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488章

江山战图-第488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铉的话仿佛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人群中传播,运河两岸彻底沸腾了,男女老幼喜极而泣,无数人振臂高呼,“万岁!齐王万岁!”

    江都留守府官房内,张铉正在听取长史李清明的述职汇报,李清明虽然出任江都留守府长史,但实际上江都的政务就是他全权负责,把江都城管辖权划给留守府,这就架空了江淮行台尚书卢倬干涉江都事务的可能。

    “卑职这三个月主要拜访江都各大家族,以及各大商行,逆转江都人口外流,恢复大部分江都手工业,另外也要稳定住江都粮价,按照卑职最初的方案,是要把货运船队暂时集中在官府手中,这样可以集中运输,军队便可以参与护航。”

    “效果如何?”张铉直接了当地问道。

    “回禀殿下,由于粮价回落,江都人口外流已经停止,而且由于孟海公和江南会的战争持续不断,大量人口逃到江都,这几个月,江都人口数量从五十万又恢复到七十万,不过都是临时难民,江都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卑职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碌安置难民,人手不足,有点焦头烂额。”

    说到这,李清明忍不住苦笑了一声,挑起江南和孟海公的内战就是他一手策划,但最后导致的难民潮他又不得不面对。

    “人手不足可以从东海郡调人过来,东海郡那边的徐州难民返乡已经差不多快完成了,我会立刻将那边的官员调来协助你处理好江南难民问题,这是收买人心的机会,要好好把这个机会抓住。”

    “卑职也明白这一点,卑职也在殚精竭虑安置好江南难民。”

    张铉点点头,又问道:“货船集中运输进展如何了?”

    “这件事可以说一波三折,屡屡出人意表。”

    “具体说一说。”

    张铉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中都已渐渐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而江都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如果能把两个经济中心统一起来,在经济上会迸出巨大的能量,李清明提出控制货运船队,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卑职之前拜访了江都三大船货运商行,百捷船行、南运船行和全通船行,他们拥有江都九成以上货船,达六百余艘,其中百捷船行的背景是独孤氏,而南运船行和全通船行的背景都是江南会,我提出三家船行的船运由官府统一协调,结果被他们一致拒绝,几次拜访都被严词拒绝,所以我考虑成立北运船行,由官府提供货船免费为商家运输物资,用竞争将他们挤垮,不料杜伏威却帮了我一个大忙。”

    “你是说杜伏威军队袭击货船之事?”

    “正是!”

    李清明点点头笑道:“杜伏威的军队同时在谯郡、下邳郡和彭城郡抢劫商船队,导致数十家商行遭遇惨重损失,四百多条船只被杜伏威夺走,三大船行现在只剩下不到百艘货船,前天他们同时来找我,希望能临时租赁官府的船只,被我一口回绝。”

    “那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张铉继续问道。

    “卑职打算双管齐下,一方面成立北运船行,从各地调集五百艘货船至江都,以免费货运方式彻底击垮三大船行,同时釜底抽薪,责令江都船场不得为私人造船,这样不出三个月,江都官府就完全能垄断货运,那时再适当收点运费,不说赚钱,至少也不能亏本,卑职算过,只要是现在三大船行一半的价格便可以维持收支平衡了。”

    张铉暗暗赞叹,李清明不愧是从兵部侍郎转为留守府长史,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也只有他才能迅速打开局面,扭转江都商业被各大势力控制的现状,卢倬确实不行,他没有这种魄力和手腕。

    心中虽然十分赞赏,但张铉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他沉思片刻又问道:“江都船场的造船能力如何?可以造多大的船?”

    这也是张铉十分关心的问题,虽然他已经收集了北方最好的船匠,并且搞到了图纸,但建造横洋舟之类的大船依旧很吃力,到目前为止只造出一艘,如果南方能造横洋舟,当然是最好不过。

    李清明却摇了摇头,“恐怕让殿下失望了,这一年江都流失了近半人口,其中大部分是优秀工匠,船匠也大部分离去了,当初数千艘巨大的龙舟就是在江都建造,可目前江都船场最多只能造五百石左右的货船,还不如北海郡船场,殿下,请恕卑职说句逆耳之话,我们去年拦截宇文化及时,没有顺势拿下江都,是我们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要知道当时的江都可是汇集了大隋一大半的精华。”

    张铉没有说话,这一点不用李清明指出他心里也明白,他确实犯下了一个大错。

    沉思良久,张铉道:“优秀的人才不会凭空消失,我们亡羊补牢,用种种办法来吸引这些优秀工匠的重新回归。”

