴矩上前深施一礼,“老臣参见陛下!”

    “裴公来得正好,今天的燕窝炖得不错。”

    杨广笑着吩咐左右,“给裴相国也盛一碗燕窝。”

    “老臣多谢陛下!”

    一名宦官给裴矩呈上一碗燕窝,裴矩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点,圣上只是客气,他哪能真的喝个底朝天。

    杨广又品了两口燕窝,便将碗放在一旁,沉吟一下对裴矩道:“朕在考虑让张铉出任齐郡通守,裴仁基调为荥阳郡通守,裴卿觉得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