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370章

江山战图-第370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冷冷望着大街两边笑语声不断的青楼女子和一群群寻花问柳的士兵,心中十分不满,哪有这样放纵士兵的军队,就连当初张金称的军队也不准夜间出来。

    这样放纵士兵,军队还有战斗力吗?她早就听说河间县妓院特多,这次是她亲眼目睹了,看来传言并非虚假,是真实的情况,高慧决定要和兄长好好说一说。如果穆隧新管不好军队,就直接换人。

    高慧的马车在渤海会的府门前缓缓停下,这是一座占地五十亩的大宅,位于县城中央,它其实是三栋临河宅院改造而成,现在成为了渤海会的总部所在地。

    高慧下了马车。快步向府内走去,一进府门她便感到气氛有点不对,人人步履匆匆,显得十分紧张,但她连问了两人,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事?让高慧心中有点诧异。

    她一路来到兄长的外书房前,只等了片刻,一名侍女出来向她屈膝行一礼,“会主请夫人进去!”

    高慧走进了房间。只见兄长高烈正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显得忧心忡忡,和去年相比,乌黑的头发已变得花白,可见他的压力极大,高慧不由暗暗叹口气,她知道兄长的心病在哪里,是渤海会内部出了问题。

    去年经历了一场战俘风波后。大部分被抓渤海会成员的心态明显有了变化,很多人开始给自己留条后路。不再像从前那样全力支持渤海会,最明显是去年秋天的钱粮上缴,钱粮相比前年足足少了一半,会员们都有各种理由,收成不好,经营不善等等。实际上就是不想全力支持渤海会了。

    为此,高烈在上个月还特地邀请各地豪强来河间郡,好好安抚了他们一番,但高慧知道,这种安抚不会有什么效果。关键是会员们看不到渤海会的未来,张铉对会员们恩威并施,使很多人觉得可以新的选择。

    “小妹参见兄长!”

    高慧行一礼,将高烈从沉思中惊醒,他歉然笑了笑,“阿慧来了,我居然没有注意到!”

    高烈对这个小妹一如既往的信任,高慧虽然在青州屡屡失败,但在拉拢瓦岗军方面却做得非常成功,高慧不久前送来的快信说,她已经成功说服了翟让。

    “来!坐下说。”

    高烈请小妹坐下,又令侍女上茶,他这才笑眯眯问道:“现在瓦岗军情况如何?”

    高慧有点得意地笑道:“瓦岗军的扩张只能用‘神速’两字形容,现在他们已占领了东郡、梁郡、济阴郡以及荥阳郡虎牢关以东,东平郡巨野泽以西,另外谯郡、淮阳郡和颍川郡的一部分也被他们占领,军队已扩张到二十余万人。”

    “有这么迅速?”高烈着实惊讶,这才短短两个月时间啊!

    “只能说灾情帮了大忙,隋朝根本控制不住灾民流亡,结果成全了瓦岗军的扩张。”

    高烈想了想又问道:“小妹说翟让愿意和我们结盟,我不太了解这是什么意思,怎么结盟?谁为盟主?”

    高慧笑了笑,“事实上翟让此人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他手下五名大将,除了单雄信外,翟弘、郝孝德、王德仁和李士才四人都表示愿意效忠渤海会,三名军师,王儒信、房彦藻和邴元真,王儒信本身就是我们的人,邴元真则是翟弘的心腹,自然也是我们的人,所以大将和军师轮番劝说翟让,虽然单雄信反对也无济于事,翟让表示愿意和窦建德一起拥戴大哥为盟主。”

    高烈听得眉飞色舞,听到最后一句时,目光不由一黯,半晌说不出话来,高慧何等精明,立刻捕捉到了兄长的异常,她又想到进府时感觉到的气氛紧张,便猜到一定出事了。

    “兄长,发生了什么事?”

    半晌,高烈叹口气道:“下午接到消息,窦建德的妻儿被人抢走了。”

    高慧一惊,急问道:“是谁干的?”

    高烈摇摇头,“不知道,三十名看守士兵全部被杀死,是送补给的士兵两天后才发现,寺院里的僧人都跑光了,我现在真的是一无所知。”

    高慧心中也着急起来,窦建德的妻儿是他们至今能够控制窦建德的关键,如果没有了人质,窦建德很可能就失控了,她急道:“兄长再想一想,他们的藏身之地还有谁知道?”