    张铉拍了拍李清明的肩膀,“这个任务我就交给你了,你下一步不要管难民之事,把它交给****,他过两天就来了,你全力以赴恢复江都的制造能力,我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也不用担心朝廷会不会同意,这件事你直接向我汇报。”

    李清明缓缓点头,他感受到了齐王殿下对自己的信任,但也同时感受到了肩头上的巨大压力。(未完待续。)

第786章 反攻蒲津

    隋唐两国的谈判已经进入了第三轮,吏部尚书韦云起作为摄政王张铉的全权代表向唐方提出了三大条件,第一,隋军可以撤出蒲津关和河东城,但唐方必须付出代价,韦云起开出了一百万石粮食的天价,但这也只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便是唐方必须将居住在关中的一万匠户交给隋朝;而第三个条件更是让长安方面无法接受,唐方必须承认上党郡和长平郡归属隋朝,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签署双方的停战协议。

    这三个条件遭到了温大雅的坚决反对,但他没有决策权,便连夜发送鹰信回长安请示。

    不出温大雅的意料,这三个极其苛刻的条件在长安也同样激起了大唐君臣的强烈愤慨,尤其以主战派李世民为代表,他强烈要求用战争的方式夺回被隋军强占的城池和土地,绝不退让一步。

    李世民获得了朝臣上下的一致拥护,这时,主和的太子李建成也被迫改变态度,不得不同意李世民的方案,以战争为辅,促使中都方面让步。

    李渊遂下定决心,令李世民统帅三万大军向蒲津关发动全面进攻。

    武德殿御书房内,李建成忧心忡忡对天子李渊道:“儿臣能理解大家的愤怒心情,但如果能一战夺回并州土地,我们又何必派人去中都谈判,儿臣就害怕拿不下并州,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了。”

    “你觉得我们拿不下来?”

    李建成叹了口气道:“或许能拿下蒲津关,但河东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仅靠三万军队,儿臣觉得不太现实,更不用说上党郡和长平郡,如果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我们至少可以拿回河东城,可如果兵戎相见,而且又拿不下河东城,那太原怎么办?父皇,愤怒容易,冷静却难啊!”

    李渊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长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中都开出的条件令人神共愤,他李渊就算贵为天子,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同意中都的条件吧!

    半晌,李渊也忍不住长叹一声道:“朕也想冷静,可中都提出的条件实在太过分,满朝文武一致支持秦王出战,朕还有什么可说?朕只能希望唐军旗开得胜,拿下蒲津关和河东城。”

    李建成沉默了片刻,他最终没有说出‘拿不下怎么办?’这句话,他能理解父皇的无奈,父皇是被满朝文武的官意挟持,不得不答应出兵。

    李建成便不再提这件事,转换话题道:“父皇,关于募兵之事,儿臣已经拿出具体方案,目前已转交兵部,希望父皇尽快批准实施。”

    唐军增加兵力也是一件迫在眉睫之事,目前唐军军队人数只有十五万,而隋军已有军队二十五万人,据说还准备扩军到三十五万。

    从军队人数来看,隋军已经远远超过唐军,使朝廷上下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尤其这次东征而被隋军突袭时表现出的狼狈,使每一个大臣都意识到,如果唐朝有足够的军队保卫关中和并州,那么秦王就不会在节节胜利时被迫撤军了。

    在短期内增兵至二十万朝廷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李世民提出增兵到三十五万的要求却让很多大臣稍有迟疑,他们担心朝廷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军费开支,不过最后大家还是达成妥协,先增兵至二十七万,然后在三年内逐步增兵至三十五万。

    李渊当然知道兵力不足的严重后果,他当即对李建成道:“募兵方案朕今天就批准下来,你先去着手准备吧!”

    蒲津关对于并州是天险,用长长铁链桥和黄河对岸连接,但蒲津关对关中却不算天险,由于蒲津关和关中通过陆路连接,其军事防御能力只能算一座稍微难以攻打的关隘。

    目前蒲津关有三千隋军驻扎,守将正是尉迟恭爱将王玄敬,在蒲津关以西数里外,一万五千唐军在大将李神通的率领下构筑大营和隋军对峙,不过到目前为止,唐军只是为了防止隋军杀进关中,而并没有夺回蒲津关的行动。

    这天上午,李世民率领一万五千大军抵达了蒲津关,加上李神通的军队,一共有三万军队将参与这场夺回蒲津关和河东城的战役。

    李世民在数百名将士的簇拥下骑马来到关隘前,他在数百步外远远打量着这座关隘,尽管他已不止一次从蒲津关经过,但他还是第一次从西面,用军事的角度来打量这座横亘在秦晋之间的雄关。

