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49章

江山战图-第249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文述这才瞥了次子一眼,冷冷道:“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找你?”

    “孩儿知道是为张铉之事!”宇文智及小声回答道。

    “我以为你会说不知道,看来你也不糊涂。”

    “孩儿知错,不该惹事,给父亲添麻烦!”

    “我说你惹事了吗?”宇文述满脸不高兴道。

    宇文智及愣住了,半晌他小声问道:“那父亲是为什么?”

    宇文述陡然提高了声音,怒斥他道:“我是生气你为什么不杀了他!”

    宇文智及这才知道父亲为什么生气,吓得他连忙解释,“父亲,孩儿是想杀他,是因为因为裴矩正好赶到,孩儿才无法下手——”

    “胡说!”

    宇文述一声怒斥,打断了他的话,“明明是张铉先下手用长戟控制住了你,你这个没用的废物!”

    宇文智及扼住脖子上的伤痕,心中委屈之极,自己差点死在张铉手中,父亲却一点也不关心,还要责怪自己。

    他忍不住哽咽道:“孩儿武艺低微,不是他的对手,给父亲丢脸了。”

    宇文化及也连忙劝道:“父亲,张铉武艺排名天下第三,连魏文通都败在他手中,更何况是二弟,其实孩儿觉得二弟已经做得不错了,至少已经下令杀他,只是技不如人,确实也无可奈何。”

    长子的劝说,加上宇文智及脖子上的伤痕,宇文述的语气终于缓和了一点,他缓缓道:“只能说你临战经验不足,你明知张铉武艺高强,还让矛兵和刀兵包围他,怎么可能杀得了他,这种情况应该用弩兵包围他,百支军弩一起发射,张铉施展不开,必死无疑,所以我才生你的气,白白放过了这么好的机会。”

    宇文智及羞愧地低下头,他确实没有想到用弩箭可以射死张铉,他低声道:“孩儿知错,下次一定不会再犯这个错误。”

    “算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既然已被裴矩撞到,你就不能再公然杀他了,否则你的小命难保,记住了,以后再有机会,用弩箭杀之!”

    “孩儿记住了!”

    “去吧!”

    宇文智及磕了个头,慢慢退下去了。

    宇文化及给父亲倒了一杯茶,笑道:“父亲真觉得那是杀张铉的机会吗?”

    宇文述点点头,“智及身负护驾重任,有临机处置之权,对刺客可以格杀无论,张铉带着兵器和亲卫进入船区,智及有权让他们交出兵器,如果张铉不肯还要硬闯,那杀了他别人也无话可说,至少智及是执行公务,顶多是执法过当,被降职处罚而已,却因此杀了张铉,这是何等合算的买卖,所以我听说他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就生他的气!”

    “事已至此,父亲生气也没有用了,反而会气坏了身体,父亲应该保重身体考虑大事。”

    “你说得对!”

    这一年来,宇文述对长子还比较满意,虽然还谈不优秀,但至少不再是从前那个浪荡公子,也能考虑大事了,着实让他欣慰,他认为自己长子是大器晚成,到四十多岁才有一点醒悟过来。

    宇文述又道:“我过去犯了很多错误,最大的错误是不该剿灭杨玄感,其次是不该打压关陇贵族,如果杨玄感还在,如果武川会不解散,天下就会继续大乱,我们家族就有机会了。”

    宇文化及默默点头,他低声道:“其实现在野心者还有很多,都暗自潜伏,等待机会,比如张铉,我就是觉得他是个有野心之人,还有李渊和王世充,甚至关陇贵族在蛰伏,孩儿也看出来了。”

    “这是你看出来的吗?”宇文述惊讶地问道,他不相信儿子的眼光居然变得如此犀利。

    这当然不是宇文化及看出来的,这是元敏告诉他的,也犹豫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是孩儿仔细观察得出的结论。”

    宇文述欣慰地捋须笑道:“你的眼光确实有长进了,不错,确实如此,所以我才告诉智及不要再轻举妄动,说老实话,我现在对张铉的仇恨淡了很多,做大事者不在于一时之恨,我倒希望给他创造机会,现在关键是要激发隋乱,给这些野心者创造机会,我们家族就可以浑水摸鱼了。”

    “父亲有想法吗?”

    宇文述阴险一笑,“我现在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外力来触发隋乱。”

    宇文化及忽然醒悟,“父亲是说明年春天”

    宇文述点点头,“所以我要让你去一趟代郡,给先祖修坟,你明白为父的意思吗?”