    高烈沉声道:“我知道他们很重要,所以才隐藏在偏僻之地,除我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甚至没有书面报告,五十名看守都是从我的侍卫中挑选而出,对我十分忠心,他们不可能泄密,我真不知道秘密是怎么传出去。”

    高慧沉吟一下道:“如果兄长确定没有告诉别人,那只能是守卫泄露了消息,兄长不要说他们忠心耿耿,他们原本都是各家豪强派出的精锐,虽然跟随兄长多年,但毕竟是有原主人,一定有人暗通张铉,我觉得这很像张铉的手法。”

    高烈负手走了几步,忽然回头道:“很可能被你说中了,我听说一个消息,张铉准备和窦建德联手对付高士达,抢走窦建德妻儿极可能是张铉的联手之礼。”

    高慧慢慢坐了下来,她觉得河北的问题一个比一个严重,失去对窦建德的控制已经是极其严重的时间,现在居然又听说张铉要和窦建德联手对付高士达,现在河北到底是渤海会控制还是张铉控制?

    “窦建德和高士达内讧,兄长为什么不制止?”高慧焦虑地问道。

    “制止?”

    高烈冷笑一声,“武重根带一千匹战马投奔窦建德的消息就是我派人告诉高士达,鹤蚌相争的好事,我为什么要制止?”

    “原来是”

    高慧这才明白,原来窦建德和高士达的内讧是兄长一手挑拨,他想当个得利的渔翁,但恐怕最后的结果却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高慧还想再劝说,但高烈却摆了摆手,直接下了逐客令,“你一路辛苦,先去休息吧!有什么话我们明天再说。”

    高慧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渤海会在河北会屡战屡败,势力日趋微弱,根本原因就在于她的兄长,渤海会会主,前些年渤海会在河北没有对手,才发展迅速,但自从张铉异军突起后,张铉的深谋远虑和大哥的目光短浅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渤海会应该是促进窦建德和高士达结盟,抱团共同对付张铉,结果大哥却在做自毁长城之事,从当初进攻涿郡的冒进,到后来解救会员的犹豫不决,出尔反尔,显示出大哥政治头脑的欠缺。

    相反,张铉明明可以在济北郡杀死窦建德,却最终把他放回来,就是怕渤海会坐大,所以才会有今天张铉和窦建德联手对付高士达的结果。

    高慧也相信张铉一定会把窦建德的妻儿交给窦建德,而绝不会捏在手中,这就是政治上的成熟,再反观兄长用人质威胁窦建德,一旦人质失去,窦建德就会翻身成仇,这就是兄长和张铉的差距。

    高慧不由又想起夜间士兵们的放纵,这一刻她心中忽然对兄长有一种深深的失望。(未完待续。)

第584章 进军平原

    平原郡是高士达占领了近五年的根基之一,由于高士达吸取了张金称的教训,在平原郡和渤海郡积极推行军屯,解决了军队的粮食来源,民众负担不大,因此平原郡和渤海郡的民心和治安还算稳定,没有出现清河郡那样满郡逃亡的惨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士达有自知之明,从不敢窥视青州。

    就算是去年和窦建德联手进攻青州,高士达也只是摆出一个姿态,只喊不动,并不像窦建德真的出兵济北郡。

    也正是这两个原因,张铉迟迟没有对平原郡动手,使平原郡和渤海郡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稳定。

    但这并不代表张铉会一直放过高士达,他只是在等待时机,随着李渊在太原起兵,张铉的时机也终于来临,他和窦建德达成了共识,联手对付高士达。

    这天上午,在平原郡黄河岸边的战略要地鹿角堡外河面上出现了铺天盖地的战船,船帆如云,桅杆如林,一艘艘满载士兵的小船向鹿角堡驶来,数十艘千石战船已经靠近鹿角堡,箭如疾雨般射向城堡。

    鹿角堡是平原郡黄河岸边唯一能停靠千石战船的码头,从鹿角堡向东都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带,一直延伸到渤海郡海边,而鹿角堡向西则是低缓的山岗,虽然船只可以靠岸,却无法上岸,只有鹿角堡岸边有一片两里宽的平坦之地,便于船上人员和物资上岸。

    因此鹿角堡一直是平原郡最重要的商业码头,鹿角堡镇也因此而繁荣。

    高士达并不太重视黄河北岸的防御,主要是防不住,就算防住了战船也防不住隋军从清河郡陆地上杀来,所以鹿角堡只有一千名驻军,由一名偏将率领。

    当隋军无数战船出现在河面上时。鹿角堡的一千守军胆寒了,在和隋军战船对抗了两轮箭后,士兵们开始逃亡,守将见大势已去,便在城头上竖起了白旗,表示愿意投降。

    隋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占领了鹿角堡。两万名隋军士兵开始大规模登陆,无数粮草物资从大船上卸下,这时张铉也从一艘战船上下来,有军士将投降的守将领到张铉面前,守将跪下行礼,“拜见齐国公大将军!”