    蒲津关是修建一座小山之上,山背后便是滔滔黄河,小山树木葱郁,巨石矗立,一条笔直的山道直通山岗上的雄关,不过山道并不陡峭,也不算长,只有八十余步。

    李世民用马鞭一指关隘,对李神通笑道:“三叔看见没有,蒲津关虽然看起来雄伟,但实际上并不难打。”

    李神通和隋军对峙二十几天,早已摸透了这座关隘的每一个细节,李世民这一说,他便笑道:“这座关隘最大的优势是拥有黄河天险,但对于我们,黄河天险却没有了,而且山上树木太多,巨石耸立,树木甚至紧靠城墙而生,便于进攻士兵遮挡,使关隘看起来虽然雄伟,但夺取它却并不难。”

    “那三叔为何不夺下它呢?”

    李世民的语气很平淡,但他目光里却透出一丝不满,这座关隘明明可以夺取,李神通拥有一万五千人却不肯出力,无非是寄希望于谈判。

    “这个圣上没有下旨攻关,作为臣子当然也不好擅自出兵。”

    “可圣上也没有下旨放弃蒲津关,三叔,我说得没错吧!”李世民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李神通。

    李神通听出了李世民语气中的不满,他叹了口气道:“世民请放心,这次蒲津关是丢在何潘义手上,也算是丢在我的手上,无论如何我一定会身先士卒,夺回蒲津关。”

    但李世民要的不是李神通什么身先士卒,他要的是李神通把军队交给自己,他来统一协调作战。

    沉默片刻,李世民道:“这次我奉父皇旨意夺回蒲津关和河东城,父皇给了三万军队,除了我本身带来的一万五千军队外,还有就是三叔手中的一万五千人,我需要全权指挥这支军队,不想麻烦三叔。”

    李世民说得很直白,就是要李神通将军队交出来,由他统一指挥。

    李唐内部同样派系林立,这和李渊建立唐朝有直接关系,当初李世民为左都督,掌控太原之军和后来投降的长安隋军,李建成为右都督,他手中的三万军队是他从河内郡带来。

    另外,李元吉出任太原留守,他手中也掌控五万并州留守军队,这支军权他绝不会交出去。

    另外还有李孝恭掌控的巴蜀军和李神通掌控的三万关中军。

    李神通的军队原本是关中乱匪,被他收编后纳入自己麾下,手下大将诸如丘师利兄弟、何潘仁兄弟、盛彦师等人。

    所以李神通承认何潘义没有守住蒲津关是他的责任,其逻辑正是因为蒲津关守军是他的军队。

    李世民的坦率直言使李神通脸色有点难看,但他又无法拒绝李世民的要求,那是圣旨中的明示。

    踌躇片刻,李神通只得点了点头,“好吧!我愿协助世民夺取蒲津关和河东城,我只是出谋划策,军队暂时交给世民统帅。”

    李神通刻意强调了‘暂时’二字,而且他也必须在军中,防止李世民清洗整顿自己的军队。

    李世民心中冷笑一声,便微微笑道:“三叔识大义、明事理,小侄万分佩服,今晚整顿攻城器械,明天一早攻打蒲津关。”(未完待续。)

第787章 火筏攻击

    黄昏时分,尉迟恭带领百余名士兵从河东城赶到了蒲津关,他不久前接到了王玄敬的紧急消息,唐军已大举向蒲津关外增兵,这让尉迟恭心中警惕起来。

    就在前两天他接到了韦云起派人送来的快信,双方的谈判无法继续,唐军极可能会军事破局,提醒他做好准备,看来,很可能被韦云起言中了。

    尉迟恭快步来到蒲津关关门前,王玄敬已率众在这里等候了,他上前躬身行礼,“卑职参见将军!”

    “情况怎么样?”

    尉迟恭没有停步,继续大步向城内走去,王玄敬连忙跟上说道:“今天下午,对方数百人前来关城前视察,据卑职观察,为首大将很有可能是秦王李世民。”

    “你能肯定吗?”尉迟停住了脚步。

    “卑职只有六成把握!”

    尉迟恭知道王玄敬是个十分谨慎之人,没有一句虚言,他的六成把握就相当于别人的九成把握了。

    尉迟恭没有说话,快步上了城头,城头上数百名士兵张弓举弩,警惕地注视着城外山脚下的数千唐军士兵,此时,唐军士兵正在忙碌地修葺工事,几座青石平台已经砌成了。

    “你看出他们在修建什么吗?”尉迟恭注视着石台问道。

    “卑职觉得他们在修建投石机平台。”王玄敬在一旁回答道。

    尉迟恭点了点头,“一点没错,确实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