    “孩儿明白了,一定不会让父亲失望。”(未完待续。)

第380章 龙舟面圣

    次日天不亮,张铉便早早起来,负手在甲板上散步,大船上很安静,除了张铉外看不见其他官员。

    倒不是官员们没有起来,相反,所有的职事官都匆匆赶到前面天子龙舟参加朝会去了。

    天不亮早起是大隋官员必备的生活习惯,否则将无法适应繁重的朝务。

    但地方官就好得多,虽然朝廷也有要求,地方官府必须同步开衙,但地方官员们偶然还是可以偷偷懒,睡一个懒觉,也算是地方官的福利。

    “贤侄怎么在这里?”

    身后忽然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张铉一回头,只见身后不远处站着一个中年男子,竟然是李渊,这出乎张铉的意外。

    张铉连忙上前施礼,“参见伯父!”

    李渊显得很惊讶,他显然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张铉,张铉又笑着解释道:“晚辈是奉旨来述职。”

    “哦!原来如此,真是巧了,我也是来述职。”

    在张铉记忆中,李渊总是出现在京城,要么述职,要么探亲,显得他很念家,很想回朝廷,但张铉却知道,这是李渊的一种手段,表示他对太原没有兴趣,一心想回朝廷,可他越是这样期盼,他在太原就坐得越稳,他成功骗过了杨广对他的怀疑。

    这也是李渊手段高超之处,表现平庸,掩盖自己的野心。

    可惜他在张铉面前表演不下去,张铉早就看透了他,李渊最大的秘密被张铉发现。

    “伯父,建成和世民他们还好吗?”张铉随口笑问道。

    李渊的表情有点惊慌,他找到借口来江都述职,实际上是来朝廷探听虚实。他儿子李建成在瓦岗大败杨庆,李渊十分害怕,唯恐有人向朝廷揭发建成的底细。

    但他没有想到会在大船上遇到张铉,而张铉正是掌握建成底细的人之一。

    他连忙把张铉拉到一边,对他歉然道:“英雄会上,我儿玄霸鲁莽无礼。对贤侄多有得罪,我这里赔罪了!”

    张铉笑着摆摆手,“那种小事情,我怎么会放在心上,伯父怎么不去参加朝会?”

    李渊略略松了口气,笑了笑道:“只有每月初一的大朝会,才会要求在京官员都参加,这种平时的小朝会,我们不用参加。否则贤侄也要去参加。”

    “原来如此,我说怎么会没有人通知我。”

    张铉又笑问道:“伯父是因为圣上要巡视之事才赶来朝廷吗?”

    李渊一下子愣住了,“什么巡视?”

    “伯父不知道吗?圣上明年春天要北上马邑郡和突厥可汗会面,应该会顺便巡视太原。”

    李渊大吃一惊,这么重要的事情自己居然不知道,他急问道:“消息可靠吗?”

    “是裴尚书告诉我,这也是朝廷提前北归的原因,我以为伯父会知道。”

    张铉见李渊的表情。他显然不知道这件事,这让张铉有点奇怪。这种事情应该并非隐秘,一般高官都会知道,否则裴矩就不会那么随意说出来。

    但李渊却不知道,难道他在朝廷没有一点人脉,或者是关陇贵族在朝廷全军覆灭,但想想也不可能。

    张铉怎么也想不通。李渊为什么会不知道此事?

    李渊看出张铉的疑虑,只得解释道:“实不瞒贤侄,我去了趟长安,又在荥阳探望了亲家,所以我是昨天才上船。很多事情都不知道。”

    张铉这才明白,那么李渊一定是去荥阳见了李建成。

    其实武川会已经解散,李建成留在瓦岗根本没有必要了,但李渊依然让儿子留在那里,只能说明瓦岗有利可图,极可能是李建成已经掌握了一支力量。

    张铉忽然有一种明悟,武川会表面上虽然解散了,关陇贵族也陷入低潮,但实际上,关陇贵族一定在秘密训练军队了,所以李渊才总是回来述职、探亲,他极可能是利用这个机会去秘密会见窦庆等人。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跑来,对张铉行一礼道:“张将军,陛下召见。”

    张铉连忙对李渊笑道:“暂时不能陪伯父聊天了,晚辈先走一步。”

    “快去吧!圣上召见,可不能耽误了。”

    张铉行一礼,跟随宦官快步离去了,李渊站在船舷上望着远去的张铉,他却在想杨广北巡之事,他需要做很多准备,杨广来太原必然了解自己在太原的情况,李渊想想自己还有很多漏洞,他一时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就赶回去。

    张铉跟随宦官上了天子龙舟,此时朝会已散,官员们都上了其他几艘浮影大船各自处理朝务,庞大的船队实际上就是一个移动的朝廷,每一艘船就相当于每一座官衙建筑。

    从天下各郡赶来的信使纷纷上船,去各个官署送地方牒文。

    “请问公公,燕王殿下在吗?”张铉低声问宦官道。

    宦官尖着声音说道:“皇太孙代表圣上去巡视江南了,要晚一点才能回京,目前不在大船之上。”

