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362章

江山战图-第362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上午,郡丞王威派人送来信函,明天要举行晋祠大祭,邀请李渊参加,李渊欣然答应,他随即让人把次子李世民找来。

    大帐内,李渊对次子李世民道:“我估计王威要在晋祠大祭上对我下手了,高君雅虽然没有了军队,但他手中还有五百亲兵,我们必须要掌握这五百亲兵的一举一动,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孩儿遵令!”

    李渊摇摇头,“我不想听你说遵令,我想知道你打算怎么办?”

    李世民沉思一下道:“孩儿想从率军之将入手,率领这五百亲兵之人,必然是高君雅最信任之人,无非是三人,偏将赵平焕曾经两次醉酒误事,关键时刻高君雅不会选他领兵,妻弟韩顺倒是精明能干,但我听说他已护送高君雅妻子去了洛阳,目前不在太原,所以只能是兵曹参军田德平,此人和武世叔关系不错,我想武世叔一定知道他的弱点。”

    李渊欣慰地捋须点了点头,有子如此,夫复何忧!

    傍晚时分,兵曹参军田德平匆匆走进了位于城北的一家小酒肆,田德平年约三十岁,太原本地人,十分精明能干,深得高君雅信赖,是高君雅的心腹之一。

    但只要是人就有弱点,田德平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他父亲田渠却是个嗜赌如命之人,不但将家产挥霍殆尽,还背了一屁股赌债,隔三岔五来找儿子要钱,令田德平不胜苦恼,他只得找身家巨富的铠曹参军武士彟借了几次钱。

    今天下午,田德平得到武士彟的消息,可以再借一笔钱给他,尽管田德平知道现在不是露面之时,但为了让父亲摆脱赌债,他只得独自一人来到城北小酒肆。

    田德平走进酒肆,伙计认识他,一指里屋笑道:“武爷在里面呢!”

    田德平点点头,快步走向里屋,他一掀帘子走了进去,眼前的一幕却让他不由愣住了。(未完待续。)

第570章 晋祠大祭

    只见房间里坐着两个人,一人是长得高大胖壮的武士彟,而坐在正中的年轻人,却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田德平忽然意识到上当了,他转身要走,两名彪悍的大汉闪身而出,堵住了门。

    “田参军既然来了,为何不坐下喝一杯?”李世民满脸笑容道。

    田德平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自己明明知道现在不能出门,却还是上了套,父亲真是害死自己了。

    无奈,他只得拱手行一礼,坐了下来,“二公子找我有什么事吗?”

    “田参军心中应该比我清楚。”

    沉默片刻,田德平冷冷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不想背叛高将军。”

    “你不想背叛他就是送死,你以为明天晋祠大祭我父亲会束手就擒吗?既然我坐在这里,那么高君雅的一切阴谋我都已了如指掌,只是我父亲不想造太多杀戮,徒增罪孽,让我用最小的代价来解决这件事,如果田参军不肯合作,那今晚就是血腥之夜。”

    田德平一时语塞,对方什么都知道了,高将军的谋划还有什么意义?

    这时,武士彟取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露出了黄澄澄的十大锭黄金,武士彟将黄金一分为二,“我知道你父亲在外面欠的赌债你一辈子也还不了,这里是一千两黄金,我一分为二,你就有两条路可走,五百两黄金先拿去还你父亲的赌债,然而你再选择,拿走另外五百两黄金,你可以带父母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前提是你要把五百人的藏身之地告我们。如果你不愿意远走高飞,那你也可以选择效忠李公,相信以李公的厚道绝不会亏待你。”

    田德平低头不语,这时,李世民将五百黄金包好,塞给田德平。“这点钱给你去还父亲赌债,田参军请走吧!我不想趁人之危。”

    李世民随即令道:“闪开一条路,让田参军离去!”

    两名大汉立刻退了下去,田德平颤抖着手,他忽然跪了下来,双手抱拳道:“田德平愿为公子效力!”

    李世民嘴角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连忙扶起田德平,“田参军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晋祠大祭是太原城乃至整个并州的大事。早在几个月前官府就开始筹备,从各郡各县的世家大族纷纷派代表赶来参加祭祀大典。

    一早,高君雅和王威先一步抵达了祠堂主祭广场,广场上排满了百余张坐榻,祭祀主事领着数十名手下正在忙碌地布置最后一处场地。

    这时,一名随从匆匆走来对高君雅低声说了几句,高君雅点了点头,低声令道:“只要正主一出面。就立刻动手抓人!”

    随从匆匆走了,王威小声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田德平已率五百人潜伏在祠堂外的山林内。只要那个人出现,就立刻动手!”