    张铉示意亲兵扶他起身,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小人叫赵迪,是平原县人。”

    张铉见他约三十余岁。长得颇为凶悍,便知道他是豆子岗的惯匪,不再追问他身世,又问道:“我想知道平原县和安德县守军情况。”

    平原郡南部有两大县城,一个是平原县,一个是安德县,平原县紧靠清河郡,是平原郡的人口第一大县。而安德县是郡治,攻下这两座县城。平原郡基本上大势已去。

    张铉在出兵之前当然已经掌握了充分的情报,安德县是高士达的军屯重地,开垦了上万顷军田,有屯田驻军三万人,而平原县附近主要是民田,没有什么驻军。但张铉想知道高士达会不会有什么紧急调动。

    “回禀大将军,高士达率大军在平原郡最北面的弓高县一带和窦建德军队对峙,平原郡南部只有三万人,驻扎在安德县,平原县那边和鹿角堡一样。只有千人驻扎,负责维持秩序。”

    张铉点点头,和自己之前得到的情报一致,他随即摆手让军士把守将带下去,又令道:“去告诉罗将军,留三千军守鹿角堡,其余大军整队后北上平原县。”

    就在这时,一名送信骑兵从远方疾奔而来,片刻奔至张铉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下禀报,“启禀大帅,尉迟将军已率军队攻占了平原县。”

    尉迟恭是从清河郡高唐县率一万新军向平原郡进发,张铉没有想到尉迟恭的进军速度如此之快,他心中大喜,又问道:“高士达那边有消息吗?”

    “暂时没有,但斥候已经北上。”

    这时,罗士信跑来禀报道:“大帅,军队已集合完毕!”

    “留守军队派驻了吗?”

    “已经派驻!”

    张铉点点头,喝令道:“大军立刻北上,去平原郡与尉迟将军汇合。”

    高士达并不知道窦建德已和张铉联手,尽管高慧一再要求兄长将情报转给高士达,但一心想促成高窦两军火并的高烈担心高士达在得知张铉出兵的消息后与窦建德和解,便没有接受高慧的建议,隐瞒住了这个重要情报。

    目前高士达正亲率十万大军在弓高县和窦建德大军对峙,高士达和窦建德之所以能长期共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两人以永济渠为界,永济渠以西是窦建德的地盘,永济渠以东是高士达的地盘。

    而他们所控制的四个郡也基本上是沿着永济渠划界,所以两人长期相安无事,但划界中也有一个特殊之地,那就是弓高县,弓高县属于平原郡,但它偏偏位于永济河西,窦建德认为永济河西是他的地盘,弓高县应归他所有,但高士达则坚持平原郡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弓高县属于平原郡,当然应该由他管辖。

    两人为这个县城归属争执不下,最后是渤海会出面调解,弓高县暂不定归属,双方都不能在弓高县驻军,但自从高士达在河间郡抢了窦建德的一千匹战马后,他们两人之间的默契便被打破了。

    窦建德率先出兵占领了弓高县,高士达也毫不含糊,随即出兵夺回弓高县,两军在弓高县爆发激战,最终以窦建德惨败收场。

    此时的弓高县已成为窦建德和高士达斗争的主战场,双方在这座县城外投入了二十三万大军,高士达拒守弓高县,窦建德搭建了一座坚固的板城,在对峙期间,高士达的几次挑衅窦建德都不肯迎战,很显然,窦建德是在等张铉南面的消息。

    但窦建德却不知道,就在他几乎全军压在弓高县时,渤海会的三万军队正无声无息杀向窦建德老巢乐寿县。

    弓高县城墙上,高士达正远远眺望三里外窦建德的大营,高士达年约四十岁,长得虎背熊腰,身材高大,他出身渤海高氏家族的一房偏支,和卢明月一样,在他起兵造反后,渤海高氏便郑重声明,他和渤海高氏家族毫无关系。

    高士达也刚刚得到渤海会的消息,高烈和穆隧新正亲率三万大军突袭窦建德老巢,这让高士达十分期待,虽然他并不知道渤海会为什么会和窦建德翻脸,但这个结果却让他十分欢欣鼓舞,他一直担心渤海会会出兵对付自己。

    这时,他身旁副将孙连环笑道:“大王,渤海会军队应该已经抵达乐寿县,我估计今明两天就会有军队传来。”

    高士达点点头,“窦建德虽然是直人,但他手下谋士凌敬却足智多谋,我们也要当心窦建德军队将计就计佯败,诱引我们深入。”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呈上一份情报禀报道:“大王,南皮县紧急情报!”

    高士达一怔,南皮怎么会有紧急情报,难道是窦建德偷袭了自己的老巢吗?

    高士达接过情报看了一遍,眼睛蓦地瞪圆了,他大叫一声,身体晃了两下,几乎晕厥过去,手中情报也飘落在地,副将孙连环慌忙扶住他,“大王,出什么事了?”

    “天要亡我也!”

    高士达长叹一声,“张铉大军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