    张铉点点头,心中有点担心,燕王杨倓不在,就少一个人给自己说好话了。

    在御书房舱前等了片刻,宦官出来笑道:“将军请吧!圣上在等候了。”

    张铉连忙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进了船舱,船舱也分里外两间,外间是坐着拟旨的内史舍人,今天是封德彝当值,他的前后左右堆满了奏卷,里面便是御书房,看起来并不奢华,但十分宽敞明亮,两边摆满了书架,堆放着密密麻麻的书卷。

    船舱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甜气息,杨广正坐在宽大御案前批阅奏卷,左右各跪坐着一名当值宦官,给他研墨添茶。

    张铉上前单膝跪下行一军礼,“微臣张铉参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广看了他一眼,微微笑道:“张将军免礼平身!”

    一般而言,正式述职会有一个小小仪式,会在偏殿举行,除了天子杨广外,还会有几个相国和兵部之人参加,如果是地方文官述职,那就是吏部参加,所有官员都会询问一些问题,天子主要是聆听,偶然也会问一两句。

    但今天却没有这些仪式,说明今天并不是正式述职,只是圣上的临时召见,想通这一点,张铉的心中略略有点紧张起来,很多时候,这种非正式的召见往往就给他先定调了。

    “张将军一路顺利吧!”

    “启禀陛下,微臣押运二十万贯钱和万两黄金南下,速度比较慢,没有能及时赶到江都,在宿豫县听说陛下已北归,所以一路追赶,钱和黄金都在后面。”

    杨广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张铉真把钱和黄金给送来了,他欣然点头道:“将军能首先考虑朝廷,把交换的财物上缴,这种态度值得赞赏,不过打了胜仗就应该犒赏三军,那些黄金和铜钱你就带回去,算是朕赏赐给军队。”

    杨广在兴致好时,赏赐往往极为阔绰,作为帝王,这点铜钱和黄金他还看不上眼,但他很在意张铉态度,他又笑道:“另外,张将军提出的用土地奖励军功的方案,朕也同意了,但需要交给兵部备案,明白朕的意思吗?”

    张铉当然明白,说到底还是一个态度问题,只要事事向朝廷汇报,那么很多事情都好商量,如果隐瞒擅自做主,就算是小事也会变大,杨广不在乎赏赐了什么,而是在乎有没有向朝廷汇报。

    明悟了这一点,张铉便知道自己把黄金和铜钱押解上缴这一步做对了。

    “陛下圣恩,微臣感激不尽,一定会及时向兵部汇报。”

    杨广点了点头,又随口问道:“将军对江淮熟悉吗?”

    张铉心中猛地一跳,他最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杨广居然问自己是否熟悉江淮,这是不是要把自己调到江淮来剿匪?

    他犹豫半晌,只得如实回答:“启禀陛下,微臣没有来过南方,永城县就是微臣来过的最南面。”

    “原来如此,朕从前在南方生活了很多年,南方的气候和水土确实与北方不同,很多北方人初来都不太适应,不过时间久了也就无所谓了,至少南方的冬天要比北方好过得多。”

    杨广看似在随口和张铉聊家常,但张铉心中却怦怦直跳,他越来越明显感觉,杨广有把自己调到南方的想法了,燕王不是在南方视察吗?或许是想让自己辅佐燕王安抚南方。

    但杨广并没有立刻下结论,他随手取过萧怀静的一份报告,目光锐利地看了张铉一眼,却又漫不经心地问道:“朕听说你在北海郡建船场,还修建了黄河码头,是怎么回事?”(未完待续。)

第381章 当街试弓

    虽然张铉和萧怀静的关系不错,但萧怀静毕竟是监军,在一些重大事项他不敢替张铉隐瞒,比如修建码头和建船场就属于重大事项,他必然会上报天子,这一点张铉也知道。

    所以张铉事先和韦云起、房玄龄商量应对之策,基本上他已经有了说辞。

    张铉连忙道:“陛下,修建码头是为攻打琅琊郡而进行的战备,主要是方便黎阳仓运送军粮来北海郡,虽然齐郡有码头,但齐郡和北海郡之间被大山阻隔,交通运输极为不便,若军粮能在北海郡直接卸船,则更便于微臣备战,另外如果王将军在清河剿匪不利,需要微臣支援时,微臣便可直接率军渡河杀入渤海郡,进攻贼兵后方。”

    张铉的理由很充分,也很强悍,杨广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理由,他又问道:“那建船场又是怎么回事?”

    建船场和修码头的性质完全不同,修码头只是为了方便运输,可以说是恢复民生,问题不大,但造船场却是一种实质性的扩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