    王威忽然拉了一下高君雅,高君雅一回头,这才发现李渊就在自己身后不远处,正和一些乡老寒暄,高君雅的脸色霎时间变得惨白。李渊居然先到了,为什么田德平不抓人?

    这时,王威笑呵呵迎了上去,“李公百忙之中抽空前来,真是不容易啊!”

    李渊微微笑道:“虽然明天就要出兵了。但晋祠大祭是大事,我无论如何得参加,只是时间不会太长,请王郡丞见谅了。”

    “不妨!不妨!李公能来就是给足面子了。”

    三人走上台阶,在贵宾席上坐下,有侍女给他们上了茶,三人又寒暄几句,高君雅有点坐立不安,刚才他又悄悄下令,命令田德平过来抓人,但田德平却始终没有露面,高君雅不由暗骂田德平办事不力。

    忽然,远处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只见一群士兵押着一人正快步走来,王威和高君雅都吓了一跳,却发现被抓之人他们都不认识,两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士兵将满身血迹的男子押了上来,李渊怒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名将领单膝跪下禀报,“启禀使君,我们抓住了一名刘武周的信使。”

    “什么信使,刘武周要给谁送信?”李渊不解地问道。

    将领取出一封信呈给李渊,又看了一眼王威和高君雅,李渊看了看信皮,不由吃惊地站起身,向后退了两步,指着王威和高君雅怒斥,“你们好大的胆子!”

    王威看了一眼信皮,头脑里不由‘嗡!’的一声,几乎要炸开了,只见信皮上写着,王郡丞,高将军亲启,落款是:刘武周敬上。

    高君雅大怒,“这是血口喷人!”

    但他们已经没有机会了,李玄霸忽然出现父亲身边,他一挥手,旁边冲上十几名士兵,将两人牢牢按住。

    王威忽然明白过来,刚要大喊,牙关一痛,下巴已经脱臼了,使他一句话说不出来,有人从他怀中迅速抢走了密旨,高君雅也被拧脱臼下巴,双手被绳索牢牢捆绑,看起来两人似乎一切正常,却苦于有口不能言,也无法叫喊。

    晋祠四周前来参礼的各大家族代表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王郡丞和高将军居然被抓了。

    李渊高声道:“我很痛心地告诉大家,我们这里有人私通刘武周,竟然要出卖太原城,幸亏我们抓到了信使,否则太原被刘武周抢掠屠城,在坐所有人都无法幸免,出卖太原城之人就是他们!”

    李渊一指两人,“就是这两人勾结刘武周,证据确凿,我李渊绝不能容忍!”

    李渊让人把刘武周的信交给众人传看,四周顿时爆发出一片怒骂声,刘武周若攻下太原,他们这些豪门大族将首当其冲。

    虽然郡丞和虎贲郎将私通刚刚造反的乱匪有点不可思议,但李渊是忠厚长者,大家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几名性子烈的年轻人甚至冲上来对高君雅拳打脚踢,被士兵们拦住了。

    李渊心中一阵得意,在晋祠大祭上动手,简直正合他意,正好王威抬头,看见了李渊得意的眼光,他心中一阵悲鸣,江都一定有人泄露了圣上的秘密,否则李渊怎么会知道?

    高君雅也忽然看见了人群中田德平冷漠的目光,他恨得想冲过去,田德平却一闪身消失在人群之中。

    大业十三年春天,刘武周和李渊先后在马邑郡和太原起兵,率先拉开了反隋的大幕。

    .......

    尽管北方的春天是极为明媚动人的季节,但大业十三年的春天对于中原地区却是前所未有的灾难,这是七十年一遇的旱灾,河道枯竭,土地龟裂,饿殍遍野,去年的存粮吃完了,但新的麦种却没有发芽,几乎所有的人都面临绝境。

    在绝望面前,席卷中原七郡的数百万灾民开始求生大逃亡,灾民逃亡主要有四个方向,首当其冲是河洛方向,那边有存粮数百万石的洛口仓,有富庶繁华的京城,数以百万计的灾民向河洛方向涌去。

    第二个方向是江淮方向,这也是中原灾民的传统逃亡方向,江淮有足够的水源,可以远离旱灾,水的诱惑成为灾民们最大的期盼,何况天子还在江都,难道天子不管他的子民死活吗?因此江淮地区成为灾民们仅次于河洛的第二大目的地。

    徐州也是一个方向,但逃亡去徐州的灾民并不多,毕竟徐州没有多少期待感,徐州官员也没有怎么准备,导致去了徐州的灾民又转道向北,向青州方向涌去。

    青州便成了灾民们的第三个方向,青州已是大隋最富庶的地区之一,那里能分到土地,能吃饱穿暖,还能吃到羊肉和海鱼,尤其最后一条给灾民带去致命的诱惑,不管是真是假,同样以百万计的灾民向青州方向涌去。

    短短半个月时间,涌向青州的灾民就达八十万人之众。

    在鲁郡、在东平郡,在济北郡,所有通向青州的官道上都是络绎不绝的灾民,扶老携幼,挑着担子,拄着拐杖,苦苦前行,过了巨野泽后,沿途开始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赈粥大棚,有官府大棚,有民间大棚,大棚内有忙碌赈粥的士兵和官员,灾民们终于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未完待续。)

第571章 青州赈灾

    鲁郡平陆县,这里是六个赈灾县中距离巨野泽最近的一个县,离巨野泽不过二十余里,这里也是灾民前往青州的最重要通道,平陆县也就成了青州最大灾民聚集点。

    在平陆县以北的官道两边旷野里布满了一望无际的帐篷,绵延二十里,足足有两万座大帐,生活着三十余万灾民,但这里只是灾民的临时落脚点,他们在这里进行甄别后,然后分散到青州内部各县。

    张铉率大军返回青州后,八万大军都先后投入到繁重的救灾行列之中。

    张铉在数十名骑兵护卫下,在一顶顶大帐中穿行,男人们聚在一起商谈着未来的生活,女人们则在忙碌洗衣,一群群孩子在帐篷之间捉迷藏玩耍,整个帐篷区充满刺鼻的生石灰味道,到处尘土飞扬。

    陪同张铉视察帐篷区的官员是鲁郡郡丞焦文木,焦文木年约五十岁出头,十分精明能干,他也骑着马,一边走一边给张铉介绍道:“现在灾民基本上都是按照家族生活在一起,大一点家族一百余人,小一点的家族也有二三十人,各家族推举一名长者负责秩序,五个家族为一保,配一名官员十名士兵。”

    “粮食情况如何?”

    这是张铉最关心的问题,每天粮食消耗惊人,一两个月他们还能撑住,如果时间再长,恐怕他们也撑不住了。

    “按照大帅的规定,六岁以下每天一合米,六岁到十六岁每天两合米,十六岁以上每天三合米,吃饱是不可能,只能说勉强维持生存。不过盐倒是足够,高密郡盐场昨天送来五万石盐。”

    “帐篷够吗?”张铉又问道。

    他们这次攻打卢明月和黎阳仓,先后缴获了十几万顶帐篷,帐篷是他唯一有多余的救灾物资。

    “帐篷目前倒是够了,现在就怕更多的灾民涌来,真有点吃不消了。”

    “那就要加快疏散。我昨天在须昌县给韦长史说过,灾民在六个救灾县呆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天,必须尽快疏散到各县,现在进度很不理想,很多灾民在救灾点竟然呆了七天,还有超过十天未疏散的,这样下去会爆发瘟疫,现在是春天,要格外当心疾病流行。”

    “请将军放心。我们会加快疏散进度!”

    这时,张铉翻身下马,钻进了一顶大帐,大帐内似乎正在开家族会议,这是个中等家族,约四十余人,老老少少聚集一帐。

    帐内人忽然看见有士兵进来,吓得他们纷纷从另一边向账外走去。焦文木连忙道:“大家不要害怕,这是我们青州张大帅。来看看大家的情况。”

    众人听说是张铉到来,吓得纷纷跪下,张铉笑着摆摆手,“大家不要紧张,谁是族人!”

    一名老者走上前,躬身行礼。“小老儿正是!”

    “你们是哪里人?”张铉笑问道。

    “我们是梁郡虞城县人,小老儿姓曹。”

    这时,又有十几名老者闻讯而来,他们都是附近各家族的长者或者族长,一起跪下向张铉磕头。

    “大家请坐吧!我和大家随便聊几句。”

    十几名老者纷纷坐下。张铉也在他们对面坐下,他示意焦文木坐在自己身旁。

    “张大帅,我们在这里已经住了六天,我们想知道下一步我们会怎么样?”几名老者焦急地问。

    “这个问题让焦郡丞回答大家,他是郡丞,比我更了解细节。”

    焦文木微微笑道:“请大家不必担心,既然是救灾,肯定会救灾到底,这里很快又会数十万人赶来,所以大家很快会被疏散到青州各县,我们鲁郡也一样,当地居民已经开始利用农闲时间给大家修建临时住处,或许会粗陋一点,但绝不会露宿田野,然后各县官府会以免租赋的方式租给大家官田”

    众人顿时激动得七嘴八舌议论开了,“现在种庄稼已经晚了,不过薯蓣还能种,如果有水和根头做种的话,今年夏种前能收一次,还有豆子也可以种,南瓜也可以,关键是要有水”

    焦文木等众人议论得差不多,这才摆摆手,众人安静下来,这时张铉笑道:“粮食我们也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